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氏网新闻】殷墟文化大典出版发行消息

    中华殷氏网 2018年11月8日 殷作斌


为通报国家资助百万元出版基金的研究殷商文化的大型工具书《殷墟文化大典》公开出版发行的特大喜讯给全体殷商后裔的信

 

中华殷商族各姓氏各支派宗亲:

      我是江苏省淮安殷作斌,中华殷氏网首任站长(http://www.10000xing.cn/x074/wjx.html),殷商传承文化研究网现任站长(http://www.yin-china.cn/、http://www.china-yinshang.com/),江苏省朐阳殷氏续修宗谱编纂委员会现任主编。我曾于2009年3月、2014年3月在中共淇县县委和淇县殷氏家族宗亲的大力支持下发起并组织中华殷商纪念帝辛殉难3055周年、3060周年的两次大祭 ,又于2014年3月筹办成立淇县朝歌中华殷商传承文化研究会,曾任过该会的名誉会长。2015年在中国殷商文化学会许多专家的支持下,公开出版了传世之作-----《殷代史六辨》,成功将《殷代史六辨》1000多部赠送到中国大陆各大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收藏,并成功将《殷代史六辨》近800部托海外友人赠送到港澳台地区和亚欧美澳四大洲的各大图书馆收藏,十多年来,我为传承殷商文化做过一些有益的工作。现在,由于年已八旬,体力、智力均不济,加上殷商传承文化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我不能认同的新问题,因此,本人本着“道不同不相为谋”的中华古训,决定从2018年7月30日日起,退出淇县研究会,不再参与淇县研究会组织的除修建殷帝辛陵园以外的一切活动。也退出其它的一切殷商传承文化研究的组织,不再参与任何殷商传承文化研究组织举办的任何活动,敬请大家理解。

      在我离开殷商传承文化研究公众视线之前,我想为殷商族各姓氏、各支派宗亲做最后一件事,就是将国家资助百万元出版基金的研究殷商文化的大型工具书《殷墟文化大典》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的特大喜讯通报给大家,并向有研究能力和愿意收藏的殷商后裔同胞推荐这部书,以此向2019年中华殷商祭奠帝辛殉难3065周年献大礼。

      这套《殷墟文化大典》,当是目前海内外第一部以文字和图像相结合,全面系统而形象地展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文化的大型工具书,适应了当前传承和弘扬殷墟文化的需要,必将为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做出应有的贡献。值得各位殷商族同胞珍藏。

    ①书名:《殷墟文化大典》(全三卷)

    ②主编: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前任会长,王宇信

    ③出版:时代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安徽人民出版社

    ④定价:820元.(其中:《甲骨卷》定价260元、《考古卷》定价285元、《商史卷》定价275元,可分别购,也可三卷合购)

    ⑤不经新华书店的网上直销,可酌情打折优惠。

    ⑥网上征订办法 :将收书人姓名,收书详细地址,邮编,手机电话,需要的部数,这五项信息以短信形式在2018年11月12日前发至我手机18036503718即可,过时不候(过时,可直接跟安徽人民出版社发行科联系,自己直接联系,可能享受不到优惠价) 。汇总后,我造表上传安徽人民出版社,由出版社与各位宗亲自行敲定打折后的网上直销定价(不要将钱汇给我)。

                       殷作斌  2018-11-6于淮安

                         

附件:

                《殷墟文化大典》出版意义简介 :

