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苑11期 山东鲍氏古今名人

    中华鲍氏网 2010年4月12日 鲍俊盛


                                                                    山东古今名人

                                                                      □ 鲍俊盛
鲍敬叔:春秋时期杞国公子,姒姓,到齐国出仕(齐禧公朝)为大夫,食采邑于历城鲍山一带(今山东济南市历下区,旧时的历城县),人称鲍敬叔,其后裔即以鲍为姓,一般都认为敬叔是鲍姓得姓始祖。子叔牙、叔度。据《史记》、《钦定四库全书》、《姓氏探源》、《姓氏志》、《百家姓》、《鲍氏宗谱》等。
鲍叔牙:(?—前644)字宣子,人称鲍叔,亦称“鲍子”,敬叔之子。春秋时齐大夫(仕齐桓公)。以善于知人著称。少年时即与管仲友善,相互十分了解,曾一同经商,足迹遍及齐鲁吴楚晋燕等国,即今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江苏、安徽、浙江等地。齐禧公有三子,襄公诸儿、公子纠、公子小白。叔牙辅佐公子小白,管仲辅佐公子纠。及襄公即位后,为政无道,叔牙知齐国将乱,即奉公子小白逃奔莒国;管仲则随公子纠逃奔到鲁国。及襄公被弑,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均回国争夺君位。鲁发兵送纠,于途中使管仲阻小白,以箭射之,中小白带钩,小白佯死,叔牙以载入温辌车中先驰回齐即位,是为桓公。桓公即位后借鲁国之手杀掉公子纠。齐桓公准备命自己的老师鲍叔牙为宰相,叔牙固辞并荐举管仲,齐桓公说:吾与管仲有一箭之仇,焉能用?叔牙反复劝说,桓公诺,拜管仲为相。叔牙自己甘居下位,共同辅佐齐桓公。齐国经管仲的改革,日渐富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得成霸业。管仲以为生之者父母,知之者鲍叔牙,曾言:“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鲍叔牙遂以能知人为世人所称道。故后世言人之相知,誉称“管鲍之交”。(相传鲍叔牙死后葬于今历城鲍山下,但山东新泰、滕州、江苏泗洪、河北束州等地均传闻有鲍叔牙墓。)据《史记》、《管晏列传》、《钦定四库全书》等。
鲍 牵:叔牙曾孙,为齐卿,时在齐灵公朝。庆克与声孟子(灵公之母)有私,乔装妇人,杂于群妇中想混入内城,被守城卫士发现,牵以告国佐,佐召庆克责之。克躲家不出,后告声孟子曰:国子责我。次年(鲁成公十七年),国佐相灵公会伐郑,高无咎及鲍牵处守。及灵公还将至,守城军士先关闭城门而检查过客(安检)。后声孟子在灵公面前訴之曰:高、鲍将不纳君而准备立公子角(顷公之子),国子知之。灵公怒,秋七月而刖鲍牵(砍去双足),逐高无咎。另立鲍国为卿。所以后来孔子曰:鲍庄子之知不如葵,葵犹能卫其足。据《左传》、《钦定四库全书》。
鲍 国:字青夫,牵之弟。左传载,当初鲍国离开齐国的鲍氏家族,来到鲁国寻求自己的发展创业之道,正值鲁国大夫施孝叔招聘家臣(家宰、大总管),即前往应之。施孝叔召来算卜者,在预选人中进行卜算,看谁是最合适的人选,被选中者将获得百室(户)之邑(地盘)作为报酬。卜后认为匡句须最合适,匡句须以让鲍国。匡对施孝叔说:鲍国乃是齐国忠臣之后,从齐国来到鲁国,赶巧能投在您的门下,这是您的荣耀和福气啊,能用这样的人为家宰,您应该感到荣幸,这样的人来到我们鲁国,对提高我们鲁国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也是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也是我们鲁国的荣幸。施氏遂用鲍国为家臣。国主持施氏家政后,尽心尽力,井井有条矣。至其兄鲍牵在齐国受诬被革职受刖刑,齐国派使臣来请鲍国回齐承袭卿大夫之职,并奉鲍叔牙之祀。后来鲍国在齐成为三朝元老,寿九十余岁。据《钦定四库全书》、《鲍氏宗谱》等。
