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氏家谱源流】查氏渊源诸说略考

    中华查氏网 2013年6月6日 万家姓


【摘自都昌县查氏宗谱】

查氏《家乘》,自南唐(公元九三七至九七五年)文徽公著谱以来,至今(公元二〇〇四年)已有一千多年了。纵览家谱,从上古时代至延公于周惠王时始封始迁等,世代脉络清晰,记述翔实。但是,近几年来,社会上流传的各种《百家姓》版本,在查氏寻源中,众说纷纭,甚至有的以讹传讹。为此,特对方家诸说,进行了简要考证。
系出姜姓之说。公元一九八九年十月《岳麓书社》出版周艺、王斌校点的《百家姓考略》中说:“(查)商音。齐郡。系出姜姓。”但是,查氏《家乘》记载:“一世,延,号东安。本姓姬,周惠王时肇封于查,以邑为姓。”查氏《谱前贯系连派世系图》中说:“自后稷以暨,同乃二十五世(注:经考证同乃三十二世)本姓姬。同生延,封查邑,以邑为氏,故以延为一世祖。”元至正二年(公元一三四二年)章奎阁侍书学士同修国史青城邵庵虞在《休宁县前查氏谱序》中说:“查本姓姬,宗室东安公,居于查,因以为氏,隶济阳。”由此可见,查氏是源于中华民族公认的始祖炎黄二帝中的黄帝族系。黄帝是姬姓查氏的初祖,姬姓查氏源于少昊一支,从蟜极至喾帝,自喾帝至后稷,下至姬同,分衍而成的支裔。如果以远祖后稷而论,姜姓之说,亦传有之。史记周本纪说:“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为喾帝元妃。”喾帝于公元前二四三七年继位(见《中国人史纲》上,六十八页)后,“以长子后稷继黄帝之后,赐姓姬氏”(见《百家姓考略》三十五页)。因此,“弃就是炎帝族的后代”(见《百姓祖宗图典》二七〇页)的说法,与史记周本纪的叙述是不相符合的。既然姜嫄是喾帝元妃,后稷是喾帝之子,怎么能说“弃就是炎帝族的后代”呢?古史学家理所当然地予以否定。查氏始祖延,乃鲁庄公姬同之嫡子,系出姜姓之说,是不能成立的。
齐顷公子之说。公元一九八九年十月《岳麓书社》出版周艺、王斌校点的《百家姓考略》中说:“(查)……齐顷公子食采于樝(古查字)后,以邑为姓。”公元一九九三年五月《海天出版社》出版迎约撰文,张逸配图,学元主编的《百家姓祖宗图典》中说:“春秋时期,齐国君主齐顷公的一位公子,想用樝地的物产。这位公子的后代,就以封地为姓,形成了查姓。”但是,查氏《家乘》记载:“周·一世,延,号东安。本姓姬。周惠王时肇封为桓系子爵。”查氏《谱前贯系连派世系图》中说:“庄公欲立庶子,故先封查邑为延,至三十二年(公元前六六二年)乃立。”清乾隆己亥(公元一七七九年)赐同进士第吏部观政,延公下七十二世孙复经公在查氏《改修谱序》中说:“旧序云,鲁庄公封其嫡子延,是为别族之始,食采查邑,是为受姓之始。”由此可知,查氏始祖延,是鲁国第十六任国君鲁庄公姬同之嫡子,鲁桓公姬轨之孙。周惠王时,也就是鲁庄公十八年(公元前六七六年)肇封延为子爵时,故曰桓系子爵。周惠王在位二十五年(公元前六七六至六五二年,)最大限度地说,延受封时间,也不能超过这个年限,更何况齐顷公姜无野比周惠王在位时,要晚一百多年,鲁庄公之嫡子延公比齐顷公之公子要早三、四代人。因此,齐顷公之子说,是没有根据的。
新注海陵之说。公元一九九一年一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吴蒙标点的《百家姓》中说:“查·海陵。”公元一九八九年十一月《华岳文艺出版社》出版邵政民、李浩编注的《百家姓新注》中说:“查·远祖始于五代时期。南唐有大臣查文徽,子孙迁居海陵(今江苏泰州)以其名字中的查为姓。”但是,查氏《家乘》记载:晋司马陶侃撰《东晋侍中查公椿龄府君墓誌铭》中说:“公讳柏,字椿龄,号兰桥,丹阳人也。始周惠王时封延于查,因姓焉。……迄汉元鼎间(公元前一一六至一一一年),讳何字文杰者,以明经历任西河守,封济阳伯,世居济阳。……按查氏家传,公乃延公下二十九世孙也。公生西晋永熙元年庚戌七月十五日寅时,幼颖异,通经史,孝友性,成年二十二,遭石勒之扰,公自闰州丹阳,携妇带子,同众四十余口,南奔播迁江右……侃与公为友也。元帝中兴初,临海内榜,求天下才,公试经策举孝廉,初授广州判,公政绩彰彰,旋升广陵太守,帝闻其贤,召入对,帝见公姿度雄爽,问治天下大政,公奏对详明,大悦上心,遂擢升为侍中,凡三任焉,封海陵子。……”又据《中国名人大辞典》称:“五代时,南唐有文徽(注:延公下四十七世孙)孙道(注:延公下四十九世孙)始徙海陵,至今查氏为海陵望族。”因此,海陵虽为查氏望族,但与周惠王时肇封始迁祖延公,已相距一千五百多年了。
