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路历程——记鲍贤昌编写村志的故事

    中华鲍氏网 2010年9月10日 鲍雄


                    当今人物                            《鲍氏文苑》总第二期(2000年10月)

                      天路历程——记鲍贤昌编写村志的故事
                                                                              鲍 雄


1 996年6月2 1日,是浙江省鄞县钟公庙镇鲍家村值得庆贺的日子,《鲍家村志》编成的消息,竟登上了《人民日报》,整个村子沸腾起来,人们奔走相告,争相阅读《鄞县第一部村志编成》,顿时成了桥头庭院村民纳凉聊天的语题。
我和鲍贤昌先生同村,读了他的《鲍家村志》,我写了一首《浣溪沙》祝贺: ‘
瓜瓞绵绵八百年, 鲍家日月换新天, 人间无处不歌弦。
太史采风存只迹, 齐民歌曲世情传, 喜看村志有新编。
因为村志反映了钟公庙镇鲍家村800多年的历史,反映了新旧鲍家村的真实面貌,是县志、省志以至国史的基础,其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说是“天路历程",是因为就当时的条件来看,鲍贤昌独立编志简直好比登天。第一是没有“才力",民国《鄞县通志》是方志专家一一张传保、赵家荪主编的。小小的《三桥鲍氏宗谱》是清光绪七年国学生鲍义钳、鲍涛椿修纂的。而今天,一个只上过初中的他居然要独编村志,岂非异想天开?第二是没有“财力",鲍贤昌是个普普通通并不富裕的农民;第三是没有“人力”。然而四年苦战,他征服重重难关,捧出了鄞县第一部被北京国家图书馆馆藏的村志一一《鲍家村志》。1 999年l 2月,又捧出了浙江省第一部村志外编一一《鲍家村志外编》。辛辛苦苦闯过了第一道难关
1994年5月,《宁波日报》刊载了《象山七十一岁村民伊极才历时五年编成象山县第一部村志》的报道,鲍贤昌读后被伊极才义务修志的精神所感动。当时各地都在修县志、乡志、专业志,鲍贤昌看到了志书的价值,怀想几百年来村史的变化,遂萌发修村志的念头。他写信给伊极才,从象山寄来了《伊家村志》,查阅了民国《鄞县通志》、《姜山区简史》及清光绪的《三桥鲍氏宗谱》,接着他又去县志办,向《鄞县志》副主编金儒宗先生谈了编写村志的想法,金先生给予大力支持,找了许多有关资料,并赠送一套《鄞县史志》,接着又去县图书馆、档案馆、统战部、文管会找资料。如鲍振西,1980年任北京图书馆副馆长,1 987年兼任中共北京图书馆委员会副书记,主编过《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当时正在匈牙利、波兰访问。接到鲍贤昌信,立即回信提供有关详细材料。鲍忠浩,1 950年l 2月参加抗美援朝,曾在中朝人民联合空军司令部和军委空军司令部任职,立三等功三次。1986年调入宁波大学,历任教务处副处长、校长办公室主任等职。他把情况详细写来,并积极支持鲍贤昌编志。村民沈也国第一个将300元钱送到鲍贤昌手里,作为编写村志的起动资金。
鲍氏始祖自南宋绍兴年间(1131一一1162)迁移至元建革迄今已有860多年历史,鲍贤昌为征集资料,查宗谱,查档案,访问老人、知情人,其发出一百三十七封信,到过上海、杭州、宁波、奉化等地登门采访,鄞县内鲍家人几乎都采访遍了,得到过许多鼓励和支持。这样,他闯过了第一道采访收集资料的难关。
行家扶助闯过第二道难关
l 995年春,鲍贤昌开始闯第二道难关。他根据采访和收集来的资料,开始编写村志,在4月份写出了三万字左右的第一稿,5月送县志办金儒宗先生看,金儒宗先生指出它的体式不对,并给他详细指导如何编排目录,按章按节,依次编纂。6月份又写出了四万多字的第二稿,他又向俞福海先生请教。俞福海先生是《宁波市志》主编,曾担任过市府秘书长,他和《鄞县志》副主编金儒宗先生共同研究确定篇目为11章43节,再度改写。然后送宁波市委宣传部长邵孝杰审阅,邵阅后,认为内容尚欠充实。又到宁波市天一阁博物馆,邬向东副馆长热情地接待了他,让他查阅民国《三桥鲍氏重修宗谱》。原国民党第7 1军少将副军长鲍志鸿,民国时期,是位有声望的人物,村民众说纷纭,村志如何记载是道难题,后来在县统战部协助下,终于在《国民党九千将领》一书中解开疑团,真实记载了鲍志鸿的史迹。徐盛岭是鲍氏始祖南宗会稽来鄞的第一个村落,为查找徐盛岭,他三次赴县地名办,最后还是在奉化市地名办方宗炎先生帮助下,找到了860多年前村落一一徐盛岭。为了准确润饰文字,邀象山《缨溪诗社》社员,象山《知音文苑》主编张明俊、常务副主编张剑英俩位先生来村,与我共同润饰文字。8月,由我誉清全稿,金儒宗为村志写序,沈门朝为村志写了《凡例》,我为村志作了校对。
一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村民,总算在诸位热心行家帮助下,闯过了第二道难关。
勉勉强强闯过了第三道难关
“金钱不是万能,无钱却万万不能。”鲍贤昌义务修志没有一分钱的报酬,光买文具用品。县内外采访路费共化了1 300多元。为了省钱,县内采访搜集资料,他总是骑自行车,带上开水,饿了买几只淡包充饥。遗迹勘查,人生路不熟,请当地人当向导,还得支付小费,这样日久月累把本已瘪瘪的口袋全部掏空了。村志写好后,在鲍云官等几位热心人的提议募捐后,困难出现了转折,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吉昌贸易公司经理鲍吉华、宁波市望江商场总经理沈门朝二先生,各赞助1000元,村民沈也夫、沈也宏兄弟俩也不甘示弱,800、500元的赞助,在他们带动下,1 3位村民共赞助人民币5300元,这样总算解决了印刷资金困难,勉勉强强闯过了第三道难关。
事隔两年,1998年春,鲍贤昌又默默无闻地投入了村志外编的编写工作,寒暑两载,四易其稿,1 999年1 2月,终于编成涉宗谱、族源、庙墓、诗文等洋洋七万字大观的浙江省第一部村志外编一一《鲍家村志外编》,在众多乡亲的帮助下,27人赞助资金7500元,1999年l 2月,《鲍家村志外编》付印出版。
“立下愚公移山志,能破万重困难关",鲍贤昌先生经过四年多艰苦曲折的奋斗,终于走过了“天路历程”,登上了成功的殿堂。1996年《鲍家村志》被国家图书馆正式收藏,《宁波日报》、《人民日报》对此相继作了报道。今年3月,《鲍家村志外编》又被北京国家图书馆、上海通志馆、浙江省档案馆、宁波市天一阁“中国地方志馆"等十几余家单位收藏。7月,《鄞县日报》、《鄞县电视台》在“走遍鄞县”专栏和“文化之旅”节目,以《修志明史鲍家村》和《鲍贤昌:修编村志》为题,作了报道。鲍贤昌先生个人编修村志的事迹遂广为社会各界褒扬。
 


分享按钮>>清后期浙江提督——鲍超
>>浙江鲍氏将在2001年承办《鲍氏文苑》第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