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暴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暴氏论坛 >> 姓氏人物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暴姓之详解(1) 已阅:4101 / 回复:6(楼主)

暴:
  宋序:244 《宋代百家姓》
  今序:522 (“百姓源•缘”排序)
  汉语拼音: bao 旧有读:pu
  英语读音: Paul / Pao
  日语发音: 暴 ぼう
[姓氏概况]
暴姓的来源主要有两支,其中之一相传与周朝一位大夫的食邑名称有关。这一食邑的名称即暴,约在今河南原阳西。后来,这位大夫的后代便以此为姓,姓暴。另外,相传周代还有一个诸侯国的名称是暴,公爵,其国君中一位知名人物被称为暴辛公,他的后代也姓暴。
  暴姓在得姓后,出自不同支派的人多以河东为郡望,并有周朝时秦国名将暴鸢、汉代御史大夫暴胜之等知名于世。
[姓氏溯源]
  暴(Bào)姓源自周朝,源出有二:
  1、暴姓最初形成于商朝,发源地在今天河南省境内。商朝时,有一位名叫辛的大臣,被封为公爵,封地是暴邑。他建立了诸侯国暴国,世称暴辛公。到了春秋时期,暴国并入郑国,暴辛公的后世子孙即以原国名作为自己的姓氏,这样就有了暴姓。
  2、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从历史文献上考证,我国有人以暴为姓,大约是在3500年前的殷朝时期。据《风俗通》记载,当时有殷朝天子的名下有许多各势如据一方的诸侯,其中有一位叫暴辛公的,根据考证,便是姓暴的中国人的始祖。这在《尚友录》上也有清楚的记载。望族居魏郡(今河南省临漳西南一带)。东周时,有王族大夫辛被封在暴邑(今河南省郑州北),建立了暴国,因为他的爵位是公爵,所以称暴辛公。春秋时暴国并入郑国,其国民以原国名为姓,称暴姓。
  暴姓始祖:暴辛公。
[郡望堂号]
  1、郡望
  魏 郡:汉高帝时置郡。相当于现在河北省魏县、河南省浚县、山东省冠县之间地区。

  河东郡:秦时置郡。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省夏县西北)。相当于现在山西省境内黄河以东地区。
  2、堂号
  耿介堂:源自明朝时暴昭为大理司务、刑部右侍郎,历任左都御史、刑部尚书。为官耿直,是非清,原则明,有高尚的气节。
  定阳堂:源自北齐时有暴显被封为定阳王。
[迁徙分布]
  暴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暴姓出自姬姓。周朝时候,周天子分封自己的一个同姓叫作“幸”的贵族到暴邑(今河南省郑州市北,一说今河南省武县一带)为诸侯,后来又封他为公爵,称为“暴幸公”。暴幸公的后代就有以“暴”为姓氏的,称暴氏,世代相传,成为今天暴姓的先祖。在古代,暴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东。现在辽宁省宽甸、河北省沧州、河北省邯郸、邢台、秦皇岛;河南省濮阳、陕西省咸阳、西安、山西省长治、山东省莱芜、贵阳、大连、等地有暴姓后人。山东省莱芜一族的辈份有汝、法、生、正、玉、立等。辽宁省宽甸一族辈份有振、尚、文、盛、学、占、中等。地名中带有暴姓的分布在河南省滑县、河北省秦皇岛、陕西省佳县、子长、湖南省桃源县、北京市大兴区、山西省长治以及辽宁省阜新等地。宁夏也有暴姓后人.20世纪初来自陕西境内。
  河南安阳市滑县,暴氏村庄有三,即:滑县道口南城关镇北暴庄,滑县焦虎乡暴庄村,滑县牛屯乡南暴庄,三村庄址自北向南一字排开,总人口约3000人.滑县三个暴氏村庄于公元一九九零年左右共同商定列如下"振华要兴盛,协力登高峰,树宏志远宇,瑞祥双昌隆"二十字为暴氏后人辈份,暴庄村由此二十辈份上溯即:印,玉,福,天,成,得,学,存等等,据考证,滑县焦虎乡暴庄村立祖为明洪武年间移民而来,始祖为暴仝,暴全兄弟二人,祖谱从明末记起,历今逾四百余年矣


