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吉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吉氏论坛 >> 吉氏文化 >> 浏览主题 版主:吉正祥
 
 吉氏族谱   吉氏商贸   吉氏新闻   吉氏源流   吉氏分布   吉氏人物   吉氏音像   吉氏文化  全部分类
  主 题: 曾祖吉城公所撰的一篇《“国文研究会”序》 已阅:2676 / 回复:5(楼主)


                                            “國文研究會”序

    禮公①為“國文研究會”屬余序之②。曰:
    文會曷始乎?始於《論語》曾氏之言矣。其言曰:“君子以文會友,以友輔仁。”③“仁”在《論語》,章節數十、詞數百、指數千,乃所以磨礪而成就之者,必於文是歸,洵夫天地經緯之道,大而陰陽交遘之用宏也。顏淵仁乎仁,子貢知仁,子路勇仁。博文之誘,子路與顏氏同。子貢“文章得聞”,說者謂子路“有聞”,聞,文章也。《論語》開宗明義,言學、言友、言仁,弟子章復疏別其從事之害而著之曰“文”。文,名也、言也、可行者也。
    五五四十部其初祖,蟠薄兩際、重絫百代之義理典物,莫非其子孫而曾玄也。聖人之教人,人之所以學聖,無枝駢、無歧旁,胥管是矣。《孝經》聖人之行也,《春秋》聖人之志也。《春秋》正名,起語卿大夫。《孝經》述卿大夫之孝,則曰“非先王之德言不敢道”。《孝經》屬“參”,《春秋》屬“商”。子夏專科文學,《爾雅》釋詁以下,權輿於周公,虞津梁於西河。穀梁子親從子夏受業,梁止鄭棄其師,兩錄聖訓,曰“我無加損,正名而已”;又曰“五石六鶂之辭,不設王道不亢”。厥後魯學蟬媯,荀尸贊演。荀卿痛秦禍之將熾,周文之浸滅,朝夕思“法後王”以“復先王”,柢之以勸學,幹之以正名。期命辨說,名之大文,王業之始。物也者,大共名也,推而共之共,則有共至於無共然後止;鳥獸也者,大別名也,推而別之別,則有別至於無別然後止。
    海以內談“名”學者,俎豆其說至今。尸子聞《春秋》尊君之義,勸學正名,翕響蘭陵,於是發“天帝后皇異名同實”之論。聖人《爾雅》觀古之神,恉緣之以章。司馬遷世家孔子、列傳仲尼弟子,周末六國大儒獨合孟、荀為編。荀承子夏,而孟承曾子、子思者也。子思偁同文先於同倫,孟子誦詩讀書,而誦讀之鍵籥厥惟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遷文謂墨子在孔子後,其徒亦嘗學于子夏。吾讀其《經上篇》,平中圓方倍端直厚諸說解,既與泰西製造家之緟軌礱迹,而起於故、終於正,巋然為雅詁大師。
    嗟乎,其道極于孟荀,其器極於墨氏,而皆造端颯籀,覃慮形聲,此我中國三千年黃帝之靈所照爥左右,不容泯沒者也!《春秋》之例,會者外為主寫爾,以者內為志寫爾,今天下競其學亦競其會矣!然而挈裘遺領,挾矢迷的,自輯集類,茫無津涯,吾恐《春秋》顛倒內外之□□有所加也。
    合肥蒯先生④,肩其鄉“江、戴、金、程” ⑤遺緒,尤神明變化于吾郡段懋堂⑥之書,嘗發憤太息曰:“人,中國人也,不能識中國文字,因以推尋中國古古相傳之道若器,亦安用此页其上、臼其旁、攵其下為哉!”
    辛有睹禮慶而知惑萌,閔子聞學落而歎周隕,其思深,其詞通矣。爰依曾氏本指,闡明《春秋》內志之條,乃為“國文研究會”。同時,江陰繆先生⑦、長洲朱先生⑧、東臺陳先生⑨、松江張君⑩、興化李君⑾、清河吳君⑿、江都梁君⒀、江甯程君⒁、合肥殷君⒂聲而應之,而丹徒陳君⒃虞撰舉凡目。城⒄至庸陋,遂亦踴躍奔奏以竊附通人末光,而執簡之侍供都養之役。其諸南閤理群類司農相人偶之君子,必將有樂乎此也!
    時光緒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⒅,文林郎吉城撰于南京上江公學。


作者:吉家林 (2009/5/9 11:19:34)   回复此贴
  回复:曾祖吉城公所撰的一篇《“国文研究会”序》.. 第 1 楼


吉城公曾孙吉家林识读并补注:

