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氏网新闻】广东管鲍文化研究院管绍勇访皖纪实

    中华鲍氏网 2024年6月23日 爱娃德福


        广东管鲍文化研究院管绍勇访皖纪实

              首发2024-06-22 22:30·爱娃德福

2024年6月7日上午,广东管鲍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管绍勇、福建省青山传统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林岱生一行率团拜访了安徽省管子研究会龚武会长;造访安徽颍上县管子文化促进会管玉军会长、颍上县民间管仲文化研究专家冯传礼先生;专访了安徽省六安市慈孝文化研究会暨鲍氏文化园、鲍氏宗祠。此行的主要任务是传播弘扬慈孝文化、交流传承管鲍文化,探讨优秀传统文化如何传播和继承问题。

管绍勇先生热衷于管鲍文化研究,平时注重寻访管鲍文化历史遗迹和专题调查。5月下旬,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博士在“淮河文化论坛群”推送《今日头条》中的一篇文章,并加按语称“此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皖西六安鲍氏的源流及其优良家风传统的代表人物和故事。值得一读!”,管绍勇院长在看到这篇名为《鲍祠慈孝尚忠廉(访六安鲍氏宗祠慈孝文化传承研学札记)》后,遂产生到安徽考察学习管鲍文化的想法,并联系了翁飞主任。经翁主任推荐引介,管绍勇院长在拜访了安徽省管子研究会龚武会长、走访管仲、鲍叔牙的古籍地阜阳市颍上县相关研究单位后,又专题访问六安市裕安区鲍氏文化园及鲍氏宗祠,并于本文作者见了面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一、管鲍故里,在浓浓的徽风皖韵中蕴含着管鲍文化的底蕴。在颍上县,来自粤省的一行考察团走访了“颍上县管鲍文化研究促进会”,拜谒了管鲍祠,会见了有关管鲍文化研究专家,探访管子故里管谷湾(今管谷村),并于颍上县民间管鲍文化研究爱好者、《管仲传奇》作者冯传礼先生进行了多场的座谈,深度交流了对管鲍文化渊源探索和文化传承的看法。颍上县管子文化研究促进会会长管玉军,对管绍勇一行给与热情接待,并陪同了整个考察行程。

管鲍祠,建立于明万历六年(1578年),位于阜阳市颍上县解放北路管仲公园院内,1986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将管鲍祠列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管仲,名夷吾,是春秋时期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齐国的一个重要政治家和军事家,被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千古第一相”,对中国古代社会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鲍叔牙,又称鲍叔,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著名商人,是影响春秋战国时期历史进程的极其重要历史人物。他人生最高贵、最闪耀的是“独具的慧眼,博大的胸襟,报国的情怀”,他的杰出伟绩就是:第一慧眼识得管仲,第二奉养了小白,辅佐成就为春秋五霸霸主齐桓公。相传战国前期郑国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寇(又称列御寇)著《列子》,其中《力命》篇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世称“管鲍善交者,小白善用能者。” 二千多年来,一直被美誉为“管鲍之交”。

在安徽省颍上县,除在管鲍文化交流上领略到浓浓的文化氛围外,在民间也流传着许许多多关于管鲍文化的故事和传说。如:关于“一五”故事,是说管仲四柱八字中一人就占五个“午”字的天干,也是“夷吾”名号的出处。关于“芒种”的故事,是传说管子乳名来由。关于小孩“抓周”故事,是说管仲从小就有对“竹简、笔、刀剑” 喜好。关于“射蛇分金”的故事,传说的是管谷湾里的鲍家庄有个鲍叔牙、管家庄有个管仲,从小就交情深厚,亲如手足。以及颍上县境内,相传“管鲍不通婚”的历史遗俗。诸如此类,典故还有许多……

二、大别山南,在碧绿的淠水流淌中演译着管鲍文化的赓续。广义上的皖西地域,涵盖着大别山南麓至庐州之西。今日之六安所治,是皖西地区的核心地块。西南屏障,群山环抱,奇峰秀岭,蕴含着丰富的水资源。分布着响洪甸水库、梅山水库、磨子潭水库、龙河水库、佛子岭水库、白莲崖水库,丰沛的水源通过天上和地面,滋润着六安这块沃土。六安不仅有富足的水资源,还有深厚的历史人文资源,更有许多优秀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延续着。尤其是管鲍文化、慈孝文化在社会上具有广泛的影响,留下一些深深的烙印。

广东管鲍文化研究院的管绍勇先生一行,在六安管鲍文化研究爱好者、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孙谋胜的陪同下,访问了六安慈孝文化研究会,在会见了研究会会长鲍传忠先生,秘书长鲍远乐先生后,随后开展了一系列的研学活动。

在鲍氏文化园园区,会长鲍传忠先生领着广东客人浏览观看了文化园内的牌楼、碑亭、楼宇、享堂、墓寝以及文化艺志馆藏。楼牌的上方隽刻着闪闪耀眼四个金色字“忠孝慈廉”,门柱上悬挂着“六安市慈孝文化研究会”竖匾以及“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单位”标识。在院内“慈孝碑”上,除有醒目的“忠廉慈孝”四个字外,有一副楹联碑文格外赋有寓意,其碑文昭示:“忠廉悬日月光照大地,慈孝感风云泽被天人”,寓意着“忠廉慈孝”立于天地之间,是人世间天大的事情,唯“忠廉”立身,唯“慈孝”践行!