     “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殷商王朝晚期都城遗址的殷墟文化,是殷代社会生产最高水平的代表和国家文明的集中体现。殷墟遗址以其出土的甲骨文、青铜器和玉器等大批珍贵文物为中国早期文字史、古代信仰、社会制度和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确切的物证。而殷墟遗址发现的大型宗庙宫殿基址、王陵大墓和祭祀场等罕见的文化遗存,为已消逝的社会文化传统复原提供佐证,并对华夏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殷墟文化不仅以影响广泛而久远闻名于世,而且殷墟遗址还以其无可置疑的真实性和保存的完整性,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因此,在2006年于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召开的第30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上,出席会议的180多个缔约国成员的代表,一致通过了中国殷墟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当年的殷商朝都城殷虚到处是一片“车行酒,马行炙”的繁荣景象和不夜天。在殷虚林立的巍峨宫殿里,殷帝(族内称商王)和官吏们在这里发号施令,制定天下四方必须则效的礼仪。公元前13 世纪“盘庚迁殷”立都于殷墟。以后的晚殷八世十二王,在这里既演出过“挞彼殷武,奋伐荆楚”的威武雄壮史剧,也演出过武乙“射天”的荒唐闹剧。公元前1046年,西方的周武王伐纣,在“甲子朝”一个早上商纣王牧野兵败,逃回殷都,“在鹿台”,殉难,上演了一出“灭国迁社”的悲剧。昔日繁华的殷虚都城,在战火中烧成了一片废墟。建立在一片高地上的殷虚,可真成了名副其实的殷“墟”。晚殷在这里经历的273 年历史,被埋在“麦秀渐渐,禾黍离离”的农田之下。从此殷虚都城风光不在,除了《史记?项羽本纪》提到秦末项羽曾与手下败将章邯约盟于“洹水南,殷墟上”以外,此后就再没有人重提殷墟了。明朝以后,才有人在此居住并建立小屯村,成为极为普通的一邑。
      1899年甲骨文被王懿荣发现以后,直到甲骨学家罗振玉1910年考证出其出土地小屯村曾是“徙于武乙,去于帝乙”的晚殷都城以后,退隐历史后院的殷墟,才又被学者们推向世界文明史的前台。不仅如此,甲骨文又使被“疑古派”否定了的殷王朝,重新建立在有文字可考的基础之上,成为海内外学者公认的中国历史的开篇。为了搜寻更多有科学记录的甲骨文,自1928 年开始的大规模发掘工作就有15次,虽然因抗日战争爆发而暂停,但1949年新中国一成立,就又开始了继续发掘工作并持续至今。
      90多年来的殷墟发掘,几代考古学家挖土不止,揭开了尘封在殷墟地面上的历史泥土,为我们复原了当年屹立在东方的世界上为数不多的奴隶制王朝都城架构,这里是一座蕴涵中华璀璨文明的“地下博物馆”。殷墟历年出土的15 万片甲骨文,是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和商代历史的百科全书;殷墟出土的6000多件青铜器,有的雄伟瑰丽,诸如800多千克的“司母戊鼎”是世界青铜器铸造之冠。有的巧夺天工,诸如王陵区1005号大墓出土的“旋龙盂”,底中部下粗上细的柱子上,有头向一致的四条可旋转的圆雕龙;殷墟历年出土的2600多件玉器,造型精美,工艺精当,雕刻而成的各种人物和多种动物形象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玉人雕像,为研究殷人的衣、冠、发式和不同阶层的人物形象提供了物证;此外,殷墟历年出土文物以陶器为大宗,可供复原者达万件以上。这些陶器不仅是研究殷人日常生活的重要资料,也是考古学分期断代研究的最好标志性指示器。而出土的精美的白陶、釉陶和硬陶(原始瓷)等,表明了商朝较发达的对外贸易和物资交流……
       90 多年来,殷墟发现(和正待发现)的众多遗迹和重要现象,就是殷墟这座“地下博物馆”珍藏和展示无数珍宝的“地下展厅”。在小屯村北的殷墟宫殿区,有54座宗庙建筑基址被发现。商王和贵族在这些规制不一,功用不同的甲、乙、丙三组建筑里,实现了对“邦畿千里”的商王国控制;在洹水北岸的侯家庄王陵区,考古学家发现了有墓道的大墓14座和上千座小墓。四条墓道大墓埋葬的当是商王,而两条(或一条)墓道的大墓埋葬的当是商王配偶。虽然所有大墓均惨遭盗掘,但劫后之余仍不乏精品,诸如著名的“牛鼎”“鹿鼎”等就逃过了洗劫。而王陵东区南部的上千小墓,当是殷王室祭祀祖先的祭祀场;与此同时,在殷墟西区发现近千座可分8区并各有特点的不同家族的族墓地。此外,在后冈、大司空村、梅园庄、戚家庄等多个地点发现了平民墓葬。平民的住地也多有发现,诸如小屯西北地发现50多座建筑基址,在白家坟也发现50 多座建筑基址。更有意义的是,在北徐家桥和大司空村还发现了“四合院”式的建筑基址群;殷代都城的生产遗迹也多有发现,诸如铸铜遗址,苗圃北地出土陶范、陶模上万件。殷墟孝民屯也发现了1.5万平方米的大型铸铜遗址,主要遗存有取土坑、范土沉淀坑、土范阴凉坑、大型铸造间及浇铸平台等;制骨作坊遗址也在大司空村、北辛庄南地发现,制玉作坊也在小屯东地发现。如此等等。
       几代考古学家的努力,为我们打开了殷墟这座“地下博物馆”间间华美展厅的大门,从而有可能使世界人民步入这座文明宝库的堂奥,受到博大精深的殷墟文明震撼。因此,殷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是各国人民对殷墟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所占重要地位的高度重视与肯定。
