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网新闻】宋代杜诗注家鲍彪考
- 中华鲍氏网 2021年4月1日 吴怀东徐昕
宋代杜诗注家鲍彪考
吴怀东徐昕
[摘 要] 鲍彪是宋代杜诗 “鲍注” 的作者之一,其生平情况主要见于宋人王信《鲍氏国策跋》及后代所编《浙江通志》、《处州府志》、《缙云县志》等方志,记载均颇简略。据《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全文》等书相关记载,推知鲍彪之生年为 1 0 91年,卒年则当在1 1 6 0年后。鲍彪所作《鲍氏战国策注》是《战国策的重要注本。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吴曾《能改斋漫录》都提及或引用鲍彪注杜诗的成果。《九家集注杜诗》、《分门集注杜工部诗》、《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等南宋后期所编且今保存相对完整的杜诗集注本 ,或列出鲍彪为注家之一 ,或直接引用鲍彪注。鲍彪《少陵诗谱论》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杜诗编年著作。
[ 关键词] 鲍彪 杜诗 《鲍氏战国策注》 《少陵诗谱论》
宋代杜诗注家甚多,其中“鲍注”是宋代重要的杜诗注之一,“鲍注”就是鲍姓作者为杜诗所作的注释。根据对今天保存相对完整的宋代杜诗注本《九家集注杜诗》、《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少陵诗史》、《杜工部草堂诗笺》、《分门集注杜工部诗》、《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以及后代重要杜诗注本引用情况统计 ,去除以上各注本中重复条目,这l 7家最重要的杜诗注本中共存明确为“鲍注”的注释123条 ①,数量较为可观,这些注释对认识杜甫其人其诗以及杜诗研究史无疑极其重要。现在有的研究著作将“鲍注”全列在鲍彪名下②,其实,从现有资料看,宋代注杜且有专书流传的至少有两个鲍氏③,本文即集中考证“鲍注”作者之一鲍彪的生平及其注杜情况④。
一
鲍彪,字文虎。鲍彪是著名的史学家,曾给《战国策》做注。此书历代公私书目均有著录⑤,清人修《四库全书》便将《鲍氏战国策注》十卷作为《战国策》的重要注本收入 “史部杂史类”,此书被认为是《战国策 》的重要注本 ,流传甚广。可惜,这样一位著名史学家 ,正史中竟然无传。关于其生平事迹 ,最早的记载见于鲍彪同乡王信 (1137——11 94,字诚之,《 宋史》卷四00有传) 作的《鲍氏国策跋》:
《国策》,旧有高诱注,甚略。吾乡先生鲍公彪守习孤学,老而益坚,取班、马二史及诸家书,比辑而为之注。条其篇目,辨其伪谬,缺则补,衍则削,乖次者悉是正之,时出己意论说,四易其稿始成。其用功亦廑矣而世罕传。余得其本,刊之会稽郡斋,使学者知前辈读书不苟如此。公妙年甲进士第,耻求人知,尝有“此身甘作老文林”之句,其志操可见。白首始为郎,即挂冠归田里。杜门著书,有《书解》及《杜诗注》行于世 。绍熙二年辛亥日南至括苍王信书。⑥
由末句可知,此文成于绍熙二年,即公元1191年。这个记载虽颇为简略 ,来源却很可靠,是比较准确、全面的资料⑦。其籍贯,王信称为 “括苍” ⑧,而 鲍彪《战国策注》自序以及宋代杜诗集注本、胡仔《苕溪渔隐丛话》都说是“缙云”,其实所指并不矛盾,前者是古地名 ,后者是宋代官方行政区域名⑨ 。
