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氏古代名人】祁氏故里感受祁寯藻的“清、慎、勤”

    中华祁氏网 2015年9月15日 太原日报


   平舒,一个听起来吉祥又有诗意的村名,这个地处山西寿阳的小村子,走出了清代名相祁寯藻。祁寯藻曾任道光、咸丰、同治的老师,世称“三代帝师”“四朝重臣”,特别是他为官为臣恪守“清、慎、勤”的品行,被视为官吏的楷模。来到有着“中华书香门弟”之称的祁寯藻故里,探寻他非凡的人生旅程,寻觅曾经无限风光的祁氏成长踪迹,感受那无处不在的祁氏文化。

  从寿阳县城出发,沿307国道往西北方向走大约10公里的路程,一个幽静的小村在凉爽的晨雾中若隐若现。一下车,很快就会合到了以挖掘祁氏文化而闻名的平舒乡文化站站长王银海。

  跟随老王,首先来到了村东头,祁氏一族的祠堂、祖屋旧迹还在,祁氏故居区共由11个院落组成,现在保存较好的是祁寯藻的弟弟祁宿藻和三兄祁寀藻的宅院。还有一处祁氏支祠,屋内陈设已面目全非,只有屋顶的彩画、院里的几通清代石雕、石碑,无言地诉说着往日的古风遗韵。

  环顾左右,黄土砖瓦房古老陈旧,简陋程度让人怀疑一个百年官宦世家是否真的存在过。

  祁氏后人如今依然安宁地生活在方寸古居当中,祁寯藻六弟祁宿藻的旧宅中,居住着祁家第26代后人,当农民的祁志尧和当煤矿工人的祁志顺兄弟二人守着祖业艰辛度日。从仅存的残迹中,感受到的不是“相府”的辉煌,而是他的清正廉洁。

  参观完祁氏故居区,我们又来到祁寯藻纪念园区。这里苍松翠柏,仿佛象征着这位大学士一生丰硕的成就。走过翰林大道,转过腾蛟阁,登上及第桥,一座古色古香的祁寯藻纪念馆呈现在我们眼前。大门前成对三节斗挟耳石旗杆,标志着主人有着科举正途出身的身份——官居一品。

  纪念馆里展示的是祁寯藻的为官生涯,祁寯藻生于乾隆五十八年(1793),卒于同治五年(1866)。嘉庆十九年(1814)考中进士,以后一路做官,不断升迁,在清朝居官50余年,曾任户、兵、礼部尚书,军机大臣,体仁阁大学士,政绩卓著,中外皆知。在学术上,他尊儒道、倡儒学,被尊为一代儒宗、书法大家、诗坛领袖,这些罩在祁寯藻头上的光环纵横古今,十分耀眼。

  “养成心性方能静,实用人才即至公。”在景区的翰林大道上,这幅祁寯藻撰写的楹联分外引人注目,表明了希望朝廷能破除门户之见,大臣不要结党营私,应“实用人才”,一秉“至公”的施政理念。他推崇兴学育才,先后5次担任乡试考官,39次担任阅卷大臣。虽然门生遍天下,但是他从来不结党派,只要经过考察认为是一个好官,他就向皇帝推荐。


  祁寯藻纪念园区内,充满农耕趣味的陈设令人耳目一新。古人有云“民以食为天,国以农为本”,这种耕读传家、务实爱民的精神,在祁寯藻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景区有一本巨大的书状雕塑,近前观看,《马首农言》四个大字分外醒目,这是祁寯藻所著的一部农业著作。祁寯藻不仅是一个非常有成就、有文采的高官,是一个体恤民情、关心民生的好官,而且是近代高官里唯一写农业著作的人。寿阳县古称“马首”,祁寯藻的《马首农言》分别从农耕、水利、畜牧、桑蚕等方面,论述寿阳一带与农业相关的问题,全书共3万余字。这部系统论述一个地区农业生产的优秀著作,不仅在清末民初时期广为传阅,而且对现代的农业生产和农业史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祁寯藻一生,从政50年,虽官居一品,家产却不及当地乡绅富户之半,真乃清廉的典范。他从不以势压人,爱国爱民,政绩卓著,在民间享有清官盛誉。提倡学术,著书立说,确是清华之品。祁寯藻以三箴修身,以三箴报国,世人无不敬佩。  本文来源:太原新闻网-太原日报 

 


分享按钮>>【滕氏网新闻】武汉滕州商会关于收取会员会费的通知
>>【祁氏网新闻】祁氏迁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