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世界一流顶驱的厂长刘广华
- 中华刘氏网 2009-5-22 9:50:10 中国石油报
主人公的话:为中国石油提供紧缺装备,是我作为石油装备人的义务,也是我的乐趣。国家需要什么样的石油装备,我们就生产什么! 记者 金添 摄
作为石油人,你可以不知道刘广华,但你一定要知道“中国顶驱”。
当今世界石油技术的竞争,很重要的是石油装备的竞争。一部世界石油工业发展史,也是一部石油装备技术进步史。从1859年第一口现代油井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开钻,钻机随着石油工业的发展,历经了“顿钻时代”、“转盘传动”钻井时代。
上世纪80年代,钻井顶部驱动装置(简称顶驱)的出现,又把钻井技术推向一个新时代。著名钻井专家、中国石油钻井工程研究院院长孙宁说:“顶驱代表着21世纪国际石油钻井装备的先进技术和水平。”
刘广华正是与“中国顶驱”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人。
刘广华带领北京石油机械厂(简称北石厂)干部员工,生产出世界一流的顶驱,实现了我国交流变频顶驱的产业化,极大地支持了我国石油钻井装备的升级。如今,北石厂生产的顶驱远销31个国家和地区,被国外誉为“中国顶驱”。
“国家缺少什么石油装备,我们就生产什么”
刘广华身材敦实,身上总有一股子冲劲。上中学时,他曾跑出百米速度12秒2;上大学时,作为系足球队的前锋,在绿茵场上纵横驰骋;当厂长后,他又率领员工在石油装备市场上,一次又一次向世界一流水平冲击。
顶驱由美国人于1982年研制成功。因自动化程度高、安全性能好、钻井速度快、可大幅度减少钻井事故等优点,在深层、复杂地层等高难井施工中大显身手。
在国际钻井市场重大项目竞标中,参与的钻井队配备顶驱,已成为国际惯例。
随着我国石油勘探的发展和“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大批钻井队需要配备顶驱。然而,直到上世纪90年代未,全球仅有美国、加拿大、挪威等国的少数几家公司能生产。价格从每台120多万美元暴涨到200万美元,且呈继续上涨之势。
国内一家钻探公司曾向国外公司订购顶驱,厂商开出200万美元的一口价。当顶驱出现故障时,厂方要求先支付服务费,然后才提供服务,维修工程师每天的服务费至少1200美元。甚至有的时候电路出了问题,来的却是机械工程师,不得不换人,需要很长时间,给钻井生产造成很大影响。
面对这种形势,国内钻井专家一致认为,一定要尽快研制、生产、配置国产顶驱,否则就会制约石油勘探开发进程,迟滞我国石油工业“走出去”的步伐。
我国钻井队在海外投标连连失利的消息以及顶驱完全依靠进口的尴尬,让北石厂厂长刘广华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定要生产出自己的顶驱,成为刘广华最大的心愿。
2002年11月,北石厂召开战略研讨会,与会专家提出,北石厂要依靠科技,不断创新,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生产出世界一流的钻采装备。刘广华为专家的肺腑之言所感动。他激动地说:“我深深地感受到各位专家为加快石油装备国产化进程的迫切心情,我们绝不辜负诸位领导和专家的期望,决不会忘记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北石人在面对挑战时,从来没有退却过,在面临机遇时也绝不会放弃。”
2003年年初,集团公司科技发展部和规划计划部审时度势,果断立项,决定在北石厂尽快实现国产顶驱产业化。
中国石油应该有自己的顶驱。刘广华下定决心。
研制顶驱,投入至少上千万元,对于当时产值只有8000多万元的北石厂来说,无论是对集团公司勘探事业发展的贡献,还是本厂的发展都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在上世纪90年代,国内曾研制过直流顶驱,但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取得成功。有人提醒刘广华:“顶驱碰不得,小心烫手!”可刘广华认为,作为一名中国石油装备人,就有为国家分忧的责任。他决心背水一战。
“中国人智慧加全球资源,打造北石顶驱”
2003年年初,由北石厂和勘探院机械所组成的20人顶驱产业化项目团队成立,刘广华担任项目长。同时,聘请国内知名学者专家组成北石顶驱专家组,负责为产业化把关定向。至此,攻坚大幕拉开了。
为了打造世界一流的顶驱,刘广华带领团队跟踪探索国内外相关先进技术,分析过去直流顶驱产业化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这次攻坚要提高产品可靠性,瞄准世界先进水平,研制具有中国石油自主知识产权国际一流的顶驱产品。
