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族谱 >> 浏览主题 版主:吉增诚(吉涛)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主 题: 海南吉氏始迁祖述考 已阅:5034 / 回复:21(楼主)

海南吉氏始迁祖述考
    海南吉氏始迁祖系谁?原本没什么异议,脑海中昌化、崖州、临高三地同尊士铨公为一世祖,也就是海南吉氏始迁祖,近七百年来如此传承,从未有过质疑。近年来随着交通便利、网络科技发达,互联互通快捷,交流畅通,因此有族谱研究者、爱好者对琼崖始迁祖提出不同的观点及主张,有来自本省族人的观点,也有来自岛外中华吉氏族谱研究者的主张,至少有三种不同的观点看法,着实令人困惑,莫衷一是。本文想谈谈个人多年来对本氏族谱及碑刻研究之所获、所持观点,向众宗亲畅述,供族人参考。
一、始祖多源说
    根据目前掌握的历史资料和相关族谱分析,海南吉氏始迁祖多源,有吉士铨、吉士雄、吉士星三位祖宗。祖仨在海南昌化大地上没有同源共祖血缘交叉,是三支同姓不同宗的吉氏支脉。
    吉士铨是迁琼始祖中子孙最为兴旺的一支。一九八三年海南修建西线铁路,原葬于感恩十所村东坡的吉士铨公及陈氏婆合葬坟在轨道规划线内,后裔子孙时任东方县长吉鲁汉等宗亲将祖坟迁往新街镇马岭吉氏祖园。祖坟有一块立于嘉庆六年的碑志,碑志主要内容:大明始祖考妣选授昌邑儒学正堂吉太公婆之坟。祖乃福建福州府蒲田县,蒙选至昌。娶妣陈氏,传下四子:长邦俊,居昌;次邦豪,移崖;三邦祥,居临;四回本府。子孙昌盛,代代荣光。嘉庆六年八月二十九日昌崖临世孙仝修立。至嘉庆廿四年三地子孙再次捐资重修,可能是迁葬,增刻倡修首事芳名于碑。整通墓志碑文,清楚明白、铿锵有力地昭告后人:士铨公为迁琼始祖,是昌化、崖州、临高三地子孙世代传承共同认定的,是几百年来坚守的信念,不是任一方任一人之所为。三地族人对祖坟无任何异义,维护有加,香火不断,每岁清明,不敢怠慢,均有族众当然主要也是昌化本地宗亲自发结队前往祭拜。祖坟迁葬马岭后一直不断地修葺扩建,一九九九年族人捐资增建朝阳和万鹏两拜亭于前,又立两墓联碑于中道、两述事副碑于正碑左右,形成三进格局中,坟茔显得更加壮丽宏伟。此次重修族中的老人,或许还有历经三朝的清代遗老,若不是士铨公不可替代、崇高至上的始祖地位,族人绝不可能兴师动众倡捐筹资扩建祖坟,留下让后人啧啧称赞的陵园。这一全族举动印证了迁琼始祖乃士铨公,非他人。