鲍 息:鲍牧子,齐大夫。周敬王36年(前483),吴国派伍子胥向齐下战书。齐侯怒,将杀子胥,息劝止曰:自古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况伍使君贤名远播,若杀之,齐国将背恶名矣。吴侯听信奸佞,伍使君屡谏不听,将成水火,今遣来齐,欲齐杀之,以自免其谤,以纵之使归,允其忠佞自相攻击,而夫差受其恶名也”。齐简公意乃释,厚待子胥,报以战期,定于春末。子胥原与鲍牧识,交厚,故鲍息谏齐侯勿杀子胥也。鲍息私下将子胥请到家中,叩问吴事,子胥垂泪不答,只将子伍封托付于鲍息,使封拜鲍息为兄,嘱息善视之。息知胥将以死谏之矣。原来子胥料吴必亡,乃私携其子伍封同行,寄居于鲍氏,嘱今后只称王孙封,勿用伍姓。据《左传》、《四库全书》
鲍 焦: 春秋末战国初期齐国人,隐居洛阳,以刚直廉洁节俭著称于世,常荷担采樵,拾橡栗充饥。认为世道黑暗,故不臣天子,不事诸侯。尝遇子贡,被子贡非难,他认为“贤人易愧而轻死”,遂抱木绝食而死。 如伯夷叔齐之节操。
据《庄子》、《说苑》及《韩诗外传》载:鲍焦饰行非世,抱木而死。鲍焦衣弊肤见,挈畚持蔬,遇子贡于道。子贡曰:“吾子何以至于此也?”鲍焦曰:“天下之遗德教者众矣,吾何以不至于此也!吾闻之:世不己知而行之不已者,爽行也;上不己用而干之不止者,是毁廉也。行爽毁廉,然且弗舍,惑于利者也。”子贡曰:“吾闻之:非其世者,不生其利;污其君者,不履其土。非其世而持其蔬,诗曰:‘溥天之下,莫非王土。’谁有之哉?”鲍焦曰:“于戏!吾闻贤者重进而轻退,廉者易愧而轻死。”于是弃其蔬而立槁于洛水之上。君子闻之曰:“廉夫!刚哉!夫山锐则不高,水径则不深,行磏者德不厚,志与天地拟者,其为人不祥。鲍焦可谓不祥矣!其节度浅深,适至于是矣!”诗云:“亦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据《钦定四库全书》
鲍广文:春秋时期鲁国大夫。鲁孝公尚在婴幼时,鲍广文与梁买子同为鲁大夫。(然此时的鲍广文,要早于习惯所称的鲍氏得姓始祖鲍敬叔,不知何也?由此看来,鲍之得姓果真在鲍敬叔之前即有也?)见《春秋公羊传》附于公子叔術传。据《钦定四库全书》
鲍 丹:字汉公,东汉泰山郡平阳人(今新泰),世以儒雅显,官至少府侍中。在山东曲阜孔庙中有一礼器碑,碑上有“泰山鲍丹汉公”捐银二百两的记载。该碑立于汉永寿二年(公元156年),是为各地绅士捐款购置孔庙礼器的记述功德碑。子信、韬。据《汉书》、《三国志》、孔庙礼器碑。
鲍 信:(152--192)字允诚,泰山郡平阳(今山东新泰)人,鲍丹长子,汉司隶校尉鲍宣八世孙。信少有大节,宽厚爱人,沉毅有谋。东汉灵帝中平年间(公元184─190年),由大将军何进辟拜骑都尉,与屯骑校尉鲍鸿、典军校尉曹操、中军校尉袁绍一同护卫宫廷。
闻董卓将要拥兵入都,尚书卢植、大将军何进均看出卓有野心,多次劝谏皇帝止卓,未被采纳。董卓拥兵入都后,昏庸的皇帝竟命他为相,至使董卓愈加狂肆。为了剪灭篡逆,匡扶汉室,大将军何进派遣府撰王匡、骑都尉鲍信还乡募兵。信募兵还都后,见到时局已大变,何进已被把持宫庭的宦官十常侍害死。信知卓必为乱,乃往向袁绍道:“董卓拥重兵入都,必有异志,今不早图,必为所制,可乘他新至疲劳,乘隙捕诛,除去此僚,国家方有宁日呢!”袁绍怵卓兵力众多,且国家政局新定,未敢遂发,加之袁绍有些优柔寡断,免不得语下沉吟。信长叹数声,拱手告退。信又至司徒王允处,亦言其事,并建议:“趁卓新到,立足未稳,早图除之。”王允曰:“此事不可操之过急,且从长计议。”信性格梗直刚烈,乃引还所招新兵,弃官归里,回泰山去了。后世人蔡东藩作《后汉演义》时有诗咏鲍信此举道:“良谋不用便还乡,智士见机幸免殃;若使后来常匿乐,沙场未必至身亡。”后两句诗是指鲍信战死兖州,此是后话。
却说鲍信引兵返回故乡泰山之后,并未遣散,反而多招了万余名,合得步兵两万,骑兵七百,辎重五千余乘。与弟鲍韬(史籍载韬,《三国演义》中曰鲍忠)督练成军,准备将来如有义师讨董,即起兵援应。在鲍信还乡之后,典军校尉曹操谋刺董卓不遂,逃出京都。后来,曹操被朝庭命为东郡太守,鲍信被命为济北相。曹操力劝袁绍讨董,自愿发讨董檄文,并首先起兵于已吾。袁绍见众意难违,也只好答应。操发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纷纷起兵响应,总共有十七镇诸侯,其中第九镇就是济北相鲍信。诸君但凡看过《三国演义》电视连续剧都知道,每集序幕一开,军旗猎猎,其中一面旗上大书一个“鲍”字的即是指的鲍信。各路诸侯共推袁绍为盟主,袁绍与操表信为破虏将军,韬裨将军,分拨已毕,派孙坚为前部先锋。
