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古代名人录】武康郡王李元谅唐安息人本姓安

    中华安氏网 2009年5月13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古代名人录】武康郡王李元谅唐安息人本姓安   

  武康郡王李元谅(公元732—793年),唐安息(今伊朗)人,本姓安

  平凉日报  
  李元谅(732—793),唐代安息(今伊朗)人,本姓安,出生于伊斯兰教世家。自幼由宦官骆奉先收养,改姓骆,名元光。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发生躬沁之乱,骆元光率军征讨,收复长安,因功加检校尚书左仆射,封武康郡王。贞元三年(787)吐蕃向大唐请和,双方商定会盟于平凉。吐蕃劫盟,骆元光率部接应,救出会盟主帅涂咸,其余随行官员千余人皆被俘,当时如无骆元光的机智果断,即会全军覆设。故此唐德宗嘉奖,并赐姓李氏,改名元谅。贞元四年(788)封李元谅为陇右节度使,驻守良原(今灵台梁原)。不久又扩展防区,收复失地,新筑崇信城,取“推崇诚信,保境为信”之意。贞元九年(793),李元谅因积劳成疾,医治无效,长眠于这片他曾为此付出了半生心血的地方,享年62岁。崇信人民根据他的遗愿,把他的坟墓筑在县城西北面的高山上。一千二百零九年了,他的陵墓还能保护得如此完好,而且封土还在不断增高,这充分说明了崇信人民对这位历史人物的崇敬和怀念。1981年9月10日,甘肃人民政府公布李元谅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安双通 (2009-5-13 21:21:11)   

  武康郡王李元谅(公元732—793年),唐安息(今伊朗)人,本姓安,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改姓骆,名元光。身魁伟,美须髯,勇敢有谋。从军备宿卫,屡建军功,遂得为神策将军。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升镇国军节度副使。在潼关领军十数年,鸷敢有谋,军士畏服。德宗嘉奖,赐良马、金银器、锦彩甚厚。并赐姓李氏,改名元谅。
  在崇信修筑马厩,俗称“圈马城”,繁殖马匹。城中水咸,在城外西北掘井,水味甘冽,人称“康王井”。
  贞元九年(公元793年)以疾卒于良原,葬于崇信梁坡山上,享年62岁。赠司空,谥号庄威。武康王庙2001年6月10日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唐宋风格的李元谅寝宫预计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500万元。该项目建成后,平均每年可接待游客10万人次,收入100万元。规划建成两唐宋风格的李元谅寝宫、碑廊、门楼、李元谅纪念馆等仿古建筑。您可以带着追求到这里来超越梦想。诚招各地客商前来洽谈合作。合作方式可采用合资、合作或独资。
  联系人:李志欣
  联系电话:13830317770 0933__6124816
  崇信县文化体育局
  作者:安双通 (2009-5-13 21:24:11)   

  唐代的地方军队,要负责把守关津,值勤烽堠。关以潼关为例,镇国军副使李元谅,"尝在潼关领军,积十数年,军士皆畏服"。唐德宗建中四年(783),朱泚叛军攻占镇国军驻地华州(今陕西省华州市)。李元谅"自潼关将所部",收复华州,抵御叛军,被朝廷任命为"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关防御、镇国军节度使"。(《旧唐书》卷144《李元谅传》)至于烽堠,由军士充当烽帅、烽子,轮班执行任务。
  作者:安双通 (2009-5-13 21:32:56) 

  武康王庙
  明、清。又名李元谅寝宫,俗称城隍庙,为奉祀唐代武康郡王、陇右节度使李元谅而建。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崇信县城东街。占地3337平方米,由寝宫和拜殿组成。

  寝宫坐北向南,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六椽单檐歇山顶。土木结构,厅堂式建筑。大木构架属元代,明间乳栿对四椽,栿用三柱;次间前后乳栿用四柱。柱头卷刹呈覆盆状。正面、两侧面施普柏枋和阑额,柱头、补间铺作各一朵,后檐仅施阑额和柱头铺作。柱头铺作为外四铺作单杪计心造,里转四铺作单杪偷心造;补间铺作为外四铺作单杪计心造,内转五铺作卷头造并偷心,一跳华栱头刻假昂,昂面呈人字形。梁、檩交接处用蜀柱带斗拱。斗拱用材较大,斗拱与柱子之比为 27%;檐柱内倾,柱子断面与高度为1:8.13;屋顶平缓,屋顶起坡与跨度的比例为1:3.58。

  拜殿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砖木结构,四檩卷棚顶,两山做成攒尖式样。柱头施三踩单昂头栱,昂头雕成象鼻、虎头、凤头,外拽瓜栱透雕行龙或卷草纹。

  武康王庙是甘肃保存的为数不多的有元代特点的木构建筑之一,其铺作形制、材分制度基本合乎宋《营造法式》的规定,但又融合了明代手法和甘肃地方工艺,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2001年06月25日,武康王庙作为明、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作者:安双通 (2009-5-13 21:37:05)    

  李元谅,本骆元光,姓安氏,其先安息人也。少为宦官骆奉先所养,冒姓骆氏。元谅长大美须,勇敢多计。少从军,备宿卫,积劳试太子詹事。镇国军节度使李怀让署奏镇国军副使,俾领州事。元谅尝在潼关领军,积十数年,军士皆畏服。
  http://www.44dx.com  德宗居奉天,贼泚遣伪将何望之轻骑袭华州,刺史董晋弃州走;望之遂据城,将聚兵以绝东道。元谅自潼关将所部,仍令义兵因其未设备,径攻望之。遂拔华州,望之走归。元谅乃修城隍器械召募,不数日,得兵万余人,军益振。以功加御史中丞。贼泚数遣兵来寇,辄击却之。是时,尚可孤守蓝田,与元谅掎角;贼东不能逾渭南,元谅功居多。无几,迁华州刺史、兼御史大夫、潼关防御、镇国军节度使,寻加检校工部尚书。
  http://www.44dx.com  兴元元年五月,诏元谅与副元帅李晟进收京邑。兵次于浐西,贼悉众来攻,元谅先士卒奋击,大败之。进军至苑东,与晟力战,坏苑垣而入,贼联战皆败,遂复京师。元谅让功于晟,出屯于章敬佛寺。帝还宫,加检校尚书右仆射,实封七百户,赐甲第、女乐,仍与一子六品正员官。
列传第九十四 《旧唐书》
  作者:安双通 (2009-5-13 21:45:47)


分享按钮>>【安氏古代名人录】华州百姓纪念唐朝名将李元谅立碑
>>【安氏古代名人录】李抱玉系河西大族安兴贵曾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