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雍奴候河内太守寇恂墓考

    中华寇氏网 2009年6月22日 扣子


                                      汉雍奴候河内太守寇恂墓考



寇恂(?—36),字子翼,上谷昌平(今北京)人。寇恂为东汉著名将领,光武帝之开国元臣,东汉“二十八宿将”之一。寇询文武备足,曾历任河内太守、颖川太守、汝南太守等。因功显赫被封为雍奴候。《后汉书》寇恂传有详细记述。其后裔世袭爵禄者数十人。



一、宦居河内



寇恂出身世代著姓豪强。初任郡功曹,辅佐太守耿况镇守上谷郡,深受耿况器重。更始新立年,王朗在邯郸起事反汉,派使臣强迫耿况出兵相应。寇恂审时度势,力荐耿况:“邯郸猝然起兵,实难相信,不可归附,当年王莽在位,最怕刘伯升,现任大司马刘秀是伯升的胞弟,听说他尊贤下士,贤者多归从他,我们应该去攀附他才是”。耿况采纳他的主张,命其结盟渔阳彭庞。寇恂毅然杀死邯郸使臣,夺其军队,并与耿况之子耿弇一举投奔了刘秀。刘秀任他为偏将军,赐号承义候,随军转战。



公元23年,光武帝刘秀南定河内,想命将留守河内,但考虑到并州未定,更始帝的大司马朱鲔盛兵洛阳,危及河内,一时想不出合适的人选。于是征询邓禹(东汉首任宰相)的意见,邓禹说:“当年汉高祖任萧何守关中,免去西顾之忧,才得以专力经营山东,终成大业。如今河内山川险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地势异常重要。寇恂文武兼备,有牧人御众之才,唯他可当此任”。于是,刘秀便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其家族因寇询官居河内,随迁徙河内世居之今。今博爱县屠王村和焦作市北朱村扔有寇恂后代两千余口人居住。



刘秀北征燕、代二州时对寇恂殷殷嘱托说:“当年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历士马,防遏他国兵勿令北渡而已”。寇恂遵循刘秀嘱托统领属县(沁阳、武陟、温县、修武、获嘉、原阳),讲论兵事,教习战守,伐淇园之竹(今博爱县竹园)造箭百余万支,养马两千匹,征收租税数百万斛,及时转运前线,以给军资,使刘秀有了足够的军需物质。



更始帝的大司马朱鲔闻刘秀北征,河内势孤,随派大将苏茂副将贾姜率兵三万,从巩县渡河进攻温县,以图河内。寇恂统领所属各县兵将迎敌奔杀,大败苏军,一举追至洛阳城下,斩杀苏茂副将贾疆,掳杀敌军万余人。绕城一周,渡河而还。从此,朱鲔丧胆,城门昼夜紧闭。刘秀闻之大喜说:“吾知子翼可任也”。



建武二年(26),颖川人严终、赵敦聚众万余,与密县(今山东密县东南)人贾期连兵为寇,光武帝又任命寇恂为颖川太守,平定颍川后,光武帝封他为雍奴候,食万户。建武七年(31年),寇恂代替朱浮任执金吾。



建武十二年(36年)寇恂去世,归葬于祖莹。



二、墓葬位置及建筑形制



寇氏祖莹位于太行山南麓博爱县月山镇乔村北地,焦枝铁路南侧,西临丹河,北依太行山,依山傍水,竹林环抱。墓地坐北向南,南北240米,东西100余米,面积约两万余平方米。埋葬寇氏先人八十余代。寇恂立为始祖。





寇恂墓碑




寇恂墓位于最北部,有石券墓冢、墓碑(清乾隆八年重立),五脊六兽碑楼(1958年被毁)。墓冢椭圆形,周围以青条石垒砌,其上封土呈丘状。直径东西9米,南北13米,高约3米,占地面积117平方米。冢前立一高浮雕盘龙首石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通高3.74米。正面阳刻“汉雍奴候寇公讳恂字子翼之墓”,落款“大清乾隆捌年岁 次 癸 亥 仲冬 毂旦 立石”。



碑首青石质,两面雕刻二龙戏珠,鳞角分明,刻工精细,栩栩如生。高0.9 米,宽0.78 米,厚0.28米,额书“万世流芳”四字。碑身长方形,青石质,通体磨光,高2.84米,宽0.73 米,厚0.25米。正面阳刻“汉雍奴候寇公讳恂字子翼之墓”,落款“大清乾隆捌年岁 次 癸 亥 仲冬 毂旦 立石”。