鲍信杀敌立功心切,见派孙坚做了前部,自己不得立头功,暗拨其弟鲍韬先将马步军三千,径抄小路,直到关下搦战。守关者乃董卓手下一员大将华雄是也。雄引铁骑五百,飞下关来,激战中鲍韬被华雄斩于马下。头功没有抢到,反而先败一阵。华雄提着鲍韬首级到相府报捷,董卓加雄为督都。后来袁绍派孙坚战华雄又折一阵,至关云长出战,才斩了华雄,并留下了温酒斩华雄的千古美谈,此事不需细表。
当时袁绍势大,虽为盟主,但优柔寡断,又嫉贤妒能,暗存野心。鲍信单独对曹操说:“当今之世,只有你具雄才大略,能够总揽天下英雄,拨乱反正者非君莫属。如果没有能人统领,虽然目前看似力量强大,终究也会成不了大事,反而败亡。君既然把翦灭篡逆作为己任,匡扶汉室,此是深明大义之举,所以你要多方结纳天下英才。”曹操感到信乃是肺腑之言,深知信之为人,二人遂成莫逆之交。汴水之败,鲍信受伤,韩馥败亡,袁绍却夺韩馥位,遂居冀州,其野心昭然若揭。信言于操曰:“前时起兵除奸,扶复汉室,英雄奋节,天下响应者义也。今绍为盟主,弄权专利,将自生乱,是一卓未除复有一卓也。若继
续下去,不仅不能平乱恐怕即使拼掉性命也于事无补,不如暂且归大河之南,以等待时机。”操曰:“言之甚当。”遂与信带领本部人马,归大河之南而去。暂且按下不表,讨董事宜后经内外配合,王允献美人计、离间计,终使董卓命归黄泉,丧于吕布之手。熟知《三国演义》故事者,已尽知此段情形。至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青州黄巾军农民起义又风起云涌,朝庭命曹操与鲍信一同破贼,即前往镇压。操领了圣旨,会同鲍信,一同举兵,与黄巾农民起义军战于于寿阳。黄巾众盛,操兵寡弱,战辙失利。嗣经扶循激励,战局略有改观。信乃建议道:“贼兵侍胜而骄,必须乘其有隙可图之时,设奇兵先行挑战,大军随后掩杀,方可破贼。”遂于寿张先行出击,信与操身先士卒,不料卒与贼遇,仓促接战,因步军未能及时赶至,虽奋力拼杀,但仍陷重围之中。鲍信杀开一条血路,力救曹操溃围而出,信挡住黄巾兵,进而杀入重地,终因寡不敌众,战死疆场,时年41岁。嗣后,操会同大军,追赶掩杀黄巾军,直至济北,降者数万。操派人在战场上四处寻觅鲍信尸首而不得,无奈之下,刻木为像,为之发丧安葬,命全军将士挂孝,操痛哭尽哀。曹操此举,一是为了拢络人心,二是出于痛失莫逆,真心感激鲍信舍身救己。信虽善战能兵,家本修儒,治身至俭,厚养军士,居无余财,士以此归之。子邵、功、勋。据《汉史》本传、《钦定四库全书》。
鲍 韬:鲍丹次子,泰山郡平阳人(今山东新泰市),鲍信之弟,汉司隶校尉鲍宣八世孙。(史籍载韬,《三国演义》。
鲍 昂:字叔雅,东汉章帝朝大司农鲍德子。不愿做官,为避朝廷征召,迁居泰山郡平阳(今山东新泰市,据鲍氏族谱)。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解带,及处丧,毁骨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举孝廉,辟公府,连征不至,寻卒于家。据《钦定四库全书》、《鲍氏宗谱》
鲍 邵:鲍信之长子(史书载邵,鲍氏家谱中载效),泰山郡平阳(今山东新泰市)人,有父风,深受曹丞相(操)之钟爱。曹操对有恩于他的人还是念念不忘的,建安三年(公元198年),曹操即丞相位,至建安17年(即公元212年),操追录信功,表封信之长子邵为新都亭侯;加拜骑都尉,使持汉节,巡察州府。邵薨,子融嗣。据《汉史》本传、《钦定四库全书》
鲍 勋:字叔业,(?-225)鲍信之少子,泰山郡平阳(今山东新泰市)人。清白高洁,知名于世。东汉建安17年(即公元212年),丞相曹操追录信功,辟勋初丞相掾,至三国魏文帝受禅后,先后历中庶子、黄门侍郎、魏郡西部都尉,因得罪曹丕免官。再拜侍御史,迁驸马都尉兼侍中,复因谏诤出为右中郎将。黄初中拜御史中丞,仍不避触忌而面谏征吴事。文帝忿之,左迁为治书执法。又为刘曜所谮下狱,钟繇等皆表其无罪,竟被杀。勋廉而能施,死之日,家无余财。史评之曰:“廉正无亏。”据《三国志》、《钦定四库全书》、《山东历史人物辞典》
