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家谱】韩改何之何庶谱-入闽祖大郎亶公世系暨谱序碑记

    中华何氏网 2013年6月18日 何振洪收集


何氏流源序 

    粤(“考”字误?)稽何氏,乃韩姓也。自先人以来,韩何不娶,因其同姓之故!然朔大宗,原出于周,皆文王姬姓之脉也。姜源出祀郊媒,见巨人迹而徒屣其拇,遂有孕焉,而生积。置之隘巷,牛羊回次;置之平林,平林会伐;置之寒冰,鸟伏翼之。知其天降神人,必不凡之子也,遂育之。教民稼樯,树蓺五谷,功莫大焉。其德遗后,日盈月溢!及至大王王季,文王三以天下让,以服事殷。迨至武王伐暴救民,天下归心,周鼎定焉。武王崩,成王幼立,剪桐戏其弟曰:“以尔封周。”入贺。王曰:“戏之。”公曰:“王无戏言。”乃封于唐,其后封韩。至战国,幽王失德,五霸争强,七雄比势。至于韩安王被秦赢氏并吞而失国,其子孙流离惊窜,讹韩为何,信与张良思复仇之心,得授坨硚(现为“桥”字)老人之术,扶汉而灭秦。惟我祖隐徽之灵山,未出。至于桢公,已五世矣。桢公见汉鼎已定,始出,仕汉为光禄大夫。以前五世失考,不敢谬述。始知桢公之名,以桢为第一世。自此以后,人物日盛,移支于浙之瑞地,名曰“金紫”。“金紫”文人慰起,列朝者不少,亦成望族焉,故曰“金紫何氏”。至于逸公,乃迁闽之下泽地,名曰“白羊”,仕唐为朝议大夫,因贬,公遂有隐志。乐白羊山水,自号为“白羊公”。单传五世,至伯玉公始生“光远”、“裕后”、“开车”三公。光远公乃迁吴之金鸡城南四十里地,名曰“后车”;而“裕后”、“开车”二公仍居白羊有年。其二公之后人,有迁闽省各域者,难以析载。惟我祖迁居武平,地名曰“南岩”。时五代兵寇流行,我祖泰郎公祈神供佛,全家默然(其?)清泰。大宋乾德二年,有定光佛来募南岩,公好善乐施,将南崖捐为佛地,全家移于刘坑冷洋。生五子一仙姑。越明,嘉靖寇贼搜扰,房屋被焚,家资落魄,我祖添瑾公白手来浏之东郭,开荒辟芜,兴家创业。其弟“添杰”、“添运”、“添益”、“添受”相继而来清浏之源,由于此焉。斯修族谱,难以尽述,不过姬周一脉,庐江所来,迁浙迁闽来浏一脉,略举大概而云云叙。

咸丰十年夏月望日合族嗣孙敬录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家谱文章系列) 

一世:大一郎(入闽祖)

名旦,原南京直隶庐江郡人,生于唐昭宗景福元年壬子岁。朱温开平三年己巳入学,干化二年壬申中乡科。朱友镇龙德二年壬午,选授宁化县尹。后唐李嗣源天成元年丙戌,任满解组,次岁往梅,复由梅至湖,莅岩前,时南岩为龙泉县,潮之属地也,后易汀州为闽属,而龙泉改号武平,开基置业,遂卜居焉。至宋淳化三年壬辰卒,寿百零一岁。生五子:长子三郎,迁河田次子四郎,迁赤岸三子五郎,承父业,居原地四子六郎,迁海丰五子八郎,迁河源;

二世:五郎

字景行,生六子:九郎、十郎、十一郎、十三郎、十六郎、十七郎

三世:九郎

(迁雩都会昌)、

十郎(任赣州府节推)、

十一郎(迁龙岩、翁源)、

十三郎

十六郎

十六郎字义元,生五子:念八郎、念三郎、念七郎、念二郎、念四郎

十七郎

四世:念八郎

(迁大埔)

念三郎

念三郎又名三十郎,生六子:六一郎、六二郎、六五郎、六七郎、六九郎、郎。

念七郎

念二郎

念四郎(迁象洞简头坊)

五世:六一郎

生四子:佰一郎、佰二郎(迁武东留平)、佰四郎(迁象洞,再迁雷州,为雷州支裔祖)、佰九郎(迁上杭中都)。 

六世:佰一郎

字发伯,由上杭中都迁粤东程乡县松源开基,生九子:长千一郎、次千二郎、三千三郎、四千四郎、五千五郎、六千六郎、七千七郎、九千九郎

七世:千一郎

(住窝窝井下坪)

千二郎

(住河岭)

千三郎

(迁永定)

千四郎(

住乌坑,一支迁揭阳)

五郎

(迁尖山下及蕉岭下)

千六郎

(此派有移镇平高车)

千七郎

(移棉林乌蓼沙)

千九郎

千九郎生九子:长念一郎、次念二郎、三念三郎、四念四郎、五念五郎、六念六郎、七念七郎、八念八郎、九念九郎  

八世:念一郎→(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家谱文章系列) 

(以下世系文字记载的较混乱,用广东兴宁何氏宗亲网图表世系说明)

(下面附何振洪考证资料,用紫色字体以示区别,其中有的是猜测,仅供参考)

大郎公,字景行号亶名泰一,妣颜氏、黄氏一娘

大郎公原籍江南庐州府庐江郡,诞于唐昭宗四年壬子岁三月十九日辰时(景福元年892年),后梁开平元年丁卯入学,年十八娶黄氏,开平五年辛未(911年)中进士及第(二十岁),赐进士文林郎。后梁乾化八年辛已(后梁末帝龙德二年922年)以进士选授宁化县知县,时年三十岁。长兴二年辛卯率家人居于岩,从事农商皆获厚利(一说“得藏”强富),北宋太祖初乾德二年甲子(73岁已居岩38年)施产业于定光佛,举家迁冷洋刘坑(距岩15里)。殁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寿一百零一岁。