我们的顶驱靠什么取胜?有人说,中国的顶驱只有在价格上比国外的低1/3,才会有市场。刘广华却认为,过分强调元件的国产化和低成本,会影响顶驱的质量。北石厂眼睛盯住了世界一流水平,以开放的思路搞顶驱,用中国人智慧加全球资源,打造中国顶驱。
经过研究和深思熟虑,刘广华提出高起点、高技术、高配置、高质量和优质服务“四高一优”产业化思路。应用先进的技术,组织优秀的人才,选择可靠的元件,配置最好的资源,加强与用户联合,实施周密的计划,确保可靠的质量,提供最佳的服务。
为此,北石厂专门组建顶驱中心,从产品开发到营销服务实行一体化管理,按照“品德、品质、品牌”的经营理念和“科技化、数字化、国际化”发展战略,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有限元分析、图文档管理系统等先进的设计手段,购进先进高端数控加工中心、检测设备、加工软件,实现从设计到制造的自动化,为打造精品奠定坚实基础。
为准确测算出主要部件的承载力,北石厂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有限元分析软件,它能把一个部件从里到外划分为数万个小单元,并对每个单元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确保产品安全可靠。
为打造高水平顶驱,北石厂专门设计可承载1000吨的顶驱专用拉拔试验台架和综合性能试验装置,能对顶驱进行2倍标准载荷的拉力实验及综合测试。这样严格的测试水平,在全世界顶驱制造商中绝无仅有。
一走进顶驱车间,就感觉到与众不同。车间的地面用绿漆刷得锃亮;所有工具,包括榔头、扳手都是全球优选的进口货,整齐地摆放在与世界接轨的高架工具柜上。
刘广华说,这一切就是要传递给员工一个强烈信息:用全球最好的软硬件资源打造北石顶驱,从基因开始就是世界一流。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顶驱制造更难,难在时间紧,难在技术攻关。
集团公司为顶驱项目制订了为期一年的项目计划。可是,因为想把北石顶驱的一切都做到最好,制造难度和工作量大大增加,时间变得相当紧迫。
技术难,是制造顶驱需要攻克的又一大堡垒。勘探开发研究院原副院长丁树柏说,机械制造不是简单的“照搬”,而是要对原方案进行完善和再创造。事实上,具体到顶驱的制造过程来说,对原设计方案的完善和再创新达到80%以上,难度巨大。
制造顶驱减速箱期间,有个齿轮按设计要求装上去后,总发出不正常的响声。生产技术人员怀疑齿轮有质量问题,把齿轮送到北京齿轮检测中心检测,结果正常。又送到全国顶级的大连船舶检测中心检测,还是没问题。大家绞尽脑汁,也没找出原因。一天下班后,刘广华刚走出厂门,突然想到:会不会是齿轮内径设计小了,受轴承过度挤压轻微变形所致?他立刻回到车间,组织技术人员完善内径设计,重新加工,终于解决了问题。
在研制顶驱的日日夜夜里,刘广华处处突出“精细”,真正把顶驱造成高质量的产品。 研制专用试验台时,因为没有任何资料可借鉴,仅方案就先后做了19个,耗时3个月。专家组成员、中国石油大学教授陈汝恒感叹:“难度不亚于顶驱制造本身。”
攻关期间,刘广华“一肩挑双担”,身兼厂长、项目长。白天,他组织全厂生产,处理日常事务,完成当年生产订单;晚上,工人下班,他又到顶驱中心“上班”。他说:“顶驱涉及的问题都是技术性难题,下班以后各种干扰少,可以静下心来与大家搞研究。”于是,“八小时以外工作会”也就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那段时间,刘广华和伙伴们经常顾不上吃饭,干脆买来方便面堆在屋里,谁有空谁吃。一次就买10箱,大家笑称是“共产主义方便面”。在一年半的时间里,项目组成员吃的方便面加在一起“一车皮都打不住”。一年半下来,刘广华仅仅休过4天。
2003年年底,拥有中国石油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一台顶驱在北石厂成功下线。通过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大公司装备专家鉴定的那一天,刘广华心情激动,彻夜难眠。“北石顶驱”先后申报专利12项,目前正在申报钻井顶驱的ISO国际标准。
中国顶驱投放现场走向世界
国产顶驱生产出来了,接下来的是现场应用和市场拓展的考验。
2004年3月,新疆油田霍001井正在钻进,当钻至2883米时,遇到砾石层,发生严重跳钻,进口的顶驱震坏了。怎么办?常规做法是请厂家派人来维修,但这需要较长时间。工程方正为此着急之时,得到消息的刘广华主动提出,试一下北石顶驱。
“进口名牌顶驱都不行,国产的行吗?”
