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家武术 华夏神功.

    中华鲍氏网 2010年2月14日 鲍中行


                       鲍家武术 华夏神功
                                               鲍中行

        鲍家武术,又称鲍家拳,是中国最古老的武术之一,被称为武术“活化石”。最近几年,我对鲍家武术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成果与大家共享。
                              一、鲍家武术的形成和发展
        传说鲍家武术是鲍氏祖先、中华民族立国始祖、伟大的治水英雄大禹所创。原名“干戚舞”(舞与武意思相同)。又称“大禹舞、干舞、战舞、武舞”等。据《淮南子.谬称训》记载:大禹平定三苗时,三苗屡败不服。于是大禹让三苗观看了威武雄壮的“干戚舞”表演,三苗终于降伏。即所谓“禹执干戚舞于两阶之间而三苗服。”(参看《中国武术百科全书》武术史41-44页)后来干戚舞在大禹的后代中世代相传,并不断得到发扬光大。出现了许多威震华夏的武林高手。据《史记.律书》记载,大禹的裔孙夏桀是一个武艺高强的大力士,传说他能“手搏豺狼,生擒凶虎”将弯钩拉直,将铜拧成连锁。可见其搏击技击技能非同寻常。
        春秋初期,大禹后裔鲍叔牙在齐国当大夫,担任齐桓公的老师,将大禹的干戚舞带到齐国。为适应当时的青铜剑、戟、战车等新型兵器作战的需要,他在干戚舞的基础上,发明了一些新的武技,丰富和发展了“干戚舞”的内容,后人称之为“鲍家拳”。传说鲍叔牙在带领齐桓公(小白)逃到莒国(今山东莒县)避难时,曾教齐桓公打鲍家拳;在同管仲一起经商和从军时,也曾向他传授过鲍家拳。《荀子.议兵》中说“齐人隆技击”,《汉书.刑法志》中说“齐以技击强”的“技”,包括鲍家拳。
        西汉末年,鲍叔牙的后代鲍宣,在朝廷中任司隶校尉,将鲍家拳从山东传到长安(今陕西西安)扶风等地。公元前二年八月,鲍宣被丞相孔光陷害,流放上党(今山西长子县),又将鲍家拳带到了长子县的鲍庄、鲍店等地。并且传给其长子鲍永、次子鲍升。鲍宣被王莽害死后,鲍永为了保家护院和防身健身,吸取了其他流派的长处,将鲍家拳发展成为多兵器、多种类、多套路和独具特色的鲍家武术体系。并把这些武术传授给他的子孙。后来鲍永参加了刘玄领导的反王莽起义军,刘玄死后又投奔刘秀部下。因其武艺高强,作战勇敢,晋升为“上书仆射大将军”,持节将兵,安集河东(今山西晋南夏县、浮山县)地区,封中阳侯,将鲍家武术传到山西、晋南、晋中等地,为复兴汉室立下汗马功劳。
        东汉时期,鲍宣的子孙后代,先后迁移到河南郡(今洛阳市)、泰山郡(今泰安市东)、东海郡(今山东郯城)等地居住,并将鲍家武术逐步传到河南、山东及江苏北部地区。
        东晋时期,由于北方不断发生战乱,鲍氏后代纷纷南迁江南。鲍永之后鲍伸调任安徽新安郡(今黄山市歙县)太守,又将鲍家武术由山东青州带到新安地区。从此以后,鲍家武术就在安徽、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等省发展起来。大明洪武二年,鲍伸之后振威将军鲍福宝,奉朱元璋之命,率部远征贵州,将鲍家武术传到贵州安顺和西南地区。到明清时期,鲍家武术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的鲍氏家族。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长期和平环境和社会安定,加之现代新式武器的不断发展,武术在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大为降低,练鲍家武术的人越来越少,大多数地区鲍家武术已经失传。但在山西长子县鲍店和鲍庄、贵州安顺鲍家屯、江西万载、浙江平阳县肖江镇、山东牟平等地,仍有鲍家武术不断传承。其中山西省长子县鲍店镇的鲍家武术传承最好。目前为止,已传承71代。整个武术队由150余人组成,使用剑、枪、短刀、大刀、钝鞭、九节鞭、三节棍、虎头钩、拐、捎子、炮锤、手棍、二节棍、绳镖、流星锤、绝鞭、短棍、鞭杆棍、青龙刀、蛇皮鞭等二十余种兵器。演练长穗剑、三禁枪、三会苗子、二会苗子、双刀破苗子、五虎刀、杀四门十八刀、大刀破苗子、白手夺大刀、双刀、绳鞭、九节鞭、三节棍、虎头钩、和平拐、捎子、六棍、连锤、单枪、青龙刀、四平剑、梅花九节棍、炮锤拳、手棍、二节棍、单刀、绳镖、绝鞭、流星锤、花枪、短棍、鞭杆棍、蛇皮鞭、连环拳、通背拳、硬气功等50余个套路。
                                   二、鲍家武术的主要特点
        鲍家武术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武术,它与一般武术相比,有许多不同特点:
       一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初创于大禹战三苗、统一九州、建立夏朝的时期,形成于春秋时期,发展完善于西汉末年。如果从大禹战三苗算起,已有4000多年历史;如果从春秋初期算起,已有2700多年历史;如果从西汉末年鲍永博采众长完善鲍家武术体系算起,已有2000多年历史。其历史比著名的少林寺、武当武术长得多。
        二是重视武德教育,强调习武先习德。鲍家武术吸取鲍氏先祖夏桀重武不修德、滥用征伐、乱杀无辜、误伤百姓,最后亡国亡己的沉痛教训,自春秋初期以来,非常重视武德教育,始终坚持练武先练德,用良好的武德教育后代,强调为国为民练武,不得用武术谋取家族和个人利益;强调扎扎实实苦练过硬功夫,不图虚名;强调博采众长虚心学习,不骄傲自满、固步自封;强调习武自卫,不主动攻击他人、滥杀无辜;强调武术只传给品质良好、道德高尚之人,不传道德败坏之徒。
        三是兵器和套路多,内容丰富。整个武术系统使用20余种兵器,几乎是十八般兵器都有;武术套路多达50多个,这在民间武术中是十分少见的。
        四是战斗性强,具有广泛的军事用途。鲍家武术产生于战争,在战争中不断的发展完善,具有显著的军事特色。它的每一种器械都是一种武器,每一种套路甚至每一个动作都是从战争中总结出来的对敌作战的战术和技术。它不仅在冷兵器时代是一种克敌制胜的法宝;即使在军事现代化的今天,在近战、夜战、反恐、防身、防爆以及维护社会治安等军事行动中,仍然有广泛的用途。
