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网新闻】百年洋房将不再孤独

    中华鲍氏网 2013年4月17日 最绍兴杂志


【转载于《最绍兴》创刊号】

                                百年洋房将不再孤独

                       ——绍兴八旬乡贤正为鲍家小洋楼申遗

                                      微笑

按语:白墙黑瓦的绍兴马山镇豆姜村,西洋风格建筑的老洋房,一段彼此91年风雨相伴的岁月。这栋座落于农村的鲍家小洋楼曾是高朋满座、商贾富人集聚之地,如今的它空荡而清冷,楼内有几间豆姜小学的藏书室与行政办公室……

                            被完好修缮的小洋楼会当何用?

    这座建筑弧线优美,格局大气的中西式三层洋楼,会被更多不为知的人欣赏与共用呢?

以后的鲍家小洋楼将续建为,鲍家于1947年建立过的联合图书馆。一位自北京来的建设部首席专家鲍世行教授,他说自己正积极准备为鲍家小洋楼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

 

                           81岁的绍兴乡贤正为小洋楼申遗

    1月3日下午,在市区仓桥直街联合图书馆联络处,来自建设部的专家鲍世行教授——告别绍兴友人,迎雪赶赴萧山机场返京。

    今年已81岁的鲍世行此行绍兴,专为袍江新区豆姜村的鲍氏小洋房而来,他准备将这栋保存良好的历史建筑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我的老家就在绍兴,6岁时我离开过绍兴,读初中又回到绍兴,曾就读于和畅堂的承天中学(如今的师专附中)。”依然操着流利绍兴方言的鲍世行说。据介绍,2013年元旦,鲍世行教授带学建筑的外孙女飞赴绍兴,前来收集鲍氏小洋楼的更多资料,准备下月以个人名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申请,为鲍氏小洋楼申报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关于类似奖项,绍兴的仓桥直街曾在2003年获得过。

    1月2日上午,鲍世行和从杭州、上海等地赶来的绍兴鲍家后裔们一起,仔细查看了鲍氏小洋楼及旁边的鲍氏旧宅建筑群。“每看一次,我都忍不住为当时的设计师赞叹,尽管老洋房已有91年历史了。这房子绝对是大师级的作品,处处体现出高超的建筑设计理念。”这位清华大学建筑系出身的老专家说。

    在小洋楼旁边的鲍氏旧宅里,面对绍兴地方政府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的小洋楼,鲍世行很是赞赏:“很专业,完全是国际化的修复理念,选材找原材,新旧材料结合得很到位,房屋线路也都用明线处理。”据悉,绍兴市文物管理部门,于2010年下半年动工修缮这个古建筑,目前已修复完成。据绍兴市文管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老宅古墙壁与牛腿不被破坏,当地百姓曾故意在其上面涂上白石灰,此举使古建筑免遭多次劫难。

曾在2011年,鲍世行教授慧眼独具,发现了贵州省安顺市的鲍家屯水碾房有特殊意义,通过申报,成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最高奖)。“201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来函件,邀请我再次组织申报相关文化遗产项目,我马上想到了绍兴豆姜鲍氏小洋楼。”他说,小洋楼体现了特殊年代的中西文化交融,更是当时与如今的建筑技艺为一流的住宅楼。自己决心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为申报而努力,争取为家乡做件实事。

 

                               鲍家小洋房的辉煌过去

    小洋楼始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由绍兴豆姜第三代鲍氏集体出资,当时的豆姜鲍氏“九思堂”族务主持人鲍德衔主持建造,历时近两年,投资10万银元。西洋建筑风格的小洋楼,是砖混结构,坐北朝南,五开间三层,原名“饮酒楼”,是族人接待宴请宾客和举办喜庆活动的场所。据相关资料记载,豆姜鲍氏的远祖在安徽歙县,从事盐业生意,清初迁至绍兴,其中一支落户马山豆姜。20世纪初,经过三代人的奋斗,绍兴豆姜鲍氏到了“德”字辈时,事业达到了顶峰,投资涉及盐业、典当业、金融业、旅馆业。

    据专家考察,鲍氏建筑是上世纪绍兴园林留下的一个珍贵实例,虽然主楼为西式,但南部为中式花园,假山、小桥、鱼池等布置得又有东方情调。

    而在1921年建造之初,这座小洋房就处处体现与众不同的西洋风格,内部装备有自备发电机和高压水泵,还有当时绍兴电话公司接通一条专线,此外小洋楼还备有小轮船(俗称小火轮),能从水路很方便地到达绍兴城内。

    建筑专家认为,20世纪20年代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列强无暇顾及,我国民族工商业有较大发展,上海南京路和外滩等不少著名建筑物都是这一时期修建的。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多属中西合璧。“鲍氏小洋楼”的可贵之处在于此建筑地处县城的偏僻农村,足证当时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逐渐开放,接受了新的外来文化。

建设部首席专家鲍世行老先生在绍兴停留了三天,又飞回北京,可他还是挂念着鲍氏小洋楼的申遗事宜,也来电托付笔者:有空去鲍氏小洋楼和宅走走,听当地老人讲述当时如何保护老建筑的感人细节,做好记录,让申遗的资料更丰盈与翔实。

                                (原载《最绍兴》创刊号  2013.01.10)

 

 

 

 

,

【转载于《最绍兴》创刊号】

                                百年洋房将不再孤独

                       ——绍兴八旬乡贤正为鲍家小洋楼申遗

                                      微笑

按语:白墙黑瓦的绍兴马山镇豆姜村,西洋风格建筑的老洋房,一段彼此91年风雨相伴的岁月。这栋座落于农村的鲍家小洋楼曾是高朋满座、商贾富人集聚之地,如今的它空荡而清冷,楼内有几间豆姜小学的藏书室与行政办公室……

                            被完好修缮的小洋楼会当何用?