    吉士星之名以往未曾听说,直到二零零九年得到东方吉灿族叔的相关资料及图片,才获知,原来昌化大地上还有一位本家始祖。二零一六年四月十七日崖州吉氏族谱续修委一行八人赴东方祭祖,灿叔当向导,有幸拜谒士星公坟茔。星公墓位于下荣村附近六公山,坟体原为圆土堆,一四年重修硬化,用砖块水泥彻成长形状,有碑一通,曰:大明太始祖即贡元受封元帅吉士星坟。同治三年二月吉旦。显然,士星公也是吉氏迁琼另一始祖,墓碑高崇树立于兹,这更是铁证。碑上刻有一至十三代世孙的名录,但没有出现与士铨、士雄等同姓兄弟之间任何排行次序用字,如崖州邦豪公刻有“吉老二太公坟”、临高邦祥公刻有“吉三公之坟”标明同胞兄弟中排行字目,显然士星是只身孤魂,独迁琼崖。士星公在荣村布谱中排行老三,只列其名,未录子孙,注“此公另录”字样。星公碑文有两处非常显赫的定性用词“贡元”和“元帅”。贡元即贡生的第一名,几百年前考个功名贡生好多人得花半辈子人生去读书,已有出仕的机会,按常规,地方志应该采集收录流芳百世,但“府志县志不载”。《辞源》对“元帅”一词的解释,其中一段:元代于边远地区设有都元帅府、元帅府或分元帅府,设达鲁花赤、元帅等,为进行军事控制的地区长官。元代地主武装首领多称元帅。“受封元帅”显然是朝廷命官,秩从二品。由此推测士星公是元末明初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遗憾的是方志缺失,未现经传,查无此录。
    吉士雄之墓未尝拜谒,坐落于马岭北麓。从东方本家吉灿叔撰写的资料中了解到,雄公墓有碑,保存完好,碑文曰:明故显考英耆吉太公之墓。因缺乏其他文字说明,未能对士雄公的历史信息展开研究,不好推断。士雄公与士铨、士星同为士字辈,至少不会是上下血缘关系。据荣村布谱载,士雄公列学孔名下排行老二,传一子邦贤。士铨、士星两公碑刻均被尊称始迁祖,那么士雄公至少也是吉氏宗支的另一支派,说明昌化吉氏同姓不同宗。
    从碑文看,此三坟除士雄公碑外,只要是稍有点文化、识字的人都明白士铨、士星二祖碑文之意,均为迁琼始祖,前人早已确认传承六百余年。其实人类历史长河中,圹野荒坟圮茔无数,有主无主得看后世子孙之兴衰及对先祖之敬孝。子孙始终祭扫,维护添土,祖茔也就一直在子孙心力敬奉的范围里,年年清明,岁岁祭拜,从未听说有谁到乱坟岗中无凭无据乱认祖坟之人。世居东方榕村的邦俊公及其子孙,乃父乃祖士铨公之坟,想必也是他们亲自安葬修护,再将祖坟传给其后四世五世子孙。邦俊公子孙兴旺,对自家祖坟这一传承决不会马虎。一大坟包,在几百年前人烟稀少的年代,在熟悉的环境中邦俊公不可能认错祖上错坟,放弃上一代先祖只认士铨公。其实广为盛传士铨公为海南吉氏始祖的地区是东方本家,妇孺皆知,以至湮没了士雄、士星两公身份,皆自称为铨公之后。同理,士星公的子孙也会明白其祖,知道祖父的祖父是谁,知道坟茔所在,向上追溯力所能及,士星公为本宗支迁琼第一人那非始祖莫属了。
该帖子被吉高翔在2017-3-4 12:33:28编辑过

