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古代名人】茶文化之母——鲍令晖

    中华鲍氏网 2024年2月5日 鲍世银


         茶文化之母——鲍令晖

鲍令晖出生在中华大地的产茶区,即《茶经》“淮南以……寿州……浙西以……歙州”等,所指的某一地区。

由于东海始祖、兼大司农鲍德(为鲍氏东海郡望始祖,世人称其“神父”(《后汉书·鲍永列传),其曾祖鲍宣“奇其清苦……鹿车归乡里”(《后汉书·列女传·鲍宣妻),兼汉乐府《鲍司隶歌》“三人司隶再入公。马虽瘦,行步工”(《乐府诗集》),纵使鲍氏博得“寒族”“寒门”之美称,更有九世孙鲍勋“内行既脩……家无余财”(《三国志·鲍司马列传》),鲍勋的父亲鲍信“治身至俭”(《魏书》))提携张衡,使张衡历经十年作成《二京赋》吸引了世人眼球;后又有出生在齐国国都的左思,拟张衡再历经十年作成《三都赋》,而使洛阳纸贵;自然促使鲍德第十七世孙女的“鲍令晖”,“巾帼不让须眉”,从高祖新安太守鲍弘之后,历代对茶叶的耳濡目染,经验积累,在“天下之福地”(鲍弘对歙县的赞叹。摘自《文苑11期·山东鲍氏古今名人》),也历经十多年创作了诗中讵作——《香茗赋》。

故有《诗品》“玉阶之赋,纨素之辞”,而玉阶与玉陛(【辞源】释“帝王殿阶。三国志·魏·陈思王植传·陈审举疏:‘常愿得一奉朝觐,排金门,蹈玉陛”。)或玉台(【辞源】释“传说天帝居住的地方”)雷同,必牵及帝王,所以“照尝答孝武云:‘臣妹才自亚於左芬,臣才不及太冲尔。’”(钟嵘《诗品·卷下),实乃鲍照过谦之举,以正史全文所载“鲍照《清河颂》”对左思“三都赋”,则是技高一筹的肯定,然鲍令晖《香茗赋》与左思《三都赋》,是在不同领域的星辉相映。

左思之妹近400字的《离思赋》中,左芬尽情地宣泄了自己的哀愁。钱钟书曾这样评价《离思赋》:“宫怨诗赋多写待临望幸之怀……左芬不以侍至尊为荣,而以隔‘至亲’为恨,可谓有志。”后来,晋武帝死去,但其晚景的凄凉落寞,也大致可以想象。这本与鲍令晖的代表作《香茗赋》,茗之分享有“百愿”虽“淫”,则留香于百姓,【辞源】释“淫……过度,过甚。……长久,淹留。”故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鉴于《南齐书·皇后·武穆裴皇后传》“吴郡韩蔺英,妇人有文辞。宋孝武世,献《中兴赋》,被赏入宫。宋明帝世,用为宫中职僚。世祖以为博士,教六宫书学,以其年老多识,呼为‘韩公’”,其主要是有讵作诗篇《中兴赋》,而与鲍令晖有讵作诗篇《香茗赋》,故被《诗品》同时提及“二媛”。纵然能为国“中兴”之“韩公”,是“巾帼不让须眉”,仍不及有“百愿”告知百姓“香茗”之所以“崭绝清巧”的鲍令晖,钟嵘《诗品》最终将韩蔺英排名于鲍令晖之后。

鲍令晖,也叫鲍晖,“晖”,通假“晕”,如日晕,多指佛光;又如余晖,反映太阳总被云蒸霞蔚所遮挡之常态,诗曰“慈母手中线……报得三春晖”,是故“晖”与“蔺英”的语境,总被用于女性之名中。鲍令晖,其父是“天”字辈分,鲍令晖本是“道”字辈分,鲍令晖有个堂哥叫“鲍道秀”,有鲍照《送从弟鲍道秀》一诗为证,两代人的辈分,连成了“天道”两字;只因胞兄,生于公元414年的虎年大年初一的子时初的时辰,正像《诗经·大雅·韩奕》“维禹甸之,有倬其道……有猫有虎。庆既令居”所说,父亲鲍天骥将儿子辈分的“道”改为“令”字。又由于大年三十“既醉以酒,尔肴既将。君子万年,介尔昭明。昭明有融,高朗令终,令终有俶”(《大雅·既醉》)中有“令”有“昭”,父亲为儿子就取名为“令昭”,再有“昭明”,与“介尔”其“万年”可称久远,父亲又为儿子取其字叫:明远。待到“鲍令晖后鲍照五年生”(王辉斌《鲍令晖的生平与诗歌》),其父也就顺着她哥哥的“令”字,及哥哥“昭”的日字旁,而取名叫:鲍令晖。其出生地,是家谱中所记载的“金龟坦”,即今天的安徽歙镇县岩人。

鲍令晖由于胞兄从军后的签名落款,常将“令”写在“昭”的“日”下方,就此“传神”之举,被人们认为是“照”,为此人世间而流传“写照”的词条,并在自己哥哥参与编辑《世说新语·巧艺第二十一》中首次出现。宋朝《赵松雪书六体千字文》字帖,中有大篆“照”字的照片。