        五是对抗性强,是一种很好的军事体育竞技运动。鲍家武术的套路和动作,是按实战要求编排和设计的。练武的过程实际上是进行战斗训练和演习,通过斗智、斗勇、斗技、斗谋等对抗性训练。推广鲍家武术,对于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和军事素质,加强国防建设等均有重要作用。
        六是与戏剧密不可分,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军旅文化。在古代,鲍家武术经常与军傩(傩戏的一种)结合在一起,用来歌颂和表现英雄人物高超的军事技术,丰富军队的文化生活。以武术的器械作为地戏的道具,以武术的套路、动作作为戏剧的表现形式,用来歌颂古代的爱国将领和英雄人物,丰富农村的文化生活。因此人民称鲍家武术是戏剧的“活化石”。
        七是严格保密,一般不外传。鲍家武术是一种家族武术文化,自古以来只在鲍氏家族中传承,从不传给外人。因此社会上很少有人知道。为了防止泄密,都是采取言传身教的方法进行教学和训练,没有文字资料和著作传世。现在改革开放了,思想观念更新了,鲍家武术不保密了,开始外传了。欢迎大家都来学习鲍家武术,让它为振兴中华作出新贡献。
                                三、鲍家武术的宝贵价值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武林中,鲍家武术是一棵根深叶茂的参天大树。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曾经为定国安邦,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发挥过重要作用,具有多种宝贵的价值。
        首先是军事价值。鲍家武术产生于战争,在战争中得到发展,是一种军事性质的武功。早在4000年前,中华民族的立国始祖大禹,用“干戚舞”(鲍家武术的前身)打败了三苗集团,征服了“东夷集团”,统一了九州,建立了夏朝。鲍叔牙用鲍家武术帮助齐桓公登上了国君的宝座,并辅助他实现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据二十四史《后汉书》记载,东汉初年,太行山有一股强大的土匪为非作歹、祸国殃民。官府对他们毫无办法。鲍昱应太守戴渉请求,率领鲍家武术队击讨群贼,诛其匪首,为民除害。抗日战争时期孙殿英率部驻防于鲍店,发现鲍家武术武艺高强,遂组织其官兵学习鲍家武术,对提高部队的抗战能力大有帮助。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驻扎在贵州省安顺县一个排兵力,乘赶集之机到集市上抢老百姓的猪、羊、鸡、鸭等物品。鲍家屯武术队闻讯赶去,打垮了国民党兵夺回了被抢的物品。由此可见,鲍家武术在过去的战争中是十分有用的。如果把鲍家武术的过硬功夫学到手,在未来的反侵略战争中,对消灭敌人、保存自己,仍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是体育价值。鲍家武术实际上也是古代一项军事体育竞技运动。通过练武比武,不但能学到过硬的军事技术,还能培养顽强的战斗作风,增强人的体质。如果把它作为全民健身运动的一项内容,无疑会对提高全体人民的身体素质大有好处。如果把它作为一项武术比赛项目推广到全国以至全世界,将会对中华武术振兴发挥重要作用。
        第三是文化价值。鲍家武术是一种独特的武术文化。在古代,它的一些套路和动作,曾作为军傩、地戏等剧中的表演形式,用来表演激烈的战斗场面,歌颂英雄人物。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它作为一种民间文艺形式进行表演,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在现代电影、电视剧中,可以用它来表现古代战争的战斗场面和正反面人物的战斗动作,增加作品的真实性和可视性。
        第四是商业价值。鲍家武术是无价之宝,它兵器多、种类多和套路多。仅山西省长子县鲍店一个武术队,就使用20多种兵器,共有50多个武术套路。表演起来,奇正相生、刚柔相济、行云流水、势如破竹、变化无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具有很高的实用性、观赏性和娱乐性。如果采取登封少林寺类似的商业运作模式,复制出售武术器械,举行武术表演,创办武术学校,开发旅游等,一定可以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为当地人民群众开辟一条发财致富的新路。
        第五学术价值。目前我国尚存的武术流派,多数产生于明清时期,历史比较短。著名的少林武术产生于北魏时期,近1600年的历史。并且,电影《少林小子》反映少林武术有一部分是从鲍家武术学来的。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这些武术反映不出整个中华武术的悠久历史,也无法解决武术历史的断代问题。而鲍家武术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22世纪的大禹时期,至少可以追溯到西汉末年。其历史之长是十分罕见的。它很可能是中华武术的主要流派之一。对于研究中国武术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各种武术流派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总之,鲍家武术是一笔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军事史、武术史、戏剧史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以及国防建设,均有重要作用。希望有关部门、有关专家认真加以保护、研究和开发,使其发挥更大作用。

                                                            2010年1月23日


分享按钮>>拜年啦!拜年啦!拜年啦!
>>关于举行鲍家武术表演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