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谱牒学研究会会长李吉对《华夏滕姓通谱》给予高度评价

    中华滕氏网 2014年9月28日 本站通讯员


 

  【本站讯】2014年9月26日,中国谱牒学研究会会长、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国祠堂文化研究会名誉会长、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首席研究员,国家家谱研究权威专家李吉先生,在对《华夏滕姓通谱·总卷》(征求意见稿)进行近两个月时间仔细审阅的基础上,为《华夏滕姓通谱》撰写了题为《立意高远 创意独居的谱牒精品——一部具有通史性的新式谱牒<华夏滕姓通谱>读后》的评析文章,对《华夏滕姓通谱·总卷》给予了高度评价。本站特将该文附后,以飨读者。

 

立意高远 创意独具的谱牒精品
 

——一部具有通史性的新式谱牒《华夏滕姓通谱》读后

李 吉


 

  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是人类“食、色”之外的第三天性,是社会群体文化认同的第一基因。中华民族历来以炎黄子孙自居,以龙的传人为荣,就是对根祖文化的认同,对传承谱系的追溯。正是这种以炎黄二帝为“人文共祖”和精神偶像的民族理念和人文情结,以族谱、家乘为载体的传承谱系,奠定了中华文明统一性、连续性的伟大基石,构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大家庭”的格局,成为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根之所系,脉之所维。五千年来,特别是近百年来,每当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或是民族复兴的历史时刻,这种“同根共祖,血浓于水”的民族理念,就转化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怀。炎黄子孙或同仇敌忾,团结御侮,或同心同德,共建和谐家园,一次次挫败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罪恶阴谋,使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国从未亡国灭种,傲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华文化的魅力,也是谱牒文化的核心价值。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〇一四年“五四青年节”与北大师生座谈会上明确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必须要知道自己是谁,是从哪里来的,要到哪里去,想明白了,想对了,就要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谱牒文化就是解析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根祖文脉,是优秀传统文化中发祥最早、植根最深、蕴含量最大、凝聚力最强的肌里文脉。

  时至今日,谱牒文化已经历了数千年的风雨沧桑,但其与时俱进的生命力仍永葆青春。盛世修谱已成为弘扬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亮丽风景,成为广大民众自编、自述、自律、自慰,体现自身价值,跻身社会历史舞台的文化需求。一大批热心谱牒文化的精英人士、宗亲社团应运而生,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新型谱牒相继问世,《华夏滕姓通谱》(总卷)就是新兴谱苑中的一枝奇葩。

  第一、滕姓通谱突破了“欧苏体例”的传统格式,借鉴了史、志编修的手法,修成了具有通史性的新式谱牒。该谱体例新颖,多有创见。首先,在布局结构上以篇、章、节的三级标题,取代了“卷、册排序”的传统模式,依据滕姓家族发展的历史脉络和谱本收录的内容,分为“源头篇、发展篇、人物篇、纪事篇、分布篇、诰敕篇、功德篇、文物篇、艺文篇、世系篇”十大部分,若干章节。既包含了传统族谱的主要内容,又收录了新时期家族文化的新生事物。逻辑合理,结构严谨,纲举目张,条理清晰,通俗易懂,便于检索查询,撩起了族谱、家乘“密不示人”的帷幕,体现了大众化、平民化的时代特色。其次,在图谱制作上,以“世系简录”取代了传统谱书“旁行斜于上,五世一图”的谱表格式,删繁就简,世系明晰,既避免了通谱制作中“世系断链、牵强攀附”的弊病,又可收录疏枝远裔的各个支脉,便于上溯宗脉,下续子孙,收到敬宗收族、凝聚血亲的预期功效。三是在人物家传中突破了“生不立传”的传统观念,以“慎终追远,继往开来”为宗旨,以“自身修为,社会功业”为依据,收录了上起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下至当代家族精英的生平事略和社会功业,以军政、文教、商企分类编排。凡有一德一善,可为后人楷模,有助于家族发展、光大家族声望的古今人物,不分男女,无论贫富,皆予收录。其中近现代人物占到三分之二以上,体现了男女平等、古今同位的思想理念。在谱书的开篇《像赞》中还刊登了六十一位滕姓名人画像、玉照,既有历代名贤,也有当代精英,全方位地展示了滕姓人物的风姿英彩,也为后人积累了一批珍贵的家族文献。

