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鲍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鲍氏论坛 >> 新闻公告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2009中国合肥包公节见闻 已阅:3825 / 回复:1(楼主)



“2009中国合肥包公节暨纪念包公诞辰1010周年”于十月九日正式拉开帷幕。接待酒会由合肥市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秘书长包训文先生主持。

    来自全国各地14个省、32个地区的包氏宗亲后裔欢聚一堂 ,大家心情无比激动,共话思乡之情和认祖归宗的迫切心愿。合肥市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安徽包公后裔〔香花墩〕联谊会会长包训安先生,代表“2009中国合肥包公节” 组委会,在接待酒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词。

    席间,安徽池州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包熙枝先生,代表池州包氏后裔,率先赠给包公节组委会一幅书匾“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表达了他们预祝包公节圆满成功的美好心愿。接着山东郯城书画家包胜利先生,代表山东包氏宗亲,向组委会捐赠了“为民作主” 等三幅书画作品;河南固始包诗兴先生代表固始包氏后裔,给组委会捐赠了“光耀千秋” 等三幅作品;云南昆明包氏后裔包继平和其兄长包继胜先生也捐赠了四幅作品;以表达对2009中国合肥包公节的支持。这次鲍氏家族,应包公节组委会的邀请,也参加了中国合肥包公节。酒会上,发表了真诚热情的贺词,并捐赠了“包鲍一家亲,同是龙传人”书法作品,他们的义举和热情,给当晚的酒会,增添了浓厚的诗情画意,获得了与会宗亲及各界代表的阵阵掌声,酒会在欢乐、祥和、愉快中度过。

     十月十日上午,9点09分,在祖地美丽的包河之畔〔香花墩〕包公祠前,丽日普照,秋风送爽,荷香阵阵,人头攒动。盛大的“2009中国合肥包公节暨纪念包公诞辰1010周年”开幕式庆典在此举行。伴随着轻盈欢快的乐曲,人们置身在美好祥和的节日氛围之中,共同分享着喜悦之情。来自安徽省人大、市人大、中共合肥市纪委、纪委监察局、中共合肥市市委宣传部、包河区人民政府、蜀山区政协、包河区纪委、包河区委宣传部、合肥市武警支队、合肥市社科联、铜陵市委党校、池州市人大农工委、合肥学院、包公街道、肥东县包公镇、合肥市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等领导和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庆典。中共合肥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郑家余先生,主持了开幕式典礼,合肥市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安徽包公后裔〔香花墩〕联谊会会长包训安先生,代表“2009中国合肥包公节” 组委会,在开幕式上致词,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万清先生高声宣布:“2009中国合肥包公节开幕”。 瞬间,盛开的礼花冲向云空,随风飘扬,在场的包氏宗亲及社会各界来宾沉浸在一片欢呼声中,开幕式典礼圆满结束。

     9点30分,大型“纪念包公诞辰1010周年”巡游仪式开始起动。一支由“合肥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下属机构,“包公故里古文化模特队” 组成的礼仪方队,率先途步在前,随后“回避、肃静、呜锣开道。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护卫及包公36代后裔包训安先生,手捧祭祀鲜花,簇拥着包孝肃公巨幅仪相,包公34代、35代、36代后裔组成的3名主祭官紧随其后,各地包氏宗亲选派的6名旗手,高举着宋代“祭” 字旗,一支600人组成的祭祀巡游长队,展现在祖地合肥的街头,引起了过往市民的注足观望,这次巡游,使“第二届社会各界公祭包孝肃公大典” 在全社会的影响,得到了更高的提升,使“包公故里” 这张城市名片的打造和包公文化的传承,得到了更好的宣传,也更加明确了海内外包氏宗亲,认祖归宗的强烈夙愿,正在一步步的成为现实,深深打下了“合肥包公”的烙印,

    10点10分,〔寓意包公诞辰1010周年〕“2009第二届社会各界公祭包孝肃公大典”在三声鸣号中开始。

    合肥市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安徽包公后裔〔香花墩〕联谊会会长包训安先生主持大典,一声喧:“擂鼓包公” ,五面大鼓振撼人心,铿锵激昂,催人奋进。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祖先包拯公,端坐大堂,威严断案,执法如山、刚正不阿的历史场景,把公祭大典推向高潮。

     合肥著名学者、碑文专家、82岁高龄的许有为老先生,恭读〔由贵州凯里包和瑶先生撰写的〕祭文,祭文中字字饱含着所有后裔及黎民百姓,对祖先包拯公,为官清廉、爱民如子、不畏权贵的高风亮节和对先祖的追思、敬仰之情。

