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源流 >> 浏览主题 版主:吉世芳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主 题: 海南经济报《琼州探源之姓氏篇——吉氏:科第名家清风族》 已阅:6823 / 回复:13(楼主)

转自〈海南经济报〉
琼州探源之姓氏篇——吉氏:科第名家清风族
海南经济报 http://www.hnjjb.com 2007年10月17日 09:52

  

如今,海南省的吉姓居民,自闽迁琼的吉氏后代,现主要居住在海南西部的临高、昌江、东方、乐东、三亚沿海,都是汉人。总人口大约5万人,后来繁衍到保亭、儋州等地。
   吉士铨,也记士成,元末明初时(有些谱记为明永乐年间)从福建莆田迁徙海南,任昌化教谕。其后裔形成海南吉氏,尊士铨公为吉氏一世祖,传生四子。二世祖长邦俊,居昌化,开族于上榕、下榕两村(附马村),子孙兴旺;次邦豪,约生于元顺帝年间(1333—1368),迁居崖州;三邦祥,居临高;四邦杰,归福建原籍。居崖三世祖为吉微(有些谱记为吉昌),生于明洪武十五、六年(1382—1383)左右,系明宣德三、四年(1428—1429)间岁贡。

海南吉氏谱考


  一

  
  据海南吉氏十五世孙举人吉大文撰文考谱:吉氏海南始祖,旧传明时由福建莆田县来琼,为昌邑(即昌化县,今昌江、东方一带)教谕,因居焉。其官,府志、县志不载,名也失考,传疑而已。葬在感恩县(解放初期与昌江县合并为感昌县,今为海南东方县)十所村东坡上。其坡有石墓三座,相离不远,均刻石志嵌墓门。中座志“总管相公墓”,左座志“巡检吉公墓”,右座志“吉公孺墓”。而我族仅认右座为祖者,何欤?窃忆中间一座无姓,左右两座书吉姓,则中座无字可知也。或中座为昌化祖父,左座为昌化祖公,右座为昌化祖婆,未可知也。忆总管之官,元以前方有之,非明时墓矣。
  府志载:“永乐中,吉昌,系山西北廷人,乃忠臣大夫吉星之子,累官山东副使,以谤谪置儋耳军。”安置时昌化尚属儋耳军,居儋即居昌耶?而昌化“驸马村(今属东方市)”吉家,又称“上下榕”。吉氏不同祖,或为吉昌之子孙欤,抑别有支派欤?又考,府志载“元末,昌化县人吉天章,夺知县印”,则昌化之吉家自元时已有矣。
  迁崖二世祖讳邦豪、三世祖讳微,州志载“宣德年间岁贡”。考,宣德在位十年,岁贡四名,微公居其次,则微公当为宣德三年贡也。州人入学补廪甚早,亦必四十年以上方出贡。祖微以四十五岁出贡之例,逆推之,其入学补廪当在建文、永乐年间,其生当在洪武十五六年上下。则邦豪祖之生,当在元顺帝时无疑。始祖由闽迁昌,在元末明初,亦难证实。而祠匾称“熙重”年间来,因嘉庆年间合族重修感恩十所村东坡“吉公孺墓”,在墓中得“熙宁重宝”古钱一枚,遂指为“熙重”纪元之号否?此其不考古之误矣。
  另据吉氏家谱载:宋之吉天相者,报达四恩,公候累代。其馀建功立业,于宋元间者,其声灵尤大可见,余乃耳孙(远孙)也。

