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家鲍荫余..

    中华鲍氏网 2010年8月25日 鲍世绅


               当今风流                                                                    《鲍氏文苑》总第三期(2001年9月)


                                          书法家鲍荫余


在浙江绍兴城东十二公里的皋埠镇,有一个著名的吼山风景区。吼山,因石质优良,早在汉代就有人凿山采石,经过千百年的石砍斧削,逐步形成了“山奇、石怪、洞幽、水深”等奇特自然景观。众多的石柱、石洞、石桥、石亭、石阶、石路、石刻,构成了独特的“吼山石文化"。相传,春秋时越王勾践为报仇雪耻曾在此养狗,以猎取南山向鹿进献吴王,麻痹夫差,丰富了石文化的历史内涵。吼山脚下桃树遍地,每年春季,桃花盛开,与各类奇石交相辉映,使游人流连忘返。绍兴市每年必举办桃花节,吸引着数十万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成为江南旅游圣地之一。而这个吼山风景区的奠基人却是古越著名书法家鲍荫余。
那是1936年,经常出入于绍兴皋埠镇岳丈家的鲍荫余,坐乌蓬船过樊江,仰观吼山奇景,有一块奇险的巨石特别吸引着他。此石呈倒圆锥体,上粗下细,顶端横架一块椭圆形大石,恰似是天外陨石飞落其上。周围常云雾缭绕。熟读古诗的鲍荫余,联想起清代诗人平度“吼山云石”的诗句:“狮子林开削壁前,吼来惊倒野狐禅。盘陀削就凝双碧,仿佛飞云落九天。”他低声诵吟诗句,突然萌发修建云石景点的念头。他回到老家直乐泗后,即向家人宣布一项决定,出资一百银元,修建吼山云石景点。这对于当时家境已不十分富裕的他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才下了决心的。他要为后人留点什么,他要显示他的书法艺术风采。不久,他带领三名石匠,踏上荆棘丛生的山路,丈量并设计如何在这块巨形奇石上镌刻“云石"两个大字。设计方案已定,荫余公立即发动孙辈们磨墨铺纸,并找来•一支竹竿,在一头捆扎上棉花,做成一支巨笔,在前屋大厅地上泼墨挥毫,一口气写下了一米多见方的篆体“云石”两字。是年夏月,摩崖石刻完工,并请漆工涂上朱漆,就这样,开创了吼山风景区的最早景点。如今,每当我们乘车过高速公路或乘船荡漾于樊江,昂首看到“云石”,我们就会想起鲍荫余先生。为纪念荫余公的历史功绩与书法艺术,吼山风景管理处已在吼山脚下立碑作了介绍。
鲍荫余,又名彬,字德福,为绍派曾尚公的五世孙,(曾尚公于清乾隆39年从安徽歙县迁绍建立了鲍氏绍兴派系)1875年9月29日生,1956年10月15日卒。会稽学附生,由附监生捐试用盐知事,改捐候选盐运司,指分广东加盐课司提举衔。为清末秀才。荫余公出自书法世家,祖父寅初公,父亲洁卿公均擅长书法,他受教于先辈,从小苦练书法,楷、行、隶、篆、草均有涉足,功夫不负有心人,到二十世纪初,他的书法已名扬古越,求墨者颇多。当时越城一些招牌均出自他的手。他的楷书融颜、柳于一体,既有颜真卿的丰满,又有柳公权的筋骨。形体方正,重心平稳,疏密匀称,中宫紧结,欹侧相应,向背适宜,他写下的数千幅对联多以行草为主。他的行草方圆辉映,纵放得势,横宕取妍,主次和谐,虚实结合。他的篆书用笔圆畅而遒劲,运笔瘦婉而腴美,笔画参差而齐正,给人以美的享受。只可惜荫余公的大量遗墨在文化大革命遭到浩劫,留下者寥寥无几,在历史文物中保存下来的目前恐只有绍兴吼山“云石”及上虞曹娥庙中的一副长楹对联了。                                                                                                                                   (鲍世绅)
 


分享按钮>>鲍海英及其美国美安国际集团
>>..歙砚鉴藏家鲍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