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在南海西樵镇上金瓯村松塘村,一个常住人口只有1600多人的小村。该村是区氏始祖区世来(宋朝儒士区桂林之子)于宋理宗(公元1225~1264)年间,从南雄珠玑巷南迁至此。,该村在明清两个朝代就出了14位进士和举人,包括一门四进士,被誉为佛山西樵的「翰林村」。另一说是从明朝出了一位翰林院学士开始,在明清两代至少走出了4位进士、7位举人,其中3人进入翰林院。有关这些进士、举人的旗杆石、牌匾等物品几百年来被村民当作村宝保存下来。值得一提是旗杆石。据了解,过去科举考试中了进士或者举人后,村中便会竖起一根长长的旗杆 ,悬挂着旗帜,旗杆底部由旗杆石固定,石上刻着中举人的姓名和名次。因年代久远,旗杆早已腐朽,仅留下旗杆石为证。据不完全统计,村内共有150多人考上名牌大学或本科大学,而读大专者更比比皆是。在区氏大宗祠前门挂有一副对联,囊尽村里先贤的功绩: 祖若宗,自宋而元而明而国朝,数百年科甲蝉联,四游东观,六捷南宫,继起尚无穷,岂惟乔梓双魁,棣华一榜; 孙与子,由粤官滇官黔官闽海,二千石政声鹊噪,入名宦祠,登循良传,门闾应更大,不仅参戎军幕,令尹公堂。 南海西樵百西村头村建村800余年,村民姓潘,于宋代末年开村,繁衍至今已有27代,子孙近2000人。全村超过130多间镬耳屋分列街道两旁,30多间祠、庙、厅堂分布村中各处,六口古井均坐落村中,古树20多棵。该村历代重教兴文,曾考取3名进士、16名举人。潘氏大宗祠坐落于村庄中央地带,始建于清乾隆二十六年(1762年),正殿二进硬山顶结构,咸丰四年(1854年)扩建东西衬祠,同时加建后楼1座,构成高大雄伟建筑群,20世纪大跃进年代拆除后楼。宗祠门前旗杆夹石林立。 其它南海出过进士的村落,包括南海大沥镇颜峰村据说一门八进士;南海里水镇河村(里水镇被誉为南海最美的古村之一)一门四进士(吴氏世祠);南海丹灶沙滘(庐江大宗祠);南海小塘黎边村有进士黎湛枝。南海大沥凤池村,村内的村内的曹氏宗祠里,祠前有纪念本村辉煌的科举功名旗杆,上面刻着「咸丰元年辛亥恩科中试第四名举人曹为霖」等字样。 南海县丹灶镇良登乡孔边村,曾过出明代进士方献夫,(公元?年至1544年)字叔贤,南海人。生年不详,卒于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弘治十八年进士。历吏部员外郎、吏部尚书,入阁辅政。攻者四起,上疏引疾去。卒,谥文襄。献夫撰有西樵遗稿八卷,与周易传义约说(均四库总目)并传于。现在孔边村有方献夫公祠一座,还发掘到方献夫的坟墓。 与方献夫齐名的有一人名霍韬(1487-1540年),被后人对他和石肯乡梁储,西樵大同乡方献夫,同称为明代南海县的「三老阁」。方献夫字渭先,号兀崖,谥文敏,南海县石头乡(现属石湾区澜石镇)霍族人,生于明成化廿二年(1486年),卒于明嘉靖卅四年(1540年)。霍韬在广州光孝寺读书,学习成绩优异。学业期满,霍韬返故里,一边继续读书,准备科举考试;一边帮助父辈记帐。霍韬后来在为举办乡会试,担任主考官,曾主持宫廷科举考试时,取进士300余人。嘉靖十五年(1536年),霍韬才宫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嘉靖卅四年(1555年),在京暴病逝世,享寿55年。明帝追封为太师太保。谥文敏,运葬于广东省增城县境风箱冈对面山上,并在乡内建祠祀奉(祠现存)。霍韬有四子,长子与王卜,颖悟过人,15岁注《楚辞》,早亡,其余三了是与瑕、与璎、与王常,他们先后乡试中举。与瑕于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会试中进士,授浙江慈溪知县,励精图治,清正廉明,与海瑞齐名,浙中百姓称与瑕「三廉」。 南海狮山的石碣村是当地有名的孔氏后裔村落,又是一条书香世家的古村。该村由孔子55代后人庶璧、庶奎两兄弟来此开村,至今村里孔姓后裔多达4000余人。近代科举有翰林1人,进士1人,举人8人,副贡生3人,七品以上文官有40多人,将军有3人。学术上有像孔继勋、孔广陶、孔昭鋆等,还有很多在诗词方面取得不错成绩的后人。另外,孔氏还有一支落籍在南海罗格,孔氏第41代孙孔昌弼南迁至广东,第53代孙孔阜林由番禹迁往罗格,后代中孔传颜是一名秀才。 南海区和顺镇文教村也处处显见状元文化,村中还能找到当年姚大宁(武状元)家族所住的状元府,现在仍旧由姚氏的后人居住。该村村民古有喜学之风。整个文教村就有私塾6间、孔氏书院1间及梅松书舍等等,处处透露出浓郁的读书气氛。 依本文所提及的西樵南海10条村,科举出身的人才,从贡生到翰林进士均有,可见南海人才的优秀文化素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