  
  钦点翰林院编修琼台书院主讲韩锦云(文昌人)针对吉氏海南迁琼祖也撰文认为,吉氏入琼祖士铨公自福建来琼,任昌邑教谕,是为今吉氏之始祖也。
  吉氏入琼祖士铨公三子分居昌、崖、临,迄今二十有余世。其学行功名,代代不乏。则知子孙之发达绵远,悉本祖宗教化之功所致。余以道光戊申权主琼台书院讲席,崖州吉云龙、临邑(临高)吉士琦同学来游。琦携家谱与龙披阅,余翻阅之。两生猥以序请余,维诚者,天之道,不诚者则虚假而冒滥,板援之弊生,势至如狄青之宗仁杰、崇韬之拜汾阳,何以为信谱乎?夫世谱之世系,犹国史之世纪也。自古良史,首推马迁,而帝王世次,称敬康与尧禹为四从兄弟,敬康为舜之高祖,舜亦为尧禹四重孙,乃先受尧禅而后授禹;又以舜为五世从孙,而殛五世祖鲧,且以曾祖姑二女为妻,实开后人疑窦。契、弃为帝喾,出为同胞。而契十四世为汤王,弃十五世为文王。汤、文隔六百年为叔侄,其信然耶?其传之非真耶。欧阳永叔尝议,司马子长编世系,未能阙所未知,而务多闻为胜,则亦未免虚诞之訾也,岂也传信之难哉!
  吉氏胄本吉甫,宗党极多,历汉晋唐宋,其间拜相封候,忠孝廉节之士,史不胜书,竟莆田之吉氏即其苗裔欤?然亦不可考也。盖赐姓受氏以来,世远年更,统绪不相传,谱牒不相通,故不得明其宗派。今断自来琼之士铨公为始而祖之,定其可知,而不妄援于已远,诚哉。无虚假冒犯之弊,可以信今而传后,是则可尚矣。
   本源清,则支派明,一诚而无不诚,凡上下、先后、亲疏、远近之间,缓急有无,相济相通之际,以及尊祖敬宗,型家训族之规,皆真实无妄之心,相为流贯猗欤,盛哉!至诚则不息,不息则久,世世尊诚实之训,人人存诚实之心,修齐治平之道。於是乎,在异日英贤辈出,其学术经济将驾先人而上之者,登其谱以书之国史,然后知吉氏之能,先立乎其诚也!



作者:吉高翔 (2007/10/17 13:31:25)   回复此贴
  回复:海南经济报《琼州探源之姓氏篇——吉氏:科.. 第 1 楼

  
  吉氏十六世孙吉德华撰文关于吉氏入琼祖则认为,吉氏入琼祖士铨,从明间自闽来琼,任昌邑教谕。传四子:长邦俊居昌,三邦祥居临,四邦杰归原籍,而次子邦豪,为我迁崖始祖。一脉流传,迄今二十余世,学成功名之士,代有其人,知祖德之留芳为甚远也。有谱而家道乃昭,为谱而宗支始著,我祠合谱之虚废弛久矣,先人不尝汇之,致有昭穆之紊,甚至遇于途而不知,为族人者一传再传,其流弊将何及耶?兹合族人,集各房之记载互参考订,汇为合谱,原其本之所自出,明其支之所由分。以铨公为祖而始之,次豪祖,之下位公、厚公,自昔阙传,不敢妄参臆见。惟以超公、微公、乾公、志公、酉守公、义公,分为六房,列诸谱系,有条无紊,秩序昭然。虽宗派之远,胄系之繁,代久年更,其中亦有难明之处。而疑者阙、徵者详,兢兢焉竭力搜寻,务必求其上可以信,下可以传而后已。庶子子孙孙后先上下之间,自可按谱而历历可考矣。顾家乘等于国史,以惩以劝,一本至公无私,非蓄道德而能文章者非能也。余惭剪陋,非冒能之,然莫为之备,克昌者虽美不著,象贤者虽盛不传。而历代支派之分,更无以条分缕析,虽有百世而不紊乱之虞。慨先贤之迭裘,候后进以云遥,手为难爰宗其事务。今花萼集成,庶足明世系、定尊卑、联远近、而敦宗族也。是由尊尊之义,明亲亲之道,立礼教之大为本,不非此矣。所愿后人勿替引之,以递传以永久云耳。


