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杜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杜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杜氏源流 已阅:6497 / 回复:7(楼主)

一、姓氏源流
  杜姓的得姓历史,从史籍文献中看是非常光彩照人的。
  据传,黄帝的第二十五子之一有个叫祁的,尧姓伊祁,杜氏出自祁姓,是帝尧的后代。远古的时候,人们以封地之名称尧为陶唐氏。陶唐氏的后裔曾建国于刘。当时夏后氏的六世孙孔甲为夏王,他好方鬼神。传说天降雌、雄二龙,孔甲不会养,陶唐氏的裔孙刘累就向豢龙氏学扰龙。豢龙氏畜龙以事帝舜,因而被赐姓。而刘累因为学扰龙而事孔甲,也被赐姓为御龙氏。到西周时,刘累的后代建唐国,人称唐杜氏。后周成王把唐国灭了,把自己的弟弟虞封在唐,而把唐国国君迁到杜,称为杜伯。
    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作为周大夫的杜伯也无罪而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那些留在杜城的就用杜作为姓氏了。  还有学者认为,杜氏子孙是上古杜康之后。相传杜康是上古黄帝时期的人,善于造酒。如果杜康是杜姓始祖,那么这个姓至少也有四五千的历史了。
  另外,后魏时代北人独孤浑氏有的也改为杜氏。

二、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杜氏播迁繁衍于今山西、山东、湖北、句容,江苏淮安,河北临漳、正定,山东潍坊、章丘等地,也都有杜氏的聚居点。  杜氏在宋元期间有族人徙居福建、广东,清代有迁至台湾的,有的又进而远徙海外。而尧祖居江苏金湖.

三、郡望堂号
    【堂号】
  杜氏的堂号主要有"诗圣堂"或"少陵堂"。由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自号"少陵野老",而历史上称他为"诗中之圣"。
  另外还有"京兆堂"、“宝田堂”,"宝莲堂"等。
   【郡望】
  杜姓郡望主要有京兆郡、襄阳郡、濮阳郡等。其中,京兆郡最为著名。
  京兆郡是汉太初元年改右内史设置的,执掌相当于郡太守,是三辅之一。相当于今天的秦岭以北、西安市以东、渭河以南的地方。三国魏时改称京兆郡。
  襄阳郡分南郡、南阳两郡,相当于今天的湖北襄阳、南漳、宜城、远安、当阳等地。
  濮阳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渭县、濮阳、范县,山东郭城等地。西晋末年改为郡。

四、家乘谱牒

五、历史名人
  杜姓出自帝王,辉煌千古,一直是受人瞩目的大家族。杜氏在历史上的表现,历来十分出色,出将入侯,不仅出了很多以功武略扬名青史的杰出人物,在学术和文学方面也是人才济济,为中国的传统文化立下功劳。
  东汉有两位著名的杜氏大臣,杜林和杜密。杜林在光武帝时曾官至大司空。他更大的成就是在学术方面。他博学多闻,被誉为通儒,后世推崇他为"小学之宗"。杜密,先后事恒帝和灵帝,都是位及人臣。"噤若寒蝉"这个成语就是他创造的。
  到了唐朝,杜氏的表现尤为出色。大诗人杜甫,人称诗圣,可谓家喻户晓。为了和杜牧相区别,人称"老杜"。杜牧,唐代又一个著名文学家。由于他为时稍稍晚于杜甫,所以被称之"小杜"。但他在文学上的造诣比起老杜并不逊色。他的文字优美,寓意警拔。被誉为中国文坛的不朽之作的《阿房宫赋》正是出自杜牧之手。杜牧的儿子杜苟鹤,在唐代末叶也是诗名满天下。他的"风暖鸟声碎,日高光鼎重"的佳句,多少年来,传诵不绝。
  杜鹃啼血,出自一个凄美的传说。传说古代蜀国国君杜宇,周代末年在蜀称帝,号望帝。后来归隐,让位于其相。那时正当二月,子鹃鸟鸣,蜀人怀之,所以称鹃为杜鹃。小小的杜鹃鸟,也是出自帝王呢。
  汉代到南北朝时期,杜氏在今河南境内分布较为普遍,如南阳、内黄、卫辉、登封、偃师、许昌、林县、邓州、林宝、洛阳、新野等地均有其族人;陕西西安的杜氏比较兴旺。此外,今四川、德阳、彭山、绵阳、成都,山西、永济、太原,安徽庐江霍山,浙江杭州,湖北襄阳,江苏高邮,江苏


作者:202.105.107.* (2007/2/2 12:35:49)   回复此贴
  回复:杜氏源流 第 1 楼

[align=center]花縣田美鄉杜氏族谱[/center]

