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晓天-篆刻家

    中华单氏网 2012年10月22日 万家姓


单晓天(1921——1994),原名单孝天,二十世纪杰出的篆刻家。生前为上海市政协委员,上海市书协第二届常务理事,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常务理事。自幼秉承庭训,绍继家学,博学多能,一生致力于金石书画,用功颇勤,篆刻气息根植于秦汉,刀法得力于汉印,执刀犹如扛鼎之功而运刀风神独具,借乃师散木之法,扬长避短,迥出时俗而别开生面。在单老的个人创作理念中,认为刀法是首务,刀法须传笔意,总结一生经验,后启骧骏。先生一生,为人谦和淡泊,诲人不倦,对后学之辈常倾囊相授,是一位德艺双馨的艺术家。


单晓天先生自弱冠之年学印,一生治印逾万,在商品意识缺失的年代,大部分散佚而流落民间。他所刻印者,既有名满天下的书画大家,也有所谓普通大众的工农兵学商的社会各界人士。但每一方印,都一丝不苟,观之令人心动旌摇,篆刻风格多样,或古拙遒劲,或画意盎然,或诗情浓郁,或典雅大方等,不一而足。随着时间的推移,单老印艺已为越来越多的印人所推重。

y,wNT
篆刻和书法一样,总不能脱离实用性。单老篆刻体现出实用性和艺术性的最佳结合。作为篆刻领域内应用最多的姓名印以及用以寄情抒怀、揭示时间地点的闲印就是篆刻实用性的具体体现。其中姓名印因内容的不可更改性和不能不刻的无可回避性,就决定了镌刻难度较一般闲章大的多。当今印坛诸多高手以俚语俗话或佳词美文入印,力求章法疏密对比,视觉效果别致、新颖,且佳作每每有得心应手之快慰,而遇到姓名印却颇为疾首蹙额,难免煞费苦心而几经周折,仍不能另人满意。所以笔者以为,印人善治姓名印,方可称篆刻高手。本文所述单老印艺亦主要从此谈中国书法江湖 call 作为一个轻松地穿梭在篆刻领域内的篆刻家,单老不善交际和疏于炒作,只是凭借自身实力来见证篆刻艺术追求。因为有从事刻字社的经历,使其对于姓名印领域的研究有超乎一般人的把握能力。和当今篆刻重章法、重形式和轻内容相比,单晓天先生的篆刻是以低吟浅唱的平中见奇风格,这种个性在当代印坛粗放失真的境地下中进一步凸现出来。那些失却内容支撑的变法,终归属于非正宗的变腔,难登大雅之堂,也难以经受岁月的磨砺。收藏|图片|展览|美术R-Nw}A画交易|收藏|图片|展览|美术#|Xq)~-s
单老对篆刻的态度建立在个人深厚的学养上和高尚的品德之上。内容和形式,自然和技巧都把握的恰到好处。在当代,某些印人尝试“写意”的表达,企图借鉴西方化现代技法来掩饰自己篆刻功底和文化底蕴双重浅薄的人,虽然有时侥幸能创造出一两件“惊世之作”却终不能免俗,因为骨子里仍然弥漫着苍白和浮躁。印章作为历史中时间长,形体极小而容量极大“小而载道”的文化载体,意境悠远而平中见奇,淡而有味。依我个人所见,姓名印还大有文章可做。时至今日,重温单老的篆刻仍具有非凡的意义。倘若后学之辈从中可以借鉴一二,于自身创作则不无益处。

单老是一个技巧很高,同时又有自身个性风格的成功篆刻家。他并没有局限于创作心态的平稳,心安理得的躺在前贤及尊师的经典文本和创作程式化的泥潭里,享受与此携来的福祉。尚古之风和守旧意识从某种意义上对于缺少创造力的印人来说,莫如说是一种桎梏,但现实是,超越师门又有相当的难度。因为张扬个性,说来容易做来难。图片

