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吉双文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主 题: 翰林后裔 新学先驱——记百年三中首任堂长吉秉钧 已阅:3180 / 回复:3(楼主)

[B][align=center]翰林后裔 新学先驱
——记百年三中首任堂长吉秉钧
[/center][/B]
    吉秉钧1866年出生于江苏丹阳,原名吉金兰,字懋德,号秉钧,后以号行。为清乾隆朝我邑著名翰林吉梦熊六世孙。吉秉钧出生于这样一个翰苑世家,家有藏书十万卷(翁方纲《通政使司通政史渭崖吉公墓志铭》)。优越的家庭环境,浓郁的书香氛围,使秉钧先生不仅衣食无忧,且得以饱读古籍词章,由此可见翰苑世家家学之优势。因家学渊源,吉秉钧先生的文史知识远远胜过同龄儿童。独特的家庭教学方式一是让子孙为无任何标点的《论语》断句;二是从小描摹历代名家楷书碑帖。通过上述两项基本功的长期训练,九岁的小秉钧不但练得一手好字,更培养了阅读古代典籍的能力,不到16岁就考取了郡庠生(镇江府学秀才),在吉氏后人中,秉钧原本即最为聪慧多才,除工于诗文,亦擅长书画,且通音律,其声名成就,均在众兄弟之上。20岁后,便在家设塾教邻童及弟辈识字。后居家修学,广阅各类进步书籍,并常外出到诸私塾教读,由此结识众多志士同仁,为以后开拓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古语有云:时势造英雄。世态炎凉,使吉秉钧萌发了对专制制度的无比痛恨,同时也造就了他的早慧与早熟,深厚的家学渊源也为吉秉钧的诗词创作提供了必要的学识基础和文化底蕴。吉家世代书香门第,据称吉秉钧高祖大银台吉梦熊乾隆朝入值上书房、任内阁侍读学士,前后三十年间未曾请假,勤勤恳恳,精心教授诸皇子皇孙;当时家乡丹阳尚无书院,吉梦熊首先捐资,倡议创立了丹阳“鸣凤书院”(据《清大银台吉梦熊公入祀江南乡贤祠实录》),按月分课给予膏火,余资生息,最盛时有田一千余亩。寒畯之士得有沾溉之资,肄业生童咸知奋勉;丁母忧期间又掌教扬州安定书院,制艺外兼课以诗赋、策论、序颂、碑铭诸艺,置优等者皆一时知名士,诸生悬匾以志不忘,颜为泰山北斗;历史上吉梦熊两度出任福建学政,朱珪《研经堂集序文》记载:公视学闽中,谆示士子穷研经传,谨遵功令。衡文以清真雅正为宗,凡所拔取,皆积学之士,每案出舆论翕然。闽俗健讼,士子间有干涉地方事者,加意整饬,俾知自爱,刁健者一时敛迹,闽中士习文风为之大振。旧有棚规及生童贽仪,尽行革除所得,士如祖之望、陈霞蔚等,大半皆掇巍科以列显宦。祖上由来已久的办学、兴学、教学的优良家风使吉秉钧从小就深受影响。

作者:清溪诵芬堂 (2008/1/20 16:04:12)   回复此贴
  回复:翰林后裔 新学先驱——记百年三中首任堂长吉.. 第 1 楼

清政府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效仿西方全面实施义务教育,清朝官员也深知,在我国还处于兴办学堂之初,就提出仿效国外实行义务教育,这只是对各地官绅的一种“竭力劝勉”而已,但同时从侧面确实为新学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光绪32年,丹阳知县洪尔振照会邑人厉钟麟等开办公立初等小学堂。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各一。校舍多借用寺庙公所,城东则烈帝庙,城南则药王庙,城西则普宁寺,城北则积谷仓。经费以地方公款及捐款充之。家住斜桥的吉秉钧离城东烈帝庙仅数步之遥,此时在县城颇有名望的他积极响应。抱着“教育救国”的理想,与当时城中的有识之士共同热忱办教育,终生不倦。从筹建的那天开始,不管问题的巨、细,他都要亲自过问。在任职期间,他大力倡办新学,四处奔波筹集办学经费,为家乡人民培养了大量人才。
    据光绪版《丹阳县志》卷十一记载:烈帝庙,位于东门大街。祀隋司徒陈杲仁。杲仁,晋陵人。唐初即其故第立庙,屡著灵异,加封号。至南唐保大间,阴佑柴克宏破周师,册为武烈帝,故俗称烈帝庙。宋宣和、建炎间,赐名“忠佑”。明洪武间,邑绅杨鲁修,后毁。道士沈景旸重修。清康熙37年,道会司张总鸿募修。知县张经有记。雍正3年,道士芮世和、张骞基募修。乾隆3年增建后楼。咸丰10年毁,存大殿。同治8年,里人修建后楼。
    吉秉钧毁庙兴学,曾引起当地保守派和佛教信徒们的不满和反对,反对者雇用刽子手行刺他,刺客被他那种坦荡磊落、刚直不阿的秉性和与人为善的宽广胸怀所感动,一直不忍下毒手,这才使他免遭于难。他一生生活俭朴,既无不良嗜好,又无官场恶习,不抽烟,不喝酒,不打麻将,不坐轿子。当时的校舍破烂不堪,资金严重不足,为了学校能及时招生开学,他四处奔走求援,筹措资金,为争取增加教育经费到处奔波,他劝说地方绅商捐款,认真整理学款,改革田租章法,使教育经费收入有所保障。同时号召全校师生统一开餐,集中住宿,共渡难关。学校从严治学,为国家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学校声望极高,各地学生纷纷慕名而来。在教学方面,主张接受新文化。顺应时代潮流,倡导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在用人方面,以人才为本,用人唯才。提倡白话文,反对旧八股,学习拼音字母,推广普通话,提倡师生平等,建立新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思想大为解放,因此深受全校师生的爱戴和拥护。
    百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的一瞬,而丹阳市第三中学却经历了漫长的世纪岁月。一百年来,三中栉风沐雨,几经沧桑,但薪火相继,壮心不已;百年求索,百年奋斗,爱满天下,桃李天下,光荣与梦想一直与三中人相伴。翘首回望,大家不能忘记那些当初顶着巨大压力和重重困难为三中的早期创办而付出毕生精力的开明绅士以及一百年来在平凡的岗位上辛勤耕耘的各位老师,他们一批又一批,朝气盎然,一头青丝地来,两鬓白发地去,真是春蚕吐丝犹惜费,红烛成灰无顾嫌!更不能忘记一茬又一茬莘莘学子,沐浴着三中的阳光雨露,茁壮成长,遍布天涯。在一代代师生的共同努力下,百年三中定会扬起风帆,驶向更为辽阔的彼岸!

作者:清溪诵芬堂 (2008/1/20 16:05:42)   回复此贴
  回复:翰林后裔 新学先驱——记百年三中首任堂长吉.. 第 2 楼

丹阳三中,看来老祖宗吉秉钧功不可没呀。

作者:221.6.227.* (2008/12/10 19:40:23)   回复此贴
  "s" 第 3 楼

讨债公司/蓝月传奇辅助/蓝月辅助

作者:nihaota (2022/8/29 10:06:20)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3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3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3)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620.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