鲍 泉:字清远,伸子,晋朝人,隐居齐东。人称齐东公。晋惠帝朝举贤良,任信州剌史。永嘉之乱,过江居丹阳。子长弘、长泰。据南京古籍图书馆藏谱摘录整理。
鲍 靓:字太玄,又曰鲍玄(元),又作鲍靓翻、鲍翻。西晋时东海(治今山东郯城北)人,在河南做官,家于开封府陈留县,又曰河南陈留人。还有曰鲍元上党人(注上党是祖籍)。相传靓五岁时能记前生事,语父母云,本是曲阳李家儿,李好讼,每屈人,天罚无子,九岁坠井死,李以年命葬金谷山。父母访得李氏,推问皆符验。及长,学兼内外,明天文及河图、洛书,兼通儒学与道学。尝见仙人阴长生,受道诀。葛洪曾从其受学,得其器重,遂以女妻洪,为洪之岳父。历官南阳中部都尉,累徵至黄门侍郎,西晋末为南海太守。一日行部入海,遇风饥甚,取白石煮食之。王机当时为广州刺史,入厕忽见二人着乌衣,与机相捍,良久擒之,得二物如乌鸦。靓曰:此物不祥。机焚之,径飞上天。机不久获罪被诛死。靓后来潜遁隐迹,于广东罗浮山专心修道,道教书籍记载靓学道有成,成仙,又称他为神仙太守、鲍真人。后靓还丹阳,百余岁而卒,葬石子岗,苏峻之乱,盗发其棺,无尸,唯大刀一把,盗欲取之,闻左右兵马之声,刀亦有声如雷,盗惊惧,乃止。据《广东通志》、《钦定四库全书》、晋书本傳及晋书许迈传葛洪傳。
鲍 伸:字敬淑,晋时山东青州人,官至护军中尉,爵封新安侯。青少年时砥志操行,博学好古。郡察孝廉举秀才、司徒辟公车征拜博士皆不仕,再举贤良方正一科,擢国子博士,转功曹主簿,召为行军参军,除著作郎,召拜散骑常侍,迁吴兴太守,改为世子文学。东宫建,补太子舍人尚书郎,除领军司马,召拜右尉将军,加金紫光禄大夫。召拜户部尚书护军中尉,建兴元年(即公元313年)十一月初十日受敕镇守新安。天资简重有法度,优于吏治,政尚简静文雅,博通经史,最精汉书。尝云家世,惟知事君,内省不愧士大夫公论。伸公薨后三十年,能使人思之不忘,又能致为郡者举而祠之,此岂以名位势力得哉。太学博士兼秘书省正字胡伸为作传。子清远、清平。据南京古籍图书馆藏谱摘录整理。
鲍行卿:又曰鲍衡卿,郡望东海郯人。博学有才,仕梁为歩兵校尉。《集释》于《诗品下》“梁步兵鲍行卿”条云:“行卿少年,甚擅风谣之美”《南史鲍行卿传》云:“鲍行卿以博学大才称,位后军临川王录事兼中书舍人,迁步兵校尉,上《玉壁铭》,武帝发诏褒赏。好韵语,及拜步兵,而谢帝曰:‘作舍人,不免贫;得五校,实大校,例皆如此’。著有《宋春秋》文集二十卷,撰《皇室仪》十三卷,《乘舆龙飞记》二卷。”但久佚无存,至20世纪90年代,在江苏南京炼油厂附近出土了一块王宝玉墓志碑,该碑现收藏于江苏南京博物馆。而王宝玉碑文的发现,却填补了这一文学空白。据了解,南博收藏的王宝玉墓志碑是南朝齐永明年间的文物,由于该碑上有“铭文大司马参军事东海鲍行卿”字样,所以被认为该碑碑文是出自鲍行卿之手,流传至今的《王宝玉墓志》成了这位章篇无遗的南朝齐梁间著名文人传世的唯一文字。据《南北史》、《钦定四库全书》。
鲍客卿:郡望东海郯人。行卿弟,官南康太守。子检、正、至,并才艺知名,俱为湘东王五佐正之一。据《南北史》、《钦定四库全书》
鲍 检:郡望东海郯人。客卿子,仕梁为湘东王镇西府中记室,使蜀不屈于武陵王,见害。据《南北史》、《钦定四库全书》
鲍 正:郡望东海郯人。客卿子,南朝梁时人,以才艺知名,为湘东王书佐,几兄弟好交游,无日不适人,人为之语曰:无处不逢鸟噪,无处不逢鲍佐正。不为湘东王所知,此语传入正耳,觉之有贬意,乃献书告退,王因此生有恨意。及建邺城陷,正为尚书外兵郎,病不能起,侯景杂于死尸焚之。湘东王闻之曰:忠非纪信,利非象齿,焚如弃如于是乎?得君子于此,知湘东王之不仁矣。据《南北史》、《钦定四库全书》
鲍 至:郡望东海郯人。客卿子,地理学家,梁武帝普通四年至中大通二年(公元523--530年)撰《南雍州记》。南雍州是东晋政府于永嘉之乱后在襄阳设置的侨郡,宋齐梁因之。鲍至有诗作流传于世。据《南北史》、《钦定四库全书》