关于鲍彪生卒年,今人李裕民先生推断,鲍彪在世时间大概在1091至 1161年后⑩。其实,李裕民先生据以推断鲍彪生卒年的材料是《建炎以来系年要录》所载官方记录,内容是鲍彪以年老为由提出致仕、吏部郎官杨朴等人上书予以旌表、上谕的认可等,而此资料在《宋史全文》以及《宋会要辑稿》所载内容相同,只是详略有异,后者云:
(绍兴 ) 三十年正月十四日,左宣教郎守尚书司封员外郎鲍彪自言年七十,衰老不任职事,乞守本官职致仕 ,从之。吏部郎官杨朴等七人言 彪年虽及格而精力不衰,特乞挂冠 ,清节可尚,愿加旌异。诏特转一官,仍赐章服⑾。
所谓“特转一官 ”,即由“左宣教郎”转 “左封议郎”, “守尚书司封员外郎,赐绯鱼袋致仕”。这则材料提到 “绍兴三十年 (1160)”鲍彪“年七十”,据此逆推之 ,则其生年无疑是1091年。从吏部郎官杨朴等七人上书旌表加赏之用语(“春秋虽多 ,不见老人衰惫之态”),以及王信言其“挂冠归田里。杜门著书 ,有《书解》及《杜诗注》行于世”等语看 ,鲍彪致仕后不可能很快就去世 ,其去世时间肯定在数年之后⑿ ,不过,具体年月由于资料有缺已无法确认。
关于鲍彪的经历,由于资料有限,难以详考。王信提到,其“妙年甲进士第”, “妙年”应该是青壮年 ,年龄不应很大⒀,他却“耻求人知,尝有‘ 此身甘作老文林’之句,其志操可见。白首始为郎,即挂冠归田里”。《宋史全文》详载吏部郎官杨朴 、虞允文等上书 ,言鲍彪科举考试 “甲科及第 ”,起点不错 ,结果却“处选调二十年” (没有通过吏部的铨选从而没有任职⒁长达二十年)。《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还记载 ,绍兴二十七年 (11 57)十二月丙午 ,鲍彪在“太常丞任文荐博士”任上被罚⒂,则证明鲍彪此时还没有担任郎官。《直斋书录解题》卷五杂史类称《鲍氏校定战国策十卷》是“尚书郎括苍鲍彪注”⒃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宋史全书》等书载绍兴三十年(116 0) “左宣教郎守尚书司封员外郎鲍 彪引年告老”,可知鲍彪确属 “白首始为郎”,且做“尚书司封员外郎”的时间也不长,这个郎官在宋代复杂的职官系列中级别也不高。“耻求人知”,“处选调二十年 ,了无遗佚厄穷之叹”,“白首始为郎”,最后还主动申请退休。可见,鲍彪仕途不顺 ,却是一个耿介自守 、 “守习孤学 ,老而益坚”、受人尊敬的学者。
二
鲍彪作为一位学者,其著述见于上述史料记载只有《战国策注》、《书解》及《杜诗注》,并不多。王信刊刻了《战国策注》,并说后二书“行于世”。由于鲍彪无传,其著述也未见汇集的记载。今日可见除了上述提及的三书外,《全宋诗》辑录其诗七言一首《乞休》: “一纶长伴月娟娟 ,满岸芦花入短舷。薜荔未堪华衮用 ,此身甘作老林泉 。”此外无传 ⒄。
据鲍彪注《战国策》书自序,其成书时间为“绍兴十七年 (11 47年 )丁卯仲冬二十有一日”,在“庚午 (11 50年)” 重新校对并“重校脱误犹数十处”⒅,知此书在其致仕前已完成。王信说其注《战国策》书“四易其稿始成”,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也说 “注凡四易稿乃定 ”⒆,此书至今仍是《战国策》研究的经典著述,可见鲍彪长于史学及治学之严谨⒇。遗憾的是,《书解》已失传,无考。
