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姓后代以邑为姓流传 阳新族人为武榜眼自豪

    中华姬氏网 2013年3月6日 万家姓


【今志】
   阳新秦氏来自姬姓,属天水郡。秦九怡任知县迁居江西饶州,他有三子:绍俊、绍杰和绍亿。绍俊的第12世孙秦万忍于明朝洪武年间,定居于阳新白沙镇五珠村秦伏什湾;绍杰的第12世孙秦子成随后迁居在阳新龙港钟山岭村,而绍亿的第10世孙秦源孟则迁到湖北大冶定居。目前整个黄石地区的秦氏人口共有12000多人。
   
   
   【姓氏起源】
   其一出自嬴姓。伯益后裔非子的封地秦国,属于以国名为氏。秦始建国于雍(今陕西凤翔),公元前227年秦王政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灭后,王族子孙遂以国名为姓氏,称为秦氏。
   其二源于姬姓。周文王后代鲁国侯伯禽裔孙的封地秦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据史籍《古今姓氏书辨证》记载,周武王封弟弟周公旦为鲁公。后来周公旦让他的儿子伯禽(禽父)前去封地鲁国。伯禽的裔孙以公族为大夫,食采于秦邑(今河南范县旧城),其后人便以邑为姓者,称秦氏。多数的史籍记载认为伯禽的后裔所开启的秦姓为秦姓正宗,阳新秦氏也属这一源流。
   
   
   【姓氏之旅】
   
   阳新秦氏源自天水郡
   自古以来,阳新白沙、浮屠一带风光极好,山川秀丽,人杰地灵。乌龟山、白浪山、七里冲(峡谷)、黄姑山、百佛山、十八折(山)横贯东西一线,清代曾有人依地名拟联“乌龟赶白浪,吐出香气七里冲;黄姑拜百佛,展开罗裙十八折”颇为生动有趣。
   据说十八折山的名字是根据它的形状而来的。从远处看去,这山便呈现出十八个折子,于是人们就给它取名为十八折山。这里不仅风景优美,民风淳朴,山上还蕴藏着非常丰富的矿产资源,养育着勤劳淳朴的人们。在十八折山附近,就聚居着秦氏族人。
   说起秦姓,人们难免会联想到历史上第一个统一中国的王朝——秦国。的确,秦姓的源流之一就是以国名为氏。而另一个源流则是以邑为姓,后来发展成为中国秦姓繁衍的主流。
   据阳新秦氏族人介绍,秦姓南迁始于秦代以前,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北方连年战乱不断,秦姓便再次南迁。同时,在今甘肃境内形成一大郡望,即天水郡。阳新秦氏便源自天水郡。
   
   秦万忍最早迁入为阳新秦氏始祖
   从甘肃天水到山东,从山东到江苏,再从江苏到河南洛阳,秦氏这一路的发展并没有被记录得十分清楚,其后人只知道有这样的迁徙路线,至于具体情况就不得而知了。
   阳新秦氏族谱中关于迁徙的记载是从秦九怡开始的。据族谱记载,秦九怡因任饶州府知县,才从河南洛阳迁到江西饶州定居。秦九怡生有三子,分别为秦绍俊、秦绍杰和秦绍亿。于是,秦九怡与三个儿子在江西饶州、鄱阳一带落叶生根,一代代地繁衍下来。
   直到明朝洪武年间,战乱连连,遍地无收,人们无奈四处逃散。绍俊的第12世孙秦万忍来到湖北武昌府兴国州长乐园下丰乐里六甲十八折山下(今阳新白沙镇五珠村秦伏什湾),他见这里山峦叠嶂,山水交汇,犹如九龙盘踞,便在这里筑篱居住,耕种放牧休养生衍。
   随后秦绍杰的第12世孙秦子成也从江西迁来湖北,定居在阳新龙港钟山岭村,而秦绍亿的第10世孙秦源孟则迁到湖北大冶定居。
   由于秦万忍迁入阳新的时间最早,于是秦氏后人将他视为阳新秦氏始祖。