作者:鲍荫华 (2009/10/27 13:45:27)   回复此贴
  回复:2009中国合肥包公节见闻 第 1 楼

三代主祭官净手、敬香、敬酒,三躹躬后,来自全国14个省32个地区的宗亲后裔代表,开始敬献花蓝。此次公祭大典整个策划,是按照最为简洁的现代祭祀方式体现,脱离了传统的祭祀方法。为的是让整个社会各界人士都能参与进来,与我们共同的传承祖先精神,为的是实现打造包公文化,体现“既具代表性,又具广泛性”的战略目标。

     当日下午“包公精神传承研讨会”,在桐江大酒店举行,来自安徽、合肥地区的包公文化学术研究专家、教授与包氏后裔一起共同探讨了“包公文化与当代社会发展的价值所在”, “包公法制思想精神与和谐社会的相融和传承的必要性”。使在座的包氏宗亲认识到了,弘扬包公精神对当代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将起到非常重要的
现实意义。

      当晚,各地宗亲,还对中华包氏大家族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明确了成立“中华包氏宗亲会”的必要性。修建祖地“包孝肃公大殿”的紧迫性,修善“中华包氏同谱”的意义性,与会者一致认为,首当其冲,建设祖地,将一定会得到海内外宗亲的极大支持与肯定,因此,祖地的建设与发展,将直接显现出整个包氏家族,认祖归宗,团结一致的凝聚力,所以,大家必须齐心协力,努力奋斗,每位宗亲都应当出一份力,积极投入到祖地建设中来,共同捐款筹资,尽快落实“包孝肃公大殿”规划投资建设。

     10月11日上午,满载着200多名包氏后裔的礼宾车队从合肥出发,来到了肥东包公出生地,参观了大包村和小包村。亲人的相聚,汇集了诉不尽的千言万语。历史遗存下来的文化景点给在场的宗亲,也留下了深深的记忆和难以平静的思绪,更令大家感慨万千,情绪激昂。喝着先祖曾经喝过的井水,感觉清甜滋润,吃着祖地宗亲,亲手烧出的饭菜,感到了家的温馨。祖地我回来了!带着思念的忧伤,回到了您的身边,带着认祖归宗的迫切夙愿,日夜期盼着、今日已成现实。

    这次包公节盛典,从10月9日报到当天,就有很多地区进行了捐款,这里,云南后裔包应恩老先生说的话,人感处甚之:“虽然我的腿不太方便,但是,回归故里,认祖归宗,就是爬,我也要爬回来 。”10月11日晚,包应恩老先生,在合肥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办公室,亲手将捐献给修建“包孝肃公大殿” 的1000元现金,交到了组委会,我们为他的义举深为感动。山东书画家包胜利先生和河南宗亲包诗兴在10月10日晚讨论会上,将义卖书画作品筹资的1500元,也捐献出来。最让人感动的是浙江大荆宗亲包义禄老人10月11日晚迟迟没有返程,一直在桐江饭店等候见到组委会负责人,他深情款款的对组委会负责人说道:“建设祖宗“包孝肃公大殿” ,是我们每一个包氏后裔义不容辞的责任,头顶一个包字,一脉相承,决不能忘了祖宗,忘了根。我虽不能拿出多少钱,但建设祖宗大殿,我一定要尽一份微簿之力,这600元就算是我的一点心意,岁数大了,虽说落叶归根,但腿脚不便,恐怕不能再回来了,只要我此生还能回家,一定要亲眼看看我们所有包氏后裔共同努力的结晶,真的希望能早日看到大殿的落成啊……”一席话催人泪下。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随着宗亲后裔的各自离去,我们想,有必要将此次“2009中国合肥包公节”举办内容和活动期间的所见所闻,向没有能够参加此次“包公节”的海内外包氏宗亲简单介绍一下,让他们与我们共同分享一下这千载难逢的盛况。

     据不完全统计,此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共同关注,新华社、扬子晚报、河南日报、香港大公报、安徽日报、新安晚报、安徽商报、合肥晚报、安徽电视台、合肥电视台、江苏电视台、及各大网站等多家新闻媒体,都给予积极的宣传报道转帖。可以肯定的说,这是一次团结的盛会,圆满的盛会,齐心凝聚的盛会,实现共同愿望的盛会,这次盛会,使天下包氏宗亲心与心的零距离的接触和碰撞,得到了政府与社会各界的认可。必将会激励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一起,携手共进,为通联四海包氏宗亲,搭建一个良好的平台,致力于弘扬祖先文化,振兴包氏家族,起到积极重要的推动作用,更为祖地包公文化的传承,旅游开发的建设,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让我们共同为美好的明天,为子孙后代开辟一条幸福之路吧。

2009中国合肥包公节组委会
合肥市包公精神传承研究会
安徽包公后裔〔香花墩〕联谊会联合提供!
2009年10月12日



作者:鲍荫华 (2009/10/27 13:46:0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9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9)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鲍氏论坛  执行时间:605.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鲍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