作者:吉高翔 (2016/11/28 8:52:25)   回复此贴
  回复:海南吉氏始迁祖述考 第 1 楼

二、始祖吉学孔说
    据东方市四更镇下荣村吉氏族谱记载:始祖学孔,传三子士全、士雄、士星。在士雄公名讳下标注“乳名亚那,又名人举”;士星公名讳之下注“此公另录”,这是吉进仁族公藏谱所载内容。本布谱硕大,由两块机织白色棉布缝制合成,密密麻麻编写了邦俊公及士雄公后代传承世系,从一世一直编列到十九世,字迹工整,出自一人之手,属一气呵成。
    进仁公年岁有七十开外,说是其父当年参加编修此布谱,所以布谱一直在其家保存。布谱编修于何年?一会说编修于一九二零年,一会说编修于一九二八年。进仁公出生于四十年代,想必其父在上述修谱年代时当属毛头小孩或是少年郎,推测二零年参加修谱的可能性不大,应该排除布谱编修于此年之说。二八年其父或许已成年,以三十岁论,有条件有能力参加编修工作,但绝非主导者。按常规,一份孤本族谱之保存当在主修者手中,抑或保管于宗祠,不太可能跑到协修人员手中,二八年之说过于牵强,不能成立。细观此份布谱,白色棉布,纱线纤细密集,属机织宽幅布无疑,缝纫机接口。机织棉布进口较早,多在大城市如上海等出售,广大农村还是自给自足,机布较稀有。缝纫机在乡村使用多是六七十年代的事,但也不排除荣村先辈的本事,二十年代使用机织布及用机缝接合口也有可能。其实判断此谱之编修年代也不难,查一查最尾端先祖之出生年月就能大体断定编纂之年,因本人属外地汉,苦于收集采访此代先辈之生,无从下手,只能作另一番推测,实在无奈。
    布谱保存完好,崭新如初,没有霉变发黄,凭直觉,编修于一九四零年后的可能性较大。在昌化大地上何以出现与碑刻谱系不一的布谱?崖州谱之编修,有迹可循者最早编修于乾隆甲午年,铨祖墓碑立于嘉庆六年,均尊士铨公为大明始迁祖,迄今至少亦有二百年。而奉学孔为始迁祖,将其大名冠于士铨、士雄、士星三祖之上,除布谱外无再有第二份历史资料来佐证,连口耳传闻都没有,应是近代之事,时间不长。此一违背前人传承认定的作法,必另有隐情,绝非荣村族人对碑刻莫视。荣村,古书榕村,因先民来自福建,遂将新聚居之地以祖籍榕城之别称命之。布谱之编于民国抗战时期,此时帝制早废,西方民主观念渐渐东进,宗族观念也有一些松弛淡化。而让人愤恨的是日本军国主义正加紧向我琼崖侵犯,杀人放火,罪恶滔天,军事紧,民心急,为了凝聚同姓兄弟情谊,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御敌于外,族中有识之士通过族谱编纂之计,将三支松散的谱系一统于学孔之名下,奉孔为琼之始祖,巧妙的将本姓宗亲团结在一起,拧成一股劲,凝聚成强大的力量保家卫国,这应该是此谱编纂的初衷。荣村是榜上有名的革命老区,曾走出许多穿越枪林弹雨的老前辈,是共和国创建的功臣,为世人敬仰。
    昌化布谱留有解放后标注的历史痕迹。学孔虽冠于顶尖,列为始祖,但其下士、邦、光等字辈一直往下被圆珠笔反复标识1、2、3……,笔迹清晰可见,很明显,在众亲心目中,士字辈为迁昌始祖,雷打不动,不可更改。可以这么说布谱列学孔为始祖,没有得到众亲认可,或许属一小部分人闭门编纂,为此被诟病。出生于荣村的原东方县长吉鲁汉,生于一九二零年,退体后曾于二零零零年主持编修吉氏族谱,耄耋之年未尝听说有布谱,其他参与者或许也不知道布谱之存世,没有向其提供此信息,只按世代口传及其他支系谱书资料佐证,传承老谱尊士铨公为一世祖。
    荣村布谱不为众人所知,也不为村人所接受,族人依然以口传心授奉士铨公为吉氏迁琼始祖,连八十岁土生土长的有文化的老县长也不知情,抑或不接受,足以说明,此布谱编修年代不长、违背口传史学、不为众人认可、属没有发动众亲参与的一小部分人闭门造车之作。
    有人列出崖州谱各年代序言对始迁祖渡琼年代论述不一,却又不去考证来琼年代,而去否定始迁祖士铨公,得出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结论:“学孔公系海南昌化的始迁祖”;“崖州谱将士铨公视为海南迁琼始祖的说法是不靠谱的”。这种举证方式闻所未闻,牛头不对马嘴。荣村布谱只是记录名讳、没有谱序、没有任何论述内容的简谱。如果认真去分析荣村布谱、崖州谱及临高谱,崖临相隔几百里两谱却承袭一致,与立于嘉庆六年的士铨公墓碑记载一致。荣村布谱仅为一家之言,奉没有出处、无可查寻的学孔为始祖更不靠谱。
该帖子被吉高翔在2016-11-29 16:36:51编辑过