    ①“礼公”即蒯光典(1857—1910),安徽合肥人,字礼卿、京卿,号季述,为李鸿章的侄女婿。光绪九年(1883)二甲六十九名进士,入翰林,授检讨,改官道员,督卤差淮南,擢京堂,后以道员身份在南京候补。光绪三十二年(1906)任淮扬海道,加按察使衔。光绪三十四年(1908)赴欧洲,出任欧洲留学生监督,岁余辞职,充京师督学局长,卒于官。蒯光典幼时聪明,八岁能诗,其后博览群书,学兼今古,能文章,通训诂,精目录学,于许慎《说文》、陆德明《释文》及《南北史》、《文选》及诸史舆地,皆有笺注札考,考证异同,张之洞称其“学兼今古”。蒯光典曾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在南京创办江宁高等学堂(即“上江公学”),又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出资在上海南京路创立“金粟斋译书处”,继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南京组建“国文研究会”。蒯光典著作甚多,有《文学蒙求广义》四卷、《金粟斋遗集》八卷等。
    ②此“国文研究会”是由蒯光典发起并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在南京组建的,当时清廷已废科举,我曾祖吉城公得蒯光典(礼公)之聘,由东台赴南京上江公学堂任教,便应礼公之邀加入“国文研究会”,又受其属而为之作序。
    ③见《论语•颜渊第十二》
    ④“蒯先生”即蒯光典。
    ⑤蒯光典人极爽朗,涉猎亦博,学术上崇尚“江、戴、金、程”。“江、戴、金、程”指清代安徽派著名朴学家“江永、戴震、金榜、程瑶田”。
    ⑥“段懋堂”即段玉裁(1735—1815),江苏金坛人,字若膺,号懋堂。清乾隆举人,官巫山知县,游戴震之门,湛深经史,尤精六书,著有《说文解字注》、《六书音韵表》等书。
    ⑦“江阴缪先生”即缪荃荪(1844—1919),江苏江阴人,字炎之,别字筱珊、小山,晚号艺风老人。光绪二年进士。历任庶吉士、纂修、总纂、提调等职务。曾主讲于西湖、南菁、钟山等书院,主持江南高等学堂,创建江南图书馆、京师图书馆。辛亥革命后,一度任清史馆总裁。缪荃荪学识广博,著作等身,有《艺风堂文集》八卷,续集八卷,外集一卷,《艺风堂文漫存》、《艺风堂诗存》、《艺风堂读书记》、《秦淮广记》等。还创建、主持了清代我国南北两大图书馆的工作,即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今北京图书馆)。他收藏的石刻,上自周秦,下迄宋元,达一万多种,都一一加以校勘、题识,编成《艺风堂金石目》,为我国的金石学的研究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⑧“长洲朱先生”即朱孔彰(1842—1919),江苏长洲(今苏州)人,原名孔阳,字仲我,又字仲武,晚年自署圣和老人,清末举人。朱孔彰是中国最优秀声韵学者朱骏声之子,系治群经之名家。辛亥革命后,朱孔彰与其子朱师辙皆被聘为清史馆纂修。
    ⑨“东台陈先生”即陈汝玉(1844—1911),江苏东台人,字白石(伯石),号窳叟,清贡生,清末东台县中学堂兼师范学堂经学、美术教员。陈汝玉为著名学者、书画家。善山水,出入四王,尤喜摹古,有“扬州小八怪”之称,其著作有《说文注笺》、《汉书疏笺》、《毛郑诗通释》、《庄子补注》、《孝经古文学》等。
    ⑩“松江张君”即张锡恭(1858—1924),松江府娄县人,字闻远,号殷南,。清光绪十一年拔贡,十四年中举,二十五年被聘为两湖书院经学分教,三十三年北京设“礼学馆”,被征召为纂修官,纂修《大清通礼》丧礼部份。张锡恭潜心研究三《礼》,以经学负盛名,其著作有《修礼刍议》、《礼学大义》、《茹荼轩集》、《茹荼轩续集》、《丧服郑氏学》等。
    ⑾“兴化李君”即李详(1858——1931),江苏兴化人,字审言,晚号辉叟,明代宰辅李春芳八世孙。1923年,东南大学聘李详为国文教授,讲文选及陶、杜、韩诗。国民政府成立后,蔡元培(中央研究院院长)聘请李详、陈垣、鲁迅、胡适等12人为特约著述员,许寿裳先生代表他到南京整理生平著作,交付出版。李详一生靠自学成才,工诗文考证,其著作有《愧生丛录》、《世说新语笺释稿》、《选学拾沈》、《颜氏家训补注》、《文心雕龙补注》、《文选萃精说义》、《陶集说略》、《楚辞选注》、《杜诗释义》、《王荆文公诗补注》、《庚子山哀江南赋集注》、《汪容甫文笺稿》、《陶斋藏石记释文自定本稿》、《清代学术概论举正》、《学制斋骈文》、《学制斋文集清稿》、《学制斋诗集》、《药裹慵谈》等。