鲍 照:字明远(约414年一466年),南朝宋东海(治今山东苍山南长城镇)人,祖籍山西上党,南朝宋杰出文学家。只因出身寒微,虽然才气横溢,但仕途坎坷。少有文思,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宋文帝元嘉十六年(439年)谒临川王刘义庆,献诗言志,颇受赏识,临川王爱其才,以为国侍郎。后始兴王又引为侍郎,孝武初除海虞令,为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 出为秣陵令。后为临海王刘子顼前军参军,故世称“鲍参军”。子顼因响应晋安王举兵反叛宋明帝,兵败,鲍照在荆州为乱兵所杀,遗文零落。齐散骑侍郎虞炎受敕始编次成集,名作《鲍参军集》。其诗词格清美雅丽,不避危仄;又创七言隔句用韵与中间换韵之法,对后世诗歌颇有影响。与当时谢灵运并为二美,人称鲍谢,杜诗云俊逸鲍参军。
其诗今存二百多首,题材广泛,思想内容丰富,气势雄劲奔放,词采新奇丰盛,音节激昂,风格俊逸挺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反映出庶族地主对当时士族专权的政治现状的不满。长于乐府,尤擅七言歌行, 对唐代诗人李白、岑参、高适等有很大影响。沈德潜在《古诗源》里评曰:“明远乐府, 如五丁凿山,开人世所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五言亦在颜、谢之间。”又曰:“抗音吐怀,每成亮节,其高处远轶机、云,上追操、植。”《古诗源》收集了他二十五首诗。鲍照所作乐府《拟行路难》18首(一说 19首)堪称名作。抒发贫士愤激,风格清俊飘逸,奇特瑰丽,音节错综,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则纯用比兴。他很注意使每首诗具有风格上的特征,各首诗情调多种多样,切合诗的思想内容。《鲍参军集》现被称为古典文学名著。据《康熙常熟县志》、《鲍照年谱》、《钦定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四部备要》本。
鲍令晖: 南朝宋东海(治今山东苍山南)人,鲍照妹,女文学家。其诗崭绝清巧,尤善拟古,《玉台新咏》卷四收有其杂诗《拟青青河畔草》等六首。照尝答宋孝武帝云:“臣妹才自亚于左芬,臣才不及太冲(左思)尔。” 孝武帝曾对韩兰英说:“设使二媛(指韩兰英、鲍令晖)生于上叶,则玉阶之赋,纨素之辞,未讵多也。”(见钟嵘《诗品》),钱仲联《鲍参军集注》后附有鲍令晖诗。
鲍 弘:又名长弘、长青,字元始,泉子,其先山东青州人。母金夫人梦赤麟入室之祥,感而有娠,于元康壬子三月十五日生于齐东之青野,因名长青。倬而能言,长而颖异,成而明敏,性仁爱事二亲以孝称,与物无忤。公初主枞阳簿佐,令治有声,寻升广州牧,廉恕惠勤,黎民怀之。咸和已丑转新安太守,倡兴水利,劝课农桑,鲍塘、鲍堨、鲍家堨、鲍南堨其遗迹也。当此时,民服其教,食力安居,呿呿吁吁,无有遗教者,政之善也。公馀或命驾车,或命棹舟,历览山川之胜,勃然动乐土之怀,叹曰:“山秀而奇,水清而洌,天下之福地也,余舍此何适?”遂买田产于民间,为庐室,谢政而家于(新安,今安徽歙县)郡之西门,优游啸咏,安土乐天,殆不知老之将至尔。兴宁二年六月六日卒,卜葬于富溪之暇儿陵。葬之日,持纸仪哀送者载道,声动陵谷。既葬,治民凡遇寒食端阳讳日,必齐祭。后梁歙令庾沙弥为之撰《晋新安太守鲍公传》。 据南京古籍图书馆藏谱摘录整理。
鲍季祥:南北朝时期北齐学者,渤海人(今山东昌乐县南),明礼经,听其离文析句自然大略可解,兼通左氏春秋,少时恒为李宝鼎都讲,后亦自有徒众,诸儒称之,天统中卒于太学博士。从弟长暄。(据《畿辅通志》《钦定四库全书》、《山东历史人物辞典》
鲍长暄:南北朝时期北齐学者,渤海人(今山东昌乐县南),季祥从弟,兼通礼传,武平末为任城王谐丞相掾,恒在京都教授贵游子弟,齐亡后归乡里讲经,卒于家。据《畿辅通志》《钦定四库全书》、《山东历史人物辞典》
鲍 泉:鲍机子,字润岳(?-552),东海郡(今山东郯城一带,另有一说苍山县南)人,《梁书》及《南史》中的《鲍泉传》皆载泉父鲍机。泉美须髯,善举止,身长八尺,性甚警悟,博涉史传,兼有文笔,少为湘东王萧绎王国常侍,早见擢任,萧绎曾说:“我文之外,无出卿者。”后为通直侍郎,常乘高幰车,从人数十左右,伞盖服玩甚精,逢国子祭酒王承,承疑不是旧家贵族,遣从者过来询问,泉从者答曰:鲍通直。承怪焉,复欲寻之,遣副车问:鲍通直复是何许人,而得如此?都下少年遂为口实,见尚豪华人相戏曰:鲍通直是何许人而得如此?以为笑谑。及元帝承制,累迁至信州刺史。帝制于江陵,令攻长沙、郢州。郢州克,帝以真惠世子萧方诸(萧绎长子)为郢州刺史,镇江夏,以鲍泉为其行军长使。侯景密遣将袭郢,城陷被俘,大宝二年(551)被侯景杀于江夏,沉尸黄鹄矶。撰有文集《鲍泉集》,散佚;于仪礼尤明,撰《新仪》三十卷。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二十四收录泉诗九首。论曰:泉本文房之士,每处荷戈之任,非材之责,胜任不亦难乎。见梁书《真惠世子方诸传》、南史《鲍泉传》、光绪《丹徒县志》、《钦定四库全书》。
