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源流 >> 浏览主题 版主:吉世芳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主 题: 毕节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吉柚权 已阅:6158 / 回复:7(楼主)

毕节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吉柚权

    吉柚权,1955年生于贵州省毕节市。1973年高中毕业后参军,曾在解放军西藏军区政治部任中校军官,在西藏22年。从事文学创作多年,1996年转业至贵州毕节中级人民法院,任政研室副主任。著有小说集《轮痕》,长篇纪实文学《西藏平叛纪实》、《白雪---和平解放西藏纪实》等三部。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毕节地区小说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转业到法院工作后,吉柚权刻苦自学法律,获得大学法律本科毕业文凭。业余仍积极进行文学和法制方面的写作,发表有《浅谈“试验区”中的审判工作》等文章。该文以时任贵州省委书记的胡***亲自倡导成立的“毕节试验区”中的法院干警,应开创一个有利于“试验区”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新型的审判工作局面,为“试验区”的经济建设保驾护航,保证“试验区”的经济建设沿着一个宏伟的目标,实现跨越式发展,使毕节从贫穷和落后走人富强和昌盛。在毕节“试验区”内,如何开创这样一个新型的审判工作局面呢?该文深入分析了“毕节试验区”的形势。为坚定不移而又富有创造性地落实邓小平“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为推动解决长期困扰岩溶地区健康发展的人民贫困、生态恶化、人口膨等胀问题,提出了开创审判工作新局面的设想。
吉柚权所写的长篇纪实文学《西藏平叛纪实》、《白雪---和平解放西藏纪实》这两本书,被美国的戈尔斯泰翻译成英文出版,在美、英、法、印度等国,影响比较大。印度总理看过此书后,曾当面问李瑞环说:“中国对印度的政策是否要改变?”第一本书出版后,吉柚权曾受到“处分”,“理由”是违反了党中央的“宣传政策”,对党“不利”。中央电台民族部主任张小平(后来任西藏自治区广播电视厅厅长)看过此书后写了个“特参”,给江***看了,江签转给胡***、刘华清“阅示”。后来,对吉柚权的“处分”,就撤消了留党察看、降职、转业这三项,改为安置到毕节地区中级人民法院工作。回到地方后,吉柚权又给中央写了一封信,申述了为何要写这本书,并对如何治理西藏提出自己的见解。其实,现在中央对西藏的政策,大都体现了该书的观点和意见。该书在93年曾被查封。
一个眼界开阔、思想锐敏、工作勤奋的知识分子,应该怎样坚持走好自己的路呢?
(吉世芳 采访记录)


作者:吉世芳 (2009/3/29 11:08:45)   回复此贴
  回复:毕节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吉柚权 第 1 楼

说不定形势过几年会有变化,曾被查封的会得到解放。。。。。。
世间很多事难说,即便做好事也不一定都会得到好报

作者:117.95.42.* (2009/3/29 22:43:21)   回复此贴
  回复:毕节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吉柚权 第 2 楼

四人帮倒台后还是会有冤假错案的,因为封建的、不民主的、家长制的社会基础和制度并没有多少改变,也就是产生四人帮的土壤还是存在的。

作者:218.17.78.* (2009/3/30 19:54:39)   回复此贴
  回复:毕节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吉柚权 第 3 楼

按照辈分,吉柚权是老长辈。敬祝您老人家身体安康,我休假回家,再请我父亲和伯父带我去拜望您。——吉庆(吉俊华之子,中尉,副连长,云南大理)

作者:117.136.0.* (2009/11/8 1:31:55)   回复此贴
  回复:毕节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吉柚权 第 4 楼

吉老,您好,应该叫您首长了,在连队时在图书室看完了您的《轮痕》著作,把我们西藏军人写的很真实,很投入,很荣幸的是我也是黔西北的一员,也曾在圣城拉萨守卫边疆,也是文学爱好者,一直想与您联系,只是无法联系您,我现在在古城西安工作,老家是黔西的,希望能得到您的指点,谢谢。西藏拉萨56095部队  赵伟13572221002,QQ328818821

作者:77616赵伟 (2012/2/20 1:00:37)   回复此贴
  回复 4:回复:毕节中级法院研究室副主任吉柚权 第 5 楼

云南镇雄及贵州毕节吉氏:
[自明初吉协、吉刕公后代起] 世(士)廷文国正,永学庆章成,建德连思绍,登朝在克明
吉柚权长辈是什么辈?

作者:吉学彬 (2012/2/21 20:17:08)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7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3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3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3,507.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