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读懂此诗,我曾请教周济夫先生,尤其第四联“青鸟”、“白马”句,较为隐晦,承蒙周先生赐教,甚为欣喜。兹对全诗逐联释析如下。 首先言题目。诗题较长,赋得是出题的助语,一般定格如此。“江风吹月海初潮”,具体点明三个物象:“江风”、“明月”、“海潮”,这是核心。把这些似有联系而又各自独立的物象,连结在一起命题——“江”在陆地,潮在海洋,风在空中,月在天上,如要扣题写出好诗,难度很大。再言韵律要求——“得潮字五言八韵”,“潮”字是官韵,五言八韵是官律,必须严格恪守。如有一处出错,则全篇皆废。现在,逐联解读诗的内容。 “浩荡诗怀壮,凌风跨碧霄。”首联,言诗怀浩荡,壮阔如江海,赋诗者的才情,乘风飞向九天云霄。托出“江、海、风”,隐示天上(碧霄)明月。一笔破诗题。 “何当江上月,遥接海边潮。”次联承题:“江月”接“海潮”,乃巧妙的联想,倒映江水中的月亮流到海中,贴切自然之极。 “桂魄光明灭,芦花影动摇。”三联起比,“桂魄”指“月”,“光明灭”言月光被风吹的流云掩映所影响,时明时暗,隐见“风”字。“芦花影动摇”,芦花生长在江滨,“影动摇”足见有风吹来,芦花才动,有月才有影,此联起比也妙。 四五联中比。四联“青鸟群乱绕,白马气方骄”。“青鸟”应指海鸟,乃区别于《山海经》所传王母侍者的青鸟。江淹杂体诗中《阮步兵藉咏怀》一首有句曰:“青鸟海上游, 斯蒿下飞”,诗中的青鸟实指海鸟。海鸟群飞,为夜间常见的实景,而用肉眼能真切地看到“群乱绕”,当是月夜无疑。“白马气方骄”,“白马”指潮水,用伍子胥故实。伍子胥以忠君爱国见疑,被吴王所杀,投尸浙江,化为胥潮,“常乘素车白马,在潮头中”。后人做诗便以“白马”喻指潮水。清代诗人刘文蔚著《诗学含英》一书,教人吟诗做对,在咏潮一节中,就有“驱白马,走金鳌”之语。说“白马气方骄”乃形容潮水新涨,著一“方”字,切合题目“初潮”之义,“方骄”言来势凶猛骄狂之态也。五联“玉宇流云涌,银涛逐浪飘”,写自然景象,有风才有流云,紧扣风字不放松;“银涛逐浪飘”,比喻月下海涛银白色。这二联,构成中比。 六、七联为后比,联系历史佳话,寓托无限情怀。六联“猛思连弩射,狂欲举杯邀”,前句言吴越王钱镠调集十万弓弩手猛射浙江潮的“钱王御海”典故,离不开“江、海、潮”三字。后句言狂放如李白,“举杯邀明月”,豪情奔放,却离不开一个“月”字。以上中比各联,由实及虚,又由虚返实。吉大文相题立局,围绕浙江钱塘潮下笔,把“江、海、潮、风、月”写得形象真切,今古合璧,条理顺当,不愧为大手笔。 七联后比,“槎客途曾识,舟人语渐嚣”,“槎”即竹筏,古有“星槎”之说,系指河汉之中仙人所乘神舟,《博物志·杂说下》:“旧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滨者,年八月,浮槎往来,不失期。”后世以此喻遇贵人或仕进上升。“途曾识”,言星槎老客也,“老马识途”,驾轻就熟。吉大文应试秋闱,八月乃秋天,“往来不失期”,隐示寻求吉利,必可高中之意。舟人,即是通常说的渔夫、船夫,“语渐嚣”,言大声喧哗,从容自得也。此二联后比,诗家信手转笔,从天上回到人间,从历史沿及现实,从深入转向浅出,结构谨严,一气呵成。 结联束比。“欣逢恩湛渥,万派共来朝。”此联为习惯套语,均以歌功颂德为主,却也不忘题目。“恩”、“朝”二字之前各空格示敬,因为“恩”与“朝”属于皇帝专有,吉大文应试辛亥恩科,实为运气际会,故曰“欣逢”;“恩湛渥”,言皇恩浩荡,有如江海那样湛深博厚也。江河万派,归宗大海,紧扣题目,与首联起句遥相呼应,天衣无缝。 细细推详这首试帖诗,既说明八股诗文考试之繁难,也说明吉大文学养才气不平凡。 转自《琼苑》2009第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