鲍彪注杜诗著作,王信说鲍彪“挂冠归田里 ,杜门著书 ”,且“行于世”,看来是鲍彪退休后完成的著述。可能因为很早就散佚,造成在后代公私书目中看不到对此书的详细著录 ,不过 ,宋人已有大量记载和引用 。卒年和鲍彪比较接近的著名学者胡仔 (111 0一 l1 70年 ) 以及年岁稍晚的吴曾,在其诗话笔记中均已提及或引用鲍彪注杜诗著作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八载:“子美诗集,余所有者凡八家:?? 《少陵诗谱论》,则缙云鲍彪也 。”(21)吴曾《能改斋漫录》 一书曾六次引用鲍彪注杜诗的成果,分别称“鲍彪《谱论杜诗》”、 “鲍彪《少陵诗谱论》”、“鲍彪《杜诗谱论》”及“鲍彪《诗谱论》”(22)。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序》就称:“因辑善本 ,得王文公 、宋景文公 、豫章先生、王原叔、薛梦符 、杜时可 、鲍文虎 、师民瞻、赵彦才凡九家。”《分门集注杜工部诗》、《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在卷首 “集注杜工部诗姓氏” 中亦说 : “缙云鲍氏文虎 ,著《谱论》。”经检索 ,南宋后期出现的、今天保存相对完整的杜诗集注本《王状元集百家注编年少陵诗史》、《九家集注杜诗》、《分门集注杜工部诗》、《杜工部草堂诗笺》、《黄氏补千家集注杜工部诗史》以及《门类增广十注杜工部诗》(今存残本六卷 ,存国家图书馆 )等 ,都引用了不少 “鲍彪”注且加以标明。可见 ,鲍彪杜诗注在当时影响甚大。另外 ,后代方志中保存了鲍彪注杜诗之记载 ,明人编 《括苍汇纪》卷十三艺文纪云 :“《战国策注》、《杜诗注》,俱宋鲍彪注 。”(23)清人编《浙江通志·文史》载: “《杜诗注》,《括苍汇纪》:宋鲍彪著。” 《云县志 ·文苑 ·书目》则详载 :“ 《杜诗注》,佚 。按宋郭知达《九家集注杜诗》其一即彪。黄鹤《补注》亦引其说,皆称鲍文虎,即彪字 。”
值得注意的是,从前述记载看,似乎鲍彪有两本注杜诗的著作,一是《注杜诗》,二是《少陵诗谱论》。如果我们仔细分析上述材料,这种理解似乎不准确。宋人提到鲍彪研究杜甫诗的著作,一般称“诗谱”或 “诗谱论 ”,而只是后代地方志才记载其另有“杜诗注”这部著作(24)。我们认为方志的记载有误。周采泉《杜集书录》就将《杜诗注》视作后代对鲍彪《少陵诗谱论》的著录(25)。
鲍彪《少陵诗谱论》整书已失传,只有少量文字散见于它书,不过,此书的内容与特点,我们可据其书名以及其治学背景做个大致的推测。据考察,宋前以“ 诗谱”作书名的只有《毛诗谱》,“毛诗谱”简称 “诗谱”。 《毛诗谱》实际是郑玄为《诗经》写的“序”, 《诗谱 ·序》云:“以立斯谱。”孔颖达疏云:“郑于三 《礼》、《论语》,为之作序,此《谱》亦是序类,避子夏《序》名,以其列诸侯世及诗之次 ,故名‘谱 ’也。”(26)根据孔颖达的解释,此“谱”是一个序论 ,主要是根据《诗经》所收诗内容而对其排序。《隋书 ·经籍 志》 未著录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云:“《毛诗谱》二卷,郑玄撰。”《新唐书 ·艺文志》 著录为 “三卷”。