作者:吉高翔 (2016/11/28 8:56:28)   回复此贴
  回复:海南吉氏始迁祖述考 第 2 楼

该帖子被吉高翔在2017-4-17 18:10:28编辑过

作者:吉高翔 (2016/11/28 9:42:47)   回复此贴
  回复:海南吉氏始迁祖述考 第 3 楼

图片无法显示
该帖子被吉高翔在2016-11-28 9:45:39编辑过

作者:吉高翔 (2016/11/28 9:43:49)   回复此贴
  回复:海南吉氏始迁祖述考 第 4 楼

图片无法显示
该帖子被吉高翔在2016-11-28 9:48:57编辑过

作者:吉高翔 (2016/11/28 9:48:23)   回复此贴
  回复:海南吉氏始迁祖述考 第 5 楼

三、始祖吉天章说
    吉天章为海南吉氏始迁祖,这是近几年来岛外族谱研究爱好者提出的新说,很新颖,很标异。吉天章是海南地方志上记载的人物,《万历琼州府志》、《万历儋州志》、《康熙昌化县志》、《道光琼州府志》等均有记载,也是本岛方志上能找到的最早的吉姓历史人物。据《万历儋州志》之《地集•平黎》篇记载:至元二十一年,知军鲁悦家仆王荐观作乱,攻破城池,掠乡村,自称元帅,夺昌化县印,与部下曾洪掌。初十八年,土豪吉天章逼昌化县尹黄半山,夺其印,自尹其县。至是荐观称元帅,追出县印,令曾洪据之。吉天章汉姓汉名,又属天字辈,与大中原众多本家同辈,这着实令谱学研究者兴奋不已,下足功夫研究一番,翻阅各类史料典籍,连连推出研讨大作,大有始祖非章莫属之势,且断定章系元代英雄式的历史人物,属湖广来琼大兵军事首领,为迁琼吉氏第一人。琼籍本家也有人附和此说,称章为海南吉氏始祖,引经据典,四处宣传,犹印制条幅示众,大赞善词。有人证据确确大书“被称土豪者乃是汉族人,被称为土酋者才是黎族人”。土豪与土酋有这么严格区分吗?这里土豪之“土”字,其传递的历史信息不容忽视,很重要且定位准确,有本地的、土著的意思;“豪”是指强横的,有特殊势力的人。“土豪”不是我们现代理解的豪强、豪绅,特指本地有强横势力的人,是指“豪酋”。土豪可以是土酋,土酋也可能是土豪,角色是可以兼得互换。官方史书将吉天章归列《平黎》、《防黎》或《抚黎》篇,《昌化县志》归列《原黎》,说明时人对吉天章身份认定无任何异议,属生黎,系黎峒酋长无疑。历年来海南史学界研究古代黎族史,均秉承史书定论,定章为黎峒首领。
    据《道光琼州府志》之《平黎》篇记载:至正十八年,黎酋吉天章遂昌化县尹黄半山,夺其印,自为县尹。二十一年知南宁军曾悦家仆王荐观作乱,攻掠城邑,自称元帅,夺吉天章昌化尹印,据有其地。洪武二年,征南副将军永嘉侯朱亮祖师捣雷州,黎首震慑,吉天章等奔走听命。王荐观以昌化县降,寻复叛。道光志直截了当点明章系黎酋、黎首,其实土豪、土酋、土首、黎酋、黎首等称谓在志字中使用,是看行文的需要,有时是为避免重复而择其他。
    吉天章是否属湖广来琼大兵或军事首领,其实上述已谈章系本地原籍居民,但也无妨再敖述。元代有从湖广调兵来琼的记载。据嘉靖《广东通志初稿》之《生黎》记载:至顺元年,贼酋王马同等反,陷会同、乐会、万州、文昌、临高、澄迈诸县,东西诸黎皆应,仅存琼州。元统元年秋七月,乃命湖广行省参政完泽,领江西、湖广二省兵。九月,复调广东、福建及广西獞兵讨之。这一记载可作为吉天章由湖广入琼的线索,但不是证据,因为在此次兵防调派中并没有章的名字出现。当然也可以将此次平黎遣兵作引子推演。假如吉天章当大兵由湖北来琼,以其时年十八岁尚未成亲论,至至元十八年章年近半百,正属壮年。问题在于章在这来琼二十多年长期征战中如何脱颖而出、凭何能力由一个小卒发展壮大成一个地方酋长或将领,还得娶妻生仔?府志县志不载,可以推论但没有证据支撑。如果章系军事首领,则来琼时或许年近四十,有家小留湖广,不可能随军出征,至夺知县印时早过花甲之年,已显老态,还起兵造反?这种臆测,是不可能的。元代等级界定森严,重要的职位如军首领均由蒙古人担任,不足选用色目人,排不到汉人或南人,没这资格。
该帖子被吉高翔在2016-12-10 8:39:52编辑过

作者:吉高翔 (2016/11/28 9:50:0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9 每页5条 当前1/4页 [1] [2] [3] [4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1,109.4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