文化泰斗、著名国学大师钱仲联

    中华钱氏网 2010年11月13日 新华网


文化泰斗驾鹤西去 当代著名国学大师钱仲联辞世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12月6日电2003年12月4日,中国学术界一颗璀璨的巨星在苏州悄然陨落。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国务院古籍整理领导小组顾问、原民革中央监察委员、中国韵文学会名誉会长,苏州大学终身教授、文学院博士生导师钱仲联先生因病抢救无效,于12月4日中午12时18分不幸逝世,享年96岁。

  噩耗传来,弟子们黯然神伤,悲恸万分;讣告发出后,社会各界纷纷发来唁电,对中国学术文化事业失去一位泰斗表示沉痛哀悼。


  钱仲联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03年12月10日上午9时30分在苏州殡仪馆举行。


  钱仲联原名萼孙,号梦苕,浙江湖州人,1908年9月出生于江苏常熟一个书香世家。1981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钱仲联先生被评聘为全国首批博士生导师。祖父钱振轮,字楞仙,是清朝体仁阁大学士翁心存之婿,协办大学士翁同龢的姐夫,道光十八年(1838)二甲进士,与三甲进士曾国藩为同年,曾任翰林院编修、四川乡试正考官、国子监司业等职,是晚清著名骈文家。祖母翁端恩,字璇华,亦非一般女流,乃大学士翁心存之女、协办大学士翁同龢之姐,擅长诗词,乃一代才女。舅祖翁同龢为清末大学士,同治、光绪两朝帝师,曾因力荐康有为梁启超推行变法而被誉为“中国维新第一导师”。父亲钱滮,字幼楞,亦早年曾同从弟钱玄同及鲁迅一道留学日本。母亲沈氏则是著名诗人沈谨汝的从妹。


  1924年春天,17岁的钱仲联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三年的求学,钱仲联不仅熟读了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还通读了先秦诸子、《史记》、《汉书》、《资治通鉴》、《说文》、《昭明文选》、《文心雕龙》、《古文辞类纂》及理学家的专著集。


  1926年,钱仲联在《学衡》第51期发表了他的第一论文《近代诗评》,对晚清以来的诗学大势做了精辟的评述,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学术生涯。193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人境庐诗草笺注》是其学术活动的第一个里程碑。此后,他几乎将毕生精力都投入到了诗词笺注中。《海日楼诗注》、《吴梅村诗笺》、《鲍参军集补注》、《剑南诗稿校注》等一大批蜚声学术界的力作相继问世。


  晚年的钱仲联将自己的学术重点定位在清代诗学上。1981年,明清诗文研究室在江苏师范学院(苏州大学前身)成立,74岁的钱仲联亲自挂帅,开始主持编纂鸿篇巨幅《清诗纪事》,1989年7月,全套十二册、一千一百多万字的《清诗纪事》终于全部出齐,前后历时八年之久。


  《清诗纪事》这部煌煌巨著一经问世,立即震动了学术界。周振甫先生撰文专门评论说:“《清诗纪事》吸取历代诗歌纪事著作之长,并有进一步发展,大有后来居上之势。”钱钟书则盛赞该书“体例精审,搜罗鸿博,是使陈松山(田)却步,遑论计有功),厉(鹗)”。1990年9月,《清诗纪事》荣获第四届中国图书奖一等奖;1992年,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首届古籍整理图书一等奖。


  钱仲联既是一位治学严谨的学者,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作为一名时刻牵挂国运民生的爱国知识分子,在那些国难深重、民生涂炭的黑暗岁月里,他时时不忘以诗歌为武器,呼唤民族精神,激扬救国热情。


  1997年,香港的施学慨先生为主编《回归诗词百首》,专程来苏州向钱仲联求序并征稿。尽管钱仲联当时身体不适,但香港回归这一中华民族的历史盛世让老人心潮澎湃,当晚提笔写下一首三十六韵的五言古风,追溯香港自乾隆以来近两百年的历史,表达了中国人民扬眉吐气的自豪感。


  钱仲联以学说、诗词闻名于世,但他却把作诗填词、著书立说视为“副业”,而始终将教师作为其一生中最重要的社会职业。


  在教学中,钱仲联一直提倡“活教”,注重帮助学生掌握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本领。他常说:“授人以鱼,为一饭之惠;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钱仲联的晚年生活极有规律,每天5点起床,晚上6点睡觉,闲暇之余仍手不释卷,笔耕不辍,其好学精神令人只能望其项背。


  2003年12月4日中午,在走完了96年的人生旅程后,被誉为“清诗功臣”的钱仲联永远地离开了他所钟爱的事业。他的逝世,是苏州大学的重大损失,更是当代学术界的重大损失。
 


分享按钮>>国学大师钱仲联学术生平追溯
>>侯尚锫先生任中华姓氏网旗下中华侯氏网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