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蒙享;蒙撰(去提手);蒙周 2 夷简;... 3 公著;公卓;公弼;公孺 4 希哲;希纯,... 5 好问,... 6 本中;揆中;朋中;用中; 7 祖让;祖谦;祖俭;祖泰 8 ... 〖?16〗 武冈第一世? 不详,其前与祚公有多少代?其后又有多少代?按武冈上下时期的平均代龄估算,祚公至仕秦公间计约十五代人.家谱第三辑已说明武冈系["分载在祚公房派齿录中"],武冈第一世与祚公的世系应是清楚的,但并未明确记载于世系中,从而又留下疑点,有待于进一步查证搞清. 〖?17〗 “元贞元年...分徒他省” 元初,元朝统治者实行种族歧视政策,将人分为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和南人四等.汉人为第三等人.我族先人当然反对这种歧视政策,于是六公于元贞元年(1295年)离祥符而分徒他省.这次迁徒为我族历史上最远的一次,也是最能体现我族民族气节和几百年来不怕艰难曲折,勤劳俭朴的奋斗精神的一次。 〖?18〗 “衣冠旧族” 文意为穿衣带帽依然如故之族,也含有过去是达官显人的意思。又有保持汉人习俗,不着蒙人衣装,不愿为蒙古人干事的人的意思。 〖?19〗 仕秦公的世系? 不详。从全县至武冈,又至仕秦公,400余年间世系不详,这一问题将成为我族最大的世系疑点.而我族《字辈》中“学上承先德,和平启厚延”,这["前十字是本来所有"],说明原来在武冈是有家谱的。 〖?20〗 仕秦公入川具体时间? 仕秦公于["清康熙中叶"]入川,而具体时间不详。根据上佑公的年龄可作初步推算。学仪公卒于1745年而上佑公三岁,则上佑公生于1742年,按一代30年上溯,学仪公约于1712年生。而仕秦公入川已有学仪公,则入川具体时间当在这时后。又1669年,清政府颁发"更名田"法,使耕者有其田;1712年又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年)“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四月,["四川提督岳生龙请入籍四川,许之"],“湖广填四川”当在这一时期内为最盛。因而,仕秦公入川具体时间,很可能在1713年。 参 考 文 献 1 宜宾《吕氏家谱》第三辑(1938年) 2 辞海编委会:《辞海》(地理分册),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3 何光岳:《秦赵源流史》,江西教育出版社,南昌,1994 4 何光岳:《楚灭国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5 方诗铭:《中国历史纪年表》,上海辞书出版社,1980 6 万国鼎:《中国历史纪年表》,中华书局,北京,1987 7 朱拙存:《中国历代名人传》,中国书店,1988 8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二册,地图出版社,1982 9 张大可:《史记全本新注》,三秦出版社,西安,1990 10王守谦:《左传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 11班 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 12范 哗:《后汉书》,中华书局, 13陈 寿:《三国志》中华书局,19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