颜氏生子二:福郎与二郎

续妣黄氏一娘,诰封宜人,生五男一女

黄氏一娘生于唐昭宗乾宁元年(公元894)十月初九寅时,殁于宋太宗至道元年(公元995年)十二月十八日,寿一百零二岁,(崧里何氏族史称:卒于宋大平兴国四年已卯979年享年86岁葬岩前大埔乡回龙岸艮山兼丑,丁丑丁未分金,明宏治七年重修清康熙壬子季冬月再修),生五男一女。

女仙姑寿年149岁

仙姑与妣黄氏一娘俱葬在乾湖塘(铁扇关门,龟开肩井穴,丁山午向丙子丙午分金)。公坟大明万历三年迁乾湖塘,清高宗乾隆辛丑(1780年)重修,1993年癸酉台湾廿五世孙庚生独资重修(205国道2708+200处)。 原塟在狮岩后乌泥飞强(乌泥坪、乌泥沆、碗坪)。

每年二月初九祭始祖、仙姑墓,初十祭黄氏太婆墓

檀越祠堂被毁后,1928年广东松源老圩北面建有大郎公祠堂

(对外为发扬学校),1982年修葺。

广东大埔何氏族谱(湖寮镇)

载:大郎公有三个老婆:颜氏黄氏邓氏,共生九子,颜氏葬兴宁县,罗裙铺地形——猜测:

不论三个老婆关系如何九个儿子关系如何,大郎公高瞻远瞩有意让

八个儿子外迁身边只留一子

一为和平发展避免未来可能的对内对外争斗,二为外迁各地以使子孙更加繁衍。

兄弟外迁有三个同在信丰二个同在程乡,河田、河源一北一南都距冷洋不远,可见兄弟关系并非水火。奇怪的是:大郎公遗嘱中没有关于其它四子的说明,直接把三郎们称为“长房二房三房四房五房”,更没有关于颜氏邓氏的说明,而外迁宗亲却有关于颜氏邓氏及其四子的记载,一般情况下外迁宗亲是不可能无缘无故指认这种没多少“面子”的事实,可能的解释为颜氏邓氏及其四子为黄氏及其子所讳,外迁后不单没与黄氏五子来往,更被有意湮没不载,所谓的遗嘱也是黄氏子女所篡改或者伪造(文辞风格也不像是进士县令所为)。如果能找到外迁四子后裔所存谱系就能确证。另:施产业过程可能曲折,有迹象表明当时全家意见并非一致。 

大郎长子:大富郎

居江西信丰县黄田岗,颜氏生   

大郎次子:二郎

迁嘉应州程乡,颜氏生   

大郎三子:三郎

生于后梁乾化二年壬申(912年),迁长汀河田开基,黄氏生   

大郎四子:四郎

生于后梁乾化四年甲戊(914),一子去赤岸(广东程乡赤崖料沙)开基,黄氏生   

大郎五子:五郎

字茂金,生于后梁龙德元年壬午(922年),一说后梁乾化八年辛已大郎调征西粤之时,诰赠奉直大夫,迁乳洋刘坑,生六子,殁于宋江天圣五年丁未三月廿日(85岁1007年),坟叶坑头上杭来苏六十地,因明正德年间寇乱迷失,崇祯癸未年考妣石刻代金合葬于乳洋与始祖共坟,清康熙十一年壬子岁更新筑坟,妣钟氏三娘生于后汉乾佑元年(948年)戊申四月廿二日享寿89岁,诰赠淑德孺人,葬下冷洋庵背虎形,后迷失(一说坟在大坵角筠竹山人形颈地)。居原地冷洋。黄氏生。   

大郎六子:六郎

生于后唐天成元年丙戊(926年),大郎任满解绶之时,生三子,去海丰、信丰住。黄氏生。   

大郎七子:七郎

迁派园伊丰,源相石背。邓氏生   

大郎八子:八郎

生于后唐长兴三年壬辰(932年),生三子,去河源住,黄氏生。   

大郎九子:九郎

迁信丰南康,牛见头。邓氏生?   

仙姑

幼名琼,黄氏生。生于后晋高祖初升元年丁酉卯时(937年10年14日)(天福二年),卒于宋哲宗元佐元年丙寅(1086),五世裔孙六一郎公葬仙姑肉身于峰背(一说葬于宁洋乾湖塘,龟形肩井穴,始祖墓右片上,丁山缝针,星宿五度)。诞生前三日,有燎人光气阅久弥彰,满屋异香弥月不散。质聪慧,性醇孝,趋闱问安外惟静坐岩中,不饮酒不茹荤,知过去未来之事。临终沐浴整衣道服端坐,而窒外祥云缭绕玄鹤飞翔,半空中有鼓乐声。姑题诗云:“骑箕归阆苑,乘鹤转清虚;愧质虽难待,精魂只自知。”   

      七郎   二十郎   不详   九郎,亡   

五郎次子:十郎

字昌黎,讳允,乙卯生,江西赣州节推官。子孙居辖都会昌(建昌、广昌、雩都、会昌等处),人物尤盛。   

五郎三子十一郎

子孙散处广东程乡、松源。   

四子:十三郎

迁江西吉安白鹭洲,子孙分居湖广桂阳县。   

五郎五子:十六郎

字万盛,妣潘二娘、李氏二娘。坟在象洞园山里,生蛇挂树形,巳山丙向,正德年间寇乱迷失;妣潘氏原葬大角筠竹山,其地亦失;妣李氏葬乾南寨背,寅山申向,亦失。崇祯癸未年(1642年)八月十五日与始祖坟来龙,公妣俱石刻代金合葬冷洋乾湖塘,石彻大路面上,黄牛挨磨形,庚寅庚甲分金。清乾隆壬午年(1762年)仲秋月闽广两省嗣裔重修,与始祖坟共绘有图据,并附入谱册。潘氏生二子:

长念八郎

次三十郎

继李氏七娘生五子:

念七郎

次子十八郎

字桂进

三子念四郎

四子念五郎

五子念满郎

子孙分住广东大埔、兴宁、梅县、蕉岭、松源、福建上杭、武平。   

五郎六子:十七郎

字兰圩,子孙迁翁源及来苏,墓在武平冷洋(宁洋)。   二十郎   三五郎   念三郎,生四子      三七郎   四七郎   十二郎,生四子         

         三十郎   六九郎               三十一郎,生三子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家谱文章系列)  

十六郎长子,念八郎

字桂荣,住大浦里村,   

十六郎次子,念三郎

又名三十郎,妣王氏三娘(一说黄氏十三娘),原葬冷洋,崇桢癸未(1643年)移葬中都新坊下坑与五世祖六一郎公考妣合葬“夫子弹琴形”。生六子   

十六郎三子,念七郎

又名三七郎,字桂遥,住广东大浦县,迁兴宁   

十六郎四子十八郎

字桂进   

十六郎五子:念四郎

字阳羡,妣罗氏四娘,迁武平象洞横岗石背岭头坊居住,生六子,合葬冷洋刘坑白鹤衔书形,子孙有一枝迁兴宁   

十六郎六子:念五郎

生五子   

十六郎七子:十八郎   

十六郎八子:念满郎

迁上杭湖洋乡,后分迁高梧乡黄埔金鸡岭,生一子      五六郎      四二郎   四三郎   四五郎   四六郎            三十一郎   四十四郎   五九郎   五一郎        

                           四十四郎   四五九郎   五一郎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家谱文章系列) 

四六郎

迁广东大埔,生四子   

四七郎,亡   

念三郎长子:六一郎

妣吴氏十七娘范氏十七娘

宋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何仙姑仙逝后迁上杭中都蛟腾六十地枣林园,为入杭开基祖,葬中都新坊下坑“夫子弹琴”,永乐十年1412年范妣移来合葬,崇祯癸未1643年四世祖考妣再移来合葬。曾在汀州开祠“学海堂”(祠中一长联为建祠总理何宗楷〈号霞洲又名子城清朝秀才〉所作:“缔造果然难历十五年掌握筹持差幸科岁偕来免傍他人门户,守成亦不易愿千百世钟灵毓秀正见英才蔚起共扶一族纲常”,上杭县城建祠“敬享堂”(一说曾建岩前祠堂,岩前祠堂解放前后尚存)。

三子,吴氏生长子,范氏生次三子   

六二郎

不详   

六五郎

(一说六七郎),崇祯癸未年(1643年)十月十三日移于上杭来苏中都罗溪   

四子:五七郎

下坑与五世祖六一郎公共坟   

五六郎(一说六五郎)   

六子:五四郎

不详   

五郎

失      

百十郎

讳通海,生三子   

七郎

讳秀   

念四郎三子:百四郎

讳国卿,生六子,开大何屋,妣曾氏   

百二郎

流海   

百八郎

名仕通。妣黄氏、刘氏,共生五子。迁居界溪,子孙又分居揭阳镇平(今蕉岭)、汤坑新村陂角,松源中岗。   

仟五郎

名仕宽。居尖山、蕉岭、石扇、三坑。妣蔡氏,生二子:广源、二十七郎(讳源渊),裔孙住

通广   百三郎   百五郎   百六郎   百九郎   百十一郎            三郎   四郎   九郎               四九郎   八郎                              

                                          七五郎   七六郎   七九郎   七十郎      

六一郎公长子:发伯一郎

妣雷、曾氏,生九子,迁程乡分布松源、上杭庐丰、横岗定塔等处   

发伯四郎

迁象洞何坊、洋贝水寨子、歧岭下   

伯九郎

留居上杭中都蛟腾六十地枣林园                                                                                                                                     

仟一郎

名仕深,妣朱氏,生二子。迁武平松源住。

其一孙

万一郎

于明永乐五年迁翁源,其后五代即十二世东公、西公之裔,由迳口迁蕉岭石寨,后再迁水尚田与东洋山。   

仟二郎

名仕渊,妣范氏,生四子。住在河岭,后迁上杭庐丰棉村。子孙有迁长乐及翁源,有一裔孙

何宗乾

侨居美国伊利诺斯洲。   

仟三郎

名仕明,妣林氏,生五子。迁永定罗园,又迁龙泉上杭棉村。   

松源。   仟四

仟六郎

移居蕉岭镇平,徐溪镇高乾上,其中何焕喜等居台湾桃园县。   

仟七郎

复居上杭庐丰棉村。其中

渊公

迁长汀县开基

旺公

迁蓝溪镇黄潭官浩里开基。另迁长汀支中有

天鉴公,号凤山,迁浙江泰顺雅洋埠,数年后转入闽北福鼎叠石乡茭阳村开基。   

(此处回到正文)→(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家谱文章系列) 

宋一世祖考何大郎

原任汀州府宁化县知县,妣黄氏诰封“淑德”。公原籍南直隸廬江县,唐末五代(公元907年)时,選授汀州府宁化县令。为官得民,留居宁化石壁村中。至后唐宗元年丙戍(公元926年)始迁武平岩前。公塟在烏坭垟,因正德年間(公元1506年至1521年)寇乱迷失至崇祯壬午年(公元1642年)  在冷洋逕査出二世祖妣钟氏濆 扵癸未年八月十五日(公元1643年八月十五日) 用石刻公名字附塟冷洋逕  祖妣黄氏(坟塟在乾湖溏) 共生五子一女  (女)仙姑婆生扵晋初昇元年丁酉(公元937年) 寿一百五十岁 终扵五世孫六一郎家內 今像在南岩仙佛楼供养 每年二月初十日三县子孫轮流祭.