 武榜眼秦定三成为家族的骄傲
   道光年间,阳新秦氏出了一位武榜眼,此人就是秦定三,族名秦久泰。他自幼习武,虽有些顽皮但武艺高超,于道光九年殿试中第二名进士及第,及榜眼。后因功获封悫勇巴图鲁称号,并迁升福建陆军提督。
   秦定三不仅武艺超凡,还十分机智。传说秦定三在殿试第二场舞大刀时,也许是紧张或者过于用劲,竟然不慎将120斤大刀失手了。说时迟那时快,秦定三在这危急时刻十分沉着,巧妙地用脚勾了起来,并顺利地过渡到其它常规招式,一气呵成完成舞刀。
   皇上看到这一招有些不解,因为他从来没有看到有人这样舞刀,皇上问道:“秦进士,这一招叫什么?”
   秦定三灵机一动答曰:“启禀皇上,这一招叫金钩挂月。”
     “好功夫!”皇上见秦定三对答自如、合情合理,也情不自禁地脱口赞叹。尽管有一些人看出了其中奥妙,但这一问一答,还是赢来了全场的喝彩。
   秦定三中了武榜眼,不仅对秦氏家族来说是头等大事,对于兴国州来说也是一件大喜事。这是有史以来兴国州第一个武榜眼。他的成功不仅是秦氏家族的骄傲和自豪,也是整个阳新的一座历史丰碑。朝廷为此特拨专款在兴国州城里为秦定三建造榜眼府。
   榜眼府一进九重,宽度200多米,深度100余米。雕栋画粱,金碧辉煌。文官路过要下轿,武官要下马。只可惜榜眼府早已不复存在,据老人们介绍,现在的阳新城关步行街就是原来的榜眼府基地。
   
   
   【后世忆访】
   秦荣 阳新秦氏族谱编委会负责人之一
   秦性义 阳新秦氏族谱编委会负责人之一
   记者:秦氏宗祠现在在哪?能介绍一下吗?
   秦荣:秦氏宗祠建在阳新白沙五珠村老屋庄,已经有440年的历史了。“文革”时,这间宗祠本来是要被拆除的,但族里的老人想了个办法,将这里改成一间学校,这样宗祠才被整体保存下来,但横梁上的一些雕花还是被破坏了。宗祠里供奉的祖先雕像,“文革”时被族人搬到自己家里藏起来,这才没被毁掉。2004年这间宗祠曾整修过一次。
   
   记者:供奉的是哪位祖先的雕像?
   秦性义:我们供奉的是秦九怡公的雕像。我们秦氏族谱中记载,秦九怡因为任知县才从河南洛阳迁到江西饶州的。他有三子:绍俊、绍杰和绍亿。绍俊的第12世孙秦万忍于明朝洪武年间,定居在现在的阳新白沙镇五珠村秦伏什湾;绍杰的第12世孙秦子成随后也从江西迁来湖北,定居在阳新龙港钟山岭村,而绍亿的第10世孙秦源孟则迁到湖北大冶定居。我们都是九怡公的后裔,所以就供奉他的雕像。
   
   记者:那你们修谱是合修吗?
   秦荣:是的,不仅是阳新、大冶地区合修,而是整个九怡公派系的合修。包括随州、广水、英山、武穴、黄梅、江西景德镇、浮梁等地区。这次修谱是从2011年3月开始的,2012年10月14日正式发谱。这是我们第19次修谱。
   
   记者:在黄石地区的秦氏族人有多少呢?分布在哪里?
   秦性义:阳新地区的秦氏族人主要分布在浮屠、白沙、兴国和龙港。绍亿的第10世孙秦源孟这一派有“大冶十三庄”一说,但实际上包括了良发庄和阳新七峰山上的三庄,真正在大冶的只有九个庄。
   整个黄石地区的秦氏人口共有12000多人。但外迁至陕西、四川、河南、江西、江苏、广西、安徽的很多,其中只有河南那边曾来人寻根问祖,其余的大多都没有联系了。
   
   
   【名人志】
   
   北宋著名词人秦观
   秦观(1049年-1100年),字少游,一字太虚,号淮海居士,别号邗沟居士;汉族,扬州高邮(今属江苏)人。北宋中后期著名词人,与黄庭坚、张耒、晁补之合称“苏门四学士”,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颇得苏轼赏识。
   
   明末著名女将秦良玉
   秦良玉(1574年-1648年),明朝末年战功卓著的女性军事统帅、民族英雄、军事家。曾率“白杆兵”参加平播、援辽、平奢、勤王、抗清、讨逆(张献忠)诸役。累功至大明柱国光禄大夫、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保、四川招讨使、中军都督府左都督、镇东将军、四川总兵官、忠贞侯、一品诰命夫人。死后南明朝廷追谥曰“忠

