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沈氏】揭西沈氏家庙最大特色是神像

    中华沈氏网 2011年1月1日 沈氏裔族


      溪头宫就是沈氏家庙,因它位于银溪上游,故揭西棉湖人称它为溪头宫。南宋末年,沈肇初携眷离闽南迁,创村于此。定居后为求神庇佑,先后创建了银溪庵、玄天上帝庙、鳌头古庙。子孙繁衍后,遂建家庙。清咸丰、同治年间任潮州总兵、虎门水师提督的卓兴为纪念其外戚而重修。

    溪头宫主体建筑为悬山顶形式,屋脊龙凤高绕,各呈雄姿。大门顶上刻着“沈氏家庙”四个行楷大字,字迹遒劲流畅,刻痕清晰。庙格局为二进一天井,亭连龛殿,殿堂雕梁画栋,壮观肃穆。

     沈氏家庙最大的特色在神像,即沈氏始祖武德侯沈彪的神像。沈彪,为唐朝河南尧州始县人,早年随陈政起兵,到福建广东交界一带平“啸乱”。陈政死后,他扶助陈政之子陈元光,乱平后,卦护国右将军,赐名勇,到了宋代,沈勇被封为武德侯,供奉于神庙。棉湖沈氏家庙龛殿上供奉的沈氏始祖武德侯神像,与他处武德侯祠(沈氏家庙)供奉的不同,即为文武一身二面像。武像在前,为泥塑大花脸,其形甚凶;后面木雕文身像,容貌端庄,温文尔雅,和前面武像判若两人。因此便有“溪头宫老爷唔一样面”这句俗语。

“溪头宫老爷唔一样面”之宝贵有三个方面:

    一.是建筑中它为孤标。志载:沈彪官授司马分营将、常驻诏安,并在诏安落户。笔者曾应邀赴福建考察,专程观谒诏安武德侯祠。其正殿锦幔间有三神像:沈彪文身像和夫人像立于桌上,后为戴黑色面具的沈彪武身像坐在虎皮帐上。沈彪之卜居地也没有棉湖之“文武一身二面像”,可见后者为中国古建筑一孤标。

    二.是工艺。“溪头宫”沈彪泥塑脸有魂。精灵是面具之魂。它配合着木雕文身,祈望后代能文能武。“昭骏业”、“耀前徽”(沈氏家庙柱联)。

    三.是文化上它有丰义。从艺术角度看,脸谱和多种艺术相关。如川剧《聂小傅》里的金华老魅,脸谱一半为花旦,娇艳如花;一半是净角的花面,狰狞凶恶。从心理角度看,潮剧脸谱(如焦赞脸谱上绘一芭蕉叶,表示其曾在芭蕉山当山寨王的经历和身份)与潮汕人的审美观有关。而“唔一样面”则是性格“花”的形象化。从民俗角度看,“溪头宫老爷唔一样面”俗语流传甚广,妇孺皆知,每有不合心事,要挖苦对方,便说:“溪头宫老爷唔一样面”。从教育方面看,“两面人”有道德褒贬的功能。如饶平县“苦刺有时也开红花”的掌故,教育“一阔就变脸”的“两面人”,不应以貌取人,应看到傻子的“稳操胜券”和聪明人的“冒失祸身”,所谓善善恶恶。从宗教角度看,据佛经记载,观音原是男身,鬼脸、犬牙、血盆口,没人前来烧香;从宋到明,观音变为女身,面部恬静安详,也称“媚态观音”,香火旺盛了,观音的面态变化,说明“穷则变,变则通,通则富”的道理。这在宗教史上也是很奇特的。从历史角度看,史载:唐高宗仪凤年间委沈彪随陈政平闽蛮啸乱,“彪戴狰狞假面具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乱平……”这是戴面具的史实。同时,假面具的精灵也是一种对超自然物体的信仰。
 


分享按钮>>【沈氏源流】沈姓在历史上的分布和迁移
>>《鲍氏文苑》第四期 去糟取精 古为今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