长子何三郎,生一子迁河田住;次子何四郎,生二子迁赤岸住; 三子何五郎,生六子居南岩;四子何六郎,生三子迁海丰住;五子何八郎,去河源住;

二世祖:诰赠奉直大夫乃是何五郎

婆诰封淑徳恭人乃是钟氏三娘; 五郎乃是大郎公之三子也,原葬葉坑头园, 正德年間(公元1506年至1521年), 寇乱迷失扵崇祯壬午年(公元1642年) 查出钟氏祖妣坟塟在地, 扵癸未年八月十五日将公名字石刻代金与妣合塟冷洋逕, 地图白鶴啣書形;,此地先亦失, 崇禎壬午年(公元1642年)始査出, 次年重修。何五郎长子何九郎,次子何十郎巳夘年(公元    年)生 历任江西贑州节堆今子孙居住割都会昌; 三子何十一郎 生一子 迁龙岩 翁源县居住四子何十三郎 生二子五子何十六郎即我三世祖是也生五子六子何十七郎

三世祖十六郎

妣潘氏二娘和李氏,潘氏二娘生长子念八郎、次子念三郎,念八郎生长子四六郎、次子四七郎,四六郎(生四子):长子十七郎、次子七六郎、三子七九郎、四子七十郎;李氏十七郎,生三子三子念七郎、四子十八郎止 五子念四郎(生三子),念七郎生二子:五郎止

十六郎公乃二世祖五郎公之第五子是也,原塟象洞園山裏生蛇掛树形,壬丙向,因正徳年間(公元1506年至1521年) 寇乱迷失至崇祯癸未年八月十五日(公元1643年八月十五日)与始祖及二世祖合塟扵冷洋迳。潘氏原塟大坵角筠竹山人形頸穴,其地亦失;李氏原塟江南寨背寅申向,亦失;今二婆俱石刻代金,癸未年(公元    年)俱塟冷洋逕,二世祖婆坟邊右坟即是。十六郎公生五子:长子念八郎(生二子:长四六郎,次子四七郎[止],四六郎生四子:长子七五郎、次子七六郎、三子七九郎、四子七十郎);次子念三郎又名三十郎;三子念七郎(生二子);四子念十八郎[止];五子念四郎(生三子);十六郎公迁武平象洞横岡又嶺頭坊,今子孙有一支迁興寕縣石馬居住。

四世祖何念三郎

(又名三十郎)婆王氏十娘,念三郎公乃是三世祖十六郎公之次子也, 原塟在岩前大亀形,其地皆因正徳年間(公元1506年至1521年) 寇乱迷失至成化十七年(公元      1481年)三月三十日甲戍俱用石代金刻公与婆名字姓氏合塟在上杭来苏新坊舆五世祖坟亥壬山、巳丙向,念三郎公生六子,长子六一郎(即五世祖),次子何六二郎 ,三子何六五郎(又名六七郎),五子五六郎 ,六子五四郎 ,

五世祖何六一郎

婆范氏十七娘、吴氏十七娘共生三子(吴氏生长子百一郎,范氏生次子百四郎和三子百九郎;何六一郎公乃是四世祖何念三郎公之长子也,在岩前建造祠堂三间二棟,供立壇越主何大郎公神位鎸碑勒石载明上祖所施田产地业入寺, 每年春秋二祭: 其祭品供应俱是寺僧所出, 復撥一僧一行童專任焚香掃廰, 拨回寺三百秤聽其自耕自納賦税, 因亂被賊焚毁惜乎, 后人无復举矣, 公与二婆合塟上杭中都来苏新坊下杭, 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 更塟, 因四世祖何念三郎之坟墓迷失扵成化十七年(公1481年)三月卅日用石刻念三郎公与婆王氏十三娘名字合塟仝坟, 亥壬山巳丙向; 何六一郎公婆范氏生长子何百一郎(婆雷、曾二氏)迁程乡、松源居,乃是生三世孫何万一郎迁石扇居住也;何六一郎公婆吴氏生次子何百四郎,迁武平象洞居住;何六一郎公吴氏又生三子何百九郎(婆鄒氏賴氏)居上杭中都,乃是三世孫何万十郎也:何万十郎生长子志宏,次子志深和三子志洪,志洪生四世孙名叫碧潭,碧潭任海陽彦溪馹丞,其子孙在兴宁梅子坑居住又有海丰长界居住;以上三公今一脈分为三宗,每年轮祭巌各坟即此三县祠孫也。

六世祖松源创基,何发百一郎

生下千一郎,千二郎,千三郎,千四郎,千五郎等由上杭迁居程乡松源开基创业十有余世矣;其五子:长子千一郎(婆朱氏)住松源窰窟井下即是何英生之房,英生係嵗贡生;次子千二郎(婆范氏)住河嶺後迁囬上坑棉村住;三子千三郎(止);四子千四郎(婆林氏)生五个子住乌坭坑後,有一支子孙迁移揭陽住;五子千五郎(婆蔡氏)生二子:长子是源广(即万一郎公)迁移石扇,次子是源渊,居住松源尖山下,何五美是其後裔,何五美係廪生居住石扇。

玉秀之子何仁勲字天如孙  五章 礼勲 智勲 忠勲 信勳 孝勲 廉勲 節熏 ;孫裕森 裕奇 裕俊 裕棟 ,住广城佛山问金魚塘何参府住在此。

玉桂之子何茂勲 何右勲 何奇勲 何乾勲 何鸿勲 何华勲 何奕勲 何国勲(至六七未録名字)孫裕信 裕徳 裕廷 裕华。

 ......(此处似未完成文)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家谱文章系列)  

