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杨姓考略(2)入明与定居

    中华杨氏网 2009年10月25日 佚名


入明与定居

唐贞观四年(630年),泰宁开善九峰山的山寇高海、高澄作乱。原籍湖北江陵的杨胥马随舅舅荆州大将军廖轮领兵前往征剿。历经28战拔除贼寇山寨后,廖轮率军班师加朝,留下杨胥与廖轮儿子廖董钊镇守葫芦二泽(今开善乡枫林和洋坑)。杨胥马落籍泰宁,为泰宁杨氏开基始祖。此外,泰宁大布乡原官江一带杨氏为将乐杨时的后裔。

唐末,原籍山东潍坊的杨用藩被敕封为奉议大夫。他的长子杨胜二(亦作胜义或称圣郎)仕唐,任延平剌史(有谱作御史),居延平,因“黄巢之乱”举家卜居宁化石壁杨家排。杨十四从河南省光州固始县迁入福州,后由福州经邵武迁建宁溪源乡上坪。

五代时,杨伯侨的第五十四世孙杨荣(字子江)的先祖从夔州顺长江而下,迁居江州湖口(今江西九江)。杨荣考中后唐进士,官任镛州(今将乐县)司户。杨荣任期满时因时局动乱,回籍路途阻塞,选择在将乐县城北郊龙池团杉田里定居,成为将乐杨氏开基祖。杨荣有2个儿子,即杨胜达、杨胜远。长子杨胜达有5个儿子,其中第三子杨明即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杨时的祖父。杨时的父亲叫杨殖。杨时在《先君行状》中说:“自皇祖而上,世为农家,至先君始励其子以学。”杨时有5个儿子,即杨迪、杨迥、杨遹、杨适、杨造。他们的后裔遍布全县各地。对杨时的出生地,明溪的一些《杨氏族谱》有不同说法。据明溪夏阳紫云上坂坑《杨氏族谱》载:“六十九世信仲,因谒灵于福善祠,得‘三湖则止’之兆,由是历蛟湖、池湖,后卜居龙湖,宋仁宗皇佑五年文靖公应运而生,为大宋名儒”。明溪夏阳紫云杨坊《宏农杨氏族谱》载:“六世迪(杨时的长子)生二子:云、彦。七世彦,居明溪夏阳,生四子:士衡、士龙(分居夏阳紫云)、士豪、士准,分迁将乐、沙县、和杉口黄家村等地。”明溪盖洋姜坊《宏农杨氏族谱》)记载杨时5个儿子的分布情况,除长子杨迪后裔分迁将乐、沙县外,“迥,生子航(迁居舍人,葬宜兴);遹(传三子:彬迁常州;懋移邵武;森衍万禧、万福、俊华、茂诚和万祯,后裔分居明溪盖洋、宁化县城、宁化泉上延祥、江西宁都等地);适(后裔分居高滩、福州凤池等地);造(后裔居将乐华阳上吴坊、连城等地)。”

后唐同光二年(924年),河南固始的杨绍大迁居沈水(今大田玉田)。(大田玉田《杨氏族谱》)

北宋时,杨均亮从明溪夏阳紫云台迁居沙县的溪坪(今上碓村辖地);其后裔分支沙县的儒元、夏茂等地。

南宋初年,杨孔容由将乐龙湖迁徙浮流贡川(今永安贡川)定居,为贡川杨姓鼻祖。所以,永安杨氏源于将乐龙湖杨氏。杨荣官任镛州司户参军,家居镛州(将乐)龙池杉田,至第四代杨谊卜居将乐龙湖。杨孔容的部分后裔后来迁居永安城关。此外,迁居永安上坪乡龙依坑的杨广义和迁居永安曹远镇汶州的永三均为郡望弘农的将乐杨氏后裔。

南宋淳熙十一年(1184年),杨延年(字九龄)从南京迁徙至福州怀安县(闽侯县)南宋景定元年(1260年),杨元辉从闽侯迁居尤溪县二十四都巫山园。杨元辉有四子:长子杨德明迁居界连附近尤溪二十六都张山(象山);次子杨德广迁居尤溪二十七都英山(大坪洋尾);第三子杨德庆迁居兴化府仙游县西乡剑山;第四子杨德义迁居尤溪二十五都赫腾坑(今坂面蒋坑)。次子杨德广是元至元三年(1337年)迁居尤溪坂面大坪洋尾的,为英山杨氏开基始祖。杨德广生杨继之,杨继之生杨政四,杨政四生杨子哥,杨子哥生杨经得,杨经得生杨世扶,杨世扶生杨献策、杨献策生杨一才,杨一才生杨广贤,杨广贤生杨江荫,杨江荫生杨成璋。英山杨氏九代单传,至第十代,杨成璋有四子:杨再兴、杨再发、杨再旺和杨五郎,从此子孙昌盛,分裔分衍于尤溪各县以及福建各地。明洪武元年(1368年),杨德明又从巫山园迁居尤溪台溪的张山(今象山村张山),为象山杨氏开基始祖。杨德广移居仙游县西乡剑山;杨德庆移居尤溪县二十七都英坂;杨德义移居尤溪县二十四都黑腾三峰(今福廷坑)。明洪武八年(1376年),杨德义的后裔杨念四从坂面乡下川村后孟大佳厝迁入蒋坑村蒋坑自然村,其后裔分迁闽侯、邵武、顺昌、福州、厦门以及江苏、广州等地。

