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文化 >> 浏览主题 版主:吉正祥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主 题: “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揭晓,吉家林获优秀奖 已阅:3554 / 回复:5(楼主)


                       “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揭晓

                         《光明日报》记者  杜羽
                          (2014年10月11日01版)

    本报北京10月10日电(记者杜羽)由光明日报社、国家图书馆(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共同举办的“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活动,10日在中国图书馆年会上举行颁奖仪式。78篇征文作品分获各类奖项,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获得组织奖。
    旨在“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的此次征文活动,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共收到海内外读者投稿1500余篇。参与投稿的读者,既有来自各高校、图书馆、出版社的专业古籍工作者,也有工人、农民、军人、公务员、学生等来自各行各业的普通读者,年龄最长的90岁,最小的8岁。他们的征文稿件或讲述阅读古籍的心得,或分享收藏古籍的快乐,或总结保护古籍的经验,无不体现出当代中华儿女对中华古籍及其所承载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浓浓深情。
    光明日报总编辑何东平在致辞中表示,中华古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集聚了数千年来中国人的智慧之光。古籍整理与保护对于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都具有重要意义。举办“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活动,对于提高公众的古籍保护意识,推动形成全民了解古籍、阅读古籍、保护古籍的良好氛围,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颁奖仪式由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主持,光明日报副总编辑沈卫星宣读了获奖名单。

    (获奖名单见4版,其中江苏东台吉家林的一篇征文《在古籍传承收藏与阅读应用中实现自我》荣获优秀奖)


作者:吉家林 (2014/10/27 18:49:39)   回复此贴
  回复:“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揭晓,吉家林获优.. 第 1 楼


                  在古籍传承收藏与阅读应用中实现自我

                                吉家林

    我家祖籍江苏镇江,清咸丰时迁居苏北东台城。我的曾祖父吉城是晚清廪贡生,他研经宗齐鲁学,读史通马班书,撰有经史专著32种,被学术界公认为著名经史学家,在《江苏艺文志》和《盐城历史名人》等文献中均详列其名其著。到民国初,我家书斋中所藏古籍已破万卷,后因祖父英年早逝,曾祖将其藏书都传给了父亲。我的父亲吉传莘精心守护着先大父留下的古籍,毋使泯没,自己又添置了一批民国书刊,以充实家中藏书。
    孰意到了1966年8月,遭文革“破四旧”潮流洗劫,我家所有藏书被父亲工作单位的所谓“革命群众”抄之一空,他们将这些古籍胡乱堆放在单位的一间小屋里。三年后,我父亲有位学生被结合到单位“革委会”,他私下同意了父亲“归还被抄古书”的诉求。彼时我正在农村插队劳动,得信后立即带上扁担和箩筐回来,将堆在小屋地上的古籍一趟趟搬运回家。细一检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书已受潮霉烂,只得忍痛割爱,将烂书充作废品卖了;再经清点,品相基本完好的明清版古籍尚存6000余册,民国版书刊也有近千册,便觉得能收回这么多,已是不幸中之大幸了。
    改革开放后,古籍不再是“四旧”而成为“瑰宝”,父亲也慎重地将这批劫后余生的藏书传给了我。为尽快弥补文革中的损失,我急欲扩充藏书量,并决定走出去搜寻。我先后去过本省各市县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西、湖南、四川、重庆、云南、海南各省市,千方百计搜寻到各地家谱及方志上百部,人家肯转让的就收购,不肯转让的就复印。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我已收集到了大多数藏于民间的《吉氏族谱》。
    2009年10月,国家图书馆古籍部负责人慕名与我联系,表示了要来看看我家古籍的想法,我当即答应了。国图随即派出四位古籍专家来东台,专家们看到我家全部藏书后,恳切希望我能将国图无藏本的一些古籍出让给他们,我考虑之后也同意了。我将163种315册古籍转让给国家图书馆,还向东台中学、合肥一中、南京师大及地方图书馆捐赠了15种32册(份)古籍文献。
    我传承藏书及捐让古籍的行为得到了社会各界认可,盐城市藏书家评委会特授我“藏书家”匾牌,盐城电视台制作播放了《吉家林和他的藏书》专题片,江苏电视台制作了《学者型藏书家吉家林》外宣片在国际频道对外播放,合肥一中将我捐赠的古籍文献视为“镇校之宝”,《盐阜大众报》、《合肥晚报》也都专题报导了我藏书与捐书的详情。
    私人收藏古籍仅存放在家中是远远不够的,要让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就必须阅读和应用,我是这样想也是这样做的。对于如何阅读和应用古籍,我的体会是:首先要阅读,然后须应用,阅读要从小学类古籍读起,这是基础,接着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实现博览群书;应用则需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上,要将阅读中学来的古籍知识灵活运用到本职工作和个人研究中去。
    我自小就是看着《字课图说》来识字的,上学后则是从小说类古籍看起,再到选读历代史书、诗词曲赋、名家别集等,上大学读的是理工科,但仍选修了语文课,参加工作后虽然岗位和性质多次变动,但都努力将各类古籍知识应用到所从事的工作中来,且均取得较大成效。


