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川吉氏族谱》中记载的吉氏历代先祖事略

    中华吉氏网 2012年10月31日 万家姓


姞伯鯈:史书文献中说,伯鯈(一作伯儵)系黄帝裔孙,封于南燕,赐姓曰姞。伯鯈封南燕后建立了古南燕国(今河南延津东北——汲县西),形成了姞姓燕氏族。后来,有一部分姞姓燕氏族的后裔去掉其姓的女旁而改为“吉姓”了。(据《左传》、《史记.郑世家》、《说文》、《新唐书》、《辞海》)
姞蹶父:西周宣王时(前827—前782)任周王朝卿士,他身材高大,十分勇武,曾为周宣王出使各国,向各诸侯传达周王朝的政令。民间《吉氏族谱》中说,姞蹶父尚夷王公主,徙居梁山(今陕西韩城),后去其姓女旁,改为吉姓。(据《诗经》、清道光四川内江《吉氏族谱》)
东夷吉甫:史书文献中说,夏代之初与夏王朝争霸的羿(后羿、夷羿)曾学射于吉甫。吉甫与羿都是夏初东夷部族人,少昊金天氏之后,其居住地在我国东部地区鲁皖一带。(据《帝王世纪》、《楚辞.天问》、《竹书纪年》、《通鉴外纪》、《路史》、《水经.河经注》)
兮甲吉甫(1世):约前853—约前775,兮氏,名甲(一作伯),字吉甫(一作吉父),全称“兮甲吉甫”或“兮伯吉父”,姞姓鄂国族人后裔。西周中叶时,古姞姓鄂国(今湖北鄂城)被楚国熊渠所灭,姞姓鄂氏中的一支包括吉甫的先祖,迁徙至楚西北的房陵(今湖北房县),并改其姓氏为兮(楚姓氏)。吉甫在西周宣王时(前827—前782)曾任周王朝的尹(太师),故史书文献中通常称其为“周尹吉甫”或“尹吉甫”。吉甫公文武双全,既是驱逐玁狁(严允)、安定成周(洛阳)、中兴周室的名臣,还是“兮甲盘”(上有铭文133字)的制作者和《诗经》的创作者之一。《诗经》中有《崧高》、《烝民》、《韩奕》、《江汉》等诗篇,被专家学者一致确认是兮甲吉甫所作,吉甫公是唯一可查考的《诗经》作者,因而被誉为“中华诗祖”。吉甫公享年七十八岁,其墓葬在房州青峰山(今湖北十堰青峰),至今碑文尚存。吉甫公的长子伯奇迁居陕西冯翊后以其父之字“吉”为氏。(据《诗经》、《元和姓纂》、《风俗通》、《广韵》、《玉海》、《万姓统谱》、出土青铜器“兮甲盘”铭文、《辞海》、李辰冬《谈诗经的作者问题》、杨书案《佚名的绝唱——吉甫》、惇裕堂《吉氏宗谱》、清《郧阳府志》、今《房县志》等)
吉伯奇(2世):伯奇公是兮甲吉甫与其前妻仲氏所生的长子,他虽事后母姜氏至孝,却仍被谗放野于冯翊(今陕西)。伯奇因无辜被放于野,不得与亲,号泣自伤,乃作《履霜操》以歌之。伯奇公的《履霜操》歌被谱为古琴曲,并成为历代文豪咏诵的对象,从而流传千古。伯奇公居冯翊后以其父之字“吉”为氏,成为冯翊吉氏开基祖。到汉代时,冯翊吉氏中出了很多名人,冯翊也因此成为吉氏的郡望;到唐代时,在冯翊五大姓“吉、郭、盖、雷、党”中,“吉姓”居首位。(据《诗经》、唐代韩愈《赞伯奇履霜操》、唐代《氏族志》、《广韵》、《万姓统谱》、《辞海.履霜条》、湖南梦鹿堂《吉氏家乘》、湖南临澧《吉氏家乘》、李辰冬《谈诗经的作者问题》、杨书案《佚名的绝唱——吉甫》、惇裕堂《吉氏宗谱》等)
