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氏论坛贴精选】《中华安氏通谱》综述2

    中华安氏网 2010年7月24日 安志民录



  【安氏论坛贴精选】《中华安氏通谱》综述2

  中原安姓分两支

  1、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载:“黄帝生昌意,昌意次子安,(约在公元前2515年左右)居西方,自号安息国,复入中国以安为姓。安息国人入中国,最早的是安息国王太子安清,他不继王位而出家为僧,遍历西域(今新疆),在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到洛阳,从事佛经翻译、传教而留汉。相继有信仰佛教的商人安玄,在汉灵帝末年(公元189年)来洛阳;后有安吐根的曾祖入魏,家居酒泉(甘肃酒泉),又有安法贤、安法钦、安慧则,俗巫安开在东晋时定居;安朏汗在贞观元年(公元627年)率部五干入朝,诏置维州(四川理县)刺史。这证实原籍为安息国人,已复入中原定居。其宗属中原一支安姓。
  2、据《五侯昌后图书本传卷一》载:“太祖禹,乃太昊黄帝之玄孙,姒氏也。娶妻涂山氏之女。德顺元年(公元前2205年)二月既望、迁都安邑。将子姬宣,名启、赐姓安。”以邑为姓安始此。在西南的重庆市、四川、贵州、云南和中南的广西、湖南、湖北恩施地区,均有谱牒记载;在贵州德江县梨子坪、重庆市南川县安氏祠堂碑文亦有记载,皆属中原一支安姓。
  安姓氏族在历史长河中,遭受世俗变迁,改朝换代,年年战争,服役屯兵屯田,统治者为巩固政权大量内迁外徙移民,渗混融化,加上天灾人祸,民不聊生而一迁再迁,寻求其生息繁衍。如夏时武观与太康争位失败而北遁。帝履癸失国而南逃巢湖,安氏后裔四方逃散,有的成为越族先民。秦皇无道,安子璋归隐。王莽篡汉位,安龙、安姣回朝明铠骂殿而逃奔西北。西晋安屈随先世避乱逃至辽东。河北赞皇进士史部勋司主事安佑祖先是从山西迁居。历代安姓人因天災人祸避乱求生,从山西、山东、逐迁河北,复迁至东北地区和朝鲜者不少。《中华姓氏大辞典》载:明清时去赠寻(罗)甸军民府土知,安龙州土知州有安姓,经查证属中原安姓,是[南宋]安崇诚奉旨入黔平叛,定居黔南的四子安赞授任水西都督罗甸,大定府昭武将军,后裔有安定海承袭土司职。现居甘肃、秦安、天水、甘谷、景秦、武威;陕西宝鸡、延安、子州、绥远;河南登丰;山东秦安、东阿、昌邑等县(市)安姓人,一致认定祖先是由山西洪洞县大槐树来的。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在建设中,安姓人离本土,迁新地工作者甚多。可以说历代安姓,无论何因离乡背井,到达新地生息,都与当地民族和睦共处,学会语言,接受民族风俗习惯,相互通婚繁衍后代,久而久之,逐渐融合或同化。正因为此,安姓人散居全国各地。生息在汉、鲜卑、回、藏、壮、満、傣、蒙古、僳僳、布论、裕固、饧伯、达翰尔、土家等多个民族之中,皆有安姓人,他们虽然各改其民族成份,但宗根仍在中原世系。
  以上两支,皆属中原安姓,同一宗根。

  少数民族安姓

  据有关史籍资料记载,其来源复杂,有单姓与复姓之别:
  1、水西安姓,盖为(明)英宗赐姓。水西少数民族(旧谓水西蛮)宣慰使,有曰祼至者其妻奢氏无子,以娣之子昭穆为已子,更名龙富。祼至卒,龙富幼,族众欲择各月中之长者袭宣慰使职,奢氏不允难遂,入朝面呈,(明)英宗钦准龙富袭职,龙富入见。英宗问其姓,答曰:“无姓”,又曰:“原籍何地?”,答曰:“安西”,因赐姓安。
  贵州水西安氏,原籍昆明,繁衍水西。得姓前无固定姓氏,世代以父名为姓,已名在后。......
  2、异姓改安姓:(1)[后魏]时中国西北有鲜卑族复姓安迟,入中原后一分为二,成为安姓和迟姓两支(见竇学田主编《百家姓探秘》第161-162页);(2)[唐]节度使安禄山原姓康名轧葷山,隨母嫁到安延偃家,改姓安名禄山,后子孙为安姓。(见《唐书》);(3)[明]赐元人孟格为安汝敬、达色为安汝坚、牟尼沙克宣为安恩谦。(见竇学田主编《中华古今姓氏大辞典》);(4)[清]満州镶兰旗人觉尔氏察氏改安费扬古(是单姓还是复姓待考证)、镶黄旗人多拉尔氏改安禄、镶正红旗姓红喇氏改安达立、镶正黄旗人姓瓜尔改安珠瑚,居黑龙江地方的満八旗姓氏改安佳,取原姓的第一个音节而得安姓(见《中国人的姓名饧伯族》)等。
  3、其他少数民族姓氏由来,可见本书《中国安氏家谱》附件“安氏宗源、人名、地名、军副在史籍上记载辨析”。
  以上安氏源流是录自《中国安氏家谱》安姓由来(中国安氏家谱6-9页)。此分析和结论都比较客观,而且有依有据。安息国王太子安世高来洛阳(公元148年)以前的历代安氏名人不少。例如西周有安清(非安世高)涂山(今安徽怀远县境内)人,约公元前771年间,助周平王立位,东迁有功,官居大夫。春秋时有安囗,春秋时代临淄(山东临淄)东酷里陶工,山东博物馆有其所制陶器,上有印款《榆辕画法》。战国时有安成君(?-公元前272年)薊丘(今北京广安门一带),燕惠王时,任相国,辅国政。公元前271年弑燕惠王拥立武成王。(见《北京古今名人辞典》第3页)。安成康 战国时代人。据《碑帖鉴定》记载:“梁故散骑常侍司空安成康之碑”。秦朝时有安期生,先秦时代方士,琅邪(山东胶南诸城一带)阜乡人。賣药海上,受学于河上丈人。老而不仕,时人皆言干岁翁。(据《中国名人大辞典》)。安子璋 琼之子,安清之玄孙。官居左相。因秦皇无道,而辞退隐居。西汉时有安龙、安蛟兄弟将军,助西汉孝平皇帝立,有功,出征边廷。王莽篡汉位,回朝明铠骂殿,被入牢问斩,忠臣义士授救出狱,逃奔金城,在追捕下,分逃西北。安成 太守侍诏臣。著有《未央术》。等等。以上均是东汉以前的名人,他们的姓氏均是中原安姓的另一支----安邑安姓。
  安姓氏族的由来十多种,各有依据,应当尊重其家谱和碑文史实记载。有依据的理应编入《中华安氏通谱》。不能以强慨弱,一慨而论。

 


分享按钮>>一场屠杀,全氏宗祠变庙堂——全氏古迹
>>【安氏论坛贴精选】《中华安氏通谱》综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