鲍 宏:鲍机子,鲍泉弟,字润身,东海郡郯人。七岁而孤,为兄泉之所爱育,年十二能属文。曾任梁为湘东王萧绎记室、通直散骑侍郎。使于周,甚得明帝礼敬,引为麟趾殿大学士,上伐陈之策,加开府,累迁遂伯下大夫。及平山东,授小御正,赐爵平遥县伯,加仪同。奉使山南,为王谦所执,竟不屈节。谦败,驰入京,隋文帝嘉之,赐以金带,进爵为公,开皇年间任均州刺史,历利、邛二州刺史。秩满还家,年九十六岁卒于家。一生所历南朝梁、北朝周、隋、终于唐初,真可谓四朝元老。《北史》有传。(据光绪《丹徒县志》、《北史》、《新唐书》、《旧唐书》、《钦定四库全书》
鲍 兴:字雄飞,元朝山东邹平县人,修行以读书问学为务,至正年间随父宦游浙上,值兵变,潜难于淞,母王氏病,罄资求名医,母丧,三年守墓,不入私室,服闋,复理事。孝养其父名隐字起之。据《钦定四库全书》
鲍 机:又作几,字景玄(元),祖籍东海郡郯人,以才学知名,仕梁,为湘东王咨议参军,位至治书侍御史。初因家贫,以母老诣吏部尚书王亮干禄,亮一见嗟赏,举为舂陵令,后为明山宾所荐为太常丞,改为尚书郎,终于湘东王咨议参军。《隋书•经籍志》及新、旧两《唐书》志均载为“鲍畿”,有文集八卷,散佚。《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梁诗》卷二十四收录机诗二首。子二,泉、宏。(据《钦定四库全书》、光绪《丹徒县志》)
鲍继文:字伯正,山东曲阜人,明弘治己未进士,历光禄寺卿。据《钦定四库全书》
鲍继昌:山东曲阜县监生,明嘉靖二十四年任(今安徽)砀山县知县。据《砀山县志》
鲍文缙:字子卿,山东临清人,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人,授井陉令,对过去不能长苗的石田进行了丈量清理,不再收取赋税,百姓感恩,立祠纪德,擢平凉府知府。有豪室触法犯罪,纳贿请求宽恕,他说:“我既任职为官,决不能顾及其他。”坚辞不受,终依法处理。据《聊城人物大辞典》
鲍开茂:山东长山人,清顺治丙戌进士,分巡湖西道,康熙四年任陕西分巡河西道。据《江西通志》、《陕西通志》
鲍学沛:山东兖州府滕县人,监生,康熙二十一年任山阳县训导。康熙五十九年二月任长洲县知县,八月以忧去(据同治《山阳县志》,乾隆《长洲县志》。
鲍家聪:(1927--)孙中山思想研究家。山东莱阳人,1948年毕业于山东省立青岛临中,1949年到台湾。1951年毕业于台湾省立行政专科学校教育行政科,嗣入中兴大学前身台湾省立法商学院行政学系就读,1958年毕业。1962年派驻日本、菲律宾考察师范教育,回台后即负责主办台湾省师范改制师专计划。1971年1月转任“行政院国家科学委员会” 秘书室主任,1980年8月出任省立花莲师范专科学校校长,对花莲师专建树颇多。1981年春派赴美参加美国新区学院校长年会,并考察美国新区学院教育情形。1983年春派赴美考察能力本位师范教育,1984年秋再度赴美代表花莲师专与美国密西根州立东密西根大学签订教育合作计划。自1963年起,先后兼任台中商专、岭东商专、树德工专及中兴大学等校教授、副教授。著作有《地方自治之理论与实践》、《国父思想之研究》、《国父思想》、《国父思想精义》、《国父外交思想研究》。据《中国现代社会科学家大辞典》。
鲍泽春:山东淄博人,1933年12月生,高级院士,擅长书画。主要艺术团体职务:淄博市老年书画学会会员。曾任周村区史志办主任,区政协常务委员。
