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将军名人录】将军庙街武将安景昌英烈安德馨

    中华安氏网 2009年10月14日 安双通提供



  【安氏将军名人录】将军庙街武将安景昌英烈安德馨

  保定清真寺街武术摔跤百年录
  闪保利
  清真寺街自明代起随着外地回民的迁入,逐渐形成了一个回族聚居区,人们多从事清真食品:牛羊肉、鸡的生意,买卖闲暇男孩们喜欢扔沙袋、舞枪弄棒、摔跤、踢毽子,有着尚武传统。虽然这里是偏辟小巷,房屋简陋,然而却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之地。 
  清真寺街武术摔跤的渊源
  保定摔跤是明朝建文年间由蒙古人传入的,摔跤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清咸丰年间,保定清真寺街回民马长春大败清室"跛士胡"(皇族摔跤手),名声大振。清朝末期,涌现了著名的武术大师平敬一、杨洛志、许二把、白洛俊等一批人,习武人员有的当了清朝武将、民国将军、武术教官,他们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如将军庙街武将安景昌庚子年在天津抗击八国联军侵略中国的战斗中为国捐躯、英烈安德馨营长在1932年山海关抗日战争中,身先士卒,施展武功,用大刀砍杀日军,因寡不抵众,几乎全营士兵战死,其事迹曾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1932年保定国术馆建立,同年,回民安俊才〔又名古琴(1875-1956),保定军校骑科教官,曾任国民军军长,徐州卫戍司令,解放后任江苏省政协委员〕,负责在清真寺街建保定国术分馆,任馆长。教员由本馆名师白运章、白洛镇、赵洛永等执教,主要教授武术、摔跤,首先从基本功严格训练,习武人员特别注重技术,轻视蛮力,讲究“四两拨半斤”,注重武德。学员们经常走出国术馆,到小校场.漕河镇集市上参加比赛,取长比短,他们在1933年全国第五届运动会上,1933年在南京武术国考中;1937年春,在保定举行第二届国术观摩大会上,武术.摔跤都取得了好成绩。
  清真寺街的跤术特点是刚柔相济、灵活巧妙、快速多变,把摔跤的扳法同拳术中的身法相结合,铸就了保定快跤风格。经不断地总结经验,使其上升到了理论,“武术加跤,越练越高”,就是经过长时期地探索总结出来的,他们不仅整理出文字,还制出示意图,使跤术规范化,有著名的“十三太保”:霸王扛鼎、枯树盘根、犀牛望月、倒望天河、铁牛耕地、金鸡独立、海底捞月、李逵磨斧、旱地拔葱、天王举塔、倒踢绣球、劈山赶月、乌龙戏尾。还有摔跤“二十四式”:踢、拐、道、爬、拿、搓、绷、弓、搋、花、手别、过桥、崴踩、腰别、犁、道沟、穿档靠、大别子、铁板桥、弹拧子、脑切子、挑勾子、假中真切、假搓真拧、跪腿得和乐。这是一套硬工夫,不下苦工夫难以学成,俗话说:“京油子、卫嘴子,保定府的钩腿子”,钩腿子指得是保定的摔跤善于用“钩腿”动作,而非讹传的“狗腿子”。
  作者:安双通 (2009-4-28 18:58:32)  


分享按钮>>【安氏古代名人录】安舜作安胜674年新罗改封报德王
>>【安氏优秀人才录】武术众多优秀弟子安松泉安寿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