  四

  
  钦点探花雷琼兵备道苏敬衡(浙江省人)为临高吉氏撰文:临高有不数氏,姓同而派异,惟吉氏同一族。其先原福建省莆田县甘蔗村,讳士铨公来琼仕昌,生四子,其第四子归籍。三子并居于琼,是为今吉氏之祖。长邦俊,次邦豪,三邦祥。俊居昌,荣隆等村是也。豪居崖,田头、新村等村是也。祥居临,江苏洿潭村是也。或分居远方,无一其处焉。自元以迄本朝,簪缨不歇,孝友之男、贞淑之女,代不乏人。即如二十世祖,近而可称者梦弼公。以孝友醇笃闻,次子士琦,继又以同敦孝友、文章学术,一堂两世,后先辉映如此。夫,人虽分贵贱、贤愚,无不愿望子孙之盛,乐道其祖父之美者,奈此中若有数焉。后无象贤之孙,前虽美而未显,前非克昌之祖。后虽盛而勿光,是故人家,不必大富贵、最贤智,但得世敦孝友,人服诗书,簪缨不歇。是即前后有人,作述有绪,可以光家乘而扬族闾矣,而岂易觏哉。家乘之例,守先待后,必信必谨,非同泛常传记之文,得以他人周旋其间者也。为子孙者,既不得铺张筯虚声,又不得疏略漏实迹。从来家乘之书,可人意者颇少。余莅琼七载,管理琼台书院,披阅文艺。临邑增生吉士琦,文艺绝伦。余心已藏其人,而家世未识,及今诞期,适来庆贺。看其容貌异常,因招入署疑业,后携其族谱求为弁言(序言)。翻阅之下,乃知吉氏之为右族矣。虽崖州、昌化未登此谱,而其功名学行,纪于郡县志书者,不一其人,况此之占益公、昌公、及肇基公。以下诸公,传至炯公、星公、煌公、英公、笔花公、光祖公、梦弼公、梦姬公、玉书公,缨绅传世,济济称盛,信哉。祖皆克昌,孙尽象贤,家敦孝友,人服诗书,所谓光家乘而扬族闾,世所未易觏者,兹幸于吉氏谱,一见之也。且今,琦年当富强,已声噪文坛,继此益亲师取友,笃志力学,以掇巍科,文章政事,克绳士铨之武,而名位所至当。必更有光于其前,皆吉氏世泽之美,所积久而滋大者,余故乐而为之序云。


