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文化 >> 浏览主题 版主:吉正祥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主 题: 陈直《史记新证》谈吉凤池先生 已阅:2735 / 回复:4(楼主)


                               陈直《史记新证》谈吉凤池先生

     丹阳吉凤池先生语余云:“《史记》年表首共和,本纪首黄帝,世家首吴太伯,列传首伯夷,皆表扬让位、反抗君主者。”

    ——见陈直《史记新证》页一一九


    吉家林按:《史记新证》一书乃西北大学已故古代史教授陈直所著,2006年中华书局出版。吉凤池即吉城,是我的曾祖,陈直年轻时是吉城的学生。


作者:吉家林 (2009/5/8 11:04:14)   回复此贴
  回复:陈直《史记新证》谈吉凤池先生 第 1 楼


                 陈进宜在《春游社琐谈》记丹阳吉曾甫先生之博学

    丹阳吉先生,名城,字凤池,号曾甫,与余同郡并同流寓苏北之东台县,为先伯父星南府君(陈星南)之契友,余因时时得以请益。先生淹贯群经,尤精于谷梁之学,旁及楚辞、汉史,皆有述作。尝于书斋榜有“通齐鲁学,治班马书”联语,确为纪实之词。先生曾语余《楚辞.天问》之“雷开何顺,而锡封之?”“雷开”当即“累启”。“雷”为“累”字误文;“开”为汉代之避讳,谓微子启封于宋也。王逸《章句》解雷开为纣佞臣说,恐非是。又谓,古代谚语无不用韵,惟《汉书.王吉传》之“王阳在位,贡公弹冠”两语,骤读之似无韵,实为两字一韵。以上略举两例,能见其思精识锐。先生著述甚多,晚年丧子,不久亦病逝,诸孙幼稚,但存遗稿。因思古来俊才硕彦,姓氏翳如者,何可胜数,先生即其一例。家保之兄(陈邦怀)所著《殷墟书契小笺》有先生之序言。李吟白丈所著《春秋后妃本事诗》刊在《云在山房丛书》,有先生之题词七绝四首,可以借窥生平治学之崖略。
    进宜(即西北大学教授陈直,陈直原名陈邦直,字进宦、进宜)

      ——此文摘自张伯驹《春游社琐谈》(卷五227页)


作者:吉家林 (2009/5/8 11:08:50)   回复此贴
  回复:陈直《史记新证》谈吉凤池先生 第 2 楼


                                 陈邦怀撰《丹阳吉城先生小传》

    丹阳吉先生,讳城,字凤池,号曾甫,又号经郛,研经宗齐鲁之学,读史通班马之书,旁及辞赋金石之学,撝张古义,多发前人所未发。先生与先君谈言治学心得,先君必拊掌称善,商讨学术历数十年,歆契无间,士林称之。先生淡泊明志,不求闻达,太夫人年高,日以娱亲著书为乐。光绪中叶,丹徒丁立均亦侨居东台,与先生友善,丁氏出任山东沂州府知府,提倡学风,延先生遥领书院阅卷之职,历时三年,培植多士,先生之教远被于山左矣。清末,任安徽庐州府中学堂教习一年,慕亲心切,汲汲辞归,学校挽留,乃介先叔辅卿先生继之。既而安徽水灾,先生举所得束修而增益之,以银币千元为赈,其风义迥乎远矣。辛亥革命后,东台县成立修志局,续修清嘉庆以后地方之历史,聘先生为分纂,先生根据采访资料,编纂成稿,以归于局,然而人事变迁,志局所在之文献,殆不可问矣。先生晚年讲学于东台乐学馆,一时云景风从,熏陶者众,而家弟邦聘、从弟直(陈直,号进宦,西安大学古代史系教授)皆尝从请益。邦怀旅食南通,深以未亲聆教诲为憾,岁次乙丑(1925),写《殷墟书契考释小笺》,先生锡以序文,则又深引为幸也。越四年,先生病逝,时值一九二八年农历四月,春秋六十又一。余往吊唁,先生之孙传莘(伊畴)奉遗稿以示余,都凡三十二种,曰:《易学礼证》、《尚书微子注》、《檀弓壹学》、《夏小正约义》、《左氏诗学》、《左氏许义》、《左氏正义述》、《左传旗考》、《左传兵事用旗考》、《左传小识》、《谷梁范注家法考》、《鲁论语大义述》、《论语问答》、《论语弟子名字古义述》、《论语王充义》、《读经积微》、《论语齐鲁学长篇》、《读史积微》、《吉氏谱系考》、《石鼓文考证》、《嘉祥汉石画记疏证》、《鲁学斋金石跋》、《孙卿赋章句》、《庄子闲诂》、《墨子经说句指》、《太玄经释文校语》、《楚辞甄微》、《亭林诗补注》、《鲁学斋读书杂志》、《鲁学斋文钞》、《鲁学斋诗钞》、《鲁学斋日记》。
    吊唁后,起视遐年砚斋藏书,插架深深,环列四壁,无异幼时之所见也。孰意数十年后,未毁于日寇侵入之时,而毁于文化大革命之日,岂不重可惜哉。先生手写遗稿,传莘守藏弗失,将谋传布,毋使泯没,则先生生平治学之精神与硕果,庶几音然而日章也。
    陈邦怀曰:一九七三年传莘钞录先生《天问甄微》寄至天津,属为校字作序。当尔之时,困于政治学习,朝出暮归,精力疲惫,不遑顾及学术,密藏《甄微》于行箧,以待方来。一九七六年,乌云击散,天日重光,恢复科学、文化,朝气蓬勃,甚盛事也。今年五月,传莘函询《天问甄微》序曾否命笔,并属为先生作小传。先生学行,虽能详其百一,义不敢辞,顾于《天问》未尝研习,校字犹恐不胜,况序文乎。从弟直夙治屈赋,且常闻先生之绪论,因以其书邮寄西安,促为之序,序成翌日,而从弟以老病逝世,呜呼,人之生命安能如文字久长乎。于是有感于传莘函述三代交情,又怆然不能已于言矣。邈怀幼时,先父命从先生哲嗣学古文辞,叩头执贽,行授业礼,先师第一课讲授韩愈《师说》,讲至“弟子不必不如师”,则反复朗诵以策励之。尤难忘者,先师题《嗣朴斋札记》,有“吾师师古将文者,且朴题斋得嗣音”之句,赏誉之厚,何敢不勉耶。先师讳荣泰,字通士,号守墨,师事先君,先君极器重之。伤哉,不遇而逝,春秋三十又三,著有《娱经室诗文稿》等书,传莘能读父书,能传祖砚,可上慰灵爽于霄汉矣。
    一九八○年六月,后学陈邦怀改撰于北京学院路之曲宦。

    注:此文发表于《东台文史资料》第1辑(1984),再刊载于南京师范大学《文教资料》总第244期。
     陈邦怀(1897—1986),1897生人,字保之,原籍江苏。中国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1954年受聘为天津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79年任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顾问,同时兼任天津文史研究馆副馆长等职。


作者:吉家林 (2009/5/8 11:16:54)   回复此贴
  回复:陈直《史记新证》谈吉凤池先生 第 3 楼

家林宗亲家学渊源深厚,一门三代史家!

作者:吉正祥 (2009/5/8 16:21:49)   回复此贴
  "s" 第 4 楼

讨债公司/蓝月传奇辅助/蓝月辅助

作者:nihaota (2022/8/29 9:50:34)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4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4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6,703.1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