至宋代,《毛诗谱》已残缺,宋仁宗庆历四年 (1044),欧阳修于河东绛州得一残本 ,为之补正 ,南宋晁公武所见即此本。清修《四库全书》,所收《毛诗谱》,有欧阳修补亡佚的内容。可见,郑玄《毛诗谱》这部著作以及“诗谱”这个概念及其作为学术著作的体例,在当时是很清晰的。我们据此推测 ,鲍彪《少陵诗谱论》一书的内容,应该是给杜诗编年 (排序),并且对其编年的依据及相关问题有所论述。所以,洪业先生《杜诗引得序》说:“他若黄伯思之《校定杜工部集》,文字校勘而外,更以年月编次为重 。继之者 ,若鲍彪之《少陵诗谱论》、鲁誊之《编次杜工部诗》,皆从钩稽史传,排列诗篇之先后也。” (27)如果我们进一步考察,鲍彪将自己的著作称之为“杜诗谱”,也有将杜甫诗歌与儒家经典类比或视为经典的倾向,这和宋代将杜甫及其诗歌经典化的总体认知是一致的(28)。
鲍彪给杜诗做“谱 ”,其实和他给 《战国策》做注的学术方法应该比较接近。其《战国策注》自序云:“由学者不习 ,或衍或脱 ,或后先失次 ,故肖立半字,时次相糅,刘向已病之矣。旧有高诱注 ,既疏略无所稽据 ,注又不全 ,浸微浸灭,殆于不存。彪于是考 《史记》诸书为之注,定其章条,正其衍脱而存其旧,慎之也。地理本之 《汉志》,无则缺。字训本之《说文》,无则称犹。杂出诸书,亦别名之。人姓名多不传见 ,欲显其所说 ,故系之一国 ,亦时有论说 ,以翊宣教化。可以正一史之谬 ,备《七略》之缺,于之论是非、辨得失而考兴亡,亦有补于世。”清修《处州府志》评论云:“鲍彪,? ? 精史学,以《战国策》书失次,为之注定 ,时有论说以正其谬 。”如同霍旭东所云:“《战国策》经过鲍彪的再整理,使原来比较杂乱的历史资料变得有条理性,使原来国别体的杂史中兼有了编年体
的新特点。特别是他把校勘、考辩、编年、注释、重编和评论融为一炉,就使历史文献学研究与战国历史研究结合了起来。”(29)可见,鲍彪做《少陵诗谱论》,主要的工作应该是依据唐史以及杜甫生平经历而对杜诗进行编年(诗歌年表)。
前已述及,由于南宋末期,鲍彪杜诗注与另外一位鲍氏杜诗研究者鲍慎由杜诗注已相混淆,所以,尽管其注杜今天有少量保存,但我们已很难从文字上明确区分二鲍各自所注,因此无法对其做全面评判(30)。由于时代的原因,鲍彪对杜诗的见解自然也存在错误,例如,金代学者王若虚就引周德卿语,批判鲍彪注杜诗却不辨杜诗伪作:“世所传千家注杜诗 ,其间有日新添者四十余篇。吾舅周君德卿尝辨之云:‘ 唯 《瞿唐怀古》、《呀鹘行》、《送刘仆射》、 《惜别行》 为杜无疑 ,自余皆非本真,盖后人依仿而作 ,欲窃盗以欺世者,或又妄撰其所从得,诬引名士以为助 ,皆不足信也。东坡尝谓太白集中往往杂入他人诗,盖学步邯郸,失其故态,求居中下且不得,而欲以为少陵,真可悯笑。《王直方诗话》既有所取,而鲍文虎、杜时可间为注说,徐居仁复加编次,甚矣世之识者少也。”(31) 可是,我们如果将视野放开来看,这其实是宋代杜诗学者都没有解决的问题,而且问题也不止于此。所以,总体来说,鲍彪注是在奠定杜甫认识基本格局时期出现的重要研究成果,其在杜甫及其诗歌研究史上的重要意义是不应该被忽视的。
作者:吴怀东,安徽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安徽大学学报编辑;
徐昕,安徽大学文学院研究生,230039。
注释:
