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设立沈葆桢厅 与大陆割不断的关系

    中华沈氏网 2011年5月8日 沈氏裔族


    绕过服务台,20多米高的大厅豁然开朗,“沈葆桢厅”的牌匾映入眼帘。这是2009年11月,台北市政府为了纪念清朝钦差大臣沈葆桢,将这个市政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根据墙上沈葆桢的简介记载,福州人沈葆桢于1874年作为清朝的钦差大臣,赴台办理海防,兼理各国事务大臣。在短短的一年任期内,沈葆桢逼走日寇,推动台湾的许多建设,实施了开禁、开府、开路、开矿四大措施,“开始了他在台湾的近代化倡导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原是福建一个府,府治设在台南。但当时台北的广大地区,都尚未建立政权机构,台南的政府对台北广大地区鞭长莫及。沈葆桢为了加强对台北地区的开发,向清廷奏请另设一个“台北府”,从这个意义上来,沈葆桢可以称是“台北之父”了。
      

  台海网11月24日讯 走进台北市政府大门,挑高十多公尺的大厅映入眼帘,市府为了纪念来台加强防务的清朝福州船政大臣沈葆桢,在台湾所做的诸多贡献,将大厅命名为“沈葆桢厅”。

  据香港中评社报道,沈葆桢对台湾的贡献包括兴建台南的亿载金城和台湾最南端的恒春城,以及开山抚番,建设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南回公路前身和八通关古道等,并且废除渡台禁令,鼓励民众到台湾开垦,促成台湾政经中心由南部转移到北部。

  沈葆桢是于公元1874年,日本藉由牡丹社事件进犯台湾后,由清廷指派来台加强防务,在短短一年任期内,推展各项建设:

  一、军事建设:聘请法国工程师在安平设计建造了一座安放西洋巨炮的堡垒。完工后,他亲自在城门内外分别题字“万流砥柱”与“亿载金城”,也就是今日的亿载金城。也在台湾南端修筑城池,建为恒春城,至今为台湾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城。

  主张福建巡抚移驻台湾解决台湾军政积弊。光绪元年(公元1875年)清廷决议以福建巡抚冬春二季驻台湾,夏秋二季驻福建,向台湾建省迈进一步。

  二、开山抚番:开山通道,建设联络台湾东部重要道路,各为苏花公路前身、新中横公路前身、南回公路前身、八通关古道。抚绥生番,设立学堂,把政教建设扩展到东部后山,也就是台东。

  三、废止渡台禁令:公元1875年2月,废除渡台禁令,大陆民众可以自由移民台湾,开垦土地,促进台湾发展。

  沈葆桢分别在厦门、汕头和香港设立招垦局,渡台之人可得到船票,种子、房屋搭盖费和一年半的口粮,以及分到水田、旱地各一甲,每10人分的耕牛4头、农具4副,3年后才开始征收租赋,来鼓励移民。
 

大大的“沈葆桢厅”招牌就高挂在市府一楼大厅。

  四、增设府县:沈葆桢刚到台湾时,军政文教重心都在南部,当时的行政区域为台湾一府,管辖台湾(台南)、凤山、嘉义、彰化和淡水、噶玛兰(宜兰)两厅。为了更方便治理台湾各地,沈葆桢扩散行政辖区,改淡水厅为新竹县,噶玛兰厅为宜兰县,在艋舺增设淡水县,都归新设立的台北府管辖,从此台湾的发展重心开始逐渐北移。

  五、开矿减税:旧制度规定,台湾煤矿的出口和进口,都征同样的税率,这不利于矿产的开发。沈葆桢治理台湾时,请求清廷准予台湾煤矿减轻出口税收,从而鼓励了台湾煤矿的开采,对地方经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六、励正风俗民心:为郑成功追谥建祠,基于民间对郑成功的景仰及提倡鼓励忠君思想,沈葆桢力表“郑氏明之孤臣,非国朝之乱贼”,奏请朝廷改建,以追念这位明朝孤忠,于是清廷将开山王庙扩建成一栋福州式的建筑,改称为“明延平郡王祠”,追谥“忠节”,并编入祀典,成为台湾唯一纪念民族英雄的专祠。

沈葆桢厅墙上记录沈葆桢的生平

沈葆桢对台湾有诸多贡献


分享按钮>>南明诏加太子太师、左都督侯性
>>上海地区——金山卫侯氏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