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田方氏宗祠简介       

    中华方氏网 2009年3月2日 万家姓


         

河田“方氏宗祠”,俗称“五幢祠堂”,是东莞市境内罕有的宗祠。占地面积有1232平方米,前后五幢相连,左右有六廊两偏间,两个房在第五幢所的两侧。它始建于明朝惠帝建文年间(公元1399—1402年),距今已有600余年,清朝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重修,历史颇算悠久。

宗祠第一幢是广场和大门,场前门口两旁,竖着一条约1.5米多高的石栏杆,场中央两侧,耸立一对雄赳赳的大石狮,东西围墙约4米高,近顶处有一套套用石灰填制成的立体彩画,这些画面积虽然不大,却将这幢宗祠点缀得十分幽美。石刻的“方氏宗祠”四个大正楷字匾额,镶嵌在大门上部。进了大门就是一个宏伟的牌坊,牌坊正面有六扇格木门,门顶上镶着一块木刻的大横匾,前面有“六桂流芳”(《东莞市民手册》内印“六柱留芳”是错的),后面有“文武科甲”共八个大字,这属第二幢。穿过牌坊两侧的拱门,过了走廊前的石路,便是第三幢,也就是正堂。正中贴近后墙的地方有个华丽的神楼,供满了方氏列宗列祖的神牌,楼顶处悬挂着一块金边花纹中间有个镏金大“福”字的木匾,传说“福”字是清朝慈禧太后的懿笔,赠匾人是当时广东水师提督方耀(广东普宁奉先堂之裔),这是他在安南(今越南)谅山大捷后第二年亲临河田拜祖时送的。神牌旁边挂着一副花边木联,联文是“三朝宗祏地,一本玉兰庭”。在右偏堂大窗旁挂着一副黑底白凹字大草体的大木联,联文是“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送联人是明朝惠帝年间方孝孺。第四、五两幢是后堂。第五幢左右是大房,在办国民高等小学时期,在五幢后面加建厨房厕所,把左房作了通道。

祠的一三四五幢瓦面,全部用石灰瓦筒建成,牌坊和第三幢东西两廊的瓦面是用彩绿瓦筒嵌成的,
飞顶上和第一幢一样,都嵌着一套套的陶瓷立体彩塑,飞顶下有栩栩如生的国画并间隔着唐宋名诗,看了所有一切,的确令人心旷神怡。

这间宗祠坐落在河田管理区祠边坊,尽管它经历了几个朝代,度过无数寒暑,在十年浩劫期间,终于难逃厄运,竟被搞到遍体鳞伤,凡是有历史价值的东西,都搞到一无所有,连一对大石狮也要倒埋,一间宗祠,何罪之有?

在党颁布改革开放政策以后,我管理区有位居港的热心兄弟方子友,极力鼓励当地青年,将那对在地下长眠了十几年的石狮挖起,并安放在原来位置,关于方孝孺手笔这副木联,幸喜也已觅回,经过修饰,现保存在河田肇彝中学。

这间宗祠是我管理区唯一的文化阵地,已培育了不少人才,从清朝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开始,先后办有“私立河阳高等国民小学”、“私立河阳小学”、“河田小学”、“河田幼儿园”,为时已有86年了,想信不久,这个育才阵地可能会暂时告一段落。至于这间宗祠什么时候可恢复原来面貌呢?那就且待下回分解了。


分享按钮>> 方氏近现代名人(六)
>>厚街筹资500万元 修缮方氏宗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