盘龙碑首雕刻



碑阴阴刻寇恂生平及寇氏家族传世情况后跋,竖行10 行,满行57个字,共400余字。后附寇氏后裔七十三世—七十八世孙。碑扶青石质,长方形,中间有凹槽以固定碑身。碑阴铭文如下:“公讳恂字子翼,昌平人,文武备足,有牧民御众之才;仕东汉为光武帝所倚重。拜河内太守,比之高祖留萧何守关中,委以给足军率厉士马任钜野也。未几破苏茂军,入为执金吾,佐帝击隗嚣,降高峻,南征颖川,群盗悉平;时有处遮道攀辕,愿借寇公六年,乃留长社,安抚吏民,自古循长,推为第一,史传所班班可考也。其后裔以其宦河内,遂世居怀郡。自汉代迄今凡七十有三世,郡城南门内,公之祠宇在焉。建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都人士娄腊伏社。岁以为常。迨国朝定弼,春秋崇祀,至今弗绝。其墓在郡城之东北,离县治三十余里太行山麓,碑址俱存;但历年久远,风雨催剥,几漫漶不可辨,而子姓乏力,不可修補,莅兹士者,心窃伤之。适邑贤候北平胡公号节亭讳 榕兴除犀剔,百废俱兴,甫入祠。既备恂遗迹,慨然以修复为任;遂谕子孙德信、位西、正升等崇其莹兆,式厥真珉,俾向之荒丘废冢,几埋榛莽间者,一旦马鬣重封,龟扶复植绮欤盛哉。



夫公之去今数千有年矣,倘非邑贤候表扬前烈,加意振兴,倚由致我远祖幽灵有所凭依;而奕 子孙咸籍,兹余荫相承勿替乎哉;兹当厥功告竣,幸先人之重光并感邑贤候造我先人者非浅”。



根据碑阴记载:“寇公祠位于郡城(今沁阳市)南门内,建于明天启六年”(一九五八年大跃进时所毁)。“其墓在郡城之东北,离县治三十余里太行山麓,碑址俱存”。《博爱县志》⑤对寇恂墓位置的记载更为详细:“墓地位于上庄乡(今月山镇)乔村北地的上秦河北岸,北距焦枝铁路174米,南距上秦河134米,西距县石料厂291米,东距乔村提灌渡槽75米”。可见寇恂墓在此地无疑。



三、考古发掘



1985年5—8月份,为配合月山电气化铁路建设,焦作市文物队对寇恂墓地进行了钻探和考古发掘工作,清理出了十余座宋代墓和较多的明清时期墓葬。对寇恂墓的发掘,首先清理了墓冢封土,继而对冢下进行了清理发掘。由于时间久远,恐墓穴变动,先挖一条南北向的探沟了解地层情况。探沟长5米,宽1.5米,深约7米。经发掘,未发现寇恂墓穴的位置。根据探沟剖面地层来看,为历代冲积层,卵石较多.后在墓冢的北部进行了钻探调查,发现有汉代、宋代以及明清文化层,深约2米,因地层中含较多的卵石,无法深探。由于当时发掘面积和发觉经费的限制,对寇恂墓的调查发掘工作暂停。



根据博爱县屠王村《寇氏宗谱》记载,寇氏祖坟始祖就是寇恂,其莹地就在其村东北的太行山南麓下,西距沁阳市三十余里,从方向、地望和距离考证都与史书记载吻合,寇恂墓就在博爱县月山镇一带。



据寇恂墓碑记载,寇氏后裔随官世居河内,从汉代(公元23年)起至清乾隆八年(1743年)重修墓碑时,已经历了七十三代1720年。确因“历年久远,风雨催剥,几经漫漶不可辨,而子姓乏力不克修补”。说明原坟茔已经荒废,其位置已辨别不清。清代乾隆八年,北平邑贤候胡睿榕在瞻仰寇公祠后,对寇恂一生功德深有感触,遂捐资传谕,由寇氏七十三——七十八世子孙德信、位西、正升等人重修。其墓冢是在荒废的旧址上修建起来的。由此可见,历经千年,历代战乱兵燹,况墓地紧邻山坡,水土流失於塞,几经修复,寇恂墓的位置变化甚大,已不是原来的位置。



四、结语



寇恂是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军事家、政治家。他一生戎马,骁勇善战,屡立战功,深受光武帝之器重,被封为执金吾雍奴侯。在任河内太守、颍川太守期间,爱民如子,造福一方,深受人民的赞誉,留下了“遮道请命”“借寇一年”的典故。《后汉书》《二十五史》《中国历史名人辞典》《河内县志》《博爱县志》等均有记载。



近年来,对寇恂的研究及墓园的筹建,各级政府与文物管理部门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专家学者在各报刊、书籍上也发表了论文以颂之。在建立当今和谐社会,弘扬民族文化,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形势下,对历史名人寇恂的研究和墓园的修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享按钮>> 诗:寇河秋月[清]佚名
>>寇军:嗜好烟盒十年藏千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