在一些现场人员的将信将疑中,刘广华带着10多名员工从15时开始,在钻井平台上安装顶驱。起吊、对接、调试……个个干得浑身热汗。深夜,同事看到,大雾中,刘广华静静地站在井场,一动不动地凝望着安装中的顶驱。“那专注的神态,好像他眼中只有顶驱,忘掉了世上的一切。”
第二天10时,当顶驱开始运转时,刘广华情不自禁地对伙伴说:“看,咱们的顶驱多像一只漂亮的蝴蝶。”
北石顶驱在霍001井运行7个月,累计钻进5000多米,经受住跳钻、卡钻、井漏等多种恶劣工况的考验。完井后,运回北石厂,在用户的见证下打开顶驱,各部件均完好无损,连磨损几乎都看不出。
用户心服口服,随即将这台顶驱运往另一口井使用。此后,这家用户成为北石顶驱最大的客户,累计订购33台,同时也成为北石顶驱最好的宣传员。
2004年4月,原四川石油管理局国际工程公司巴基斯坦项目部SPA—2钻井队在巴国施工时,使用的两家国外顶驱,都因电磁干扰无法正常使用。他们向国内总部紧急求援。领导打电话问刘广华:“北石厂顶驱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刘广华听完现场情况描述后,充满信心地回答“没问题!”因为顶驱倾注了他的心血,他对顶驱的每个零件都了如指掌,他对顶驱充满信心。
随即,北石顶驱投入使用,运行稳定,满足了复杂井段的作业要求,钻井速度明显提升,得到巴基斯坦国家石油勘探开发公司的高度评价。
在两次与国外顶驱交手后,北石顶驱声名鹊起,国内外客户纷纷前来订购。全球装备水平最高的钻井公司——美国罗万也向北石厂发来订单。2004年12月9日,双方在人民大会堂签订合同。罗万公司总裁说,这是该公司首次在欧美以外的国家采购钻井装备。
由于签证原因,北石厂安装人员没能及时赶到,顶驱是由经验丰富的罗万公司工作人员,按照随机说明书安装的。当北石厂人员赶到施工现场时,已经打到第三口井。现场人员一见北石厂的人员,就翘起拇指说“No problom(没问题)”。经他们统计,比起国外某名牌顶驱,北石顶驱故障率要低得多。
随后,罗万公司又一下子购进14台顶驱,并空运回国,创下我国华北空管局一次空运单件重量的最高纪录。
2006年11月28日,罗万公司副总裁丹尼·帕特森写信给刘广华:“感谢您和北石厂在过去两年里为我们提供的高品质顶驱和服务。我们的合作取得了双赢,您应该受到表彰……”
2007年,北石顶驱的年生产能力达到100台,成为全球生产规模最大的两家顶驱生产商之一,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同时远销世界31个国家和地区。
顶驱始创于美国,如今中国人把自己的顶驱卖到有“世界钻井王国”之称的美国,刘广华心中充满自豪。
向世界石油装备制造的最前沿冲刺
2005年,刘广华和北石厂又接受新的挑战——“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的产业化生产。该系统把钻井、测井和油藏工程技术融为一体,能让“钻头嗅着油味走”,是薄层油气藏勘探开发的利器,被誉为“航地导弹”,全球只有3家公司能够生产。
近年,我国对薄层油气藏的勘探开发日渐增多,一些国外公司对中国石油企业只提供服务,不卖产品。中国石油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科研人员“十年磨一剑”,使这项技术趋于成熟,而实现产业化的担子又落在了北石厂,又落在了刘广华的肩上。
2008年10月至11月,集团公司在辽河油田试验这一系统。油层厚度只有几米,系统在其中顺利穿行,只要钻头一离开油层,地面就能迅速获悉,可指挥钻头调整方向回到油层。连续钻井3口,效果良好,标志着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已进入工业化推广阶段,向实现产业化迈进了一大步。
就这样,刘广华率领北石厂员工,发扬“顶驱精神”,攻坚克难,屡获突破,推出空气螺杆钻具、随钻仪器等一批又一批钻井工程急需的石油装备。
为什么要下这么大工夫研制顶驱、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这一系列产品?刘广华感触很深:“石油装备的先进程度体现着石油公司技术的先进程度。作为中国石油一个装备制造厂,我们最大的职责就是让我们的钻井队配备我们自己生产的利器,大步走出国门,在全球竞争中不断取得胜利。这也是建设综合性国际能源公司的发展目标对我们提出的最高要求。”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如今我们已成为石油装备的制造大国,但还不是石油装备的强国,有志气的中国石油装备人胸中应该有更高的目标。
刘广华就是这样有志气的中国石油装备人。他率领北石厂制造出“中国顶驱”等一系列高科技石油装备,使我国开始跻身高端石油装备生产国之列。他的身前身后,千万名和他一样的石油装备人,正用大庆精神、铁人精神,铸造着石油装备强国之魂!
同事印象
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他在经营理念上有前瞻性。作为一个科技出身的企业管理者,他关注细节。他始终把北京石油机械厂摆在为中国石油提供精良装备这样一个层面上。他站位高,从北石厂上顶驱这个项目就能体现出来。
——厂党委书记蒲硕柯
刘广华干起工作来有股子韧劲儿。在顶驱装置产业化过程中,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他都鼓励大家说:“别泄气,我们肯定行!”然后,他和大家一起分析技术细节。只要他在,大家就有主心骨。
——厂总工程师邹连阳
刘广华十分务实,是我们心目中的好厂长。他来厂里这10年,北石厂发展日新月异,产值从1999年的几千万元,增加到如今的12亿元。北石厂的知名度高了,员工的收入也随之增加了,我们由衷地感谢他。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