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mahan 在广东佛山小塘黎边村位于广三高速公路旁,由黎东、黎西两个自然村组成一处居民点,原为小塘镇狮岭村委会一条普通的旧村黎边村,至今还有部分村民居住于此。沿黎边村依山而建、村前广场前正对一片水塘。由村西往村东行过,明清古民居、祠堂、家庙、第府、书舍错落其间。 晚清时,黎边村大兴土木,修了黎氏宗祠,建了南海观音寺等,逐渐形成了一个气势雄伟的古建筑群。可惜在日军入侵及文革期间,一批精美绝伦的木刻石雕艺术品被毁,南海观音寺也被拆除,只余下古村概貌依然保存下来。 黎边村的祖先是在南宋咸淳九年(即1274年)由南雄迁移至此,至今已有20多代传人。 晚清时期,黎氏家族曾出了两位较有名望的朝廷命官,其中第19代的黎廷桂曾被封为两广总督顾问、陆军少将之职。 一位为黎湛枝,广东南海人 , 16岁(1886年)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考取了秀才; 23岁考取了广东省第六名,获举人功名;光绪癸卯年(1903年)中科举考试二甲第一名,钦点金殿传胪及第,做了翰林庶吉士。1909年官拜二品太子少保,当上了末代皇帝爱新觉罗•溥义的老师。同年四月,出使俄国参赞。1912年「钦赐礼部尚书一品衔」;1916年随被废的末代皇帝溥仪迁出皇宫,流落天津。黎湛枝的后裔也就落户天津。 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图书文献处收藏有一份题为《奏为谨将学部咨送黎湛枝等履历缮具清单呈览等由(附清单)》的奏折,时间是光绪34年06月16日。 黎湛枝本人不单写得好一手好文章,书法也有一定造诣,在京桂2001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他的一幅水墨纸本立轴行书对联估价就过万元。在互联网上,可以见到黎湛枝的书法和扇面。 在里水大冲村吕氏宗祠,悬挂有一牌题为「仰泽堂」,出自黎湛枝的手笔,时间是「光绪三十年岁次甲辰重建」。在广州白云区石井镇槎龙村位于广州市西北部,由两个自然村(槎头村和聚龙村)组成,村里有一座由清光绪帝下旨建造的祠堂———「五世同堂」。原本有由黎湛枝手书的牌匾,但动荡的岁月中已不知所纵。 黎氏宗祠里过去留有两块皇帝赐给黎湛枝的牌匾,其中一块上写着「钦点传胪及第」字样。这些牌匾在后来的「大跃进」时期办「大食堂」时期被毁掉。现今只余下一块当年夹旗杆的石头。 最近,内地的报章上刊出一则《「广东宰相」入阁照现身羊城》的报道说,在清代「封疆大吏」———曾任安徽、山西、贵州巡抚的广东顺德籍官员邓华熙之孙邓又同捐献的家信中,有一张宣统元年(1909)广东翰林在北京广东会馆祝贺戴鸿慈入阁的纪念照片,照片中共记录下了14位广东翰林,其中一个就是黎湛枝。 民国期间,黎西还出了位名人叫黎照寰,此人与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孙科一同留学美国,归国后先后担任全国工商银行行长、上海交通大学校长等职,门下名人辈出,被上海人尊称为「黎南海」。1932年,他与其兄黎宴兴一起在村里捐资建成崇正小学,据闻孙科的妻子当时也捐了款。该小学解放后已停止使用,人民公社时又改为「会堂」,至今则成为摆放杂物的地方。 黎廷桂的侄子黎文耀曾作过国民党军队师长。有一位叫黎国恩的曾担任国民党海军舰长,据闻后来到了台湾。可惜,不论是黎文耀或是黎国恩,其数据均不见刘国铭主编的《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一书中,该书是目前收录国民党将领人数最多的工具书之一。
|