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标题
搜索作者
搜索内容
登录
|
注册
中华滕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滕氏论坛
>>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 浏览主题
版主
《华夏滕姓通谱》专栏
信息之窗
站长信箱
宗亲交流
文化古迹
姓氏源流
名人传记
会员信息
取名研究
全部分类
主 题: 谥武烈加提督衔(从一品)——滕家胜
已阅:4358 / 回复:14(楼主)
滕家胜(?—1861)湖南乾州厅人,清朝将领。由行伍从江忠源剿贼湖北,累擢游击。继从袁甲三剿捻於皖、豫之间,擢参将,赐号伊博格巴图鲁。胜保荐其少年勇敢,超授四川川北镇总兵,调徐州镇,帮办徐、宿军务。以克复江南临淮关,滕家胜、提督衔。余加衔升叙有差。滕家胜旧隶伊兴额部下,至是同战殁,赠提督,予骑都尉并云骑尉世职,谥武烈。
作者:松桃滕 (2015/9/7 19:59:56)
回复此贴
回复:谥武烈加提督衔(从一品)——滕家胜
第 1 楼
滕家胜号谨亭,生于道光七年(1827年),凤凰沱江镇人。幼年生得敦厚结实,强壮敏锐,超过常人。
清道光三十年庚戌(1850年),太平天国起事,广西大乱。滕家胜流着眼泪,告别老祖母,便在镇竿从军。随着竿军队伍远征长沙、武汉、广西、广东、安徽,经过大小百余战斗,官升守备,赐蓝翎。
咸丰九年(1859年)三月,滕亲骑战马,身先士卒,率领“健勇团丁”大破捻军孙贵兴部“十余万众于张家沟,斩首追奔,廓清二百余里”,前线几次向朝廷上奏,论功行赏换花翎,加副将衔,补江苏抚标参将,接着滕家胜又率部攻克临、淮各关。皇帝又奖赐他伊博格图巴图鲁。咸丰十年(1860年)又率部收复凤凰府城。皇帝闻奏,升滕家胜为记名提督,简授川北镇总兵,接着调镇徐州。
咸丰十一年(1861年),山东捻军南奔向清军进攻,清科尔沁忠亲王领军支援江苏,滕家胜主动请战,一同杀敌,先以洋枪毙敌首后因马无力,不能再战。这时敌军已包围上来,杀声震野,清军横尸遍地。于是他感到无可奈何,乃拔剑自刎,时清光绪十一年(1861年),时年三十四岁。
皇帝听到滕家胜壮烈为国,抚恤按照提督例恤,赐祭建专祠,撰写传记,立碑纪念。
作者:松桃滕 (2015/9/7 20:02:00)
回复此贴
回复:谥武烈加提督衔(从一品)——滕家胜
第 2 楼
滕家胜,记名提督,赐花翎,伊博格图巴图鲁,江南徐州镇总兵,袭荫骑都尉加一云骑尉。
作者:松桃滕 (2015/9/7 20:09:30)
回复此贴
回复:谥武烈加提督衔(从一品)——滕家胜
第 3 楼
咸丰十一年,山东捻军进兵曹州,僧格林沁命都统伊兴额与总兵滕家胜领兵合力截剿,激战於砀山境上。滕家胜,凤凰竿子坪湾溪人,道光末年从军。伊兴额之军数次被捻军击退,滕家胜二次驰援,直冲敌阵,也陷入了捻军的重围之中。得知伊兴额阵亡,滕家胜叹曰:“并出独生,何面目见僧王乎?”於是下了坐骑,亲兵一拥向前,要给他换一匹良马,滕家胜“怒挥之曰:‘大将军视死如归!’”,继续举洋枪向敌射击,直到力竭之时,开枪自杀而亡。
作者:松桃滕 (2015/9/7 20:16:32)
回复此贴
回复:谥武烈加提督衔(从一品)——滕家胜
第 4 楼
捻军控制淮河中游,切断了安徽清军的粮饷通道,加上淮北的捻军四出活动,引起了清廷的震惊。1859年10月底,清廷命袁甲三署理钦差大臣,接替胜保督办安徽军务,并告以“怀远一城居凤、颍之交,久为贼踞,亟宜迅图攻克,与翁同书一军合而为一,以便进攻淮南,兼顾北路”③。与此同时,胜保趁捻军主力集中于淮南,淮河北岸的怀远守军力量减弱之机,督令副都统穆腾阿和总兵滕家胜等率清兵三千余人乘机进攻怀远。从定远、庐州派出的捻军和太平军援军被阻于淮河以南。张乐行在外援无望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于11月8日退出怀远,率部南渡淮河,退守临淮关和定远。清军占领怀远后,立即折向临淮,在北岸扎营。胜保亦折回距临淮关三十余里的张家沟大营,以便就近督攻临准,后又进至距临淮关十五里的三汊沟驻扎。
作者:松桃滕 (2015/9/9 20:02:13)
回复此贴
回复:谥武烈加提督衔(从一品)——滕家胜
第 5 楼
因振邦举荐者多有功绩及名望,文职大臣诸如:四川总督吴棠、漕运总督王梦龄;武大臣诸如:提督滕家胜、总兵博崇武、总兵李定泰、总兵虎坤元及提督傅廷臣等等。
作者:松桃滕 (2015/9/9 20:03:1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4 每页5条 当前1/3页 [
1
] [
2
] [
3
]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
4
人 会员
0
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全部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
中华滕氏论坛
执行时间:1,218.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滕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
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