作者:吉高翔 (2007/10/17 13:32:31)   回复此贴
  回复:海南经济报《琼州探源之姓氏篇——吉氏:科.. 第 2 楼

吉大文开启二百年崖州文运

   吉大文(1828-1897),字少史,号观察,谥文献,清代崖州镜湖人(今海南乐东镜湖人),咸丰元年(1851年)中举,官至福建候补道台。有文才、武略,知州常咨以政务、军事。热心家乡教化,积极倡建学宫、书院。诗文雄深雅健,脍炙人口,与其胞兄、道光巳酉拔贡生吉大升有“大小吉”之誉。题“崖州八景”,著有《镜湖诗抄》,列崖州文苑乡贤。
  据奉直大夫朝考即选教谕甲午科优贡生世愚侄王国栋在吉大文墓志铭中写道,清朝海南吉氏子孙吉大文开启了二百年崖州之文运。
   国家风气之开,必有瑰奇卓荦之才应时而出,以德行修于已,以学术显于世。能开二百余年之风气者,吾于少史观察见之世。观察讳大文,字少史,为候选训导岁贡生青峰公次子,分发教谕、拔贡生伯阶公同胞、同学。幼承庭训,博览群书,能为诗、古文辞。戴文节按试临琼,取录补弟子员,年才弱冠,全学使取录古学高等。
   是年(道光二十九年,1849),伯兄登拔萃科(吉大文之兄吉大升,字伯阶),其尊大人(父吉春,字青峰)亦此科岁贡,所遗廪缺,即观察顶补,当时传为佳话。辛亥(咸丰元年,1851),恩科举于乡。先此,崖州僻处琼之极南,博为能文之士,代不乏人,多不遇于有司,自观察始登贤书,遂开一州之文运(清代自1644年入关,至1851年二百多年间,崖州科考不振,没有考取进士、乡举之士。
  自吉大文中举之后,又相继有林缵统、张嶲、郑绍材中举。故州人盛赞,是大文开启了二百年崖州之文运)。昔苏文忠赠姜君弼(姜唐佐,字君弼,北宋海南科考中举第一人),有“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之句,今又为观察诵之。三上春官,俱报罢。授例以内阁中书,候选,恩在京供职。以尊大人年高,伯兄尚虚子息,不忍远离,贻患高堂。忧(丁忧),主讲乐罗、鳌山两书院,勤于课士,一州之人化之。居无何,官坊峒黎人倡乱,观察乃自备口粮,募勇防守,民赖于安。戊辰(同治七年,1868),丁外艰,居家读礼。黎人乘间窃发,势益猖獗,官剿办,苦无善策。观察自筹经费,募勇三百,助官兵所不及,运筹决胜,直抵巢穴。己巳(同治八年,1869)春,黎匪就擒。以平定功,蒙瑞阁督奖赏,未及咨部。庚午(同治九年,1870)夏,伯兄弃养,无子。观察同气伤怀,功名之念置之度外。
   丙子(光绪二年,1876),刘岘帅督粤,检查成案,奏请免补中书,以同知尽先选用。次年(光绪三年,1877),东黎复乱,州城告警。其时,克明府(克星额)初莅,未悉黎峒情形,以观察志在平黎,委以巨任。募勇进巢,攻其不备,匪党逃窜。鼓行而西,直抵乐安。谕以大义,黎民咸服。
   是年(光绪三年,1877)奉部覆,由同知选缺后以知府补用。戊寅(1878)赴京,循例报效,以道员分发福建。闽督知其廉能,委办厘务总局。观察洁己奉公,办事慷慨,有同乡官闽者,欠库数十余两,倾囊代偿,免其遗累,时人啧啧称之。越辛巳年(光绪七年,1881),黎人知观察远宦,集众大乱,附近村墟尽遭焚掠。观察闻命之余,恳请回籍,以资防卫。其时,州人上控,大宪委刘镇军成元征之,观察募勇助剿。
   次年(光绪八年,1882),镇军被参,刘、观察镇楚接办,计诱匪首正法,而余党未能廊清,地方受害。张南皮(张之洞,直隶南皮人,晚清常以籍地敬称)由晋督粤,复命冯萃亭宫保(冯子材,字南干,号萃亭,广西钦州人,曾被封为太子少保,也敬称宫保),开道黎山,平其巢穴。观察捐助军需千四百金,以成其事。丁亥(光绪十三年,1887),复赴闽候委。戊子(光绪十四年,1888),染脚疾,艰于进趋,告假回籍就医。乙未(光绪二十一年,1895,《崖州志》记为丙申年),黄廉访开藩来闽,移文檄赴调用。观察自念受恩深重,年将七十,涓埃末报,复赴闽待命。蒙委善后总局,兼理营务处。
   观察以老成持重,军国庶务,综理无遗,以此积劳,终于行馆。平生所学,百无酬一,士林惜之。回忆赴闽时,高轩枉过,共谈时事。栋(王国栋)赋诗赠行,以常杨诸公相交勉,观察深为许可。精神之瞿铄,气度之冲和,当必有所措施,为吾道引重,为梓里增光,孰意终于此也。观察赋性醇厚,笃于内行,待人以诚,与物无忤,自奉俭约,见义勇为。凡修学宫、建祖祠、筑桥、修堤诸善举,不惜倾事以成之。而其所学之经济,亦仅于平黎见之。吁可伤矣!
   观察生于道光戊子年(1828)九月十八日巳时,卒于光绪丁酉年(1897)十二月初五日辰时,享寿七十。德配周夫人,妾周氏、何氏。子三:长德昭,福建候补县丞;次德崇,增广生员;三德坚,业儒,皆何氏出。
   光绪二十五年(1899)七月初八,卜葬于抱浅之二权。原诸及门,谋树贞泯,以表有道。爰铭之曰:“大海之南,珠崖古乡。笃生伟人,弱冠词场。平黎记绩,训士有方。天不愍遗,大雅云亡。郁郁佳城,莪莪崇岗。幽宫永在,山高水长。”