南岩定光佛遺記

   定光佛 泉州府同安人氏姓鄭名自嚴号行修 生扵五代梁太祖天汉元年(公元917年) 丁丑岁, 自幼出家修道成佛至高祖(后晋石敬塘(公元936年) 天福元年其年廿二岁; 自宋乾德二年(公元964年)甲子岁来岩(今福建省武平县岩前镇), 至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 末 [宋太祖實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八十二岁示寂 一说係宋仁宗時人,仁宗姓赵名祯 年号仁宗 母李氏章献明肅劉皇后之子, 真宗正后养为已子, 仁宗至孝常思母死不能見面, 仁宗元年,一老佛一百零八岁矣, 仁宗尚世俗之言作道埸, 孝母務求见慕大母能言招天下僧人千员 俱不奉诏 惟老佛领旨如要見身不能言 能言不能见身, 仁宗願能言不必見身 母可以問答, 以珠簾掛起果煉出隔簾说话 仁宗以为神 遂賜大锺一口老佛以傘柄挑至岩前 大锺现存 也賜饅頭三個 寄以汀州府知府 老佛雲至汀州府堂 馒头尚热 知府以为假 嗚打定光 夫人衙內呌痛恕之 復将大钟盖住老佛以火燒三日夜 知府见其神異 遂弃官以從其道 仁宗封为感應灵通 今汀州府定光寺是也.

   敇命至今犹存何氏嗣孫奉送祖师遗嘱 願异佛法庇護子孫昌盛老佛金言下嘱 宗风远振子孙昌盛嗣續綿延。

   

当宋朝之時 祖公何五郎遺嘱立记根基 曰:我乃生乎天地之间 忝居中华之地 微有薄土 庐江郡汀州府武平县石溏里南岩狮子口手嚧山 乃祖开基创立屋塲 宋朝開治天下清凉 南方有佛 名号定光 灵感化缘 何大郎公生下五子 好修道方 一女何仙姑以口失悞他惟我何五郎恭對佛言託佛祥光古佛言移去不妨 子孙历世世代荣芳后代何五郎緘默寂然上言章 願随菩薩山脚转 願我子孫世代昌 盧江水流远 枝叶更流芳 叶落九州里 根同一处香 全仗龙天佑 常蒙佛日光佑我子孙众 世代保安康 五郎挈家去 移居在冷洋 以后刘沆住 流移过上杭 管下来苏里 中都开屋场 罗坑好基址 六十地名坊 築室買田地 开基立住场 荣林环远近五畝树枝桑五郎七世孙何子渊暇日思怙失 念祖德流芳 畧述祖出处 祖墳各有方 岩前岩后地 乌坭一穴强切工作二坟在峰背 三坟乾湖溏 长房河田住 赤岸第二房 四房海丰去 三房流上杭四房相共祖 磊落分明行 冷洋众祖墓嘱我第三房 五郎亲遗嘱 子孙聴言章 爱敬吾祖宗 子孙世代昌 悖逆吾祖宗 子孙盡滅亡 敬祖敬天地 敬宗敬父娘 和睦宗亲友 兄弟久远长天地舆祖宗 日月共三光 照鑒分明現 忤逆定不祥 但看簷前水 落地不差場 吾今承创立 築室置田溏任汝子孙用 任汝饱食粮 衣禄今丰足 答祖谢上苍 古云孝敬祖宗 天地祐君侼逆祖宗 天地棄君 依此遗嘱 世代昌隆 不依此遗嘱祸及子孙 不是妄語 句句真言畧能述斯言 勉示子孙 但存方寸地留舆子孙耕 祖宗与天地日月照分明 大明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 岁次巳丑孟夏月望日七世孙何子渊謹錄。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家谱文章系列) 

   宁化石壁来岩[福建省武平县岩前镇]一世祖何大郎公[始祖]生扵唐末景福元年(公元892年)  时岁卅五乃唐明宗丙戍年(公元926年) 往梅州上任 往復[从宁化至梅州途经岩前往返] 岩前玩山水于龙璋一脉直到岩前 岩前洞中可作宅宇 田腴有水 扵是始迁此岩地[岩前]居住一十二年至后晋初昇元年(公元937年) 丁酉时 生女何仙姑 过去未来胸中灼然全乡人曰乃仙姑也 至北宋太祖初乾德二年(公元964年) 已居岩[今福建省武平县岩前镇] 卅八年施與  大郎祖师为[赐与定光老佛]殿地卅三畝八分为均慶寺宅宇为僧房田四千七百八十秤 塘四十六畝 大郎祖师时年七十有二岁始徙[迁居]冷洋刘坑居大郎祖师长子迁河田居住 二子迁赤岸居住 三子迁刘坑居住 四子迁海丰居住 故今之上杭 武平 程乡 贑州的子孙皆二世祖五郎公之後裔是也。

武平上杭[地方]誌曰:宋何仙姑居武平县南岩辟穀 定光[法师]謂:此地宜建禅堂 以所卜[所以迁居]上杭(今福建省上杭县)六十里地居住乃何大郎施[赐与定光老佛建禅堂]田地四千七百八十秤 仙姑年一百五十岁终今記其像謂之檀越主。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家谱文章系列)  

 

