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事开头难——《鲍氏文苑》创刊号评述
- 中华鲍氏网 2010年9月10日 思新舒萍
编读往来 《鲍氏文苑》总第二期(2000年10月)
万事开头难
——《鲍氏文苑》创刊号评述
思新 舒萍
祝贺《鲍氏文苑》的诞生!
正当新千年的钟声即将敲响之际,在这送别旧世纪,展望新时代之时,手捧杂志感慨良多。抚摸着刊物,读着我们祖先的辉煌,心中不禁油然升起自豪之感。杂志一到手,“鲍氏文苑"几个红色大字首先映入眼帘。四个古拙、遒劲隶书是书法家鲍贤伦的力作。对杂志的第一印象是典雅、大方。棕色的封面仿佛联想到古老泛黄的相片。右上角“周齐大夫二世祖叔牙公像”数字说明了封面人物的身份。画像布局严谨,疏密有致,匠心独运,衣纹线条流畅,苍劲有力,显出作者鲍勋斋的功力。左上角“宗谱•像图”四字表明像源于晚清鲍氏宗谱。叔牙画像脸部刻划细腻精美,双目炯炯,栩栩传神,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憧景和后辈的期望。他浓眉、大眼、高鼻、硕耳,准确地反映了鲍氏后裔容颜的共同特点。他充满睿智和慈和的表情中,‘人们会充分相信管仲所说的:“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的话。鲍叔牙“让位荐贤”的精神已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闪烁着灿烂光辉的瑰宝而世代传颂。封底是有关“三鲍”(鲍墓、鲍山、鲍城)的五张反映刊物主要内容的相片,弥足珍贵,极具收藏价值。
目录是杂志的窗口,从这里我们可以透视本期刊物的内容。整整两页目录,布局十分别致,它反映了刊物的充实和丰富。文章大多是作者长期研究成果,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品位。四十余篇文章的作者分布宽广,稿件来自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山东等省市,反映刊物的广泛基础。
“风范长存"栏目的六篇文章主要是介绍鲍叔牙的传略和史迹,有相当份量。这样一个两千余年前的历史人物,遗存史料已经不多,据各文化研究者称,有关鲍叔牙的史料已寥若晨星。可是,本期发表的《管子与鲍叔牙》一文,资料大多鲜为人知,弥足珍贵。“先祖叔牙公传略"一文系作者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准确可信。我们有理由相信《文苑》今后定会发表更多这方面的文章,为齐文化的研究贡献一份力量。
本期最吸引读者的是各地鲍氏在“枝繁叶茂”栏目中撰写的几篇文章。这些文章说明了一个结论:华夏鲍氏都是同根共祖。我们希望今后有更多的鲍氏能撰文反映各地鲍氏繁衍发展的情况。
关于“始祖",实际上包括两种情况,一是开姓始祖,另一是开基始祖。各地族谱,一般都说明本地的开基始祖为第一代。开姓始祖则只有一个。得姓最早就是开姓始祖。在历史发展长河中还有一些氏族汇入鲍氏家族。这只是“流",而不是“源"。长江、黄河的发源地只有一个。这就是主流的源头。其他水系汇入长江、黄河,这只是支流。鲍氏的始祖只有一个,这就是敬叔公。
今后介绍各支系的文章,希望能够规范一些,包括开基始祖的名、何时、因何原因、从何地迁入、历代兴衰情况,目前人数、主要职业,历史上有何名人、名著、事件,有何遗迹、传说、家谱存目,以及辈谱等重要史料。其中名人、名作、家谱等资料丰富的可以单独撰写文章。
家谱是研究宗族文化的重要资料之一。本期发表了26种版本家谱的目录,极为珍贵。当然鲍氏宗谱各地都有收藏,远不止这些。希望《文苑》能陆续介绍这方面的资料。
谱牒是宗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我们研究宗族文化的重要资料。但是,因为这些家谱是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形成的,因此,也必然有其历史局限性。我们要以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学习它、研究它: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历史是全息的。它的每一个鳞片往往可以反映整体的信息。中国人一向认为家国一体,国家是家的扩大,对家的“细胞分析",可以弥补修正史和方志的许多缺憾。创刊号“安徽和州鲍氏"一文中提到“像南朝宋文学家鲍照,在《辞海》条目中没有准确生卒时间,而在《和州鲍氏谱略》中说明很清楚。"(详见创刊号第18页)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文苑》如果能够陆续发表一些资料性的材料,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素材,这也是大家所期望的。因为有些材料经过作者的整理或梳理就有了新意。例如本期刊出的“鲍氏历代名人"一文,资料源于《中国人名大辞典》。据笔者所知,该书原系按姓氏笔划排序,现在经作者按出生年份排序后,就可以发现“鲍氏南迁基本上是在隋唐五代以后”。当然,这个结论尚待进一步研究证实,但是,资料经过整理可以有新的发现,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
“绵绵亲情”栏目对各地鲍氏的活动作了报导,这些都是大家关心和喜爱的信息。我们希望今后能更多报导一些来自海外、境外的消息。
值得一提的是《文苑》在提倡“百家争鸣"方面也为大家开了一好头。本期刊出《试论鲍氏叙谱“断限”之说》一文,主张“人类社会经过数千年沧桑,要彻底弄清各氏族本源,的确很难,因而主张“断于某一代,不作无史料的远引”。作者严谨的学术态度和作风是值得认真学习的。但是,仔细的读者也可以发现,创刊号也发表了不少文章,他们广征博引,大胆摸索,提出了很多颇有见地的意见,例如,“安徽和州鲍氏简图”中,作者广泛引用了《汉书》、《三国志》等不少史书,对前期鲍氏世系作了有价值的探索,这种精神是值得倡导的。笔者相信只要我们有锲而不舍的精神,通过大量史料和考古材料的研究,清晰的宗族历史一定会从神秘的迷雾中浮现出来。
刊物的另一特点是文体的多样性,既有白话,又有文言,还有一些是文白杂揉,真是“百花齐放",丰富多彩。但是,我们认为,如果文言文能适当加些注释,那就能满足更广泛的读者。例如,“先祖叔牙公传略”一文,对“天下不多管仲之贤,而多鲍叔之知人”一句中,对“多”字作了解释(“多”意为“推崇"、“赞美”)(创刊号第3页),这就使读者对原文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鲍氏文苑》的出版,不论在研究鲍氏宗族文化的广度或深度方面都翻开了新的一页,我们衷心希望《鲍氏文苑》能反映鲍姓的渊源和演变历史,使之成为鲍氏的名人谱、掌故录、史迹游、名作选,成为一本名符其实的鲍氏家族文化实录。
在新的世纪、新的千年里,鲍氏研究一定会绽开鲜艳的花朵。
分享按钮>>牌坊群风光十忆...
>>愿《鲍氏文苑》越办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