作者:吉高翔 (2007/10/17 13:33:16)   回复此贴
  回复:海南经济报《琼州探源之姓氏篇——吉氏:科.. 第 3 楼

吉大文轶事

  传说黄流地区的陈二美在吉大文的家乡镜湖村的一家私塾教书,有一天吉大文从州城回家,而陈二美没有亲自到村口迎接,吉大文觉得陈二美有意怠慢他,就在考察私塾之时给二美出一上联:“陈皮二冬美果当归熟地”。这个上联都是中药名,意思是你陈二美该卷起铺盖回家了。
  二美顿时惊出了一身冷汗,知道要是对不出这个对子,他就别想在举人家乡继续教书了。于是他连夜驰马回家,他的弟弟见其兄半夜回家,忙问缘故。他弟弟不假思索,马上答上下联:桔梗大枣文且远志常山。”对子中用的也是中药名。
  吉举人年轻得志,25岁便中举,而他娶的媳妇却只是长山(梅山古名)村姑,在家乡人看来,他的婚姻是很失败的。下联的意思是说你吉大文虽贵为举人,但是你的远大志向只不过是娶个村姑而已。这个下联可以说是以牙还牙,触到了吉举人的痛处。第二天陈二美把下联说给了举人听,举人笑笑道,“我料你做不出来这个下联来,这下联是你四弟的杰作吧?”
  清末,两广总督张之洞于光绪十三年巡琼崖,知崖州知州唐镜元,指示崖州知州唐镜沅调查李德裕后裔之事。吉大文受唐镜沅之托,撰写了洋洋几千字的《上唐芷庵刺史书》,一口咬定李德裕的贬所是在“琼山之崖州”而“非今宁远县之崖州”,并且指出“望阙亭在琼山张吴都颜村,故址尚存。”又推测李德裕由徐闻渡海至澄迈,由澄迈抵琼山颜村,“其石山路径约五十里。今西行者尚觉崎岖,则千年之前,行路尤难”。果如吉氏所言,则崎岖不平的石山路径,在李德裕眼中,也满可以幻化为堵塞其回京通途的无穷障碍,而不必定要有奇峰在目了。吉大文身为宁远(宋后改为崖州)地方的士绅,而不承认历史名人李德裕到过宁远。今人考古也证实,李德裕所贬之崖州,在今琼山境内,非宋代后之崖州。