 嘉靖廿一年(公元1542年)春余蒙

聖恩归宁還京遇友人何讳龙顕号濟時(系十世祖法珏公之五子)受选共舟陸[水陆路同行]數十日相舆談: 欧陽修五代史何子躍然起曰: 家之有譜猶囯之有史 史以记實 而譜以重本 其事原相類也 遂以《何氏族谱》写“序”请我 我惊谢辞非其族人不敢獲此重任则獲謹條:何氏族本所以出现与其世系里居关联 何氏族出自姬、周成王封弟叔虞扵唐裔孫韩王安之后 韩常受壓扵秦 因自别为何氏居新安族乃何 大学士何蕃学成行尊倡業扵前唐末始居盧江至五代时[五代十国]何大郎公受职宁化調征兩粤厥 後唐明宗二年丙戍(公元926-927年)陞任梅州 道路经平州往復岩前 週覽形勝开南岩獅子口手爐山 遂卜[定]居焉迨[至]宋乾徳二年(公元964年)有定光佛[法师] 募其岩宅为道塲大郎公慨然畧之 遂移居冷佯、刘坑 三子五郎卜居上杭六十地 五郎曾孫百四郎讳国卿恩木本水源 還创大何屋生长子何侃明 侃明为贑州府副府 洪武十六年癸亥(公元1383年)调征蒙化府竭忠冒险终扵陣上 侃明姪孫志道(注:系侃明公四弟侃澄公之三孙志道是也,[志道妣徐氏,永乐四年(1406年)進士,任潮州府推官,住冷洋背水塞] )时何氏大显累世有人嗣是三世以春秋持身以慈雎治家 宜通而室归成了后人数当於友 今友之子若姪芹泮生香者指不勝屈 他年式廓乎先烈仍有量哉 何氏支系派衍井然有條 诚如子所云:家之有谱猶国之有史也 余不敏謹援筆以为之序。                      

__通家生潘日成譔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家谱文章系列) 

何氏一族其为杭武光昭也余攷其先宋的一世祖何大郎生五子 长子三郎,次子四郎,三子五郎,四子六郎,五子八郎,一女仙姑,仙姑岩穴造道矢不適人有姑射仙人風焉享年一百五十二岁而逝時有定光(法师)抵岩募化何大郎公施田四千七百八十秤永为祖师供奉,捨弃岩前之山林屋宇赐任为祖师佛殿功德浩大 儔舆为京较之三捨身扵同泰寺者 智愚亦自不侔矣 故大郎公有流徒他居无不各得其所惟大郎公之第三子五郎择选上坑、来苏分居象洞大何者蕃衍荣遺为尤若(比如)何十郎公之为贑州节堆武邑 何侃明公之为贑州副府 何志道公之为永乐四年进士及何龙显公之任武义令 何景昌公作教始興杭邑之碧潭舆瓊瑄之逰宦 何富之为巴陵丞何澞之为南康判稽政稽贤伯仲一任鐃平令一任蕭县令 一时荣显無双也则何氏之为杭武光固有不誣者况其慶綿後世又烏得而易量哉余友楊心田知武平县亊與上杭何子石溪處謹薦於余舘於布政分司石溪切切然以修镨之是務此其意诚欲后世子孫有所觀感皆知吾身之上父 父而祖 祖而曾 曾而高高而始本源之远無不悉也 吾身之下子 子而孙 孙而曾 曾而玄以至雲礽遞衍流裔之长无不辨也则水木以之而敦 世分以之而明亲疏長幼以之而序不大有功扵祖若孫栽余褒石溪孝思之道 扵是乎盡也故鄙俗之语扵是乎書。

大明嘉靖卅年(公元1551年)岁次辛亥孟冬月 

广西桂林府全州进士知潮州大埔县北汀馬才伟頊首拜撰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家谱文章系列) 

予知武平县亊三载石溪何子舆余为道义交孙一旦过杭石溪整肅衣冠请余为族谱序余辭曰:囯小政繁无暇为也石溪曰:先生掇巍科文章富丽凡有所著作懸诸国门无能易一字者幸惠而成章光莫大馬故辭不能已己夫杭邑来苏乃何氏巨族也 唐晋以前勿论己 至宋始祖大郎公从宁化石壁迁武平石溏里、南岩獅子囗、手爐山等居家殷富 誕生五子名曰三郎 四郎 五郎 六郎  八郎 一女仙姑 仙姑性质異常 静处岩中 不茹荤不適人 往过来續之亊靡不暸然 乡邑老稚皆称知其为仙也  届時有佛人名曰定光祖师者遥望岩中有紫氣徘徊不忍离去 一旦募化大郎公父子将南岩之山川田地悉施与定光焉  睹厥施田碑云大埔田四千七百八十秤 地卅三畝八分  塘四十六畝 呜呼噫嘻 视世操一壶挈一蹄吝而不與矣  即刻而不忍与者不大相迳廷也哉  而大郎公乃定祀仙姑之像於神佛楼上 大郎公为壇越主遂迁於冷洋居住焉  維時三郎公迁河田居  四郎公迁赤岸居  六郎公迁海丰居  八郎迁河源居  维五郎之子孙则迁上杭来苏六十地择吉而居住焉  但祖坟倶在岩前烏坭坑乾湖溏峯背等处 至明朝正德年间山宼蔓生连年调发兵 与春秋祭祀缺然未举  乱离使之然也不足怪矣  夫自宋迄今傅距五百餘年崇礼教敦诗书声名文物之盛  何氏称为最著原厥 先有何十郎者涭赣州节推为政得民卧辙居贑至今膾炙人囗而居来苏者子孙逰宦若碧潭若琼若瑄府县誌载荣名矣  贡士何富任湖廣岳州巴陵少尹经元  何濬授江西南康判驾其二郎由岁贡一曰偕选令尹  一曰稽政为饒平令  一曰稽贤为萧县令  父子三人同时漏至居平州之大何者又有何侃明为贑州副府何志道为永乐四年进士任朝州推官及何龙显任武义令何景昌作教伦始与猗歟休哉  且由府县庠者濟濟蹌蹌  科甲相望期弼亮我国家於億万年无彊之休正末有艾也至其  所以继而祖耀而宗光大门閤而勿替者  祖徳宗功之流庆长也  余又何多贅焉       大明嘉靖卅年岁次辛亥孟夏之月

                         广西桂林府乡近士知武平县亊心田楊燦書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家谱文章系列) 

