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 浏览主题 版主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主 题: 致各地吉氏宗亲宗长书 已阅:2204 / 回复:5(楼主)


                                         致各地吉氏宗亲宗长书

尊敬的各地宗亲宗长:
    近两年来,我们各地吉氏宗亲加强了联络沟通,积极推动续修家谱的工作,先后有江苏金湖、重庆潼南、四川内江、山东章丘等地吉氏宗亲续修家谱大功告成,顺利颁行。我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科学技术,加强交流、联络,互相支持、配合;我们在网上的《维客.万家姓.吉氏留言板》,《中华万家姓.吉氏论坛》,是网上最为活跃的。特别是我们的《中华吉氏论坛》,在吉家林、吉育斌、吉东泰、吉建军等宗亲的共同努力下,开办得有声有色,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不断提高,打破地域、政治、时间限制,上下五千年广泛涉及、挖掘,收获丰厚。我们的前人以往几千年梦想解决而未能解决的一些难题,居然都有所突破,有所发现。这是十分值得高兴的事。其中,《吉氏大宗世系图》的发现,并经整理成《冯翊吉氏大宗世系表》,就是最为值得庆贺的大喜事。我们有了《冯翊吉氏大宗世系表》,各地分支、分谱的断代、残缺难题,就有可能得到解决。

    在《吉氏大宗世系图》中,关于吉甫公、伯奇公世系源流的记载,与湖南、四川、江西、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吉氏老家谱的记述,是相互吻合的,但《吉氏大宗世系图》就更为系统,更为完整。湖南梦鹿堂吉氏家乘记载为:吉甫公“仕周为卿士,兼内史,掌策命,文藻武功烂然”,伯奇公“甫子居冯翊。事后母至孝,被谗放野后,尊王父字为氏。”重庆潼南吉氏老族谱则载明:“吉甫作诵,能行之能言之,忠孝一理,故卒以友之,孝友美之。子伯奇,亦以孝称履霜,所以有操也,后代以字为姓。”湖南临澧吉氏家乘记载为:“粤稽吾姓,系始姬周,发源冯翊,为尹公吉甫之后,其子伯奇,以氏为姓。”江苏《云阳吉氏家乘》四修谱序云:“吉氏为尹吉甫后裔,考据典籍,以字称姓由来最古。”海南吉氏族谱云:“吉氏胄本吉甫”,“吉甫为周室之能臣,饰车则大惕息,作诵讼则穆如清风。诗曰文武吉甫,万邦为宪,有明证焉。”等等。

    望各地宗亲继续加强联络,共同完成中华吉氏总谱的搜集和编写工作。

    宗仆 吉世芳   2007-6-25.  住址:深圳市南山区  南头  康乐村 1—504。邮编:518052。电话:家0755—26646951。办26460316。手机13603067823。
    E-Mail:shifang_ji@163.com
    《中华吉氏五千年相册》网址:http://shifang_ji.photo.163.com
    《我的相册》网址:http:// jixingcheng2008@163.com


作者:吉世芳 (2007/6/26 21:43:27)   回复此贴
  回复:致各地吉氏宗亲宗长书 第 1 楼

《吉氏大宗世系图》的发现,并经整理成《冯翊吉氏大宗世系表》。确是家林,世芳等各位热衷於吉氏族谱事业,对吉氏作出的最大贡献。全体吉氏人民不会忘怀你们,吉氏的族谱史上必然会给你们记上重重的一笔。

作者:122.195.249.* (2008/9/27 22:48:04)   回复此贴
  回复:致各地吉氏宗亲宗长书 第 2 楼

家林、世芳等宗亲一生致力吉氏族谱研究,成果共睹引人瞩目,全体吉氏人民对你们心怀感激你们,所有吉氏的子子孙孙也都会感激你们!!!
jsjhjey

作者:221.130.73.* (2008/9/28 9:01:41)   回复此贴
  回复:致各地吉氏宗亲宗长书 第 3 楼

支持
   ---吉五

作者:221.213.205.* (2008/10/7 20:37:03)   回复此贴
  回复:致各地吉氏宗亲宗长书 第 4 楼

请问湖北孝感一支吉氏地由来?
     谢谢

作者:121.33.250.* (2009/7/13 15:35:40)   回复此贴
  回复:致各地吉氏宗亲宗长书 第 5 楼

回复我地邮箱dearwpl@vip.qq.com 湖北孝感一支吉氏地由来
   谢谢!!!

作者:121.33.250.* (2009/7/13 15:37:2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5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664.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