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氏网新闻】晏石成:丹心一片永向党 老骥伏枥志千里

    中华晏氏网 2018年10月29日 新新网


 晏石成:丹心一片永向党 老骥伏枥志千里

 

(来源:2014/3/5 新新网 )

 

在新化县的离休干部中,晏石成是一个颇具影响力的人物,他不仅学识渊博,记忆超群,而且待人和蔼,平易近人,为人处事有求必应,尤其是他遭遇打击不灰心、面对磨难不弯腰的意志和丹心一片永向党、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信念,让人肃然起敬。2月20,记者慕名前往采访,了解这位9旬老人非同凡响的人生经历。

为追求革命真理辗转求学

1924年出生的晏石成从小聪颖,父亲把他送到当地一所私塾读书,学习古典文学,后来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梅中学。1942年,读完初中后,他考入国立师范学院附属中学,苦读三年后,顺利考入中央航空学校,因不满校方的所作所为,不久毅然退学。

1947年,他又以优异成绩考入私立武昌中华大学,在校期间,他凭借人品与学识赢得广大同学的拥护,担任湖南旅武同学会会长。受进步思潮的影响,1948年,他转入国立广西大学中国文学系。到广西后,视野更加开阔,当时,物价暴涨,纸币贬值,国民党政府岌岌可危,他经常与一些激进同学在一起聚会,开始对社会和人生进行反思,慷慨激昂针贬时弊,追求革命真理,立志报效祖国。
 
回到家乡参加地下工作,迎接新化解放

1949年,晏石成受革命思想的影响,大学未毕业就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新化,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地下工作。当时,国民党当局残酷杀害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一片白色恐怖,然而,他没有被吓倒,积极开展黎明前的地下活动。1949年5月,部分从事地下革命活动的青年发起成立奋生社,潘宗信担任社长,推举晏石成主编《奋生旬刊》,这份刊物内容进步新颖,政治态度鲜明,以此激发进步青年的革命热情。

8月5日,在曾默庵、曾光华、黄人造等人帮助下,新化《解放新闻》创刊,晏石成担任主编,迅速报道解放军胜利南下的消息,多方面宣传共产党的政策,赞扬弃旧图新的义举,做通群力书局老板周士宜的思想工作,让他义务承担地下党的印刷任务,并配合中共新化县总支举办新民主主义学习会,为迎解支前培训干部。

8月初,人民解放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11日下午,第49军147师先遣队从资江东岸的塔山湾码头渡河,进入县城,时任国民党县长伍光宗宣布起义,新化和平解放,社会各界举行庆祝会,晏石成主编的《解放新闻》就报道了当时的盛况。
 
参加游击队作战,从长沙接来新化首任县委书记

新化和平解放后,国民党残敌仍做垂死挣扎,1949年8月12日上午,白崇禧所部派飞机轰炸县城,四名邮电职工遇难,新民主主义学习会被迫迁往上田易园。8月19日,解放军撤离新化,转入安化境内休整。晏石成接到党组织不要返城的通知,再次转入地下工作,他赶到圳上山溪界,参加新化游击队,这支革命武装后改名为“新化县地方兵团突击大队”。

8月28日晚,游击队与时雍乡自卫队相配合,由邹中条统一指挥,悄悄地从圳上出发,胡念坤做向导,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晏石成和刘劲断后。队伍一路前行,凌晨1时到达白溪,悄悄靠近时雍乡公所时,敌人还在睡梦中。革命队伍从天而降,抓获国民党派驻白溪的谍报特务,解除了时雍乡在乡军官会30多人的武装,缴获步枪28支,电话机一部,军号一把,战马一匹,等到返回圳上时,天已大亮了。后来,晏石成奉命赶到锡矿山,找到党组织负责人颜述之,准备接受新的任务。

10月6日,新化第二次解放,解放军147师成立以439团团长南士云为首的临时军管委员会,突击大队协助临时军管委维持县城秩序,搜捕暗藏敌特,安定人心。晏石成奉命赶往长沙,迎接南下工作团;10月15日,湖南省委发出通知,任命南下干部尹之席等6人组成中共新化县委,尹之席担任新化首任县委书记。不久,尹之席率领所有人员在晏石成引导下,经湘潭、湘乡、蓝田等地,到达新化县城。

解放初期受排挤调离新化,文革中遭受迫害

1951年9月,晏石成担任新化县委秘书,1952年5月,被任命为县人民政府首任民政科长,不久,改任文教科长,管理学校、医院、书店、剧院与电影院。副科长杨开甲是位日本留学生,博学多才,年高德劭,两人配合十分默契,工作开展非常顺利。1954年因政绩突出,被提升为政府办公室主任,分管教育工作。