    这座建筑弧线优美,格局大气的中西式三层洋楼,会被更多不为知的人欣赏与共用呢?

以后的鲍家小洋楼将续建为,鲍家于1947年建立过的联合图书馆。一位自北京来的建设部首席专家鲍世行教授,他说自己正积极准备为鲍家小洋楼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奖”。

 

                           81岁的绍兴乡贤正为小洋楼申遗

    1月3日下午,在市区仓桥直街联合图书馆联络处,来自建设部的专家鲍世行教授——告别绍兴友人,迎雪赶赴萧山机场返京。

    今年已81岁的鲍世行此行绍兴,专为袍江新区豆姜村的鲍氏小洋房而来,他准备将这栋保存良好的历史建筑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

    “我的老家就在绍兴,6岁时我离开过绍兴,读初中又回到绍兴,曾就读于和畅堂的承天中学(如今的师专附中)。”依然操着流利绍兴方言的鲍世行说。据介绍,2013年元旦,鲍世行教授带学建筑的外孙女飞赴绍兴,前来收集鲍氏小洋楼的更多资料,准备下月以个人名义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申请,为鲍氏小洋楼申报亚太地区文化遗产保护奖。关于类似奖项,绍兴的仓桥直街曾在2003年获得过。

    1月2日上午,鲍世行和从杭州、上海等地赶来的绍兴鲍家后裔们一起,仔细查看了鲍氏小洋楼及旁边的鲍氏旧宅建筑群。“每看一次,我都忍不住为当时的设计师赞叹,尽管老洋房已有91年历史了。这房子绝对是大师级的作品,处处体现出高超的建筑设计理念。”这位清华大学建筑系出身的老专家说。

    在小洋楼旁边的鲍氏旧宅里,面对绍兴地方政府按“修旧如旧”的原则修复的小洋楼,鲍世行很是赞赏:“很专业,完全是国际化的修复理念,选材找原材,新旧材料结合得很到位,房屋线路也都用明线处理。”据悉,绍兴市文物管理部门,于2010年下半年动工修缮这个古建筑,目前已修复完成。据绍兴市文管局工作人员介绍,为了让老宅古墙壁与牛腿不被破坏,当地百姓曾故意在其上面涂上白石灰,此举使古建筑免遭多次劫难。

曾在2011年,鲍世行教授慧眼独具,发现了贵州省安顺市的鲍家屯水碾房有特殊意义,通过申报,成功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文化遗产保护卓越奖(最高奖)。“2012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来函件,邀请我再次组织申报相关文化遗产项目,我马上想到了绍兴豆姜鲍氏小洋楼。”他说,小洋楼体现了特殊年代的中西文化交融,更是当时与如今的建筑技艺为一流的住宅楼。自己决心在这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内为申报而努力,争取为家乡做件实事。

 

                               鲍家小洋房的辉煌过去

    小洋楼始建于民国十年(1921年),由绍兴豆姜第三代鲍氏集体出资,当时的豆姜鲍氏“九思堂”族务主持人鲍德衔主持建造,历时近两年,投资10万银元。西洋建筑风格的小洋楼,是砖混结构,坐北朝南,五开间三层,原名“饮酒楼”,是族人接待宴请宾客和举办喜庆活动的场所。据相关资料记载,豆姜鲍氏的远祖在安徽歙县,从事盐业生意,清初迁至绍兴,其中一支落户马山豆姜。20世纪初,经过三代人的奋斗,绍兴豆姜鲍氏到了“德”字辈时,事业达到了顶峰,投资涉及盐业、典当业、金融业、旅馆业。

    据专家考察,鲍氏建筑是上世纪绍兴园林留下的一个珍贵实例,虽然主楼为西式,但南部为中式花园,假山、小桥、鱼池等布置得又有东方情调。

    而在1921年建造之初,这座小洋房就处处体现与众不同的西洋风格,内部装备有自备发电机和高压水泵,还有当时绍兴电话公司接通一条专线,此外小洋楼还备有小轮船(俗称小火轮),能从水路很方便地到达绍兴城内。

    建筑专家认为,20世纪20年代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列强无暇顾及,我国民族工商业有较大发展,上海南京路和外滩等不少著名建筑物都是这一时期修建的。这个时期的建筑风格多属中西合璧。“鲍氏小洋楼”的可贵之处在于此建筑地处县城的偏僻农村,足证当时绍兴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观念逐渐开放,接受了新的外来文化。

建设部首席专家鲍世行老先生在绍兴停留了三天,又飞回北京,可他还是挂念着鲍氏小洋楼的申遗事宜,也来电托付笔者:有空去鲍氏小洋楼和宅走走,听当地老人讲述当时如何保护老建筑的感人细节,做好记录,让申遗的资料更丰盈与翔实。

                                (原载《最绍兴》创刊号  2013.01.10)

 

 

 

 


分享按钮>>【殷氏网新闻】锡北殷氏的繁衍分布简介
>>【鲍氏古代名人】京口著名草根诗人鲍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