檀越主廬江郡何氏始祖何大郎公  嘉施南岩宅宇田塘记

上古未立汀州属龙岩县治  顽民作乱 上欲征之 賊告服化  始立宁化县大郎上祖南隷直庐州府庐江县人 选宁化县令 为政得民 居宁化石壁村 后始立汀州路  继改汀州府 时賊又大乱 上司征勦 始立武平县大郎公扵后唐明宗二年丙戍岁公任梅州往復岩前  細观 田广阔膏腴有水遂迁冷洋刘坑暂居署田産开屋基 乡人曰:此是鬼洞精穴 山中有石岩  名曰:南岩 大树叢林  强徒作乱 居岩为营杀人扵此  天陰雨下 鬼常喧呼是为鬼洞 人血沾树是为精穴云 大郎公羝羊觸藩不已請师人用白羊白猪白牛祭告天地师人化为神道统雷火燒山驱灭鬼精  尔开基作室  天賜金银  室既成  请道人作醮答谢天地超度无数祀復 诸师打翻驱逐妖祟  大郎公居之己安而有五子一女 曰三郎,四郎,五郎,六郎,八郎,一女仙姑,仙姑生于后晋高祖初昇元年丁酉(937年)仙姑性醇厚,幼不茹荤, 矢不適人,岩中静俢, 不食不饥, 单衣不寒, 知过去, 识未来, 暁豐荒雨旱, 诸亊灼然; 合乡人称之曰: 仙姑也,后有泉州府同安县姓郑名自严者, 生扵五代初梁太祖天汉元年丁丑(公元917年)至宋太祖初乾德二年甲子(公元964年),年纪四十有八岁时得道成仙, 因观寻地理扺岩前向岩前何大郎公喜曰此宜建禅堂懇募仙姑时年纪廿八大郎公曰是我生扵斯长扵斯静修扵斯;一曰仙姑出觀洪水, 定光輙入岩中跌坐化大蟒猛虎皆蟠伏; 大郎公欽其神异, 遂恩施岩前地为佛殿, 赐土地卅三畝八分为均庆寺 宅宇为僧房 腴田地四千七百八十秤 载粮米正耗卅九石三斗八合 塘四十六畝永充供养遂大郎公长子三郎迁河田居次子四郎迁赤岸居, 三子五郎迁冷洋刘坑居,四子六郎迁海丰居, 五子八郎迁河源居,乡人搆庵祀老佛搆仙佛楼祀仙姑 大郎公檀越主 时称定光菩萨真身在杭州府法相院 仙姑与佛同时 后人或疑是唐时八仙中之仙姑是否然唐时之仙姑时年十二岁 其父母貨饼与诸仙姑与之食之  同八仙而去也;而南岩之仙姑是何大郎公之女是也;观宋真宗祥符四年辛亥(公元1011年)湖广岳州府玉真观大災惟留一柱倒书谢仙火三字至宋仁宗庆历元年辛己(公元1041年)己烧卅一年矣,時仙姑一百零五岁,有人以此三字问仙姑輙曰;[谢仙火]乃雷部中鬼夫妇皆长三尺 其色如玉 主行火災也 时有闻其说者扵是查看道藏(字料)中检验之果是有谢仙火三字也 盖信仙姑真仙矣 仙姑岁至宋哲宗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廿七世孙注:仙姑享年乃1086-937=149岁} 仙姑一百五十二岁于冷洋刘坑五世孙何六一郎家终寿一團雲气升天切工作半空中有鼓乐之声 以引导者验之遺像扵仙佛楼 凡四百里远之民有病烦热者掃其像之塵泛湯饵之辄愈患瘼瘇者洗其像之膚湯沐之即愈消 于是四方钦仰罜異舆佛同休 五世孙六一郎奉养仙姑天年既尽 仙姑真身塟在乾湖塘 以先置来苏产业  始迁六十地居 以上祖坟不能迁者岁时祭祀 时定于春三月清明与秋八月望日{廿七世孙注:秋八月望日乃八月中秋,也就是说月亮、地球、太阳正好在一条直线上,地球在中间。民间有种通俗的说法叫做秋八月望日}皆主持僧所出祭仪以报答何氏先人之德 子孙远来惟主祭更造檀越祠堂扵僧房前 堂面上随拨济僧行童焼香打掃看守修葺拨田三百秤与其自耕自食自納粮差 大郎公喜恩施田产德泽悠久无彊 与定光佛同休 偕天地久远 扵是为此记焉。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家谱文章系列) 

祖师遗嘱

大郎公叩拜           

祖师上兾佛法庇子孙興隆 蒙祖师金言下嘱 宗风远振檀越子孙昌盛嗣孙绵延

僧正璽立帖遞年祭祀

南岩寺僧正璽主持 

今因檀越主何大郎原施本岩屋居田塘 悉舆老佛同为仙姑供祀香火及蒸嘗祭祀無廢因前僧淪没 更替驳雜 以致仙姑及众祖失缺祭祀 今有檀越子孙前来査验委的前所施产业 真定有祀 正璽思得檀越主功德难忘 理当仍前復行供祀 以后僧人虽有顶替 务要遵依遞年祭祀通請檀越主子孙三五人主祭今再不致失悞 仍立石碑存验 如违 赴官告治具公罚罪无辭 今恐无慿 立祭祀帖付与壇越子孙收执永远为炤。

万历七年(公元1579年)七月十七日立帖主持僧:正璽

 

       呈僧人失祭祀福广汀潮府县儒学生员:何道盛、何舜卿、何汀、何崑山,民人:何大嵩、何天祥、何苏连、何一浩等为恶僧没祭亊 有始祖何大郎自宋居南岩 一女辟榖名仙姑 时定光敔建禅堂宇 大郎公尽施家产田税四千七百八十秤后追永祀为檀越主杭誌、岩碑可验 扵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间僧祀不常 以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族众与僧正璽预立祭帖碑文以表不折近因謀夺顶家僧如通不惟强悍勿祀 且欲废像碎碑 扵神人共憤 幸宗师县主爷以孝格天下 乞體源微 念一詞揭僧如通到薹恶强悍刻立祭祀 则神人有主 子孙感德无涯 有此合呈伏乞施行须至呈者