作者:htl100 (2007/9/13 14:14:50)   回复此贴
  回复:暴姓之详解(1) 第 1 楼

[姓氏对联]
  绣衣直指   猎骑追飞
  ——佚名撰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河东人暴胜之,字公子,武帝末年任直指使者。当时郡国盗贼蜂起,十分猖獗,他身穿绣衣,手持斧头,追捕盗贼,又负责监督考核郡国官员。后官御史大夫。下联典指南北朝时北齐斥丘人暴显,字思祖,善于骑射,曾跟从北魏孝庄帝狩猎,一日之间获禽兽七十三。后随高欢起兵,历官北徐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封定阳王。
  忠诚皎日   扬徼清风
   ——佚名撰暴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西汉河东人暴胜之,武帝末为直指使者,时郡国盗贼峰起,胜之穿绣衣持斧逐捕盗贼,威震州郡。下联典指明代名臣暴昭,建文初充北平采访使,具得燕王不法状以闻。燕王入京,被执,大骂不屈,被害。
  [历史典故]
  独特的“坟会”祭祀习俗
  凌源市民委暴凤田 凌源市刀尔登镇暴姓家族系蒙古族土默特部后裔。远在三四百年前的北元时期,他们的先民因戍边从归化(今呼和浩特市)东迁至此定居.他们的老坟茔在八道沟村刘杖子自然屯西北方的一个山怀处,大坟茔由东坟茔、西坟茔、喇嘛坟茔组成,有坟650多座,葬先人1000有余,占地近百亩,由于良好的管理,树木廊林,非常壮观。每逢清明之际,暴家在老祖坟茔地举行大型的祭祀活动。并就地集体野餐。 他们把这一祭祀活动称为“坟会”。“文革”中因坟茔遭破坏,“坟会”一度终止。1982年春经朝阳地区、凌源县、刀尔登公社三级政府依据民族政策妥善解决后,又恢后复了“坟会”。 暴家把“坟会”视为盛事。在外地工作的暴家人,出嫁的老少辈姑奶子,凡是要省亲的人一般都要在清明节前赶到家,以便按时参加“坟会”祭祀活动。游离到远离刀尔登的暴家支系也不忘刀尔登这块故土。凌源市内牛营子、天盛号、四合当、雹神庙、三道河子等乡镇及喀左县桃花池村的暴家人,一般情况下也都推选代表前往刀尔登参加祭祀活动。刀尔登镇内暴姓家族有六七百口人,分散在干沟子、北营子、头道河子、南营子4个村居住。尤以南营子村最多,有400口人,因此,“坟会”也是以南营子暴家为核心而举行的。 哪天举行“坟会”祭祖活动要由“坟会”管理小组决定。一般是以清明节后第一个星期天为活动日。如清明节当天是星期日则这天就是活动日。如遇上阴雨天、刮大风的天气不举行,具体活动日再另行商定。 坟茔地距南营子、头道河子两村最近距离也有六七里路。“坟会”这天,人们一清早就从四面八方向坟茔地集中。以前有少数人家赶着毛驴车和胶轮马车去的,多数是步行而去 。如今不同了,有开着拖拉机去的,有乘汽车去的,大多数是骑自行车去,步行者是少数。人们到坟茔地后,先在老祖坟前供桌上摆上供品,烧上高香,各家都要往公众官场送上多少不等的黄表纸,往老祖坟上添新土。

作者:htl100 (2007/9/13 14:15:50)   回复此贴
  回复:暴姓之详解(1) 第 2 楼

然后再给自己的亲门近支坟上添新土、上供品、烧纸钱、叩拜、祷告。各家各分支祭祀完毕后,由管理小组中老长辈人召集大家在老祖坟前开阔地集合按支依辈跪好,在主祭人主持下,在“经棚”音乐声中隆重举行祭祀活动。 祭祀的程序和内容,一般为:①宣布祭祀活动开始;②鸣放鞭炮;③向老祖宗坟前敬献哈达;④由跪在前排的长者们烧黄表纸为祖宗送钱,洒祭天祭地祭祖宗的酒,边烧纸边敬酒边祷告,汇报家族状况,祈求祖宗保佑家族人丁兴旺发达;⑤在长者带领下施行叩拜礼;⑥拜毕,人们由跪变席地,坐由长者和通晓族史的人讲述族史;⑦由长者对族内好人好事进行表扬,号召大家弘扬民族传统美德,在各自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为国为民多做贡献,为家族增光;⑧自由发言,多数是由外地派来的代表和归家省亲者讲述那里暴家人的基本,情况介绍外地有益于大家生产生活激励人们上进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信息;⑨由负责“坟会”财会的人员公布资金使用情况。 老祖宗坟前的集会结束之后,人们开始野餐。此时供奉在老祖宗坟前果品和糕点则被孩童抢着吃掉,也有的老年人和小孩参与抢供品,为的是给自家小孙子小孙女吃,人们认为吃了供品的小孩子好养活,长命、会有出息。在坟茔地举行大型的家族集体野餐,是暴家“坟会”祭祀活动的主要项目。负责炊事的一班人按管理小组议定的种类和标准,提早二三天前备好主副食品、烧柴和应用炊具。“坟会”这天,由炊事班在固定地点搭锅垒灶开始造饭。开饭时,一般是亲门近支坐在一起,由负责造饭的老长辈安排打饭的顺序,由炊事人员视饭菜多少酌情配给。碗筷饭桌等食具由每户自备。几百口人席地而坐连成一片,同时用餐,边吃边唠家常,充分地显示了家庭的大团圆、和睦兴旺发达。此请此景也是民间习俗事项的一大景观。 笔者遍查有关民间祭祖的资料,也曾向全国民俗学会的专家权威们作过研究探讨,他们认为象暴家这种祭祀祖先并在坟茔地举行大型的家族集体大野餐的“坟会”活动,实属国内民间祭祀习俗的一支独秀。在其他地方至今还未发现这类“坟会”活动的情况和有关文字的记载。民族学专家学者认为,这是蒙古族不忘祖宗、不忘根基的优良传统美德和游牧民族、蒙古兵行军作战时集体野餐习俗的传承、保留和再现。

作者:htl100 (2007/9/13 14:16:39)   回复此贴
  好详细!! 第 3 楼

好久没有来
看到新帖子
真好!!

作者:暴子华 (2007/9/16 16:18:39)   回复此贴
  回复:暴姓之详解(1) 第 4 楼

很详细,,收藏!!!

作者:暴子华 (2007/9/16 17:17:49)   回复此贴
  回复:暴姓之详解(1) 第 5 楼

我姓暴,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作者:123.160.70.* (2008/9/2 2:16:22)   回复此贴
当前总数:6 每页5条 当前1/2页 [1] [2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2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2)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暴氏论坛  执行时间:1,007.8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暴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