探索管鲍文化的发展史,从春秋战国时期的管仲、鲍叔牙先祖起,无不留下“崇文、尚武、经商”的明显特点,无不留下“文字、竹简、刀剑” 的深刻印记。这是管鲍文化传承最共性的特征,而且流淌在血液里,扎根于遗传的基因中。六安鲍氏十二世孙鲍友义为清乾隆年间的一位武庠,被封为武翼都尉,御前二等侍卫加一级。在京为官除恪尽职守、清廉守正外,还照顾培养堂弟鲍友智、鲍友信二人赶考功名。鲍友智、鲍友信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风熏陶下,他们不负所望,独领风骚,实现自己的抱负。据《安徽古籍丛书萃编·歙事闲谭》记称:清代歙县出武榜眼一人,为寄籍鲍友智也。据家谱载,鲍友智在获得功名后被钦授为湖南总督。其胞弟鲍友信,清乾隆甲寅科第二名举人,嘉庆己未科第十八名进士,云南昭通右营守备署昭通营游击。诰封武德骑尉,诰封武显将军,晋封振威将军。嘉庆壬戌年五月十五日申时征平苗匪叛乱,英勇奋战,以身殉国。后奉旨资建昭忠祠于武庙,世袭云骑尉。友信公子鲍起豹,字文蔚,号爱山,史称“生而奇伟,唯谨问学,思立功名”。十九岁袭世职,初署于江宁狼山、六安、上海等处守府,道光四年(1824年)补崇明奇营守备,累以捕海盗有功升游击。道光十二年(1832年)升太湖协副将署苏松镇,诰封武显将军,诰授振威将军。历任甘肃凉州镇、广东琼州镇、云南提督、湖南提督,晚清一品大员,封疆大吏。晚清鲍氏友义、友智、友信三公及鲍起豹将军,皆是继承管鲍文化内核,文武双修,担当大任的国家栋梁之材。依据《鲍氏宗谱》传记,纵观他们的人生历程,一生信守管仲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安身立命之本,展现出人生的最好状态。在陵墓的铭碑前,皖粤两地的管鲍文化传播者怀着崇敬的心情深深地礼敬三鞠躬!

在中国人类文明发展史的几千年的沉积中,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年代和时空;虽然身处不同的社会制度;虽然接受不同的文化教育,但共同的一点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一直在延续。

在“六安慈孝文化研究会”,皖粤两地“管鲍文化”研学人员聚会在一起,召开一个“管鲍文化研学座谈会”。座谈会由管鲍文化研学者孙谋胜先生主持,慈孝文化研究会会长鲍传忠先生、鲍远乐秘书长分别就慈孝文化、管鲍文化传播做了介绍。广东管鲍文化研究者管绍勇先生、林岱生先生、颍上县管鲍文化研究促进会管玉军先生、颍上县管谷湾(村)84岁的民间管鲍文化研究专家冯传礼老先生先后交流学习研究成果和心得。自娱“痴迷管仲一老翁”冯传礼先生感叹地说:“研究学习管鲍文化,是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的最重要活动之一。是继承前者,昭示后人,践行当下,功在千秋的伟业!”

在六安市城区西北30里地左右,有管家湾、鲍家湾村落,这里生活着管鲍两姓的众多居民。据老人们口传相授,他们是在元末明初至正年间迁徙到六安北乡的。管绍勇院长有一个愿望,想见一见这里的管姓宗亲们,了解一下管鲍文化的延续情况。

6月8日上午,在六安高新技术企业开发区一处园区,广东管氏一行与六安管氏多位宗亲欢聚一堂,交流着先祖管仲文化经典在本地的继承情况,讨论着如何将“管鲍交好”的文化内涵弘扬光大。安徽省星星轻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管传玉先生,不顾刚从北京出差回来的疲惫赶赴现场参与并主持了管鲍文化交流座谈,并对进一步弘扬管鲍文化提出了期待和愿景。

广东管鲍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管绍勇先生一行,在与安徽阜阳市颍上县管鲍文化研究群体、六安市管鲍文化、慈孝文化研学群体经过多场活动交流后,皖粤两地同仁一致认为:管鲍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遗产,应该得到广泛的传播和传承。同时认为:在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同时,必须要与培育和践行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起来,使得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更具有生命力和时代感,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对国民教育、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传播的引领作用,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规范,让管鲍文化的优秀精髓在其中放出绚丽的光彩!

(作者简介:孙谋胜,中共党员,本科学历,现任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安徽省大别山革命历史文化研究会理事。曾任金寨县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舒城县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六安市国家税务局办税服务中心主任、六安市国家税务局稽查局局长、六安市税务学会副会长、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孙氏文化》编委会副主任兼副主编、金寨县红军史理事会理事。)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