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氏文化】 沈国史考(三)

    中华沈氏网 2010年1月1日 沈氏


 
  周灵王二十七年(前545年)夏,按弭兵之之盟的规定,沈子 同齐、陈、蔡、北燕、杞、胡、白狄诸国之君朝晋。周景王七年(前538年)应楚灵王之约,沈子 同蔡、郑、许、滕、胡、倪等国之君及宋世子佐,还有淮河流域的一些部落首领到申(今河南南阳北)参加了楚灵王举行的盟会。会上楚王拘禁了亲吴的许君。同年秋,沈子 率沈师与蔡、郑、许、滕、胡、倪等国的军队一同攻打吴国,攻占吴邑朱方(今江苏镇江市东),杀庆封灭其族。为报朱方之仇:吴师伐楚,攻占了棘、栎、麻三座楚邑。周景王八年(前537年),奉楚灵王之命,沈子 率沈师和同蔡、陈、许、越之师一起伐吴,以报其攻棘、栎、麻三邑之仇。楚率盟军攻吴,因吴有备,无功而还。
  卒,沈子逞立。子逞,宇循之。
  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年),楚大夫费无极谮太子建于平王,说建与伍奢将在方城之外反叛。平王信以为真,使人杀太子建。建闻之,出奔宋(后又奔郑)。伍奢及其长子伍尚被杀,尚弟伍员(子胥)出奔吴,说吴伐楚。
  周敬王元年(前519年)秋七月,吴发兵攻楚邑州来。楚将薳(音伟)越率沈、胡、顿、陈、蔡、许等诸侯之师急救州来,尚未赶到,楚令尹子瑕暴卒军中,楚军大伤元气。诸侯军队为附庸国组成,不仅“政令不一”,且“同役而不同心”,由于“奔命”疾发,为疲惫之师。战前吴军将帅知晓沈、胡、陈三国最忠实于楚,而顿、许、蔡三国“疾(恨)楚政”,与楚人貌合神离。故吴公子光进言吴王,请先犯沈、胡与陈。戊辰(农历七月二十六日),吴、楚战于鸡父。沈、胡、陈之师先溃,沈子逞、胡子髡战殁,许、蔡、顿之师继之,楚师溃败。吴军兵分两路攻楚,虏走了楚太子建的母亲楚夫人,尽掠其宝物,迫楚主将远越兵败自杀,又“取胡、沈而去”。
  翌,逞子嘉即位。嘉,字惟良,即位后仍奉行亲楚政策。
  周敬王十三年(前507年)冬,被楚拘禁3年的蔡昭侯被楚人释放,昭侯东返汉水,投玉于水,请水作证,誓不朝楚,蔡公赴晋,请以子为质,与晋伐楚。
  第三年,晋应蔡侯伐楚之请,会宋、蔡、卫、陈、郑、许、曹、莒、邾、顿、胡、膝、薛、杞、小邾之君及周、齐之大夫于召陵(今河南鄢陵东),共谋伐楚。因沈国拒绝参加召陵会盟,晋国的代表令蔡伐沈。蔡师克沈,俘虏沈子嘉,继而杀之,至此沈国走到了尽头。
三、沈国后裔的播迁与活动
  沈国灭绝后,历代沈君后裔以国为氏。沈氏枝繁叶茂,世系无从考述。仅以沈子嘉的后裔为脉络,简述如下:沈子嘉三子:丙、戍、寅。戍字仲达,仕楚官“尹”,号称沈尹戍,后升任右司马,有安邦治国之才,经文纬武之略。在吴、楚战争中战殁。其二子:诸梁、后藏。
  沈诸梁字子高,长期统兵镇守楚之北疆。周敬置四十一年(前479年),诸梁统帅楚国北疆之师,平息了白公胜之乱,受到楚国臣民的拥戴,升任令尹兼司马,食邑叶,号称“叶公”。即今河南省叶县。
  叶公四子:重、才、射、文。重,字茂春,楚邑令,袭爵为叶公,后世子孙遂以叶为姓,为叶姓始祖。
  沈文,袭父荫为楚令尹。文第19世孙沈戎,后汉官至光禄勋,因劝诱农民起义军尹良部投降有功,封海昏县侯,戎婉言谢绝,乃领家人避乱江东,徙居乌程县的馀不乡(今浙江吴兴南)安家定居。后逐渐成为南疆名门望族。宋齐梁陈四朝,由于长期战乱,沈氏代代出贤臣良将,儒雅之士。封侯者沈庆之、沈文秀20余位,还涌现了一些名垂青史的史学家、文学家,如沈约、沈麟士等。
  隋代,吴地沈氏蕃衍数千家,族人沈法兴依靠宗亲资助,“聚精卒”六万,据有江表十余郡,制置百官,建元称王。唐朝历代,沈氏不乏饱读之士,沈佺期以律诗见称,与宋之问齐名,并称“沈宋”。宋代的沈括是著名的科学家、政治家,其撰著的《梦溪笔谈》是世界科学技术史上的一部不朽著作。元代的沈璟是戏曲“吴江派”的创始者;画家沈周是“吴门派”的鼻祖。
  清代沈氏名贤不衰,著名人物有:史学家沈钦韩、制定大清刑律的沈本家、维新派首领沈荩、民族英雄沈寿昌。
  现代沈氏亦不乏名贤大家,如沈工心、沈尹默、沈克非、沈知白以及毕生追求进步的爱国知识分子的楷模沈钧儒等。
  沈氏自东汉祖沈戎避乱率领族人离开故土徙居南疆,后播迁大江南北、天涯海角,繁衍派生出闽浙八木公派、延辅公派、诏安楸公派、枝公祖派等诸多派系,枝繁叶茂。五代时王审知据有福建之地,为闽王,沈氏贤哲沈思礼娶王审知标梅之龄的公主王氏为妻,官至都尉,系当朝驸马。但由于“沈’读音与闽王王审知‘审’字,字异音同,实大触讳,于是驸马爷即将其姓沈字,去水旁,以避犯上。其他同宗沈氏,亦效之而改沈为尤,另成一族”。因此“沈、叶、尤三姓,均属姬姓周文王第十子聃季之后代子孙,血缘同宗”。明、清、民国时期,部分沈、叶、尤族人再梯航南渡,徙居台湾、港、澳以及南洋之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国拓荒创业,如今这些国家和地区皆有沈、叶尤的宗亲会组织。1965年,马来西亚的三氏宗人,以知恩思本之念,团结三氏宗人成立了“吴兴沈叶尤联合会建置宁委员会”,创建“马六甲吴兴堂沈叶尤宗祠”,把博大精深的华夏文化及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带到异邦,同创辉煌的历史与明媚似锦的未来。
  (本文作者陈文云系黄淮学院副教授、驻马店市炎黄文化研究会会长)


分享按钮>>【沈氏文化】 沈国史考(二)
>>【各地沈氏】 江西高安丹阳沈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