① 主要有 (元 ) 高楚芳 《集千家注杜诗》、(明)单复 《读杜诗愚得》、唐元骇 《杜诗捃》、王嗣夷 《杜臆》、 (清)钱谦益 《钱注杜诗》、朱鹤龄 《杜工部诗集辑注》、卢元昌 《杜诗阐》、张沿 《读书堂杜工部诗集注解》、张远 《杜诗会粹》、仇兆鳌 《杜诗详注》、浦起龙 《读杜心解》、杨伦 《杜诗镜铨》,共计1 2种。此外,我们仔细检索 (明)赵统 《社律意注》、颜延榘 《杜律意笺》、林兆诃 《杜诗钞述注》、 (清)黄生 《杜诗说》、吴见思《杜诗论文》、纪容舒 《杜律详解》等书,其中均没有在 文字上说 明是 引用 “鲍注”。其 实。“鲍注” 可能被后代不少杜诗注本引用,只是并非所有的引用都标注 “鲍注”作者之名 ,所以我们也就无法具体指实并统计这些引用情况,例如,仔细查阅 (明) 张蜒《杜工部诗通》、傅振 商 《杜诗分类》 两书,就发现分别有 l处和 6处与其他注本中引用的 “鲍注”基本、甚至文字完全一致 ,但作者未明确题为 “鲍 注”,这类 “鲍 注” 的被引用情况我们也就无 法统计 ,从此亦足见“鲍注”被广泛接受的状况。另外,宋代诗话笔记类著述 中也有不 少引用,如 《能改斋漫录》就引用了直接标明为鲍彪所作的杜诗注6条,而且这6条不全同于杜诗注本中所有引用。 宋末和宋以后的杜诗注本以及诗话笔记数量庞大 ,难以悉数查 阅,上述是我们对《四库全书》、 《四库全书存 目丛书》所收杜集以及学界公认重要的杜诗注本进行统计的结果 .从一个面反映 “鲍注” 影响及其保存的基本状 况。
②张忠纲师等 《杜集叙录》 (齐鲁 书社,20 08年)一书 《少陵诗谱论》 条下出示了对于今存宋代杜诗注本的统计结果:“《黄氏补注》于《赠李白》‘ 李侯金闺彦’句下引‘ 鲍文虎曰’一条;又引 ‘ 鲍曰’凡 8 6条;《分门集注》于 《梅雨》、 《绝句漫兴九首》其七、《春日江村五首》其四引 ‘鲍文虎日’三条,又引 ‘ 鲍’9 6条。郭知达 《九家集注杜诗》更把鲍彪作为九家之一,引其说多达 5 7条。 ” 所统计的 “鲍注” 并非全出自鲍彪 一 人之手,实含有另一位的鲍慎由之注。对此我们另有专文讨论,在此不赘。
③其实,宋代撰写杜诗研究著作的还有第三位“鲍氏”,《宋史 ·艺文志》记载:“《杜诗标
题》三卷,题鲍氏,不知名”。对此 “鲍氏”,张忠纲师等 《杜集叙录》云:“或为鲍慎由,抑或鲍彪? ” (齐鲁 书社 ,20 08年版,第3 2页)未下断语。周采泉 《杜集书录》 则
云:“不知出于鲍彪抑鲍慎由,或另有其人。”(上海古籍出版社,1 98 6年版,第6 31页)更
加不确定。此书在后来公私书志中皆不见著录,且作者“不知名”,没有可靠的线索可据以深入查考,在此姑存而不论。
④关于另外一位 “鲍注”作者鲍慎由,参见拙文 《宋代文学家鲍慎由生平、著述考》,《中
国文学研究》2013年第 3期。
⑤ 《直斋书录解题》、《宋史 ·艺文志》、《文献 通考》、《国史经籍志》、《续文献通考》 等收录书目中均有记载,分别称:《鲍氏校定战国策》、 《鲍彪注国策》、 《鲍氏校定战国策》、
《战国策》十卷鲍彪注、《战国策注》鲍彪注。书名虽不全相同,所指都是鲍彪所注《战国策》。
⑥⑩鲍彪 《鲍氏国策》,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6年出版 《中华再造善本》据 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宋绍熙二年会稽郡斋 刻本 影印。
⑦李卫 《浙江通志》 (清乾隆元年刻本)、曹抡彬 《处州府志》 (清雍正 l 1年刻本)、何乃