旧注汝南之说。公元一九八六年八月吴蒙在校注《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的《前言》中说,南宋学者王明清对《百家姓》进行了考证,“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并认为《百家姓》成书时期,当在北宋太平兴国二年(公元九七七年)。在《百家姓》的旧注中,多说:“查·汝南郡。”但是,查氏《家乘》记载,并非如此。清康熙己亥(公元一七一九年)延公下七十世孙学灏公在查氏《合修谱序》中说:“北宋时期(公元九六〇至一一二七年)光灿(注:延公下四十八世孙)迁光州(注:现名潢州)。”清嘉庆十八年(公元一八一三年)戊午科举人,延公下七十三世孙振旟公在《旧谱地里》中说:“元修(注:延公下四十八世孙)裔用昭之子十八祖由婺源徙淮。二十祖、二十六祖从婺源俱徙光州。……至于南坂、桑树、光州、宿松等处,旧谱悉光干(注:延公下四十八世孙)之后。”南宋嘉定十年(公元一二一七年),延公下五十六世孙康伯公在查氏《星子重修谱序》中说:“光懿(注:延公下四十八世孙)为太子洗马暨为光州助教。”因此,《百家姓》旧注,查出汝南郡之说,虽然事出有因,但这是延公受封得氏一千七百多年以后的事,并非查氏始封始迁祖之发源地也。
御制齐郡之说。公元一九八六年十月《岳麓书社》出版喻岳衡主编的《御制百家姓》中说:“查·齐郡。”我们知道:齐郡,是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中国后,在全国设立的四十一个郡之一,比周惠王时肇封延为桓系子爵,食采于查邑之时,要晚四百多年。所以,春秋时(公元前七七〇至五一八年)的查邑,既不是齐国,更不是齐郡,而是东周惠王时所肇封的一个子国。查氏《家乘》记载,清嘉庆十八年(公元一八一三年)戊午科举人,延公下七十三世孙振旟公在《旧谱地里》中说:“始祖延公,周惠王时封于查,春秋所云会吴是也。……东安公以封地得氏,地隶济阳。后汉武帝时有讳何字文杰者,以徙治西河功,封济阳伯。顺帝时有讳忠字仲钊者,以明经擢尚书仆射,亦封济阳伯,皆所居之地封之也。考之诸旧谱,东安公所封之地,即春秋中会吴于查之地。文杰为东安公十二世孙,仲钊为文杰公九世孙。”由此可知,春秋时之查邑,在秦王朝以后,就广义来说,可能属齐郡区域,就微观而言,而隶济阳。所以,《中国名人大辞典》称:“查望出齐郡。”虽然所指可考,三总觉有误。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鲁庄公欲立庶子,周惠王时肇封延为桓系子爵,食采于查邑,以查为姓。查邑隶属济阳,是查氏始祖延公发源之地。故曰:“查望出济阳。”因此,查氏正宗传人的家门常书“济阳世家”,就是这个道理。而书“丹阳世家”者,则是指宗祖椿龄公的祖籍之地,书“海陵世家”者,是指宗祖椿龄公封爵之地,并非始祖延公发源地也。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二〇〇四年岁次甲申三月初二日 谷旦

星子县第九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东安公下七十九世孙治平谨识



分享按钮>>【查氏文化古迹】安庆岳西县震山派查氏世系简图
>>【查氏家谱源流】查氏源出自于姬姓 一源观谱据丰富翔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