  第二、滕姓通谱,布局弘大,视野开阔,内涵丰厚,史料翔实,蕴含了多学科的文化元素。该谱“以血缘姓氏为经,以地域流布为纬”,记述了华夏滕姓五千年来繁衍生息、播迁流徙、文明进步的历史轨迹,排出了自得姓始祖滕叔绣至当代一百一十余世的传承谱系,收录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近三千个县级行政区域滕姓宗友衍派,也吸纳了多个少数民族的滕姓史料,可补正史、方志的缺憾和不足。淡化了宗法礼教的色彩,彰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尤其是独立成篇的“发展篇”、“分布篇”,以古南阳滕氏和北海滕氏为主脉,记述了滕姓历代播迁、分布的历史文脉及其历史背景。其中既有南北分治,朝代更迭的战乱播迁;也有开疆拓土的戍边屯田;既有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的自发性流徙,也有“三线建设”、“三峡工程”的大规模官方移民,纵贯古今,包罗万户,既是华夏滕姓的通史,也是中国历代移民的缩影。这种以发展、播迁为独立篇章的编纂形式,是新修谱牒难得一见的特例,体现了滕姓通谱借鉴史志编修手法的创意。在滕姓通谱的文物篇、艺文篇、记事篇等各篇中既收录了有关滕姓的史志文献、专题论述、札记文集,也吸纳了考古发现、古迹名胜、历史遗珍,同时记述了当代滕氏的宗亲联谊及修谱事宜。蕴含了历史学、地理学、社会学、伦理学、民族学、民俗学、人口学、统计学等多学科的文化元素,体现了新修谱牒的时代特色。

  第三、滕姓通谱遵循了“存真求实、信而有徵”的治学准则,采用了“有信传信,有疑存疑”的表述方法,考辨精微,论述公允。如《源头篇》引证《春秋左传》、《史记》、《世本》、《帝王世纪》、《竹书纪年》、《路史》、《绎史》等典籍文献和考古发现,对滕氏渊源进行了严谨细致的考证、论述,厘清了周代三十二任滕国君主的完整世系,补充了从黄帝到周文王的传承脉络,形成了滕姓渊源的完整链条,弥补了上古史研究的缺憾,体现了“史、志、谱”相互映证,互为表里的文化内涵,是运用“三重证据法”(文献典籍、考古发现、社会调查)从事姓氏谱牒研究的成功范例。再如,对“滕姓”、“滕氏”称谓的辨析,明确指出:“滕姓”是黄帝二十五子中所得十二姓之一的古姓之一,是母系氏族过渡到父系氏族的重要标志;而“滕氏”则是夏、商、周三代“胙土命氏,封邦建国”、“以国为氏”的产物。既论述了先秦时期“姓氏有别”、“姓氏双轨”的历史渊源,也点明了《华夏滕姓通谱》命名的特殊含义。在《叔绣和周代滕国》一章中,记述了叔绣封滕至滕国的历史脉络,也附录了“滕氏方国”的历史变迁, 与“滕氏改姓”、“非黄帝苗裔之少数民族滕姓源头”等内容一起,展示了中华滕姓“多元一体”的文化特色,可谓考辨精微,慧眼独具。

  综览《华夏滕姓通谱》(总卷),文字精美、准确洗炼,文笔流畅、雅俗共赏。其记事述史,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评价人物,评介得当,论述公允;敷陈掌故,典雅有致,含义隽永;谋篇布局,别开生面,独具特色。体现了编修人员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治学风范。

  滕姓作为黄帝后裔,滕国宗支虽是小国寡民的古老姓氏,确是“以善立基,崇德尚义”的名门望族,历代精英辈出,不乏名贤大德。从滕叔绣的开基创业,到滕文公的仁善治国;从“十世尚书”的清正廉明,到“滕氏三杰”的舍身取义;从滕代远等开国功勋,到当代滕姓的卓越贡献,都展示滕姓族人的社会功业和优良家风,成为滕姓族人的珍贵遗产和传统美德,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文化强国”已成为基本国策,“承先启后,弘扬祖德”,更成为滕姓族人的共同心愿和文化诉求。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滕光荣先生就曾前往我院中国家谱资料研究中心,查询相关资料。是时,余充任家谱研究中心主任,曾与滕光荣先生面谈交流。时隔十余年之后,金秋九月,见到了由滕万鹏先生肇始,滕荣康暨滕光荣先生主编的《华夏滕姓通谱》(总卷)稿本,实是欣喜交加。细读稿本序跋诸文,始知滕姓宗亲十余年来锲而不舍,历尽艰辛,修成了洋洋数百万言的滕氏通谱,填补了数千年来未修滕姓通谱的缺憾,实现了海内外世代滕姓族人的夙愿,可谓功德无量,善莫大焉!

  今值《华夏滕姓通谱》(总卷)付梓刊行之际,《华夏滕姓通谱》编委会寄来谱本一套,请余审读。拜读之后,深受启迪,受益匪浅。深感《华夏滕姓通谱》(总卷)确是新修谱牒的佳作精品。谱本立意高远,多有创见,既承袭了族谱文化优秀传统,展示了滕姓族人五千年的风姿英彩,也适应了时代潮流,是践行新时期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教材。因此不揣简陋,将点滴感悟陈述于此,以期与滕姓族人共勉。


 

2014年9月26日


分享按钮>>【成氏网新闻】寻找山东汶上成氏后裔
>>难忘的往事:率先进兵东北的八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