田美杜氏創輯族譜序
     昆侖特作群山之祖脈,發千支河海,實為眾水之宗,源分萬派,故吾族數傳以後,或仍居舊址,或遠徒他方,共慶椒蕃之盛.假令家傳無譜,何以尋脈溯源,使人共知支派所自出?咸曉然于尊祖敬宗之義也.當見世人家乘篡修,往往特書前代名人輒欲生輝譜軼,豈知郭崇韜冒認京兆,世所羞稱狄武襄不祖黃公,人皆贊美.想我杜氏由漢以迄唐宋,文經武緯,代有其人,不勝指數,苟非的派,何以謬為.扳援以貽識者所竊笑也.唯自盤天祖公,始祖之後而遞溯三世倫肇公所生五子,長文秀,次文善祖,世守藍溪,三文廣祖,建居花縣橫潭七裡余大嶺下,後改立田美鄉.四文仲祖,遷小港地近河南(廣州河南).五文進,其子孫裡居至今未悉.時萬歷三十六年戊申,與河南小港房遷藍水白沙.覽譜而悉詳其系.於是歲歲清明節,我房與小港必皆至白沙始祖祠,咸集同往鳳頭崗大鬱處省墓,以盡其孝思焉.今五房子孫要知祖宗血脈之源流而家譜詳明,可以辯名而定份,是以知田溪之派,衍亦由藍水而枝分,足見井井繩繩.不亦知覽群山而知崑崙之一脈,觀眾水而識河海之同源乎杜氏族譜序杜氏之有姓,始于帝堯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成王滅唐,遷封杜伯,後為宣王所滅,子叔隰奔晉為劉氏,杜泄奔魯因氏焉.極盛于漢唐,宋朝紹興年間,因避金人之亂,由南雄珠璣巷來此.後經黃蕭養之亂,始遷之,原譜失矣.至吾田美鄉之有杜氏,則由四世祖文廣來自南海神安司白沙鄉.至前明萬歷間,始與河南小港文仲子孫同遷藍水白沙鄉往鳳崗村大鬱山掃墓.其詳譜實得于此.及前清光緒十八年壬辰重修.今祠曾一度將族譜修過,計大小主位由四世祖起至十五世共得一百七十九個,至於余已二十一傳矣.各房散軼,妨有掛漏,不敢撰也.唯搜求可稽者,將本祠主位,校對無訛,並付諸于民,印成數百帙,分給于各房,俾後人有所易于繼筆雲爾,夫族譜者,系闔族之人立為譜系,俾知源流之遠,支派之分也.五世不修譜,為大不孝.後之人其勉.

諸民國十四乙丑二十一傳孫蔚文識于寶田學校.


     据史料记载,元末明初,有一支从江西迁移至湖南茨利,其中最为有名的杜心武就为其中的优秀人才。后分成两支,梓芬公一支留于今湖南省桃源县盘塘镇南竹铺,现散布于常德、龙山、湖北、云南等地共有族民上万名众。据听说,现宝田堂正三修族谱。现正收集各房族民。湖北当阳也有杜氏聚居。


作者:202.105.107.* (2007/2/2 12:37:01)   回复此贴
  回复:杜氏源流 第 2 楼

我是四川广元旺苍的,不知道祖上是本地还是外来的,字派是:春芳茂柏怀,长龄福自开,文光照万代……后面的我记不得了,现在好象重修过。这个字派好象也不是流传了好久,我是“光”这派的。很高兴能认识更多的族人!愿杜姓人氏越来越兴旺、强!!

作者:dusing (2007/12/27 14:17:49)   回复此贴
  回复:杜氏源流 第 3 楼

我们是湖北省枣阳杨当杜姓的一个分支,知道二十个族谱的顺序是:世思龙光毓,培应瑞呈春,敦典隆治体,显荣积庆新.因祖上培字辈出了个举人,故与他房不同,另立祠堂,我是敦字辈.我们一个村落同宗同支,均是由清朝年间杜世秀从枣阳七方的杜寨迁入,村上其他房的族谱是:世思龙光毓,培从先进立,向山享定里,可卜居志(自)安.枣阳市杜姓分布很广,尤其是杨当镇最多,整个镇上杜姓算是第一大姓了.我们这里有破锅杜之说,传说当年祖上为了什么原因将一口锅破为八块,弟兄八人每人一块,分布开来.这种说法在当地方圆百里杜姓中皆有流传,故有天下"杜"字掰不开的说法. 族人谁能说说我们的迁徙分布,堂号郡望等不胜感激   QQ:452528576

作者:58.19.131.* (2008/4/15 21:56:23)   回复此贴
  回复:杜氏源流 第 4 楼

我叫杜建月,河北省永年县尚古村人,我先祖名叫杜文友,二世祖杜恒曾任山东液县知县,明初由山西省榆次县鸽子头村迁来,我父曾于八十年代前去榆次县探访,无人知道鸽头村在何处。今来此处,各位杜兄中有无山西的,知情者请发邮件告之,不胜感谢。邮箱:yndujianyue@163.com
电话:15032019006

作者:124.237.34.* (2008/7/28 12:06:53)   回复此贴
  回复:杜氏源流 第 5 楼

我是湖北洪湖杜家洲,派号是:天锡贵显耀先开同志,只知道老人家这样说的,上网看了一下才知分流分派不同的分支.可以交流认识13450419100

作者:121.8.208.* (2008/9/17 16:25:41)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7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杜氏论坛  执行时间:179.7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杜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