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寻根小记....

    中华鲍氏网 2010年9月8日 鲍世行


                  绵绵亲情                               《鲍氏文苑》总第二期(2000年10月)

                                         徽州寻根小记
                                                                                鲍世行


2000年7月下旬,我应邀去安徽省芜湖市参加一项工程的咨询,工作完后专程赴歙县寻根,完成了多年的夙愿。特小记如下:

七月二十二日 ’
上午八时半,从芜湖乘车到歙县已是中午十二时,县建委洪振秋副主任在金尊大酒店等候。午饭后寓新安宾馆。
下午首先去桂林新馆村,汽车出了县城向东北直奔新馆,原来听说只有十里地,实际上比想象要远些。经过桂林,再往北就到了新馆村口,汽车停下来询问新馆小学鲍德全校长住处,有一小孩自告奋勇,说鲍德全是他的班主任,愿为我们带路。小孩上了空调车,很是得意。汽车进村不久,见一中年男子头戴草帽,背挑水桶,像是出工劳动。小孩说这就是他的班主任。意外的相遇,分外高兴,定睛端详,德全校长黝黑的皮肤和健壮的体魄,充分说明他是一个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的新型知识分子。于是我们就下车步行,随他进入一个小院,房屋是新建的。到家后,德全请来了他的姐姐(当也属“德”字辈)和国华(属“亦”字辈)。据介绍,村里是“德、亦、世、其、荣、昌"六世同堂,往后就要按新的序列排辈了。我向同行的北京大学何绿萍教授、安徽省建设厅罗来平高工和县建委汪主任介绍,论辈份德全还是我的爷爷,国华也应属叔伯辈,而且还是比较亲的。于是大家在堂屋里围坐恳谈。据说,新馆原来是一个很大的村落,分成上、中、下三个部分,首尾长达三华里。可是因为吸血虫病肆虐和太平天国兵燹战乱,人口骤减。还有一次全村正在聚会庆贺喜事,突然洪水袭来,损失惨重。目前全村还有500余人,其中鲍姓不足百人,客姓居多。好在宗亲们秉承祖训,辛勤劳作,虽并不富裕,但也安居乐业。目前平均每户每年收入约5000元。据德全公公介绍,绍兴鲍氏和他们同属集公派后裔,自德彰公(讳受),明洪武初年,由棠樾赘新馆曹氏遂家后,唯会稽派下鲍氏最为昌盛。国华叔说,过去,绍兴鲍氏隔年来新馆祭祖,走动频繁,每次来时都带来礼品。后来他的曾祖母说,你们以后不要带来礼物,我的愿望是要把我的儿子带出去工作。从此,他的祖父就在浙江某地的绍兴鲍氏盐栈工作,直到抗日战争双方的联系才因战事而中断。这些都是他的父亲在世时和他说的。正说着德全公公双手捧来《歙新馆鲍氏著存堂宗谱》,并翻到《卷十六.迁派》迁浙江绍兴府会稽县高车头一页,指着世系表说:绍兴鲍氏和我们都属集公派,血缘是很亲的。后来又翻到《卷三.图像》指着叔牙公的画像说:“那年我们准备派国华和世松去济南拜祖。"在场的人发现我和叔牙公长得相像,大家就议论起血缘居然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我说这部宗谱是由清翰林院编修,晓公化了七年时间编撰而成,因而有很高的学术质量,希望德全公公撰文对宗谱作一简介。德全公公十分谦虚,表示有难处。同去的洪主任极力主张将宗谱借走,以便认真研究整理。我觉得借走如此珍贵的资料很难启口,可是德全公公却欣然同意了。我拿着这部沉甸甸的宗谱倒觉得责任的重大。临走时我提议在场的鲍氏摄影留念。。然后驱车前往鲍氏宗祠。这里大部分建筑已经毁坏,留下很大的建筑基地,余下的部分作为学校,高高的墙上写着“新管小学”四个大字,德全校长指着这马头墙说:“马行千里,志在必得”,新馆迁出的鲍氏都很有作为,其中会稽派尤为昌盛。我在宗祠前行了鞠躬礼。由于暑假,学校大门紧锁,校长取来了钥匙,我们进了学校,见到巨大的青石柱子和柱础,可以想见当时宗祠的规模。德全公公说,修筑祠堂绍兴鲍氏也出了资,且还置有其他房产。离开宗祠又到村口鲍氏牌坊摄影留念。这里古木参天,还有小桥流水,环境优美。由于日程安排太紧,只能依依道别,互相希望今后多联系,多走动。车子把德全、国华两位宗亲送回村中,我们才回县城。离开新馆时,我回头细细观察了村落的环境,这里三面环山,村前曾是一条河流,据说过去还可以通航,所以新馆曾是水陆两便之地。想到数百年前祖宗在这儿繁衍生息,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七月二十二日