南宋末,福建德化铭村的杨廿四迁居大田上华。(大田上华《杨氏族谱》)

元末明初,杨迁寿由邵武禾坪迁居建宁南乡长吉堡,子孙分居建宁水西、江家地、廖家源、三江等到地。杨迁寿的第四代孙杨朝鼎徙居泰宁梅口。

明洪武元年(1369年),杨四十二(字文德)从建瓯县杨墩迁居尤溪县洋中镇王宅村。

明初,尤溪新阳南芹的杨胜延迁居沙县大洛乡东罗村。

明洪武年间(1368-1402年),漳平杨氏迁居尤溪溪尾的纲纪村。

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杨三公从尤溪五十都(新阳镇洋头)迁徙至尤溪四都大坑后洋(现西城镇凤元村后洋自然村)。杨三公有六子:杨积一、杨积二、杨积三、杨积四、杨积五、杨积六。其中,杨积二、杨积三、杨积四、杨积五四兄弟迁居大田县梅山乡;至元代时,他们的第六、七世孙中有杨伯家、杨伯荣、杨伯华兄弟又从大田梅山真霖祖厝迁返尤溪新阳的龙益村,后建有“龙泉堂”一座(今龙益村龙泽)。杨积二的后代迁居新阳的建新东墘粪斗山。杨伯华之孙杨国大迁居新阳的南芹村。约在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杨十八从尤溪新阳镇东屏迁徒至尤溪西城湆头双坑自然村。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杨安一从新阳镇东懼洋迁徙湆头塥坂自然村。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杨肇皇从尤溪县西城镇解建村迁居联合乡惠州村大陆山,为联合乡杨姓之始祖。联合乡杨姓主要分布在惠州、联南等村。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杨承祯从尤溪四十都赤水坑溢洋(今属大田县)迁居到漳平县莉桥后坑仔,后又迁居尤溪洋中的后楼村。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杨念鼎从后楼曲迁居到洋中的洋边“九斗厝”。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杨上聚(字应招)从洋中后楼村乐公湾迁居尤溪十七都上高坪自然村。约在清中叶,后楼杨氏第八世至九世裔孙分别迁居尤溪县的梅仙南洋、梅仙乾美、西滨拥口、洋中上高坪、洋边等地。

清康熙二年( 1663年),大田双降杨氏迁居尤溪八字桥乡村头村。

清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大田县尾坪村一支杨氏迁居尤溪西滨的彩城村。

清代,闽清县坂东镇杨坂村杨氏迁居尤溪溪尾的长华村。

三、迁移

五代十国时,杨荣任镛州(今将乐县)司户,定居将乐;其次子杨胜远徙居连城县光都漠等处。长子杨胜达的后裔也有向外迁徙,主要播迁地有:河南、江苏、安徽、湖南、浙江、福建、江西、广东、海南、台湾、香港和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美国等。

北宋大观年间(1107-1110年),原居宁化石壁杨家排的杨胜二的第四世孙杨威迁居江西石城,清乾隆年间复徙福建邵武;杨德海、杨德潭俱迁徙广东;杨堂迁徙江西石城;杨绵迁徙福建浦城。

元末,原居宁化石壁的林远绍(字千三)改姓杨,迁徙广东梅县。杨远绍为广东梅县杨氏一世祖。林远绍为什么要改姓,据梅县《杨氏族谱》载:“元明之交,兵燹骚然,宁民转徙。公与所善戴姓,结伴携家人入粤,……时值明初定鼎,徭赋繁急,增赋例当加役,公以瞻乌方定,丁口仅存,不能独当一面,而邻居杨姓者,籍旧丁单,苦于应役,乃计籍于杨,计租均役,欢如骨肉,不知其为异姓也。” 迁徙梅州的林姓,自易姓杨后,自立堂号为“绍德堂”。后来,杨远绍后裔播迁广东各县以及广西、江西、四川、湖南、浙江、台湾和海外暹罗、安南等到地。

明代,建宁南乡长吉堡的杨胜、杨全徙居延平府(今南平市)。


分享按钮>>福建省三明市杨姓考略(3)----迁移
>>福建省三明市杨姓考略(5)--杨氏谱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