容《缙云县志》(清光绪 7年刻本)等方志皆有鲍彪传记 ,不过,内容 亦多参考 王信之 文 。
⑧清修 《处州府志》记载:“鲍彪,字文虎,缙 云人。精史学,以 《战国策》 书失次,为之注定,时有 论说 以正其谬。又有 《书解》、《杜诗注》。为司封员外郎请老 ,赋诗日:‘此 身甘作老林泉。’缙绅高之。案:鲍彪,缙云人,今本《国策》亦题缙云鲍彪注。旧志此作龙泉人,于明万历间复有鲍彪传作缙云人,所书与此略同, 系一人两传 ,今为订正。 ”
⑨刘昀等 《旧唐书 ·地理志》载:“处州:隋永嘉郡。武德四年,平李子通,置括州,置总管府,管松、嘉、台三州。括州领括苍、丽水二 县。七 年 ,改为都督府。八年 ,废松 州为松阳县来属 。省丽水入括苍 。贞观元年 ,废都督府。省东嘉州,以永嘉、安固二县来属。天宝元年 ,改为缙云郡。乾元元年 ,复为括州。大历十四年夏五月 ,改为处州 避
德宗讳。”脱脱等《宋史 ·地理志》:“处州,上,缙云郡,军事。??县六:丽水、龙泉、
松阳、遂昌、缙云、青田。南渡后,增县一:庆云(中。庆元三年,分龙泉松源 乡置县,因以年纪名。)。 ”故 《四库全书总 目》评何镗《括苍汇纪》云:“(何)镗以处州旧志,十邑各一编 ,体例不当。又自成化以后 ,记载阙如。因汇为是编。考隋代始置处州,治括苍县 本以括苍山得名 ,今为处州。全府之志,不应以一县冠一郡 。又不应以一山该一境。名实相乖,于义未允。然宋无吴郡,而范成大为 《吴郡志》,则伪误相沿,亦不自镗辈始也 。”
⑩李裕民《宋人生卒行年考》第 3 9 7页,中华书局 ,201 0年。
⑩徐松 《宋会要辑稿》职官七十七,中华书局,1957年。《宋史全文》 (宋元之际出现,作者失栽 )记载更加详细 :(庚辰 绍兴三十年正月癸巳)“尚书司封员外郎鲍彪引年告老。吏部郎官杨朴、虞允文、叶谦 亨、胡 沂、洪迈,司勋郎官陈俊卿,考功郎官陈棠等,言彪笃 学守道,安于进退;甲科及第,处选调二十年,了无遗佚厄穷之叹;其博物洽闻,可以备议论;清介端悫,可以表缙绅。春秋虽多,不见老人衰惫之态 ,而勇退戒得。 陈义甚高,望表而出之 ,以励士大夫之节。制曰:‘尔以明经行修 ,早擢上第。 壅阏不试 ,几二 十年 。庞眉郎潜,垂上清近,今才七十耳。幡然上归老之章,尔之志决矣,朕何忍闵劳以官职之事乎?褒进文阶,华以命服 ,且诏有司上其子若孙一人。大夫其修身守道,以昌高年。悠游里闾,以须三老五更之召。可特授左奉议郎守尚书司封员外郎赐绯鱼袋致仕 。? (见 《宋史全文》卷二十三上,1 98 7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文渊阁 《四库全书》本)
⑩李裕民先生推算鲍彪卒年为 “1 1 61年后”,而不是材料提到的 11 6 0年后 ,似乎确定鲍彪不会在当年去世 。
⑩清修 《缙云县志》栽其为“建炎二年 (11 28年)进士”,恐不确。《宋会要辑稿》选举一:“高宗建炎二年、绍~, z -年以军兴道梗权宜诸路类试。”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甲集卷一三 《三岁取士》:“三岁取士,祖宗旧制也 。建炎元年 (11 27) 当省试 ,以围城故,展用二年。”详论参见贾志扬《宋代科举》第 1 45—1 47页所论,东大图书公司,1 995年 。
⑩参见苗书梅《宋代官员选任和管理制度》第三章“任用官员的原则”所论,河南大学出
版社,1 996年 。