今天是星期六,除了县建委洪主任外,鲍雷也来陪同。鲍雷是树民的次子,在县文物局工作,有了建设部门和文物部门陪同,参观就方便多了。
清早八时动身,先参观郑村,然后去棠樾。从郑村到棠樾村前新筑一条大路。在棠樾村外远处看去,村里新修一组建筑,据说是商业街。汽车到了村口,售票处有人拦住去路(据说牌坊票每人20元,古建票每人8元),鲍雷下车,说是来拜访鲍树民的,一抬手就放我们进了村。进去不远就是树民家。我们从旁门进入,门口有牌写着“鲍氏故居。欣所遇斋陈列馆”字样。“欣所遇"三字取自《兰亭序》“当欣于所遇”句。l 997年进行修葺。1 999年,经歙县县委批准正式成立陈列馆。馆内陈列有不少鲍氏家族文化的展品,有家谱、碑拓、信扎等珍贵文物。在厅堂右侧布置了一个玻璃展柜,展出当代鲍氏的一些著作、成果,树民兄都一一向我作了详尽的介绍。我见到今年四月亦骧叔、世远、世向、李晓光等寻访棠樾时的题词“寻根向祖,情真意切”条幅也展出在墙上。随后,我和树民一家在堂屋和巨型漏窗前摄影,记录下难忘的时刻。事毕又出门去隔壁“存养山房"参观。存养山房和欣所遇斋只一墙之隔,中间还有巨型漏窗,有“似通不通"之感。据介绍,漏窗北面的“存养山房"原来是和欣所遇斋连通的前进,昔为会客、宴庆之所,后卖给温州人黄氏,现在,由当地人集资修复,两进连通,面积增大,这对陈列、参观、活动都有好处。走出存养山房大门,树民兄指给我看墙上的大幅革命标语。这幅标语经过岁月的冲刷字迹已不甚清晰,但仍依稀可辩。原来这里曾是新四军的革命根据地。由于时间安排的原因,我只得离开了树民家。我相信今后还会有机会再来拜访,细细参观、研读,出了养山房顺着山路就来到鲍氏始祖墓。透过墓门,见荣公墓已修整一新。我在墓前伫立良久,为肃穆的气氛所深深感染,我鞠躬致礼,并与树民兄合影。
沿着主要街道就到了村口。巨大的牌坊群在视觉上给我强烈的震撼。可能只有爬到巍峨的长城顶上或者在始皇陵巨大的兵马俑阵容前,才可能有这种感受。这高耸入云的牌坊柱子,的确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想到,我们的祖先建造了这样一种建筑形式,来表达他们希望表达的意图,简直比法国、巴黎香榭里舍大街上的凯旋门更有表现力。我见过很多单座牌坊,或者两三座牌坊组合在一起,甚至像歙县县城形式十分别致的许国牌坊,它们都不可能有棠樾牌坊群那样达到激动人心、扣人心弦的效果。特别是这一组牌坊布置在一条曲折有致的道路上,使人从不同角度看去都是一幅幅变化多端、不同构图的画面。这真不能不令人叫绝。我见到不少观光的团队,内中也有国外来客,还有很多散客,也许他们也会有和我同样的感受罢!可惜的是牌坊群周围的环境不够理想,附近的水系尚未整顿,水口园林并未恢复,树种也显单调。由于没有环境的衬托,使主体建筑有单薄之感,特别是四周有一些建设性的破坏,不能不令人感到遗憾。男祠、女祠是很有特色的建筑,但展出内容与建筑物的性质没有很好联系,特别是女祠中还有一些俗不可耐的展出,不禁令人叹息。这里我想到浙江世溪诸葛村的大公堂,展品紧密结合建筑,内容极为丰富,使人看后有有血有肉的感觉。
离开牌坊群,从新建的商业街出来,就是一个停车广场。由此我注意到这个商业街的位置极不恰当。很明显,设计者对这个村落的历史和现状并未作过整体研究。设计只是从建筑本身考虑,从旅游出发,这样就打乱了完整的游览线路。
因为明天我们将离开歙县回京,今晚歙县县委书记叶如强设宴款待,算是告别宴会罢。县委副书记汪卫东、县建委主任徐普来、副主任洪振秋均出席。席间我问及关于在棠樾建“鲍家花园”之事。我说:听说一位港商与大陆旅游部门合作将在棠樾新建“鲍家花园”,投资1.86亿,占地3000亩(200公顷)。我说:听了这个消息我一则喜一则忧,喜的是如果搞得好,这个项目也许会促进歙县(特别是棠樾)的经济发展,忧的是如果搞得不好,就会破坏牌坊群的环境,成为建设性的破坏。我说:我有两点希望:(1)棠樾村口的水口园林应该尽快没法恢复。目前,牌坊群缺乏陪衬的背景,没有厚度感。徽州的水口园林很富特色,应该继承发扬。棠樾村口的水系要整理,七个土墩要恢复,道路两旁原来有很好的绿化,要按原来的树种栽植。(2)“鲍家花园”的选址应该远离牌坊群,使之不要造成视觉上的污染。现在游客对牌坊群已经有了印象,如果搞得不好,群众不会认同。特别不要占用全国文保单位的保护区、控制区,否则要经国家文物部门批准。叶书记解释说:“鲍家花园’’是个很好的项目,设计人是搞过上海东方明珠项目的,现在初步设计已经出来了,用地绝对不占文物保护区和控制区。席间有人插话说,“鲍家花园”离牌坊群还有两里地……
回京后收到树民兄来信:相逢故里,堪为平生喜事!奈时间匆促,未解畅叙为憾。纵如此,还是许多收获,首先百闻不如一见,许多问题有望于将来逐步解决,客观现实说明,矛盾是多元的,心急吃不了热果子,因为我们,尤其是您已作了许多努力…