吉 恪(27世):一作吉洛,字允中,冯翊人。西汉(前汉)宣帝神爵中(前61—前58)任汉中太守,兴修水利,开凿河渠,益广其支,利民耕种。民曰:前有郑公(指开郑国渠者),后有允公(指吉恪),泾水虽浊,塞而后通,利我舟楫,惠我田功,振古如斯,民业以丰。(据《广韵》、《通志》、《玉海》、《万姓统谱》、惇裕堂《吉氏宗谱》)
吉 本(36世):?—218,一作吉平(合川谱中作吉泰),后汉献帝时太医令。建安二十三年(218)与耿纪、韦晃等谋攻许昌,烧丞相曹操的长史王必之营,欲挟天子以攻魏,南援刘备,未成功而被杀。其子:吉邈,字文然(37世);吉穆,字思然(37世),参与吉本卫汉反曹。(据《三国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辞海》、惇裕堂《吉氏宗谱》)
吉 朗(41世):?—316,冯翊莲勺(今陕西渭南)人。西晋愍帝时任御史中丞。建兴四年(316)西晋王朝灭亡时,朗叹曰:“吾智不能谋,勇不能敌,何忍君臣相随,北面事贼虏乎?吾对君不忠,为民不德。”遂举刀自杀殉国。后代吉氏家人为纪念这位“为国尽忠、为民尽德”的先人,就以“忠德堂”作为冯翊吉氏家族的宗祠堂号。(据《通鉴》、《晋书》、《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张学衔《华夏百家姓探源》、惇裕堂《吉氏宗谱》)
吉 挹(43世):字祖冲,冯翊莲勺(今陕西渭南)人,吉朗之孙。东晋孝武帝初(373),前秦苻坚攻陷东晋梁益,经桓豁举荐,率兵抵抗苻坚,屡挫其锐;任魏兴太守,寻加轻车将军、领晋昌(今山西定襄)太守,功拜员外散骑侍郎;后来苻坚部下韦锺围攻魏兴,城陷后不言不食而死。苻坚感叹道:“何晋室之多忠臣耶!”后来晋帝接获挹公遗疏,知其忠贞殉国,特追赠益州刺史。(据《晋书》、《通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惇裕堂《吉氏宗谱》)
吉 翰(46世):372—436,又作幹,字休文,冯翊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人。南朝刘宋武帝初,为龙骧将军刘道怜参军,清谨勤正;文帝元嘉四年(427)任梁、南秦二州(今陕西汉中、甘肃成兴)刺史、将军等职,业绩显著;后迁徐州刺史,监豫州、梁郡诸军事。卒于官,追赠征虏将军。著有《秦纪》十一篇。(据《宋书》、《南史循吏传》、《史通》、《通志》、《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惇裕堂《吉氏宗谱》)
吉士瞻(48世):字梁容,冯翊莲勺(今陕西渭南)人。自幼心怀壮志,有一次梦见积聚得十一张鹿皮,喜曰“鹿者,禄也”,预兆能得高官厚禄,后来果然当上了太守、刺史。由此,“鹿皮系梦”之说广为流传,湖南一些吉氏族人则以“梦鹿堂”为堂号。其事迹有:南朝齐末时随萧颖胄起兵,和帝授以领军司马;入梁,梁武帝(502—549)授为太子卫率,迁任南阳、武昌太守,以功历巴东相、建平太守;后任梁、秦二州刺史,西阳、武昌二郡太守。在郡清廉,家无蓄积。病卒,谥“胡”。(据《梁书》、《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历代人物谥号封爵》、惇裕堂《吉氏宗谱》)