这年6月6日,朝鲜人民访华代表团副团长李永镐率领崔莹等13人在省民政厅长李越之、省军区副参谋长田厚义等陪同下,前来新化访问,看望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的父母亲。新化县委政府举行万人欢迎大会,晏石成代表党政领导致欢迎词,圆满完成接待外宾的任务,受到各界人士好评。

1955年,他因受人嫉妒和排挤,调离新化,出任邵阳师范学校校长。后来被送到西湖农场参加劳动改造。文化革命开始后,他又被工人纠察队囚禁在县总工会一楼,长达一年零三个月,多次挨批斗,遭受人身迫害。1969年春释放回家,后来从事挖防空洞、扮砖、拉板车、修马路、烧高炉等工作。虽然身处逆境,倍受折磨,但他乐观豁达,坚信党的领导,积极参加劳动。

1978年,党的三中全会召开以后,他获得平反,重新恢复了工作。因患严重胃病,做过胃切除手术后,身体衰弱,不能坚持正常工作,1981年,经组织批准提前离休,他就从邵阳回到新化休养,妻子也调回新化工作[FS:PAGE],全家人得以团聚。

夫妻恩爱情深似海义重如山

晏石成在遭受迫害、劳改的那段日子里,有人要求他的妻子(50年代初就担任县民政科副科长)与他划清界线,不然就下放,但他妻子铁骨铮铮,不畏权势,心甘情愿地被下放去当教师。

每年寒暑假,妻子携儿带女从涟钢坐汽车,赶往劳改农场看望他。他曾经写下《临江仙》六首表达感情。其中之一:“夫妇农场相聚日,蓑衣寒夜同眠。攀谈直到五更前。愁闻吹口哨,赶早去犁田。

日夕归来疲倦甚,阿媛涕泪涟涟。幼儿稚女坐旁边。一同陪着哭,徒唤奈何天。”

他们夫妻俩十分恩爱,5个子女也很听话。当时,他妻子在涟源长江小学教书,学校比较偏远,离涟源城区有10多公里路程。他每年总要挤出几天时间,从新化赶去看望,这是他一家人最开心的日子,因为这几天,他常常给孩子们讲故事,陪着放风争,做游戏,还能吃上猪肉。他每次回去时,孩子们总是依依不舍,常常沿着铁路送好几里路,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远方才回来。

老当益壮 为社会发挥余热

离休之后,正值大批知识青年返城,安排他们就业成了当务之急,晏石成主动为政府分忧,在无资金、无场地、无设备的情况下,组织几个老同志四处奔波,创办一家化工厂,生产硫酸镍,解决了105名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1983年,该厂交给镇里接管,改名新化县第三化工厂,是当时效益最好的乡镇企业之一。后来,他又创办萸江学校,成立上梅中学校友会、离退休科协,被推选为会长和理事长,还牵头创办了一所幼儿园,发展幼儿教育,得到了时任县委书记杜远明的高度评价。

1984年,他受聘担任新化县电视大学的党史教师,对学生进行中共党史和思想教育,为国家培养人才,如今有很多学生已走上了领导干部岗位。

创办诗社出刊物,赢得新化“白居易”美誉
   
1985年,新化的诗词爱好者筹建岳麓诗社新化分社,晏石成是发起人之一。1987年,诗社改为萸江诗社,晏石成当选社长,此后担任社长20多年。在他主持下,社务工作蒸蒸日上,社员由成立时的30余人发展到3800余人,并与国内60余个诗社及美国四海诗社建立了联系,广泛进行经验交流,共出版诗词刊物26期,选集3册,通讯90期,发表诗词50000余首,热情歌颂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歌颂家乡建设成就,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此外,他积极响应县委号召,带头捐款,集资办学,撰写《集资办学歌》,阐明兴学的重要性,感情真挚动人。时任县委书记杜远明为歌词写上按语,作为文件发给各区乡,供干部群众学习。

他先后著有《六乐居诗词》、《六乐居诗话集》、《六乐居文集》等,并为新化籍名流撰写序言200多篇。
他创作的诗词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通俗,喜用现代词句与口语入诗词,雅俗共赏,自成一派。特别是以诗人轶事写成的《萸江诗话》,语言优美生动,深受读者喜爱,享有新化“白居易”之美誉。他撰写的《中华诗词之改革与创新》论文,得到美国四海诗社的高度赞誉。

 

 


分享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