作者:吉家林 (2014/10/27 18:52:33)   回复此贴
  回复:“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揭晓,吉家林获优.. 第 2 楼


    我在中学教了六年数学课,曾将古代算书中的一些精髓充实至教案,丰富了枯燥的课堂教学。我从事地震工作长达14年,还兼任江苏省地震学会震害防御工作委员会委员,即从各地方志及古人诗词、笔记中查阅到本地区地震史料200多条,进而定出这些历史地震的参数,又撰写出《盐城地区历史地震研究》论文发表于《防震减灾工程学报》,还撰写了10篇古为今用的《谈天说地》系列作品,在《城市与减灾》期刊上连载后获全国地震科普作品评比优秀奖,我也因此被评为全国防震减灾宣传工作先进个人。我从事经济管理工作也有10年之久,其间又成为中国钱币学会会员,通过查阅历代钱币学专著和史书、类书、文集、笔记中对货币的记载与论述,我在相关刊物上发表钱币学论文10多篇,其中两篇获江苏省钱币学会优秀论文奖。
    工作退二线后我加入了中国屈原学会并开始研读楚辞学古籍,先后在盐城工学院、湖南理工学院、曲阜师范大学、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和中国屈原学会主办的学报学刊上发表楚辞学论文6篇,又撰写出《屈原天问解疑》专著由北京学苑出版社出版发行,此著现已被内地及台湾、香港众多高校和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国图书馆列为经典学术书籍。
    退休后我开始深入研究谱牒学和文献学,并整理了一大批古籍文献资料。例如:从历代《吉氏族谱》中梳理出中华吉氏的源流,在谱牒学刊物上发表了《吉姓源流考》等论文,还汇编出《中华吉氏源流研究集》一书分发给各地吉氏族人;受东台市图书馆委托为其普查馆藏古籍,共清理出明清版古籍539种5728册,又按五部分类法进行归类、编目、建档并填表上报;为有关单位和个人点校了数百万字的古诗文集、碑文、族谱和古人信札、字画题跋等。最近,我对曾祖吉城遗著的《鲁学斋日记》进行了整理,并在整理时增补了大量“简明下标注”,这一尝试效果颇佳,可谓是古籍整理的一项创新,此书现已由安徽黄山书社出版发行。

作者:吉家林 (2014/10/27 18:53:48)   回复此贴
  回复:“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揭晓,吉家林获优.. 第 3 楼

     光     承
     大     志
     在     于
     后     先
     世     人


作者:吉增诚 (2014/11/2 8:24:39)   回复此贴
  回复:“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揭晓,吉家林获优.. 第 4 楼

学以致用,锲而不舍,就是我们家林宗亲的治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是我们吉氏家族的骄傲!祝愿家林宗亲佳绩不断,创新不止!顺祝身体健康,家人和美!

作者:吉正祥 (2014/11/29 17:52:25)   回复此贴
  回复:“我与中华古籍”有奖征文揭晓,吉家林获优.. 第 5 楼

恭喜宗亲获奖!祝愿宗亲新年快乐!身体健康!

作者:吉庆菊 (2015/1/6 15:16:44)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5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5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730.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