 民主主义革命者秦力山
   秦力山(1877年-1906年),自立军统领。原名鼎彝,字力山,善化(今属长沙)人。1897年进长沙时务学堂,次年加入南学会。戊戌政变后流亡日本,任《清议报》主笔。1901年创办《国民报》,为留日学界第一份宣传革命的报纸。1902年与章太炎等发起支那亡国纪念会。同年又在上海创办作新社,旋创刊《大陆》月刊,竭力驳斥康梁保皇言论。
   
   阳新武榜眼秦定三
   秦定三(1794年-1857年),亦名秦定山,族名秦久泰,字占五,号竹坡。湖北省阳新县城关人(原兴国州)。清道光二年中武举,清道光六年会试中武进士,清道光九年殿试,赐一甲第二名进士及第,授二等侍卫。1836年任广西桂林营游击,次年迁升广西抚际中军参将。1842年提升四川维州协副将。后迁升贵州镇远总兵。1850年,镇压义军李沅发有功,获封悫勇巴图鲁称号。1852年3月秦定三代理都统领军追剿太平军。1854年(60岁)迁升福建陆军提督,1856年赏骑都尉世职。1857年L0月,脑后患恶毒,同年12月卒于溧水军中,清廷谥号“恭武”,享年63岁。
   
   
   【轶闻志】
   秦定三扯竹报仇
   秦氏有一部分族人在阳新县龙港钟山岭,由于山高地险,有些子孙长大后就搬迁到山外定居了,留在钟山的人家很少,秦氏在山场守业和田地开发上往往受到人势强盛的邻村的欺侮。
   一日,秦村人在祭祖时发现邻山的竹子有几根新笋长在秦家的山坡上,就用柴刀砍了。邻山山主知道此事后,纠集了一群人,找到秦家族长家里威协说,“下次你们再砍我们的竹笋,我们就去挖你们的祖坟。我们的竹子长到哪里,我们就管业到哪!”
   那时秦定三只有十几岁,但力气很大,他得知此事后便答应为族人出头。第二天,就在秦家人马刚到祖坟山时,邻山山主人马也气势汹汹地跟了上去:“看谁敢砍我们的竹子!”秦定三走到那个大吼的汉子面前,“不敢砍你们的竹子是吗?我扯可以吗?我扯到哪,我们秦家就管业到哪。”只见他稍一弯腰就是一棵新竹子被连根拔起,他也不抬头,好像是在扯地里的杂草一般,一口气便拔起十几根竹子。大家吓得都不敢做声,动弹不得。后来商定,以后只要长到秦家山里的竹子就是秦家的。
   秦定三扯竹报仇的事情不几日便传开了,“秦家真是藏龙卧虎呀,这孩子日后肯定大贵。”一些曾经欺负过钟山秦家的人纷纷自动上门赔礼道歉。
   
   
   秦定三“班师回朝”
   和秦定三一起殿试的有个山东姓张的进士,对秦定三很不服气,于是启奏皇上说想与他切磋,并敬请皇上御驾。
   比武开始了,在最后“玩石头”时,张进士走向足有四五百斤的石狮子,一运气就把石狮子举在头顶上,沿校场转圈。就在张进士快返回原点时,他却将石狮子重重的向秦定三砸去,说时迟那时快,秦定三伸出双手接住了石狮子,并大吼一声“好功夫”,随即轻轻地将石狮子放在原地上。
   皇帝见状大惊,厉声问道:“张进士,这是那一招?”张进士慌忙跪下:“启禀皇上,这叫狮子抛绣球。”
   轮到秦定三出场了,他也双手抱起石狮子举起,在快要转完第三圈经过张进士身旁时,没有再停下来,而是直接走到石狮子的原位,轻轻放下。
   “秦榜眼,你怎么不把绣球也抛给你的同窗呢?”皇帝好奇地问道。
   “启禀皇上,张进士也乃国家一栋梁之才,臣只怕略有闪失会砸伤张进士,从而使国家丧失一个将帅之才。”听到秦定三的回答,皇上非常高兴。“秦榜眼,那你这一招又叫什么呢?”“启禀皇上,这一招,叫班师回朝。”
      
     特别提示:由于采访条件所限,可能在写的过程中会挂一漏万,不到之处,还望各位读者不吝赐教。
   
   下期备选:黄石项氏 黄石雷氏
     读者诸君若有相关姓氏的采访线索,或本人即为该姓氏族人,请拨打联系电话:13807235986,或发E-MAIL:XT526@SINA.COM



 


分享按钮>>【逄氏名人楷模】逄国伟
>>【姬氏网新闻】河南南阳姓氏历史文化研究会姬姓分会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