⑩李心传撰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 2 951页,中华书局 ,1956年。
⑩⑩陈振孙撰,徐小蛮、顾美华点校《直斋书录解题》,第14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⑥今人编《全宋文》没有收录鲍彪其他文字。按 :今鲍氏宗族研究会、鲍氏文化中心编印 《鲍氏文苑》第十二期 ( 201 0年) 收 《宋明两代龙泉鲍氏名士多》一文载:“绍兴二十五 年,龙泉集福寺 (西寺)僧良敏募缘重铸鲁班钟楼寺钟 ,鲍彪作铭 ,今犹存。铭日:‘此方真教,体在音间。不有佛事,何警沉昏。有集福敏 ,遵如来教。范金山音,示无上道。唯耳声识 ,非因缘然。非内非外,不属中间。咨尔人天,觉我清净。以闻中人,续佛寿命。绍兴乙亥十月三十日甲辰 。”’不知所据 。另 ,《四库全书》收录明代徐 (火勃)《笔精》卷 七杂记 《四十二章经》记载: “钱塘 六和塔上刻 《四十二章经》,乃绍兴中诸名臣分写
者:沈该??,共四十二人,皆以官爵序次。字俱生硬,无晋人笔法,盖此四十二人无一
人以书名者也。惟钱端礼、虞允文差胜耳。”鲍彪名列其 中。
① 目前学者对此书也已有专门研究,参见霍旭东《宋元时期整理 <战 国策 >的巨大成就
— — 兼对鲍彪整理 <战国策 >再评价》,载《烟台大学学报》1 98 9年第2期。
③胡仔纂集,廖德明点校 ,《苕溪渔隐丛话后集》 第5 6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1 9 62年。
②吴 曾 《能改斋漫录》,上海古籍出版社1960年 。
④熊子臣、何镗 《括苍;1 2纪》,齐鲁书社 1 9 97年 《四库 全书存 目丛书》本 。
③张忠纲师等《杜集叙录》 即沿用了旧志说,视为二书而分别著录 (第 5 5、5 6页),齐鲁 书社 ,20o8年 。
⑤周采泉 《杜集书录》,第 3 7页,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年。
③阮元校刻 《十三经注疏》,第2 63页,中华书局 ,1 98 0年。
⑤洪业著,曾祥波译《杜甫:中国最伟 大的诗人》,第26 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 1年。
③关于宋人对社甫其人其诗与儒家经典的联 系详论参见杨经华 《宋代杜诗 阐释 学研 究》 第 三章 “拟经阐释与集注现象”第一、二节所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 011年。
③霍旭东 《宋元时期整理 <战国策 >的巨大成就——兼对鲍彪整理 <战 国策 >再评价》,《烟台大学学报》1 9 8 9年第2期。
⑩ 对杜诗 “鲍注”区分及其详细内容我们 已另文详论。北宋 中期开始,杜诗研 究渐热,而 到了南宋中期后 ,杜诗研 究中出现 了一些混乱现象,非此一例,有的属于主观作伪以欺 世盗名,有的属于学养不够以致著述不严谨,情况极其复杂,兹不详论。
⑨王若虚撰 《滹南诗话》,第 1页,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第2 57 3册,1 93 6年。
责任编辑李霞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