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中华老氏论坛、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中华万家姓 >> 中华老氏论坛 >> 源流古迹 >> 浏览主题 版主
 
 新闻公告   源流古迹   家谱分支   姓氏人物   姓氏企业   芳 名 录   姓氏取名  全部分类
  主 题: 宋国与小邾国 已阅:1049 / 回复:0(楼主)

公元前546年,宋国执政向戌倡议弭兵,奔走于晋国执政赵武和楚国令尹子木之间,使晋、楚、齐、秦、宋、鲁、郑、卫、陈、蔡、曹、许、邾、滕等十四国于宋召开弭兵大会。宋国执政向戌代表中原各中小国家国君休战的愿望,约和晋正卿赵文子、楚令尹子木等人在宋国结盟,弭兵休和。此次大会一共是约请了14国。规定除齐、秦外,各国须向晋、楚同样纳贡。此后数十年中原战事减少。

宋国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国都原在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也有说是在河南东北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山东西南部一带。宋国的版图最大时当跨有东汉沛国、梁国、楚国(国治在今徐州市)山阳郡、济阴郡一带,即今河南东部、江苏西北部、安徽北部和山东西南端之间,面积约有十万平方公里,皆膏腴之地。

宋国跟老氏有密切的关系。宋氏始祖微子。老姓的祖先老佐是宋国的世家。

在「弭兵大会」一事中,是春秋时代宋国与邾国有军事外交关系的记载。

在殷商之前,黄帝后裔就建立了邾娄部落。周武王灭商后,邾娄被封为诸侯国,称为邾,其古都在峄山(今邹城市内)之阳。周公旦摄政时期,为了削弱诸侯国的势力采取分而治之的办法,借邾国夷父颜有功于周室,封其次子友郳地,故叫郳国。因从邾国分出,故名小邾国。小邾国(又名小邾娄国、郳国)是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在战国初年灭亡。

不过,由于小邾国仅在《春秋》、《左传》之类的古籍中略有记载,一直以来因为没有实物的出现,成为历史的悬案。

但由于偶然的考古发现,改变了历史。2002年6月3日,枣庄市文管会接到一个急促的电话:告知山亭区东江村村民挖土时发现了古墓,墓里的文物已经被盗墓的偷了。文管会立刻指示枣庄市博物馆的专家赶赴现场,对古墓进行保护性发掘。

古墓位于东江村西的一个高高的夯土台下,三座古墓已经被挖开了,两座空空如也,另一座最大的古墓里只剩下一些陶罐残片。考古工作者在被盗的墓坑周围小心探测的结果显示——紧挨着被盗墓,还排列着三个墓葬。

出土的文物经考证后,考古人员断定,这个墓葬就是史料上曾提到、但没有确证的春秋时期小邾国的贵族墓地,而且这个墓地很有可能和小邾国开国君王密切相关!

从出土的青铜器铭文得知,其中一座墓葬为小邾国开国之君邾友父陵墓。邾友父即颜友,既是小邾国第一位国君,又是世界颜氏宗亲的始祖,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外交家。 在他12岁时,其父邾武公为了加强统治,在有生之年让友父得到锻炼,便于这一年把倪邑分封给了他。因为倪国是从邾国分出,为了和邾国相区别,人们便称之为「小邾国」。邾友父的后人也自称「邾人」。对邾友父一些活动,出土的青铜器「邾友父鬲」、「命父瓶」等的制造和铭文作了证实。邾友父死后,按照周礼,长子邾庆继承父业做了小邾国的国君。

青铜器的铭文拓片送到山东省博物馆研究员王恩田先生,王恩田是知名古国研究专家,他引用王献唐先生的《邾分三国考》一书记载:邾国自周宣王以来,陆续分为三个国家,一为邾国,二为小邾国,再就是夷父颜之弟叔术所建立的滥国。邾国故城在今天的邹城市驿山之阳,滥国在今天的滕州市东南约60公里的羊庄镇土城村;而小邾国都城的地理位置在历史文献上久存争议。东江春秋古墓群的发掘,一个是解决了小邾国的地理位置问题,另外,出土的这批青铜器大都有铭文,对研究小邾国的政治、文化、经济以及埋葬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考古人员共出土随葬品103件,其中青铜器随葬品达40多件,包括各种形制的青铜器、陶器、玉器;鼎、鬲、壶、簋、盘、舟、椟、剑、镞等。当中,有一椭圆形的青铜瓶引起了大家的关注,因为在已知的文物里,还从没发现有这种形状的瓶子。文物被运送到博物馆,考古人员将文物表面的土层被小心翼翼地清除后,青铜鬲和青铜瓶上露出了铭文篆刻字,刻着「邾友父媵其子作曹宝鬲,其眉寿永宝用」,青铜瓶上刻着「父君友父作其命瓶,眉寿无疆,子子孙孙永宝用之」。

在出土的铭文涉及到诸多人和国名,如鲁、秦、毕、昆、宋和胙国,为同时期铜器中所少见。

小邾国贵族墓地发掘后,引起了国内外考古界、史学界的广泛关注,东南亚一些国家以及中国台湾地区的颜姓人士也纷纷前来枣庄认祖。


作者:chinesemahan (2010/12/25 20:20:28)   回复此贴


目前不允许游客回复,请 登录 注册 发贴.


当前在线:共17人 会员0人。列表: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  游客查看全部(17)位游客 +
本论坛网络实名:中华老氏论坛  执行时间:1,160.2 毫秒
本论坛内容纯属发表者个人意见,与 中华老氏论坛、中华万家姓网立场无关
Copyright by www.10000xing.cn   中华万家姓   天驷文化
Powered by TSCC fangshuang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