鲍世铨:1936年10月生,山东济宁人。毕业于清华大学,任职于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主要贡献:多年从事核化学工程及一般化工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所参与领导的科研“核燃料后处理工厂工程研究及设计”,1978年获全国第一次科学大会一等奖,80年代以后,主要从事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主持的“抗癌鲜动物药扶正荡邪制剂工艺研究”以及“蚯蚓有效组分综合利用工艺研究”均已通过专家鉴定,并已产业化,“扶正荡邪制剂”的临床应用证明,对治疗晚期肿瘤、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疗效显著;“蚯蚓有效组分综合利用工艺技术”可从中药地龙中同时提取抗癌、溶栓、治疗烧烫伤及增强免疫功能的多种活性成分,利用地龙的溶栓组分与其它中草药配伍,制成治疗心脑血管病的复方中药制剂,治疗气虚血瘀型中风偏瘫疗效显著。著有《传统中药的现代化研究》。据《中国专家大辞典》。
鲍家虎: 男,1938年6月生,原籍安徽和县,现为山东济南市人。山东省美术馆一级美术师,山东画院高级画师。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民间美术学会理事,中国剪纸学会副会长。长期进行民间美术的收集研究和创作,在省内外筹办过多次山东民间美术大型展览,其中以1983年“山东民间美术展览”晋京展出和1987年在香港举办的“山东民间美术展”影响较大。创作的作品有《向大海要油》参加1977年全国美术展览;《青铜器藏书票》参加全国剪纸藏书票展览并赴日本展出;《微山湖上的早晨》(版画)1984年赴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展出;《万象更新》(年画)1980年参加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潍县杨家埠民间木版年画联展;《天女散花》(彩印包袱)1983年参加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山东民间工艺美术展览》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编著有《山东民间彩印花布》和《山东民间美术专辑》。发表论文有《山东民间美术掠影》、《兔神考》、《试论山东民间剪纸对东北剪纸的影响》等数十篇。1988年和1994年先后荣获文化部授予的“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称号及“优秀组织工作”奖。
鲍升春(1940.8-1989.2)山东省新泰市谷里镇西王庄村人。一九六二年高中毕业后在本村担任团支部书记,一九六四年九月至一九六六年八月参加泰安、海阳、新泰的社教工作队,一九六五年五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六六年八月转为国家干部。以后先后担任新泰县龙廷公社党委秘书、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常委、团委书记、党委副书记,新泰县汶南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新泰县委常委,新泰县政府副县长、县政府党组副书记,新泰县(市)委副书记,肥城县委书记,泰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政府党组成员等职。
鲍升春参加工作以来,工作兢兢业业,不怕困难,勇挑重担,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他具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较强的组织领导能力,处事果断利落,作风雷厉风行,有较强的开拓创新精神,工作效率高,政绩突出,他工作扎实,注重实效,不尚空谈;他作风正派、为人正直,生活俭朴,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和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在干部群众中享有较高的威信。
