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氏家族史研究的重要收获

    中华孔氏网 2012年3月5日 万家姓


近代以来,家族史研究逐渐纳入了学人视野,尤其是晚近以来,随着社会史研究日益火爆,家族史的研究也得到了学界的前所未有的重视,涌现出来众多优秀成果,极大地推进了我们对于传统家族史的认知。不过,不佞长期从事儒学研究,又生活在圣地曲阜,对于儒学的制度化素有兴趣,然则孔氏家族便是一个重要的案例,然而很不幸,我却很难找到一部较为翔实系统的研究论著来参考、阅读,深以为憾。

  在中国历代的家族之中,也许孔氏家族不是与某朝某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联系最为密切、影响最大的家族,如探讨魏晋南北朝之际的社会与政治,孔氏家族显然无法与司马氏、王氏、谢氏、崔氏等“门阀士族”相比;又如探究近代学术文化,则义宁陈氏、新会梁氏等家族也是人们热议的对象。但是如果揆诸整个中国历史,则在孔子以降的2500年来,与中国社会、政治、文化的关系长盛不衰,绵延久长的恐怕惟有这一个孔氏家族而已。而且,这个家族世系记载清晰,资料丰富翔实,自孔子至今已繁衍80余代,长达2500多年,除大量地方史志、孔氏家乘文献之外,尚有大量石刻碑文、孔府档案等珍贵资料可资利用。也因此,要把握孔子与中国社会的关系,理解儒学的发展过程的跌宕起伏,孔氏家族史研究亦属非常必要。总而言之,不论是对于中国社会史的研求,还是对于中国儒学史的探究,这一领域的研究都显得意义非常,价值重大。然而,以往的家族史研究,却并没有真正将触角深入到这一领域。无疑的,孔氏家族史的研究是其中亟待深入发掘的一块宝地。

  去年夏天,忽然获读曲阜师范学校校长宋思伟教授主编的这一套“孔氏家族史研究丛书”,深感欣慰。丛书共分5册,分别是由刘振佳撰写的《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与近代社会》,丰宗国撰写的《孔庙释奠制度研究》,王祥撰写的《孔氏家族礼仪研究》,唐延军、毕孝珍合著的《孔氏家族与皇权政治》,张言昌、孟瑞华、张凤合著的《孔氏家族教育研究》。这是宋思伟及其团队所承担的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孔氏家族史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该丛书可以称之为孔氏家族史研究的重要的研究成果。首先体现在它对孔氏家族史的研究,既全面系统又重点突出。丛书不仅涉及较为宏阔的大问题,如孔氏家族与皇权政治的关系问题,而且也有个案分析,如以孔令贻为个案剖析了这一家族与近代社会的关系;既有纵贯的史的梳理,如与皇权政治的关系、教育问题与孔庙释奠制度,也有横向的研究,如对孔氏家族礼仪的研究。这些问题都是研究孔氏家族史不能回避的重要问题。

  刘振佳对孔令贻与近代社会的研究,属于个案研究,但是基于他对孔令贻及相关资料的大量搜集、整理与消化,颇多创见。作者说“末代衍圣公”孔令贻是“一个与民族封建王朝一块落幕的时代悲剧人物,一个考察儒家文化历史传承流变弥足珍贵的文化个案”。通过对当时政治局势、文化情势的分析,作者对孔令贻的特殊身份及由此引出的种种文化主张,有着“同情之了解”,指出了孔令贻之宗儒主张,从一个侧面为社会起到了相应的调节与缓冲补充作用。这与将孔令贻仅仅视为阻挠新文化运动的反动人物的流俗见解要公允、深刻得多。

  唐延军等所著《孔氏家族与皇权政治》则可以视为一部孔氏家族史的纲要。孔氏家族之所以能够“与国咸休”,得到历代统治者的尊崇,乃是因为孔子之教对于社会教化与政治稳固的特殊作用。该书以朝代为序,从国家政权、孔子政治思想与孔氏宗族三维视角观察、发现和解析、总结“历代王权与孔氏宗族政治利益关系递嬗”的规律。

  孔氏家族一向秉承孔子“诗礼传家”的优良传统,孔氏家族在礼仪方面的表现与建树,不仅涉及其家族礼仪,而且更关涉到孔庙的祭祀问题,这已经上升到国家行为层面。丰宗国《孔庙释奠制度研究》与王祥《孔氏家族礼仪研究》对此进行了翔实的梳理和叙述,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理论分析。

  自战国以迄汉晋,孔氏家族便形成了“孔氏家学”,成为中国学术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学派。此后更是在教育方面代有创新,同样成为中国教育史尤其是家族教育史研究不可绕开的重要案例。张言昌等著《孔氏家族教育研究》便从家族教育的视角出发,以孔氏家学的传承为主轴,以孔氏家族教育的发展为顺序,对孔氏家族教育作了全面系统的梳理。

  当然,这套丛书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风格的统一、文字的润饰、注释的规范等,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另外,孔氏家族史研究还有很多重要的课题,如在学术史而非教育史上的“孔氏家学”的问题、孔氏家族与明清经济问题、衍圣公府的婚姻、衍圣公制度与西方教皇制度的对比研究等等,都是非常重要而又饶有趣味的问题,未在本套丛书论议之列,都不能不说是遗憾。不过,这套丛书是阶段性研究成果,它的问世必将引起人们对孔氏家族史的浓郁兴味和探究的热情。(逸 民)

 


分享按钮>>吴氏家族与《富春山居图》
>>雷州《湛氏族谱世系图》研读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