吉 翂(50世):约488—?,字彦霄,冯翊莲勺(今陕西渭南)人。世居襄阳(今湖北襄樊),南朝梁武帝天监初年(502)十五岁时,其父被恶吏所诬,乃为父击鼓鸣冤,并愿代父死,其父因此得宽宥,故有“老童挝鼓”之说。十七岁时应辟为本州岛主簿,出监万年县(今陕西临潼北),上任数月后,当地风气大变。又自雍至郢,任湘州(今湖南长沙)主簿。后乡人连名荐其孝行,敕付太常,以旌其孝。(据《梁书》、《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张学衔《华夏百家姓探源》、惇裕堂《吉氏宗谱》)
吉善行:晋州大通堡(今山西临汾)人,唐初道士。唐高祖武德三年四月(620)授朝散大夫,时高祖立庙于羊角山,命其主持宗祠祭祀。(据《杜诗镜铨》、《封演见闻记》)
吉 顼(59世):?—700,洛州(今河南洛阳西郊)人。敢言事,以进士及第;周武则天时任检校左肃政台御史中丞,时酷吏来俊臣下狱,武后欲释之,他劝说武后诛之。圣历元年腊月(698)进任天官侍郎,与魏元忠一起并任同凤阁銮台平章事(宰相),时张易之兄弟弄权受宠,他建议请还庐陵王(李显)、相王(李旦),以负人望。曾任监军使,招兵抵御突厥的入侵获胜。久视元年(700),因坐其弟吉琚“冒官”,被贬为琰川尉,寻徙始丰尉,卒。到唐睿宗(李旦)初(710),追赠御史大夫。(据《新唐书》、《金石萃编》、《历代宰相传》、《中国人名大辞典》、惇裕堂《吉氏宗谱》)
吉中孚(62世):约718—约794,早年居华阳(今陕西),后居楚州(今江苏淮安),晚年居鄱阳(今江西波阳),冯翊吉氏大宗62世祖。早年为道士,后还俗。在唐代宗(李豫)大历年间(766—779),与卢纶、韩翊、耿湋、钱起、司马曙、苗发、崔峒、夏侯审、李端十人皆以能诗出名,号称“大历十才子”,与卢纶、李嘉祜、李端、韦应物等交游唱酬,颇负盛名,名声震动京都长安。大历十年(775)抜萃科中进士,入朝为校书郎。建中元年(780)授万年(今陕西长安)尉,后任司封郎中、知制诰等职;兴元元年(784)登宏辞科充翰林学士,同年六月任擢为谏议大夫;贞元二年(786)又升任户部侍郎、判度支事;贞元四年(788)任吏部侍郎,同年八月任中书舍人并退任。致仕后归隐江西鄱阳。著有诗集一卷。(据《元和姓纂・卷10》、《翰林院故事》、《重修承旨学士壁记》、《新唐书・艺文志・四》、《新唐书・卷203・卢纶传》、《唐才子传校笺・卷4》、《全唐诗・卷295》、《全唐诗补编・续拾・卷18》、《中国人名大辞典》、惇裕堂《吉氏宗谱》)
吉 旼(64世):758—约847,唐诗人,一作吉皎(合川谱中作吉耿),冯翊郡大荔县(今陕西大荔)人。元和初年(806)授河南登封县令,元和十五年(820)调任京兆府渭南县令,晚年以御尉卿之职致仕(退休),致仕后居洛阳。唐武宗会昌五年(845)三月,与白居易(772—846)、胡杲、郑据、刘真、卢真、张浑等于洛阳履道里聚为“七老会”,赋《七老会诗》;同年夏,又合李元爽、僧如满为“九老会”,一同宴游洛阳香山。时人慕之,绘为“九老图”,后人称之为“香山九老”。(据《新唐书・卷119》、《全唐诗・卷462》、白居易《七老会诗序》、元稹《授吉旼京兆府渭南县令制》、《唐诗纪事・卷49》、《玉海》、《中国人名大辞典》、惇裕堂《吉氏宗谱》)
吉伦辅:(合川谱中作吉倩),唐宣宗大中二年(848)时,为京兆府兴平县(今陕西渭河平原中部)都曹。(据《金石萃编》、重庆合川《吉氏族谱》)
吉 临:(合川谱中作吉肃),泽州(今山西晋城)人,古南燕国姞姓燕氏之后。宋代登科。(据《通志》、重庆合川《吉氏族谱》)
吉复卿(86世):(合川谱中作吉善卿),1288—1369,元代江苏金坛人,祖籍河南洛阳,系唐代户部郎中兼礼二部侍郎吉温的后代,补缺授任润州金坛县尉后,即在金坛安家。后经商致富,财产雄居乡里,人称“吉半州”。到明洪武二年(1369)时无疾而终,享年八十一岁。生二子吉元礼、吉元信,子孙世代为金坛人。(据《两川都辖院志》、网上资料)
吉昆元(86世):祖籍平阳府(今山西临汾、汾西一带)。元文宗时(1329—1332)从军,备员总戎,出镇吴省(江苏苏州);至元之季,因乱遂家豫章(江西南昌)铁树宫旁。明洪武年间,其从弟吉昌任监察御史,以书招仕而不出。其四子吉求善、吉永善、吉忠善、吉信善的后代分别形成湖南吉氏岳州(今岳阳)、浏阳、安化、临澧分支。(据湖南安化、临澧、重庆合川《吉氏族谱》)
吉 昌(86世):初名吉昌元,明初时改名为吉昌,祖籍山西,迁居江苏苏州阊门。其父名吉星、字新济,系元朝大夫,孝行著闻;其从兄名吉昆元,系元朝总戎,出镇吴省(江苏苏州),后迁居豫章(江西南昌)。吉昌公初令曲江(“曲江”为江苏扬州以南的一段长江,疑为“曲阿”,即今丹阳一带);明洪武年间入尚宝司拜监察御史,继迁山东副使;永乐中以谤累谪置儋耳军(儋州,治所在今海南儋县西北,辖境相当今海南岛西部地区)。明初时,曾书招其从兄吉昆元出仕,未果;洪武九年(1376)十月(任监察御史时),曾上书弹劾翰林学士宋濂等“诣阙奏事、僭行左门、有违礼仪”,宋濂因此而致仕。今人考证后认为:吉昌公后裔中的一支居苏州,另一支居海南。现江苏金湖丁宁吉氏奉吉昌公为一世祖。(据湖南梦鹿堂《吉氏家乘》、江苏金湖丁宁世泽《吉氏家乘》、《宋濂年谱》、清吉大文《海南吉氏谱考》、明万历清康熙和民国《儋州志》)
吉惟善:明开州(今河南濮阳)人,性恬淡,钻研性理之学,为后学宗师;明永乐中(1403—1424)署开州学事。(据《中国人名大辞典》)

(祖籍陕西冯翊、迁山西汾西、迁江苏镇江、再迁苏北东台,吉氏103世孙吉家林收集整理,时2007年8月)


 


分享按钮>>何政军获2012中美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最早的民间《吉氏族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