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古代名人录】大唐开国功臣安修仁安兴贵

    中华安氏网 2009年5月14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古代名人录】大唐开国功臣安修仁安兴贵 

  大唐开国功臣安修仁与在长安为官的安兴贵系亲兄弟

  隋朝末年,为反抗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全国各地农民起义此起彼伏,一些隋朝官员和地主豪绅纷纷纠集力量,窃取农民起义的胜利果实。此时的李轨也召集本郡知名人士曹珍、梁硕、安修仁等共商大计。大家共推李轨为首领,于大业十三年(617),率兵攻入内苑城,逮捕了隋官谢统师等,结束了隋朝在凉州的统治。李轨自称河西大凉王,建元安乐。次年冬,即唐武德元年(618),李轨正式称帝,立儿子伯玉为太子,设置百官,史称大凉政权。金城薛举见李轨自立,遣兵进攻凉州,李轨派兵阻击于昌松(今古浪县),全歼薛举之兵,并乘胜追击,先后攻克了张掖、敦煌、西平(今青海西宁市)、罕(今临夏市)等地,河西五郡尽归大凉政权。
  唐高祖李渊为统一大计,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遣使前来与李轨结好,玺书上称李轨为“从弟”。李轨也派其弟李懋入朝进贡谢恩,被封为大将军,遣还凉州,以示信任。李渊又遣使持节拜李轨为凉州总管,封凉王。唐使到达凉州时,李轨已正式称帝。为麻痹唐朝以争取时间,李轨听从左仆射曹珍意见,效法古代向上国称臣而不取消帝号的做法,在上书李渊的书中称自己为“皇从弟大凉皇帝臣轨”,表示不接受大唐封号。李渊大为不满,将李轨信使拘押,并令吐谷浑出兵进攻大凉。正在这用人的关键时刻,李轨听信谗言,毒死吏部尚书梁硕,造成人心叛离;又听信巫婆胡言乱语,大量征术筑玉女台,糜费很大;此时,凉州又遭灾荒,饿殍遍野,而李轨轻信隋朝降官之言,封仓停赈,致使朝野内外,人心背离。由于开国功臣安修仁与在长安为官的安兴贵系亲兄弟,且往来不断。安兴贵对李轨政权的内部情况了如指掌,主动向李渊提出出使凉州说降李轨,并制定了如不能说降就就地擒拿的策略。安兴贵到凉州,李轨拜他为左右卫大将军,并问其保全凉州之策。安兴贵乘机劝说李轨顺应潮流,归附唐朝。李轨非但不接受,而且怀疑他是唐朝的说客。安兴贵见不能说降李轨,就与安修仁密谋以武力解决。安氏兄弟在凉州颇具威望,他们发动少数民族兵马包围了凉州城。李轨被迫率兵出战,败入城中,登上城头观望,安兴贵大声喊道:“大唐使我来擒李轨,不从者诛三族!”李轨一看大势已去,便携带妻子登上玉女台欲自尽,安修仁冲上玉女台擒获李轨,装入囚车,送往长安。武德二年五月,李轨被杀于长
  作者:安双通 (2009-5-14 11:54:11)  

  武威翟公墓于1997年5月发现,根据墓志铭记载:翟公,讳舍集,姑臧(今武威)人也,授上柱国。翟公的夫人为安氏,为凉国公(即安兴贵)之孙也,出之名家,宜于贵室。安氏是安兴贵的孙女.
  北周至隋、唐,是中国历史上由统一走向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武威作为这一时期政治、军事和文化交流、经济发展的重镇,人文荟萃、英才济济。武威安氏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武威安氏属于昭武九姓,是粟特人,来自西域的安国。粟特位于中亚河间地带的正中央,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时期开始,粟特人一直以商业民族的形象活跃在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上。漫漫“丝绸之路”上的各个主要城镇,他们几乎都留下了遗迹,甚至形成了聚落。武威接近西域,汉辟河西四郡以后,形成了长安以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又地处“丝绸之路”的交通枢纽,所以很多西域商人常常将商品拿到这里交换出售。
  武威安氏就是来自西域安国的商胡之一。因为他们来自粟特人在西域建立的不同部落城邦,“因居命氏”。汉人即根据他们部落的姓氏称他为“安国”,并为他们取了汉语发音的姓氏“安”姓。在我国北周和隋、唐时期,武威安氏,成为整个社会政治经济之中举足轻重的名门望族。出有朝廷的许多重臣命官。
安兴贵,其先居安国,从后魏时安难陀开始世居凉州,为武威豪望。据《大唐故右威卫将军上柱国安府君墓志铭》载:其祖安弼,周朝服侯。父安罗,北周开府仪同三司,隋石州刺史,贵乡县开国公。安兴贵,隋末唐初在高祖李渊手下做官,唐王朝刚建立不久,即武德初(公元618年),因帮助唐王平息当时割据凉州的河西大凉王李轨有功,而“诏兴贵为右武侯大将军,封凉国公,赐帛万段”(《新唐书•李轨传》)。
  安兴贵在唐朝刚刚建立政权之后,唐王朝在政权还不稳定的情况下,在长安上表唐高祖李渊,请求到凉州说服割据河西的大凉王李轨投降。唐高祖考虑到李轨割据河西,连结吐谷浑和突厥,自恃山河坚固,发大兵讨击,尚且困难,其—人怎能说服?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世为凉州豪望的安兴贵,向高祖讲述了他到凉州捉拿李轨,平息割据势力的计划,李渊认为可行,安兴贵遂到凉州。
  作者:安双通 (2009-5-14 12:07:53)


分享按钮>> 问题与解 --喻氏族史研究疑问
>>【安氏古代名人录】关于唐代的安姓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