 义无返顾地锻造自我艺术语言。作为邓散木弟子,不囿于从师所学所限,虽然乃师邓散木对他的影响是决定性的,学而师化,触类旁通,邓散木印中一些过于程式化或近于造作的习气,在单晓天作品中是见不到的。单老在治印过程中,虽以对“印宗秦汉”为法旨,但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不固守形式,而善于消化、吸收及应用,不亦步亦趋作“印奴”,在作品中融入自己的特色,汲取汉印精华,匠心独运,灵活多变,稳而不板,看似寻常却奇崛,调动大小、欹侧、曲直和疏密等对应关系,来强化对比,最终极大和谐地统一在自己的篆刻创作中。篆刻|字画交易|收藏|图片|展览|美术f'I}yhyd
@!E.e^9P[-I
Q+H&在广泛研究秦汉古印和明清流派吴昌硕的印风之后,单老在很大程度摆脱邓散木印风的笼罩,避免刻意的火气。和邓散木印篆风格不统一情况相比,单晓天的书法篆刻具有一致性,在净化邓氏风格的基础上形成秀逸超凡的风格,他的篆刻直接受吴昌硕的影响更大,边栏的粘连,残断多有吴昌硕和赵古泥的影子,这种回归是在理性层面上的明智选择,避免走入邓散木狭隘的路子里。www.sf108.comOHo3G(jO
篆刻创作要通过临摹——学习——巩固——糅合——升华的过程,构建新的秩序。所谓的自我语言创造便是篆刻个性的体现,但是篆刻家的创作必须通过成功的作品来说明问题,凭借的不仅仅是热情,而是激情和理性并重,因为评判的标准不是某一方印的成功塑造,而是整体上的统一形象,诸多篆刻家有因取法多而风格有未臻于统一的遗憾。艺术的求变是建立在岁月积累的基础之上,缺少内质的依托,只是徒然流于形式而言。印章局限于秦汉面目,古味盎然,天趣流成,这些都不具备,剩下的就只有单调和刻板。每个成功的篆刻家最大的难点在于突破自我,成功的蜕变应该是既有自我语言,又有古味的作品。 U
P(|
从事篆刻艺术的人一般都明白,对于驾轻就熟的艺术表现手段或形式,既能反映作者的成熟个性,也易生习气。换而言之,在固守自身创作模式意识语言和表现手法当中,若缺乏新意,不能唤起欣赏者审美感触共鸣的优点时,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也是由个性变成习气的开始,“成熟意味着死亡”。对于明智的篆刻家来说,不能局限于单调程式化的模式。唯有如此,才能使自己的创作始终保持一种鲜活的生命力和令人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艺术最难的是超越自我。篆刻家应将永不满足作为一种手法,这是立足之本。
片,书法教育,高考辅导,展览,论文,批评,字画拍卖等2Me5[M0EI.O_
单老治印之时,注重篆法合度,字法的协调,章法的平中见奇,实践了邓石如所提倡的“印从书出 ”观点,反复斟酌,甚至是几十次地数易其稿,一旦思虑成熟、了然于胸而胸有成竹之后,不喜雕琢,力求自然之情。单老篆刻,可粗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法古师法期,如白文“偶然所得”有缶翁遗意,“乐斋心赏”和“乐斋又字心梅”取法赵古泥,“张乃田”用封泥手法等;二是脱化树立自我风格期,如朱文“偶然所得”、“潘飞崘”、“雨隹”和“多思”,一些印章按照形状来布置印文,务使妥帖,如“芦芒书印”,多字印的处理也是有条不紊,“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在一些印章中的某些笔划融入行意,如“钱行健”和“宽鹏”,使整个印面流动起来,又不失篆书根本法度,虽面目多变,但整体上风格统一;三是尝试创新期,单老暮年暮年时对用简化字入印作了一些成功尝试,令人耳目一新,如“笔墨当随时代”、“王知四”、“为工农兵服务”、“她千方百计自力更生争上游”和“那里是崭新日月照山河”等,这些创造皆依托于先生深厚的传统功力和超人的天赋。www.sf108.com _u5WUCp5cWh6z
篆刻,图片资料,字画交易!G t)P8tJ E$M T
单老印事之外,书法亦为世人所推重,几十年的临池之功,达到人书俱老的境界。尤以行篆隶居多,给人的感觉是书如其人,平静中和,不激不励,风规自远。行书虽取法赵松雪,但没有赵书圆熟平板之劣,而变得清秀自然,其善学之处亦由此可见一斑,行云流水,自在云卷云舒之间,回味悠长。隶书气势不凡,大气不俗。篆书凝重厚实,含蓄蕴籍,点画之间具有作为篆刻家特有的金石之味、书卷之气和学识之才。也有颇多著述、字帖或印谱刊行。90 年代初应日本篆刻界邀请赴日本访问讲学。50年代初有小楷字帖刊行;1959 年和方去疾、吴朴刻《瞿秋白笔名印谱》;1964 年刻《古巴谚语印谱》;1973 年和江成之、韩天衡等刻《新印谱》;70年代末刻《台湾风光印谱》;1982年和张用博合著《来楚生篆刻艺术》;80年代末书《鲁迅诗字帖》;风行一时的《常用字帖》由他书隶书体。


虽然先生已经离开我们多年,其待人之真诚,其从艺之执著,其品德之高尚,值得永远珍视和怀念。

 


分享按钮>>单懋谦-诗词书法家
>>黔北著名诗人侯树涛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