七月二十三日
昨日晚宴上谈到我们对徽州水口园林很感兴趣,建委徐普来主任希望我们除了已经看过唐模的水口园林外,有时间再去看看昌溪的水口园林。还说:鲍家庄,县里已做了保护规划设计,准备上报建设部,作为历史文化地段。这样,今天的日程临时作了变更,就不去黟县西递、宏村了。因为下午要趁机回京,只有一个上午,时间安排也很紧。
考察完昌溪的水口园林,在回歙县途中我们去了鲍家庄。鲍家庄在歙县东南,离县城约四公里,位于练江边,在杭(州)徽(州)公路下侧。老街长1 55米,占地O.4公顷。、到鲍家庄后,我们的汽车停在杭徽公路上,然后从街东头下去。街东头是水口园林所在,有半园拱洞门。进了街见到建筑十分整齐,质量高,保存完好,住宅入口多是砖雕门楼,徽派文化气息强烈地感染了我。街上一色青石板铺砌,当年这儿是步行进入县城的主要通道。细看门上的门牌,写着“南源口乡。鲍川村。鲍家庄"字样。过去这里是鲍姓聚居之地,因此名“鲍家庄”。街上的青苔记录着历史的沧桑,从高耸的墙门,可经想像当日的繁荣,但是今天街上已冷清得空无一人,大部分人家都是铁将军把门。我走到靠近河边的一家,见有一老人出来,据说,鲍家庄因受洪水威胁,大部分居民已迁到杭徽公路上侧,因此街上没有新的建筑物。目前全村尚有24户,l 20余人,已经没有一家姓鲍的了,住的大部分是姓张的人家。我们从街两头上了公路,在公路对面有一家砖雕门楼上有“百子戏游”雕刻,形象十分生动。据介绍最近文物市场开放后,常有木雕、砖雕遗失、被偷的情况。考察完后,我们就直奔屯溪机场回京。
建筑是一部砖石写成的史诗,也是一面永不锈蚀的镜子,既使它的主人更替,或者人去楼空了,甚至成了残垣废墟,历史的影子将永远留住记忆。有时可能还会使人们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每当我们进入这个建筑包围的历史舞台空间,慢慢咀嚼,细细品味,就可以思索、想象当年在这个舞台上的演员和上演过的一幕幕激动人心的场景。这就是我在鲍家庄时的心情。
回京后,据义来告诉香港著名演员鲍方出生在鲍家庄,近年来还曾来歙县寻根。
 


分享按钮>>全国优秀人民警察——鲍家成
>>.鲍晓娜寻根有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