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846页的吉氏家谱,去年第三次续修完成,装帧精美,被收入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去年续修家谱时,经济宽裕的吉氏后人,南京的、金湖的,甚至福建地区的,纷纷出资赞助,最少的100元,最多的10800元。对吉氏后人来说,钱多钱少不是主要的,重要的是,大家是血脉相连的吉氏后人,从一本家谱上可以找到共同的根。
“吉”姓来源 关于吉姓来源,吉氏家谱这样记载:中华吉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源氏族。据已被史学界充分肯定的《我国古代部族三集团考》(徐旭生著)载:中国古代部族可分华夏、东夷、苗蛮三大部族集团。古今史料证明,三大部族集团中,吉(姞)氏均有史迹可稽。其中,生衍于中原大地、隶属华夏部族集团的吉(姞)则传承了黄帝血统。如皇帝给其二十五子中功德显者(十四人)赐了十二个姓,其中之一为“姞”。姞姓部族后来发展、衍生为以姞为姓的古南燕、密须、雍、鄂、光、杞、阚等“方国”,再经演进,古老姞姓有的去“女”而为“吉”,还有的则分离而为燕、密、须、雍、鄂等近二十个族姓。 对于江苏一带吉姓来源,据负责最近一次续修家谱的吉文家考证,北宋年间,因为战乱原因,有吉氏三兄弟来到江苏,老大落户丹阳,老二落户镇江,老三落户苏州。清代大儒、《四库全书》总阅官吉梦熊就是出自丹阳。 这本吉家家谱所追溯到的一世祖———吉昌公,在明朝洪武年间任监察御史。二世祖吉询公原任姑苏太守,建文四年,燕王朱棣取其侄惠帝而代之,吉询公不食其禄,殉节殒身。由此可以看出,吉昌公属于吉氏三兄弟中落户苏州的那支。 现在,聚居在江苏金湖县,散居盱眙、洪泽、宝应及安徽天长等地的吉氏族众,大都为吉昌公的嫡裔。而吉氏家谱从明朝吉昌公开始记载,已经有了28代后人。
象征着“吉”的家族图腾 翻开吉姓家谱,第一页上有一个吉姓图腾。对于这个图腾符号,家谱这样阐释其含义:远古时代,人类以氏族部落为单位生活,各部落均有自己的图腾,图腾为部落的保护神、赐福者。“吉”者,祥瑞美善,好也,古作“姞”,又作“佶”。吉氏是句龙氏姓。 这一图标是共工氏之子伯倏句龙的本字,又是简化的图腾符号。伯倏官为“水正”,以平治水土为终身事业,身不离勾股和矩尺,于是取像“A”,上如勾股,下似矩,楷书为“士”。其下方的“口”是被平治后的水泽,“、”象征水,“B”象征堤坝山陵,底加“—”象征地平天成、天下太平,故吉。 对于家谱的图腾,在省地方志办公室工作的吉文成说,很少在家谱中看到图腾,“吉”氏图腾寓意美好,天下太平则家族太平。
王氏搬家,请吉氏吃饭 在吉氏聚居的金湖地区,姓王的人家搬家,都会邀请姓吉的人家吃饭,而且都会让姓吉的坐上席。为什么会这样?是因为姓氏吉祥,讨个好彩头吗?对此,吉文家告诉记者,这跟历史渊源有关。 吉氏家族向来重教重学,在乡里威望很高。在过去,与官府打交道,出面领衔,大事调处,这些事情经常由吉氏带头去做。所以,当地人都普遍尊敬吉氏。为什么王氏搬家要请吉氏吃饭,吉文家说,除了是敬重吉氏家族外,这也跟过去两个家族间交往密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