鲍修德:1945年6月生,山东掖县人,毕业于黑龙江省双城农业学校,在黑龙江省鸡西市恒山区红旗兽医院任院长,兽医师。据《中国专家名人辞典》。
鲍少华:1946年生,山东济南人。山东省吕剧院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先后在50多个传统戏和现代戏中扮演主要角色,如《借年》饰爱姐,《姊妹易嫁》饰素梅,《逼婚记》饰皇姨,《芙奴传》饰芙奴、《葫芦记》饰叶丽宵,《彩虹》饰彩虹等。中央、山东电台、电视台曾多次播放介绍其唱腔艺术的专辑和电视戏曲录像。录制过多部剧目的唱片和盒式录音带,并向海内外发行。山东《戏剧丛刊》曾发表题为“刻意追求、博得众家之长”的评论,介绍其唱腔艺术。1979年在北京全国传统戏调演中获演出二等奖;1980年在山东省直中青年戏剧汇演中获表演二等奖。
鲍志强:山东胶州人,1949年2月生。1973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9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班科学社会主义专业毕业,党校研究生学历。
1968年9月—1978年9月,辽宁省凤城县赛马公社下乡知青;历任:辽宁省凤城县赛马粮库经营员、化验员、副主任;辽宁省凤城县委组织部干事;辽宁省凤城县汤山城公社党委副书记、革委会副主任;辽宁省凤城县刘家河公社党委书记、革委会主任;1978年9月—1988年12月,历任:辽宁团省委常委、办公室主任;辽宁团省委副书记、党组成员;辽宁团省委书记、党组书记;1988年12月—1991年8月,任辽宁省旅游局局长、党组书记;1991年8月—1998年12月,任辽宁省朝阳市委书记;1998年12月—2002年12月,泰安市委副书记、代市长;泰安市委副书记、市长;泰安市委书记;泰安市委书记兼市委党校校长,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八届省委委员;2002年12月—2007年2月,历任:济南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济南市委副书记、代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2003年2月以后,济南市委副书记、市长,市政府党组书记,山东省委委员。2007年2月起,任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中共十四、十五、十六大代表,七、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省七、八次党代会代表,九、十届省人大代表。
鲍 杰:又名苏侗、夏君,年过不惑的鲁南汉子。曾在江苏徐州师范学院深造汉语言文学专业。信仰马列,喜欢写作,笔耕多年,小有收获,累计在全国、省、市级报刊码字数十万计。编辑出版《黄淮税官》一书,工作经历丰富,干过工人、营业员、会计、文书、教师,现供职于山东省枣庄市国税征收分局。
鲍世奇:山东淄博人,一九五四年二月生,大专学历,经济师。现任民革淄博市委委员,民革周村基层委员会主委;淄博市残联副主席,淄博市慈善总会常务理事,淄博市第十一届人大代表;淄博市八、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周村区八、九、十、十一届政协常委。他忠于职守,关心国计民生,热心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关心残疾人和社会弱势群体,积极参政议政。五十几次改善民生的提案被政府采纳。被民革山东省委评为“参政议政先进个人”,并授于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受到江泽民总书记的接见。他领导的民革周村基层委员会,荣获“山东省先进集体”称号。
(当今名人由于山东各地鲍氏宗亲未上报,只登了一部分。)

 


分享按钮>>文苑11期 略谈宁波《三桥鲍氏宗谱》的特色
>>文苑11期 山西成立“长子县鲍宣人文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