作者:吉高翔 (2007/10/17 13:34:01)   回复此贴
  回复:海南经济报《琼州探源之姓氏篇——吉氏:科.. 第 4 楼

海南崖州吉氏族谱彝训

   一、男必勤耕种,女须勤纺织。勤耕织,以开利源,俭费用,节财流,自尔家给人足,俯仰无亏矣。语云:“大富由天,小富由勤”,有鉴之言也。
    二、子弟必习读诗书,敦行仁义,崇儒教而黜异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义妇顺,男外女内。恪遵家训,各尽其礼。如有紊伦乱义,族长宜加责罚,摈出祠外。若阿私徇隐,是与禽兽同群,便非名教中人矣。盖人不学不知理,为父兄者,必教子弟读书执礼为要。
    三、为妇女者,务以贞洁自守,言动视听,不出闺门。盖仆虽能,不可使与内事;妻虽贤,不可使与外事也。凡为父母夫主者,宜训诲妇女,俾识三从,娴四德,孝敬翁姑,恭顺夫主,教养男女,和顺娣姒,中馈攸宜,内助有方。如贤能贞洁者,宜加奖赏,以示劝后来为戒。
    四、父母存,固当孝养备至。而临终,尤宜丧事尽礼,务要棺坚殓厚,人子躬亲料理,一一周全,不可拘守擗踊仪文,致有疏遗,以滋后悔。又宜急寻吉地安葬,建立碑记,以垂不朽,始可为孝。至于岁时祭祀,必齐戒积诚,牲醴丰洁,仪节周详,不拘贵贱、老少,俱宜衣礼貌,济济跄跄,以有事为荣。讲论则以道德仁义,互相免劝勉,切勿习为鄙野不经之谈。凡祭祀时,子孙宜皆齐集,一以尊祖宗、序昭穆,一以识名认面,睦族敦崇,后世子孙共识之。
    五、为子孙者,必善继述,以光前裕后,方可为孝。语曰:莫为之前,虽美弗彰。莫为之后,虽盛不传。凡修墓建祠、立碑、辑谱,以及先世遗书、重器,一一能守而修明之,则前之祖宗幸甚,后之子孙也幸甚。又族谱所系甚重,所执守大宗谱者,必归族长家督,更不可轻易假借,恐有遗失更换之弊,切须禁之。
    六、父母老而传家兄弟,不免分产各爨。为父母者,必须公议,肥瘠兼平,焚香告祖,当众拈阄,写立分书,注明田土段丘四至,粮米明白,或有祖置山海荒地,不便分析者,亦必与某支兄弟合管,一一批明,签押字号,付各永远为据。或有父母年老忽然而终,未能家室田地分析,尔等兄弟,要亲爱和乐,合众议定,田产家室分平,敬请族老公正者,俾立分书为据,不许兄弟相欺,争占产业,不相逊让,或至争讼不了曰。如有此情,当祖戒饬之。凡兄弟不论贫贱、富贵要知和乐,至于婶嫂妻妾,亦要和合闺门,有事必相往来,式好无尤。诗曰:“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又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可知兄弟宜相亲相爱矣。又宜合修族谱、祠堂,同藉保差,不可为一人一时之利,或因一事一朝之忿而妄为分析,倘有迁居州县,势难合族谱,亦要详记分明,以便查稽,不然兄弟虽真,后世未免滋惑矣。
    七、男人年三十无子即宜再娶妾室,以为后计。然以娶妾以后,不可轻妻纵妾,要使妻妾和乐,方为曰大丈夫。至于妻,亦要知分和气,因子星太迟,以致再娶。至于妾,亦要循为小人之分,不可诬告丈夫,弃远嫡室,使人结发相离,则厥罪通天矣。故谚曰:“妻妾多声人甚怨厌,嫡庶和乐可足羡。”看此可知妻妾以和顺为妙。至于每娶妻妾,必以聘礼分明,接过家门,勿滥娶失德丑妇,则生子始无可议。如果无子,宜择亲支兄弟,昭穆相孚者以立后嗣。又须要自少抚养,婚娶教训,一如所生。生前恩义情深者,殁后自然孝敬。
    八、读书必先四书五经,以及历史、古文、左传、时务议论,以为立身功名之地。次宜算术、律历、医卜、技艺地理诸书,以图致用。至于诗词启札,百家诸子,人间秘书,亦要求囊括以广才识,庶免一物不知之耻矣。
    九、交友必择其忠信端直、学识淹通者,方为有益。若奸贪便佞、游浪赌博、嗜酒匪类之徒,宜远绝之,勿为之诱惑。所谓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朱文公家训曰:“有德者,年虽少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长于我,我必远之”,即此意也。
    十、为人必先道德,而后功名。毋以嗜欲杀身,毋以财货坏节,毋以学术欺天下后世,斯为圣贤之徒。凡力到处,必行好事,力未到处,常存好心。盖口服不节,致病之由,念虑不正,杀身之本。富贵则勿恃富豪而欺穷困,勿恃贵势而辱善良。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贫贱不为饥寒所迫,勿习为卑污匪类,玷辱家声,惟安分循礼,拮据强以为善,后世子孙必有光昭今德者矣。


作者:吉高翔 (2007/10/17 13:34:24)   回复此贴
  回复:海南经济报《琼州探源之姓氏篇——吉氏:科.. 第 8 楼

文献公像赞
少史公,谥文献。公少年梦一大人物赠莲花一朵。

大海之南,珠崖古乡。
笃生伟人,弱冠词场。
平黎纪绩,训士有方。
名知大吏,职重封疆。
继钟而起,缵甫联芳。
后先济美,辉映吉阳。
莲花小影,早岁休祥。
丹青图画,皎洁冰霜。
群贤仰哲,万派流光。
矧伊乡彦,不虔对扬。
——陈正仪
注:吉阳,宋前崖州之称,亦称宁远。

该帖子被吉高翔在2008-11-17 11:43:07编辑过

作者:吉高翔 (2007/10/19 9:23:5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10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8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8)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1,243.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