作者:吉家林 (2009/5/9 11:22:14)   回复此贴
  回复:曾祖吉城公所撰的一篇《“国文研究会”序》.. 第 2 楼


    ⑿“清河吴君”即吴温叟,江苏清河人,为淮安段蔗叟的高足。吴温叟客金陵时,与蒯光典、李详、吉城等常以诗文相往还。
    ⒀“江都梁君”即梁公约(1864—1927),江苏扬州人,字慕韩,号饮真。博览群书,显才气,善诗词、骈体文,清末为“冶春后社”成员,常与诗、画之友作文酒之会,切磋诗文书画,后渐钟情于画。30岁后客居南京,与海内外名流交往,受到诗人李鼎芬、学者缪荃荪等赞赏,渐负名声。民国后创办南京美术学校,任国画教师。梁公约晚年的花鸟画日趋妙境,为中外收藏家所珍爱。其著作有《端虚堂诗集》等。
    ⒁“江宁程君”当指程鼎臣,程鼎臣生平不详。我曾祖吉城公在日记中说,他在南京时曾与“蒯光典、朱孔彰、程鼎臣”三人一起饮谈过。
    ⒂“合肥殷君”当指殷孟乔,殷孟乔生平不详。我曾祖吉城公在日记中说,他在南京上江公学任教时曾与殷孟乔商订古文教材,后由朱孔彰精选了三十篇。
    ⒃“丹徒陈君”即陈祺寿(1863—1929),江苏丹徒人(侨居东台),字星南(心兰),号兰宦。陈祺寿曾与我曾祖吉城公一起赴南京任上江公学堂国文教席,后回东台任东台县中学堂兼师范学堂教员。民国初年,陈祺寿受张謇(清末状元、民国实业总长)之聘赴南通任南通图书馆馆长。陈祺寿系清末民初著名学者,其著作有《且朴斋书跋》、《武梁祠堂画像字考》等十余种。陈祺寿之子陈邦怀年轻时曾受聘为张謇秘书,后成为著名金石学家,出任天津文史馆副馆长。
    ⒄“城”即我曾祖吉城公。吉城(1867—1928),江苏丹徒人(侨居东台),字凤池(凤墀),号曾甫(曾父),清末廪贡生,授文林郎候选训导。吉城公博学多才,研经宗齐鲁之学,读史通班马之书,曾遥领山东沂州府书院阅卷之职,后又在南京上江公学堂、安徽庐州府中学堂、东台县中学堂兼师范学堂任教,晚年讲学于东台乐学馆。吉城公的著作有《易学礼证》、《尚书微子注》、《檀弓壹学》、《夏小正约义》、《左氏诗学》、《左氏许义》、《左氏正义述》、《左传旗考》、《左传兵事用旗考》、《左传小识》、《穀梁范注家法考》、《鲁论语大义述》、《论语问答》、《论语弟子名字古义述》、《论语王充义》、《读经积微》、《论语齐鲁学长篇》、《读史积微》、《吉氏谱系考》、《石鼓文考证》、《嘉祥汉石画记疏证》、《鲁学斋金石跋》、《孙卿赋章句》、《庄子闲诂》、《墨子经说句指》、《太玄经释文校语》、《楚辞甄微》、《亭林诗补注》、《鲁学斋读书杂志》、《鲁学斋文钞》、《鲁学斋诗钞》、《鲁学斋日记》等30多部。
    ⒅“光绪三十三年三月二十三日”即公元1907年5月5日。

作者:吉家林 (2009/5/9 11:23:34)   回复此贴
  回复:曾祖吉城公所撰的一篇《“国文研究会”序》.. 第 3 楼

拜读斯文,城公饱学之儒雅、激扬之风采,仿佛就在眼前也!

作者:吉正祥 (2009/5/9 13:15:08)   回复此贴
  回复:曾祖吉城公所撰的一篇《“国文研究会”序》.. 第 4 楼

兴奋之余,掩卷长赞。思吟一首,以赞我吉氏城公一代史学宗师:

馨香俎豆谱中知
黻黼文章出凤池
读史书通班与马
研经学达鲁和齐
春秋左传易论语
义考文钞述证诗
一本甄微无价宝
儒林史界大宗师


作者:吉正祥 (2009/5/9 14:55:45)   回复此贴
  "s" 第 5 楼

讨债公司/蓝月传奇辅助/蓝月辅助

作者:nihaota (2022/8/29 9:50:24)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5 每页5条 当前1/1页 [1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21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21)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吉氏论坛  执行时间:3,605.5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吉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