正见生员丘乾波 王绩善 王積徳 告起炤状生员何道盛 何舜卿 何汀 何崑山 民人:何大嵩何天祥 何苏连 何一浩等为乞天恩给赐起炤亊 因本岩均庆寺主持僧如通失祭檀越主何大郎何仙姑詞告

赐进士第知武平县事何细看三碑太宗四年(公元993年)为最者将此鬼魅之地有定光法师来岩求赐何氏施与 均庆寺查得仙佛楼仙姑之像现存 檀越主之碑又在 若非开山檀越主何以有此据 既有则不可以无祀遞年清明 僧人定荤素品物 何氏各一房轮一族长来主此祭僕使饭食令其自備碑间未载 其馀年往来及讀書来炤前施主一例处之 僧如通主持未久且承久废之 后 姑不罪过 自后若废除不挙祀 请许何氏族長呈官究治其祭品饭食来费则每年定缴银二两正 依此一样二纸用半印发舆二邊收执为憑                   何爷審单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家谱文章系列) 

重修何氏始祖大郎公南岩施田塘地碑記

余承乏连城扵戊寅岁蒙委视篆武平以腊月之吉履任越明年春諸紳士重修邑誌来請余领其請不揣鄙陋广搜記载信者傳信疑者闕疑者阅舊誌山川記南安岩玲珑幽邃石室天成为何仙姑辟榖之所定光佛卓锡於斯誦前贤题岩詩句不禁油然神往按誌载何仙姑事頗詳乃知岩即仙姑父何大郎所舍舆佛为道塲者也邑無亊抵岩游览瞻古佛礼仙姑讀前人碑記与旧誌脗合且加悉焉及按何族紳士亟訪仙姑始末諸紳士屢为余言因呈旧碑文一道为其家明经历任教授魯府讳文甲先生所撰僉請曰先始祖大郎公系出庐江唐末五代时令宁化調征两粤於後唐明宗天成元年丙戍出梅州道经岩前周览形勝喜其地幽土沃堪资辟榖因卜居焉開南岩狮子口手爐山置禾田四千七百八十秤秋粮正耗米三十九石三斗八合塘四十六畝地三十三畝公生五子一女迨宋太祖乾徳二年甲子有定光佛姓郑名自嚴募公宅舆岩为道塲公慨然畀之遂将田塘地業尽施供养令其五子散處閩粤江右間迄今世世蕃衍其女生而有仙质幼不茹荤好清静矢不適人習修煉辟榖之寿年一百五十岁至扵宋元祐元年丙寅(公元1086年) 岁终扵五世孙六一郎家临终时闻空中鼓乐声一朵祥雲从卧橸直上霄漢见者莫不驚異自此皆称为仙姑焉乡人感仙咕神異不忘功徳僉建大郎公神主奉为檀越塑仙姑神像金碧荘严与定光古佛同祀焉郡邑士大夫闻风向慕詳载郡誌中入明中叶万历年间(1573—1620)主持僧正璽欺年代久远将所施田塘侵蚀賣盗并废檀越主祭祀諸子姓以先泽所在不忍坐视淪没鸣官亲勘詳審断还烝嘗田若干畝俾爾嗣孫永供檀越仙姑祭祀之资裔孙丈甲纪亊勒石去今又百馀载矣不謂历年既久積憋潛生近来又被佃人盗賣子姓復投鸣乡目清出原田猶恐世远年湮人情叵测不免復蹈前辙惴惴焉先泽不克永终是惧及今不刻諸石无以示后吾候主意扵南岩久矣迄備誌顛末重勒真琅珉以垂不朽其无辞余闻而躍然曰克绳祖武不墜前微者贤子孙之行也網羅旧闻表彰異蹟者蒞兹土者之責也余不文纂補邑誌方傅採碑記以广文教矧大郎公仙姑遺亊舊誌鑿鑿諸君言信而有微也倘有異瞔湮没不彰令贤子孙继述之志鬱於中而勿得伸豈余傅信待后之志哉爰提筆而为之記所有清出田地畝数土名佃人刊载扵碑上

丈林郎署武平县亊连城县知广陵逍良生撰丈

奉直大夫雲南姚州知邑人周历长篆額

康熙卅九年(公元1700年) 孟冬月文林郎江南苏州府吳江县知县邑人张亨書册

(以上是按老谱载的顺序打印,未对稿. 标点和断句是我注的, 原文是连句 没标点)—请按顺序断句, 按顺序发回。  

→(编者提示:你现在阅读的是《中华何氏网》何氏家谱文章系列) 

编者网络收集补录:太郎公遗嘱诗

(排律一首)

当年种福梵王宫,走马来朝道始通。

三徒厥居经沐栉,一身如寄转西东。

丈夫鼎立何曾定,奇士纵横到处逢。

克创王基皆裕后,能开大业便为雄。

枝枝叶叶根非异,万万千千脉总同。

记取埙篪歌且翕,常怀源本报须丰。

吾家既得明神辅,汝辈行邀降福隆。

勿谓禹功惟洛汭,河归大海正朝宗。

----一摘自恭洲何氏私房

(编者后记:此文系何振洪提供原稿,对于作者供稿可能存在错漏部分编者只是做了标注,尽量保留原作精髓。正文大郎公世系采用了广东兴宁何氏宗亲网的大郎公世系图)


分享按钮>>【何氏视频】沙湾何氏、留耕堂、2011扫墓
>>【燕氏网新闻】西安书法家为甘棠苑题励志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