根据甲骨文“令”向着金文“火”字而变形,于是写“照”的模拟之字形,如下:

人们也就习惯把鲍令晖的亲哥哥,认定为“鲍照”。但是哪怕鲍照在外很有名气,在家谱记载却是“鲍昭”;然而“韩公”叫“韩蔺英”,至于“巾帼不让须眉”的缘故,齐名于“韩公”的“鲍令晖”,却破格在新安鲍氏老谱《歙县霞峰支谱》中,有“天骥公生二子:昭、晖。晖,迁富山。”的详细记载,可是在新安鲍氏老谱《历代鲍氏宗谱》:“天骥公生一子:昭。”而不认可“巾帼不让须眉”的鲍晖。再则中国古代向有“不擒二毛、独子不当兵”的说法,鲍昭作为独子积极当兵,而其妹鲍晖,就以女当子再招婿入门,《支谱》中谓“晖”为“子”,也因家中有人当兵亦享受当时朝廷的优待,家中有嫂子能尽孝照理父母,鲍晖与丈夫能享受当时的优待,故可“迁富山”。自然鲍令晖被以“子……晖”而入《支谱》,这更进一步确定第13期《鲍氏文苑》中鲍立胜《鲍照是新安歙县人考论》的论断。

鲍令晖自从亲哥哥从戎几个月后的第二年的春天,自己的诗作《河畔草》,就与鲍照时序第五的《拟行路难》“君不见河边草”,就产生了共鸣。

公元438年鲍令晖“女大当婚”,欲招上门女婿时,鲍照已参与编辑《世语新说》,出于对妹妹的关心,鲍令晖在哥哥书信中听说“王安丰选女婿……任犹在其中……云:‘此为茶,为茗?’……‘为热为冷耳。’”(《世语新说·纰漏》)的故事,对作《香茗赋》有了心理准备。

公元440年,鲍令晖见到从戎回家探亲的哥哥。鲍照历经六年,完成时序第十八的《拟行路难》“君不见少壮从军去……”不久后,当临川王看到鲍照组诗《拟行路难》时序的这最后一首之后,当即叫鲍照省家一次。鲍照省家,如衣锦还乡,把妹妹鲍令晖迁往新安最富裕富山的手续办了,享受了当时国家对从戎者家属的优惠政策,并将家里老人托付于爱妻照理。鲍令晖由于“仓廪实而知礼义”,因茶区品茶,已蔚然成风,况如“《宋录》:“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茶经·七之事》),更有哥哥重提“选女婿……‘为茶,为茗?’……‘为热为冷耳。’”,是鲍照给鲍令晖出了课题,使鲍令晖开始创作诗中讵作《香茗赋》。

在《香茗赋》中,诸如“傅咸《司隶教》曰:‘闻南方有以困蜀妪作茶粥卖,为帘事打破其器具。又卖饼于市,而禁茶粥以蜀姥何哉!’”(《茶经·七之事》)之例,本是鲍令晖从《鲍司隶歌》“三人司隶再如公”,而能涉及、延伸出《司隶教》的内容。……代表作《香茗赋》中,拟古、抄写是淋漓致尽,而见过其作品的钟嵘,在自己《诗品》,则有“拟古尤胜”的评定。

鲍令晖作《香茗赋》,而呕心沥血,有着“百愿”,比起屈原《天问》的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尚不为“淫”、或说不为“过度”,也就可以想象这篇《香茗赋》的字数,当与《三都赋》不相上下,《诗品》“齐武谓韩云:‘借使二媛生於上叶,则玉阶之赋……未讵多也。”道破环境造就人,实践出真知的真理性,其“讵”,【康熙字典】释“又通作巨。”,《列子·黄帝篇》有“未讵怪也”。

《香茗赋》虽然冗长,但字里行间,每每洋溢着茶茗的芳香,鲍照也由衷佩服,并使鲍照爱屋及乌,连同其妹,而引以自豪,在玉阶上“尝答孝武”,当然以评价鲍照《拟行路难》的“如五丁凿山,开人世之所未有”(陆时雍《诗镜总论》),而赋予鲍令晖《香茗赋》也当之无愧,但确实而知钟嵘《诗品》“鲍令晖……崭绝清巧”,若再谓“鲍昭羲皇上人……今古独步”,将昭换晖之字,更似乎名至实归。。

毕竟鲍令晖所创《香茗赋》,展现了“学诗比登仙”(北宋鲍由《答潘见素》之句)完美的境界与结果。。

阅尽《茶经·七之事》,从“神农氏”起,至《香茗赋》而终,唯独不是“鲍昭妹”已在系统地阐述“茶文化”。而真正发扬光大《茶经》一书影响力的,并非羞作《毁茶论》的陆羽,而是鲍昭被“图形别殿”(《唐才子传·鲍防》)的后人,并且为中国筑了一道长达千年国防的万里长城。

如今茶文化遍及世界各地,只闻“茶文化之母——鲍令晖”,又闻谁人有能力而称“茶文化之母”!

鲍世银

2024/2/1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