      殷墟申遗的成功,是我们进一步保护、研究和利用殷墟文化系统工程的开始,殷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无竟时!这套《殷墟文化大典》,当是目前海内外第一部以文字和图像相结合,全面系统而形象地展示世界文化遗产殷墟文化的大型工具书,适应了当前传承和弘扬殷墟文化的需要,必将为文化自信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践行做出应有的贡献。
      殷墟文化底蕴深厚,纷纭复杂。《殷墟文化大典》既是以甲骨、考古和商史三个方面为纲,对百年来殷墟文化的发现和研究成果,进行条分缕析式的叙述,因而各有关内容可独立成卷,堪为各有关领域百多年来研究的全面总结;不宁唯是,作为《殷墟文化大典》,又是把甲骨、考古、商史等宏富的内容熔为一炉、三位一体,因而卷帙浩繁,殷墟文化在《殷墟文化大典》中得以全景式的展现。因此,这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为传承和弘扬殷墟文化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殷墟文化大典》的《甲骨卷》(二册),是百年来甲骨研究成果的集锦。“词目、术语编”的上千个名词解释及隶定字,全面反映了甲骨学的最新成果。而“人物编”的芸芸众生相则专对甲骨文中的商朝人名进行了一次总梳理,“著作编”林林总总书题下的文字则对百年来的甲骨著录书、文字考释专著等进行了评介。而“附录”中的文献性纪录片脚本《百年甲骨》,中央电视台曾据此制作成献给甲骨学一百周年的献礼片,并获2000年国家广电总局新闻类一等奖,为深奥的甲骨学走向人民大众,开辟了一条成功的途径;《殷墟文化大典》的《考古卷》(二册),内容最为丰富和引人入胜,是殷墟考古90年来发现的震撼世界的遗迹和无与伦比的出土国家重器的巡礼,其内容包括自1928年殷墟发掘以来,至2012年以前,殷墟历年的考古发掘最新成果。前文所提到的殷墟宫殿基址、王陵大墓和平民居址及族墓葬等,以及在制铜、制骨、制玉、制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里所发现的使世界叹为观止的精美文物,本卷将会带你一一加以赏析。再者,还有一些传世藏品和流散海外的珍贵资料,诸如流散到法国的“虎食人卣”、日本收藏的侯家庄出土的三件“青铜盉”(俗称“高射炮”)等。可以说,把90年来殷墟两个阶段(即1949 年前及后)的考古成果和流散海外的殷墟文物精华,第一次在《考古卷》中重聚一堂,本身就是一场十分难得并美不胜收的文化盛宴;《殷墟文化大典》的《商史卷》(二册),是在唯物史观指导下的中国史学家,爬梳整理刻在甲骨上的商史和文献材料,并结合殷墟考古的成果,进行重构商史的开拓与探索的最新实践,并将其成果分为政治、经济、方国部族和古文献中的商史人物等部分加以展示。此外,殷商文化研究的专著也和甲骨学和考古学新成果一样,成为人类的宝贵文化财产,在《商史卷》也占有相当位置。而几代殷墟文化的探秘者,也第一次“全家福”式地在《商史卷》中集中亮相,表达了后世学人对他们业绩的怀念与尊重。他们的道德文章,也成为殷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而推动殷商文化发展和学术交流的国内外学术会议和支持学者研究的殷商文化研究机构,也在本书中集中加以数说、盘点。应该说,这是《商史卷》的又一个同类著作没有的亮点。
      总之,《殷墟文化大典》聚《甲骨卷》《考古卷》《商史卷》等3卷6册为一体,全书共300 多万字,并随文配有10000多张重要考古遗迹和出土典型文物的精美照片。此外,每卷的卷首还配有该卷出现的顶级标志性文化珍品的彩色照片,从而全书的文字叙述与图像互相补充,相得益彰,把殷墟文化考古发现和研究的最新成果、出土精华文物的形而上瑰丽和形而下的深厚底蕴的发掘和举世无双的艺术品的最闪光之点和最美之处,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地展现给广大读者。因此,这部《殷墟文化大典》,是目前海内外出版的第一部全面总结灿烂的殷墟文化的大型集成性著作。
     该书的编纂五度寒暑,五易春秋。在一步步前进的过程中,此中甘苦寸心知。各卷主编和编者们,克服了各种困难,全身心地投入爬梳整理材料和上穷碧落的追索中,这支编写团队堪为传承和弘扬殷墟文化的“志愿者”,敢于担当,义无反顾地承担起前人没能承担的编纂任务。五年多来,大家甘于寂寞,默默奉献,终于完成了这部填补殷墟文化空白的大型综合性项目。安徽人民出版社的领导和责任编辑们,也高度重视这一国家出版基金资助的有利于当代、泽及后世的让殷墟文化活起来的大型项目的编校、设计工作,定规模、调结构,删繁就简,修订润色,不断同作者互动交流。有着打造传世之作精品意识的作者和编辑的这两个特别能战斗的团队,精诚合作,集思广益,可以说,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为该项目的完成是尽了“洪荒之力”了。
     

      开卷有益,我们希望,有兴趣全面了解和认识世界文化遗产殷墟,并有志于传承和弘扬殷墟文化的读者们,不妨从这部《殷墟文化大典》开始!

         (据王宇信先生《总序》压缩改编,殷作斌  2018-11-6 )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